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江西师大龙中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江西师大龙中儿)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龙中儿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6/8/3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
课程与课程开发

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
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
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与保障
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
校本课程开发:认识误区
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一) 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1. 概念 (Curriculum)
美国学者奥利弗曾把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从广义到狭义列
出七种:
• 儿童所有的经验(不管这些经验在何时何地发生);
• 在学校当局的指导下,学习者所经历的全部经验;
• 由学校提供的全部学程;
• 对某种特定学程的系统安排。这些学程旨在达到一定的
目的(如“升学准备课程”);
• 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内所提供的学程(“科学学程”)
• 某个专业学校中的教学计划(如“一年教师教育课程”)
• 个体所修习的科目(如“英语”、“代数”等)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一) 课程
2. 内涵
广义
课
程
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
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
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
活动。
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
狭义
指某一门学科。
语文课程、数学课程、……
(二) 课程开发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1. 概念
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
又称为课程编制、课程研制等
是指通过精心计划的活动,开发出一项课程
并将其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
教育方案的过程。
(二) 课程开发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1. 概念
• 课程目标的确定
•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课程的实施
• 课程的评价
课程开发是一个反复设计、反复修订的过程
,要根据课程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对整个课程
进行分析,重复进行各个环节。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二) 课程开发
2. 模式
• 目标模式
• 过程模式
• 环境模式
• 实践性模式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二) 课程开发
2. 模式——目标模式
目标
内容
方法
评价
(二) 课程开发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2. 模式——过程模式
“知识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知识的运用进行创
造性思维”
• 注重目标,更注重过程
• 强调过程的内在价值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二) 课程开发
2. 模式——环境模式
• 情景模式
• 文化分析模式
分析环境
评价反馈
阐明和实施
阐明目标
制定方案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二) 课程开发
2. 模式——实践性模式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
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
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目标
评价
内容
方法
(二) 课程开发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3. 基本程序
• 确定开发原则
• 了解有关要求
• 研制课程目标
•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 实施课程评价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1. 概念
• 又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学校自编课
程”、“学校课程”。
• 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
织开发并实施的,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课
程类型。
•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
的课程。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2. 校本课程的渊源





校本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的产物。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强调规范性和统一性的同时,
难以顾及学校教育中的灵活性和具体性。
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许多学
校就开始尝试自行开发课程来弥补政府规定课程的
缺憾。
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经
尝试鼓励学校进行适度的课程开发。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学校自主开发课
程的要求。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



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和研究单位组织、指
导,课程的开发者为学校教师。
课程资源利用:学校内外部的各种有助于学生
发展的资源,如师资、硬件设施、社区资源、
文化传统等。
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办学理念,基于现有课程
资源的、办学模式有特色的办学模式。
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开发新的课程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
• 校本课程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范畴中的概念;
学校课程是课程管理范畴中的概念;
• 学校课程是指从学校层面对课程进行管理
、开发和实施,它既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
程的管理、开发和实施,也包括对学校自
主开发课程的管理与实施。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又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
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
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
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
方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更多是重建学校文化,满足不同学校的需
要,形成学校特色。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 地方课程是一种“管理”范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管理部门具有管理课程的权利。包括:课程
规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开发的管理。
• 地方课程是一种“地理”范畴。课程的地域性、区
域性;但其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地方背景。
• 地方课程是一种“技术”范畴。地方课程是一种课
程形态;地方课程立应足于地方开发。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
• 也称为“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的、
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主要特征: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强迫
性)。
国家课程:教师充当实施者;
校本课程:教师充当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
者。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
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
践性课程。
• 基本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
育。
• ——经验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
——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国家课程)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
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
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
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 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
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
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
。
(一) 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特点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目的是
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
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比较
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
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
课的形式出现。
(二) 校本课程开发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1. 概念
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订
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
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
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
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
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二) 校本课程开发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2. 要点
 课程开发活动
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涉及的课程因素:目标的确立、
学习经验(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方案或计划的
实施、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评价。
学校本位
以学校为基地,为基础,为主体,为整体,以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要为宗旨
自主、志愿
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二) 校本课程开发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3. 目的
• 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 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 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
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
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
(二) 校本课程开发二、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意义
4. 意义
• 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弥补国家课程的开发
的不足
•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
的学校发展需求,形成基于现有课程资源
的办学模式。
•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
能力的提高
•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满足学生存在发
展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一) 基本立场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教育口号,表达了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
改革构想和主张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二) 基本观点和主张
• 学校重构
• 知识的再概念化
• 给教师赋权增能
• 建立大学、社区、学校之间的
合作伙伴关系
• 教师行动研究
• 实践的课程观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二) 基本观点和主张
1. 学校重构
• 学校社会功能的再概念化
• 学校权利结构的重组
• 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新调整
• 学校组织特性的再造与学校文化的再生
研究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
发展型组织
开放型组织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二) 基本观点和主张
2. 知识的再概念化
• 什么是知识?
•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 如何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二) 基本观点和主张
3. 给教师赋权增能
赋予教师课程决策的权利和增强教师课程开
发的能力
• 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 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 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 基本理念
三、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
• “草根式”课程改革的假定
• 参与式决策的基本假定
• 知识建构的基本假定
•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四、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与保障
四、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与保障
(一) 学校自身的条件
•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校本课程开发强而有
力的经济后盾
• 师资力量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实施
的有力保障
数量上的差异
学历结构上的差异
教育教学观念的差异
• 学校类型(公立/私立,中学/小学/幼儿
园)
(二) 校长
四、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与保障
• 领导者
• 支持者
(三) 教师
四、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与保障
• 教师是课程的编制者
• 课程编制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的
设计和实施过程。
• 教师的准备状态与专业化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与保障
(四) 地方和社区的环境条件
•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课程开
发决策的影响
• 社区的条件
社区的经济和文化条件
社区领导的支持性程度
地方团体与组织的参与
• 家长的支持与参与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一) 流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 组织建立
• 情境分析
• 目标拟定
• 方案编制
• 解释与实施
• 评价与修订
(一) 流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三) 方式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 课程引入
• 课程选择
• 课程改编
• 课程整合
• 课程创新
(三) 方式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1. 课程引入
引入由国家提供的课程开发项目,或引入他
校开发的课程项目等;
(三) 方式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 课程选择
• 在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课程项目单中选择
所要开设的课程
• 在不同版本、不同编著者的不同风格的教
材中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材料及配套
资料等。
(三) 方式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3. 课程改编
• 对国家规定的核心课程进行某种形式的改
造以适应具体的学校和教学情境
• 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
• 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
• ……
(三) 方式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4. 课程整合
对不同学科的整合,有学科与活动的整合,
有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整合。
(三) 方式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5. 课程创新
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项目或单元
学校自编教材
学校自行设计某种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或社
会活动专题。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1.从本校实际出发选定课程主题
学校处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
农村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
的地方特色,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校本课
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 校本课程要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 实用性
• 发展性
• 全面性
• 主体性
• 基础性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校本课程要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实用性
• 校本课程必须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培养
出经济建设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 校本课程要与本校的主干课程和教育教学条件相
适应,以便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
——国家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无法体现实用性;
——通过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现乡土教育和职
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途径;
——通过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
际情况可以为无法升学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
和就业准备。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校本课程要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发展性
• 要充分分析和预测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学
校发展的潜力,使校本课程在一段时间内不至
于落后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 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
,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而不应过多在
乎学生某些细枝末节知识掌握的多少。
校本课程就是要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一
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校本课程要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 全面性(学生的全面发展)
• 这里提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学生平均发展,
而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后,达到学校
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 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应以“扬长
”而不是“补短”为目标。保证学生达到基
本国家课程的目标,不应当是校本课程的主
要任务。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校本课程要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 基础性
• 校本课程要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 校本课程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
进学科知识的运用和综合为目的。如果
把校本课程当作学科课程的拔高也就失
去了校本课程的意义。
• 如果把校本课程当作学科课程的拔高也
就失去了校本课程的意义。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2.校本课程要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 主体性
•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主体
•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需
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 校本课程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校本课程就是建立在学校和学生差异的基础上,
以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如果忽
视了校本课程的这种差异性和个别性,也就失去
了校本课程的灵魂。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3. 校本课程既要有主干也要融合综合知识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
既指文化知识的综合,又指专业知识的综合;
既指专业技能的综合,又指综合实践活动。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4. 注重过程设计
有包含研究性意义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学
生各种能力的开发。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为学
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的开放空间,激发学
生的创新精神。
(二) 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和策略
5.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民主氛围
校本课程的编制能体现出一种对话式的师生
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的含义
• 课程框架结构的建构
• 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
•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的含义
以校为本的课程设计
• 课程及其结构的调整
•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 教学设计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的含义
1. 课程及其结构的调整
应该开设哪些科目?
为什么要开设这些科目?
科目之间的关系如何?
它们在课程计划中的先后顺序如何?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的含义
2.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学习主
题、单元或活动经验等)?
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的含义
3. 教学设计
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二) 课程框架结构的建构
• 校本课程开发很少直接对整个课程体系和
结构做全新的重构,大多数情况下是进行
局部,至多是大部分的调整
• 即使是局部的调整,也必须顾及整体结构
的合理性
多样性
整体性
平衡性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二) 课程框架结构的建构
必修 培养和发展学生共同的素养
“我与我们”:我与自我、我与家
人、我与伙伴、我与师长、我与
社会、我与国家、我与世界(伦
理道德、处世原则、交往礼仪、
风土人情等)
课
程
选修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围棋天地”:围棋由来、围棋
规则、围棋技巧、棋局评析、围
棋意境、围棋传播
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二) 课程框架结构的建构
活动 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实
施课程
课
程
课堂 基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二) 课程框架结构的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显性课程
兴趣活动课程
课
程
乡土化的学科课程
隐形课程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1. 基本原则
• 兴趣优先
• 活动主导
• 资源为本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 科学素养类
• 人文素养类
• 身心健康类
• 生活职业技能类
• 学科拓展延伸类
• ……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科学素养类
• 环境与资源
• 广告制作
• 生命科学
• 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
• 学习策略
• 新能源
• 计算机应用
• 现代农业科技
• 创造技术
• ……
• 医学初步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人文素养类
• 美学初步
• 新闻采访气写作
• 逻辑学基础
• 演讲与辩论
• 法制教育
• 地方文化
• 西方政治体制评价
• 文学欣赏
• 科技发展史
• ……
• 中国文化选讲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身心健康类
• 男排
• 乒乓球
• 女排
• 武术
• 男足
• 围棋
• 女足
• 旱冰
• 男篮
• 心理辅导
• 女篮
• ……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生活职业技能类
• 铜管乐
• 制图
• 民乐
• 舞蹈
• 声乐
• 烹任
• 摄影
• 插花艺术
• 书法
• 科学栽培
• 实用美术
• ……
• 国画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学科拓展延伸类
• 语文课中的宋词赏折
• 外语中的英语会话
• 英语阅读
• 科技英语
• 生活中的化学
• ……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3. 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呈现顺序
逻辑程序
按照内容系统本身内在逻辑
顺序来组织
心理程序 根据学生认识方面的客观规
律来安排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3. 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呈现形式
专题式:指一本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材的某一部分,以
生产实际、科学技术、人文领域、经济发展
、社会热点等为题材,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编
排,把所牵涉到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依次组织到各个专题中去,并在各个教学阶
段有一定的要求。
探究式:指校本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实
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实际,
从学科领域到现实中的事件、现象和情景,
向学生展示一个个案例、专题或课程,呈开
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3. 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呈现形式
封闭式 教师设计完整,无需学生进一步
充实
开放式
教师仅仅提出框架或意图,师生
共同充实具体内容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3. 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内容的衔接和渗透
要处理同一校本课程在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纵向联
系;加强各年级段、各年级教材的递进和配合。
加强邻近学科内容的衔接,学科知识的衔接,最
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教学时间,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和发展。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3. 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内容的衔接和渗透
直线式 所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在各
个教学阶段前后一贯排列,没有
循环往复的现象。一般在较短时
间一次性实施的课程。
螺旋式
所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采取
在各个教学阶段逐步加深和扩大
的方式排列方式。一般在较长时
间连续实施的课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三)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 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座、讨论、视听等
• 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模拟等
• 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社区活动、小组调查等
• 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
独立研究、共同研讨等
六、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四) 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一) 校本课程实施
七、校本课程实施和管理
• 组织形式
• 课时安排
• 场地
• 设备
• 班级规模
• ……
(一) 校本课程实施
七、校本课程实施和管理
1. 校本课程的试验
• “实验”试验阶段
• 小规模试验阶段
• 现场试验阶段
(一) 校本课程实施
七、校本课程实施和管理
2. 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是指安排校本课程在课时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校本课程
时间安排的位置。
(1)日课表形式
(以课时为单位)
好处:比较符合我们课时时间安排习惯。
缺点:缺乏性,使校本课程支离破碎,制约了教
师在安排和使用校本课程时间的灵活性。
(2)完整日形式
(以半天或一天为单位安排校本课程教学时间的形式)。
优点:可以使个人、小组或班级灵活掌握时间;
强调了教师掌握校本课程灵活性,并使教师有时间
可组织需要临时的活动。
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二) 校本课程的管理
• 组织、领导和决策
• 资源管理
• 评价
(三) 校本课程评价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1. 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
是校本课程正式实施前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由学科和校本课程方面专家实施。
• 校本课程目标
• 教学目标
• 课程的构成要素
• 课程呈现形式
• 课程内容组织
(三) 校本课程评价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2.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整体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局部评价
(1)对课程目标的评价
(2)对课程组织的评价
(3)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4)对课程评价的评价
(三) 校本课程评价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
3.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理念
(1)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立足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
(3)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立足于教师指导的改善。
--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
(1)自我评价;
(2)相互评价;
(3)表现性评价;
(4)档案袋评价。
八、校本课程开发:认识误区
八、校本课程开发:认识误区



开发理念上注重学校特色办学,忽视学生个性发
展要求。
开发操作上注重校本教材编写,忽视校本课程管
理研究。
开发呈现方式上注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

开发门类上注重乡土学科化,忽视综合实践活动。

把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相混合。
九、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九、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要转换角色
• 要具有开发课程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
知
• 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素质
• 需要有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
九、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校本课程开发包含着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是
校本教研、培训和科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 成才动力的激发
• 科学课程观建立
• 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
• 合作精神的培养
• 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
• 专业形象的提升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