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小学文教师第二届素养大赛材料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高新区小学文教师第二届素养大赛材料

南昌高新区第二届小学语文
素养大赛
主办:南昌高新区教文体办教研室
请选题号
知识问答题1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
( 识字 )能力、( 阅读 )能力、( 写作 )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二、连线题:
中国著名画家擅长画的对象
王 冕
马
徐悲鸿
虾
郑板桥
梅
齐白石
竹
三、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
C
下面画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是(
)
A. 戏谑(xuè) B. 筵席(yán) C.拘泥(ní) D.拖累(lěi)
知识问答题1
一、简述题: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谈作业色变,不愿写,不
爱写,少些、漏写作业的现象常令老师们头疼。《语
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解决教师布
置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之间的矛盾?怎样才能让学生
愿写作业、爱写作业、完成作业,使他们的语文能力
得到进一步提高呢?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1、自编自演2、小小老师3、亲身观察4、图文互配5、
自行设计6、病历档案7、趣味游戏
(二)、作业选择多样化:正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设计A、B、C三类作业,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三)、作业评价多样化1、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兴趣2、同学互评的形式。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2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
是: ( 文从字顺 )、( 具体明确 )。
二、连线题:
《西厢记》
杜丽娘
《桃花扇》
李香君
《牡丹亭》
杨玉环
《长生殿》
崔莺莺
三、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四、选择题: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C )
A.天山;B.祈连山;C.秦岭 D. 大行山
知识问答题2
一、简述题:
一位教师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
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山歌特点后,布置了一次
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
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
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
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
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
角度进行评述。
(一)、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二)、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学生
合作意识的培养;(三)、既有明确的分工,又重视团体的合作;(四)、重视合作方
法的指导。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3
一、填空题:
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教学相长
自强也。(
)
2、学不躐等。( 循序渐进 )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因材施教 )
二、连线题:
《三国演义》
蒋 干
《红楼梦》
柳湘莲
《水浒传》
顾二嫂
《西游记》
罗刹女
三、判断题:
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 C )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青、王洪文、张春桥。
C、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
四、选择题: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 B )的诗。
A.歌德 B.雪莱 C.泰戈尔 D.艾青
知识问答题3
一、简述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
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请你谈谈对这一提
法的理解和看法。
(一)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色;
(二)扎实有效,高效低耗的教学方式得到体现。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4
一、填空题: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
二、连线题:
白金汉宫
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
美国
爱丽舍宫
法国
白宫
英国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指“天气转凉了”。
B、量化和客观评价是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C、《论语》的作者是大教育家孔子。
D、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成正比。
四、选择题:
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C )省
A.山东; B. 陕西; C.山西; D. 湖南。
知识问答题4
一、简述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
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
一性质特点。
(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
点,“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
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
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二)“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
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人文性”, 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
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
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
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5
一、填空题:
传统戏剧中的四大角色是:( 生、旦、净、丑 )。
二、连线题:
“社会即学校,生活
陶行知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叶圣陶
“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维果斯基
三、判断题:
C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8条道德规范要求。
B、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秦朝。
C、“喟然长叹”的“喟”在普通话中的正确读音是:kuì 。
D、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是法国人。
四、选择题:
中国民歌《茉莉花》是(
)省的民歌。
A. 江西 B. 云南 C. 湖南 D. D江苏
知识问答题5
一、简述题:
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
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
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
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
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
“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
看法。
评析: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学
生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但忽略了该论题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阅读教学以一、二个
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并运用口头语
言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观点,这种研究性阅读确实具有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作用。
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与点拨,以防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果这种
辩论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该尊
重、理解但应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
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6
一、填空题:
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可划分为( 婉约派 )和( 豪放派 )两派。
二、连线题:
“清静无为,逍遥而自得”
庄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老子
三、判断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指“天气转凉了”
B、量化和客观评价是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C、《论语》的作者是大教育家孔子
D、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成正比
四、选择题:
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的图案是(
)
C
A. 大熊猫 B.司母戊鼎
C.马踏飞燕
知识问答题6
一、简述题:
我国一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
要教”。请你结合语文新课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与看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
一种能力,不等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首先就肯定了“教”的功能性和必要性,即“教”是手段,是途径。教书育人是
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决不是机械呆板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教”的过
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本领,即“不需要教”是目
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7
一、填空题:
写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听)、( 说)、( 读
)、(
)能
力。
二、连线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三、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C)
A、世界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B、异体字在地名中也不可以保留使用。如果异体字被正体字替换,随即产
生歧义甚至改变地名原有含义时,应酌情保留异体字。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D、“画地为牢”的“牢”在古代是指“监牢”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四、选择题:
D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挺而走险 向隅而泣 B脍灸人口 揣揣不安 C病入膏盲 万马齐音 D草菅
人命 瞻前顾后
知识问答题7
一、教学案例分析:
《滥竿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一
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
明的。”教师感到有些意外,情不自禁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南郭先
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
不是很聪明吗?”教师表扬道:“听你这么说,老师也觉得有些道理。谁还赞
同这种看法呢?”“南郭先生很会利用机会,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
奏的机会。混了进去,很聪明。”“南郭先生很知趣,一看齐湣王的爱好同
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就非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南
郭先生知道自己的底细,还能顾全大局,不争着出风头。”教师若有所思地
回答:“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独特的理解,让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于是转
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聪明”两字,学生就接受了“南郭先生很聪明”的结论。
案例: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虽然课程标准中倡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对同一篇文章允许作出不同的解释,然而,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
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寓言这种文体,更具有强烈的哲理性、教育性。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把它解读为赞扬南郭先生聪明过人显然有违编者及文本
的本意,与课文主旨背道而驰。这并非是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而是曲解文本,游离
文本,是—种负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8
一 、填空题
弱冠( 20 ) 古稀( 70 )(说出词语所表示的年龄)
二、连线题
负荆请罪
项羽
纸上谈兵
廉颇
破釜沉舟
赵高
指鹿为马
赵括
三、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A )
A、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由教师设计,学生自行组织进行。
B、仙人掌是一种没有叶子的植物。
C、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D、德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四、选择题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
量不少于( A )万字。
A. 400 B. 145 C. 100 D.40
知识问答题8
一、(案例解析)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
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
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
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
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
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
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
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
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
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
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
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9
一、填空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连线题
河南洛阳
莫高窟
甘肃敦煌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
三、判断题
“人生有限,知识无穷”,这个句子是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
对的
四、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用是( )
B 科教兴国 D. 发展经济
A. 统筹兼顾 B. 以人为本 C.
知识问答题9
一、简述题: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
“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
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
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
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
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
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
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10
一、填空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性和工具性 ) 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连线题
下面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请你用直线把它们连起来。
《昆虫记》
法布尔
《细菌世界历险记》
高士其
《穿过地平线》
李四光
《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
贾兰坡
三、判断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论语》( × )
四、选择题
常规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常规能源的
是( B
)
A、煤炭B、天然气C、地热能D、石油
知识问答题10
一、教学案例评析: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
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
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
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
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
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
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
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11
一、填空题
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
活动的( 引导者
)和( 组织者
)
二、连线题
花和尚鲁智深
雪山神庙
行者武松
风景阳冈打虎
智多星吴用
智取生辰纲
豹子头林冲
倒拔垂杨柳
三、判断题
《陋室铭》、《马说》、《醉翁亭记》的作者刘禹锡、韩愈、欧阳修,他们
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 )
四、选择题
“实践出真知。”我常常鼓励要多参加实践活动。
下列句子不能表达此意思的是( A )
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知识问答题12
一、教学案例评析:
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
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
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
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
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12
一、填空题
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
山不老松”,可爷爷却叹道:“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
爷的话打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
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说:“就你会耍贫嘴!”
二、连线题
《松鼠》
中国丰子恺
《白鹅》
中国老舍
《猫》
法国法布尔
《蜜蜂》
法国布封
三、判断题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活动。( × )
四、选择题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世博会的
主题是( B )
A.城市,有我更可爱。 B.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D.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知识问答题12
一、教学案例评析: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
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
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
方式转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不足:1、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2、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吟诵和背
诵。3、缺少对诗歌学习的理解,丧失了语文味。
返回选题界面
知识问答题13
一、填空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的是( 滕王阁
)名楼
二、连线题:
请将下列诗人与其雅称相对。
诗圣
杜甫
诗鬼
王维
诗佛
李贺
诗神
白居易
诗魔
苏轼
三、判断题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育才学校。( × )
四、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C )
(A)痉孪 (B)罗嗦 (C)迁徙
知识问答题13
一、简述题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
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
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
别形近字。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1
清澈的湖水
一只游船在缓缓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
波纹。
小洁穿着红色上衣坐在船头。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看,
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
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小洁看得入了神。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
的景象吸引住了。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
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
的景象不见了。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
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奔去。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2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国王吩咐大臣给全国的每
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
承人。
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
花盆里的种子却不见发芽。雄日又给种子芽了些肥,浇了些水。他天天看啊,
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
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突然,
国王看见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他停下来问:“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雄日
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你就
是我的继承人!”
孩子们问国王:“为什么您让他做继承人呢?”国王说:“我发给你们的
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3
我是什么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有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
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
在身上。人们管我叫做“云”。
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管我叫“雨”。有
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又变成花朵
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做“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
歌,开大会。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
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
难。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
什么吗?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4
盘古开天地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
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
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
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
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
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
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
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
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5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
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
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 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
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
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
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
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
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
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6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
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
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
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
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7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
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
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
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
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
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
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8
七月的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
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
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
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
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
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
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
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
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
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
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9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
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
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
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
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
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
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
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
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
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10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
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并且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
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又一阕优雅的、带着幻想色彩的小
曲……
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
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
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
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
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
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远处,凝聚在树叶上
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11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
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
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
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
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
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
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
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
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
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
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
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
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
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
人还在跑呢!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12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
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
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
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
一队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
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
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
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
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
偶尔摇摇
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
这就是中国的牛。
返回选题界面
朗读材料13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
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
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
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
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
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
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
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
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
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
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返回选题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