Transcript 微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
一章《数列》
1
复习数列的有关概念1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
第1项(或首项)用 a1 表示,
第2项用 a2 表示,…,第n项用 a n 表示,…,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 , a2 , a3 , …, an , …,
简记作:
an 
2
复习数列的有关概念2
如果数列 an  的第n项 a n 与n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S n  a1  a2  a3    an1  an
叫做数列 an  的前n项和。
 S1 (n  1)
an  
S n  S n1 (n  2)
3
复习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
于同一个常数(指与n无关的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an1  an  d (是与n无关的数或式子)
等差数列
an  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  1)d
当d≠0时,这是关于n的
一个一次函数。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
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ab
A
4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由等差数列
an ,
a1 , a2 , a3 ,
…,
…,
的前n项和
S n  a1  a2  a3    an 1  an
得
Sn  a1  (a1  d )  (a1  2d )    [a1  (n  1)d ]
Sn  an  (an  d )  (an  2d )    [an  (n  1)d ]
n个



2 S n (a1  an ) (a1  an )   (a1  an )
 n(a1  an )
n(a1  an )
Sn 
2
5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其它形式
n(a1  an )
Sn 
2
n(n  1)
d
   S n  na1 
2
n
(
n

1
)
a1  an  ( n 1) d
d
   S n  nan 
2
a n  a1  ( n 1) d
6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例题1
例1 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
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 这个V
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解:由题意可知,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120层铅笔,
且自下而上各层的铅笔数组成等差数
列,记为 a
 n
 a1  1, a120  120, n  120
120  (1  120)
 S120 
 7260.
2
n(a1  an )
Sn 
2
答:V形架上共放着7260支铅笔.
7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例题2
例2 求集合 M  m | m  7n, n  N , 且m  100
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100
2
 14
7n  100  n 
7
7
解:
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4个.
7, 2 7, 3 7, 4 7,
将它们从小到大列出,得
,
14  7,
7,14,21,28,…,98
这个数列是成等差数列,记为 an 
即
 a1  7, a14  98, n  14
14  (7  98)
 S14 
 735.
2
n(a1  an )
Sn 
2
答:集合M共有14个元素,它们的和等于735.
8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例题3
例6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成等差数列,求
证它们的比是3:4:5.
证明: 将成等差数列的三条边的长从小到大排列,
它们可以表示为 a-d, a, a+d (这里a-d>0,d>0)
由勾股定理,得到
(a  d )  a  (a  d )
2
解得
2
2
a  4d
从而这三边的长是
3d,
4d,
因此,这三条边的长的比是3:4:5
5d,
9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练习1
1. 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 an  的 S n
(1)a1  5, an  95, n  10;
 S10
10  (5  95)

 500.
2
(2)a1  100, d  2, n  50;
n(a1  an )
Sn 
2
n(n  1)
S n  na1 
d
2
50
(50  1)
S50  50 100 
 (2)  2550
2
2
3
Sn
(3) a1  , an   , n  14;
3
2
14  [2 / 3  (3 / 2)]
35
 S14 

.
2
6
(4)a1  14.5, d  0.7, an  32.
32  14.5
n
 1  26,  S 26
0.7
n(a1  an )

2
26  (14.5  32)
an 10 
a1604
 (n.5. 1)d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练习2-3
n(a1  an )
Sn 
2
n(a1  an )
n  (1  n) n(n  1)
Sn 
 Sn 

.
2
2
2
2. 求自然数中前n个数的和.
3. 求自然数中前n个偶数的和.
n  ( 2  2n)
 Sn 
 n(n  1).
2
11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内容?
2、通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内容的学习,我们从中
体会到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3、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还得到了等差数列的性质中的什么
内容?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2
A组11、12、13
五、教学反思:
12
B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