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专题15

Slide 1

专题15 社会环境的开发建设

考情深度解读
主干知识整合
重点热点探究
课标新题借鉴


Slide 2

专题15
 考点分布

考情深度解读


Slide 3

专题15

考情深度解读

 命题趋向

1.
2.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沿线区域的地理特征相结合考查。

3. 海岛和海域开发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考
查。
4. 城市新区建设与我国城市化问题结合考查。


Slide 4

专题15

主干知识整合

一、交通运输建设


Slide 5

专题15

主干知识整合

二、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Slide 6

专题15

主干知识整合

三、跨区域资源调配
1.
(1)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北水南调 。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
②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3)
①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
格局。
②可以有效缓解北方
③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
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Slide 7

专题15

主干知识整合

2.
(1)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
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
座水电站。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瓦的
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
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较
大地区送电。
3. 西气东输(地理背景、影响及意义见“全品一轮”最后一
单元“国土整治”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考点扫描”)
4. 北煤南运
晋煤外运三条路线:北线—大秦线,中线—朔黄线,南
线—焦石线(焦作—兖州—日照)。


Slide 8

专题15

主干知识整合

四、上海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Slide 9

专题15
探究点一

重点热点探究

西南地区交通建设问题

1.
2.
3.
4. 主要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Slide 10

专题15
例1

重点探点探究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Slide 11

专题15

重点热点探究

1. 图中城市A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被称为“春城”,分
2. 图中所示的重要铁路是

铁路。近年来该地区已

修建了高标准公路干线。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区交通线建设必
3. 图中B地气候高温多雨,原因是:

;该地区与

海南岛相比较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的条件是:

4. 流经城市B的河流名称是



,图所示区域可开发的

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从气候、地形、地势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Slide 12

专题15

重点热点探究

【解析】

主要考查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根

据轮廓可以判断该区为西南地区,城市A为 昆明,分析其气候
特征的成因可以从地形地势以及天气系统方面分析;图中铁路
为南昆铁路,可以根据该地的地质地形条件分析该地交通建设
面临的困难;B地位于滇南河谷,从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分
析其气候成因。


Slide 13

专题15

重点热点探究

【答案】 1. 海拔高,夏季凉爽;冬季处于昆明准止锋
2. 南昆 地处山区,需跨山越河;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
不平;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3. 地处滇南河谷,海拔较低;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气温高;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 冬季不易受寒潮的侵袭;夏季
4. 澜沧江 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丰富;处于第一、二级阶

梯的交界处,落差大,山河相间,多峡谷,利于水电开发。


Slide 14

专题15
探究点二

重点热点探究

跨区域资源的调配问题

重点分析我国重要的资源区域调配问题(背景、路线及意
义):(1)西气东输;(2)西电东送;(3)北煤南运;(4)南水北调。


Slide 15

专题15
例2

重点热点探究

读下图“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根据所
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

(
)
A. 天津
B.
C. 黄骅
D. 秦皇岛
2. 产煤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
和海上运输。请回答图中数字①②
所表示的运输通道分别沿哪条铁路
线到达A、B两港?试分析图中煤
炭运输终点地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
经济发展的关系。


Slide 16

专题15

重点热点探究

3. 在晋、陕、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建设中,面临有两大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二是运输问题,你认为这两大问题的具体表现
是什么?在解决这两大问题时,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主要考查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路线。该题综

合性较强,将跨区域的资源调配、交通建设以及资源开发过程
中的环境问题综合起来命题,立意新颖,将经济发展、资源开
发与环境保护三个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将区域地理与系统
地理整合,同时,注意考查创新能力。


Slide 17

专题15

重点热点探究

【答案】 1. D 2. ①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②沿焦
作—兖州—日照铁路线(或焦石线)。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我国的
主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
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
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大量从能源产区输入能源,才能满足
3. 问题: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加剧等
生态破坏;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
污染地下水;运力不足。环境问题分两个方面:生态破坏和环
境污染。解决:矿区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
树种草;在生产环节中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发展坑口电
站,进行铁路和输气管道的改造和建设。


Slide 18

专题15
探究点三

重点难点探究

我国海岛建设与海域开发问题

我国海岛建设与海域开发问题
1. 海南岛与台湾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区位优势对比分析。
2.
3. 分析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


Slide 19

专题15

重点难点探究

例3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Slide 20

专题15

重点难点探究


Slide 21

专题15

重点难点探究

1. 图甲中岛屿北部是
海峡,该海峡北部相邻省区
的简称是

2.
3. 读图丁、戊,比较该岛一月和七月气温的分布特点,并
4. 图甲中连接海峡南北的铁路名称是
,分析该铁
路建设的意义。
5. 该岛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读图甲、丙,根据盐场形
成的条件,判断海盐产区主要分布在
(
)
A. 海口附近
B.
C. 东方附近
D.
判断的依据是

6. 读图乙回答;该岛的自然环境具有
分布的特点,
分析B带开发整治的措施及经济发展的方向。


Slide 22

专题15

重点难点探究

【解析】

主要考查海岛建设与海域开发问题。该题综合

考查海南岛的有关地理特征。海南岛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
万泉河发源于海南岛中部山地,根据该地的气候特征,分析该
河的水文特征,即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一

月气温分布特点受纬度因素影响,七月气温受地形影响;粤海
铁路建设可以从交通布局、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Slide 23

专题15

重点难点探究

【答案】 1. 琼州
2.
3. 一月气温由南向北递减,七月气温中部低, 四周高。
一月受纬度(太阳辐射)和冬季风、寒潮的影响显著,七月受海
拔高度(地形)
4. 粤海铁路 意义:①加强了海南与大陆的交通联系;②
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③有利于将资源、区位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有利于巩固海疆和国防。
5. C 西海岸处于东南风及台风的背风处,降水少,蒸发
6. 环带状 兴修水利,保持水土,建设蔗糖、粮食、牧业
和城郊型农业基地(发展高效热带农业),为沿海城镇和全国提
供鲜活的产品。


Slide 24

专题15

重点难点探究

规律技巧提炼

1.
2.
3.
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
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
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


Slide 25

专题15

课标新题借鉴

[200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卷]下图中两幅图分
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


Slide 26

专题15

课标新题借鉴

1. 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
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也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

3.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成为我国规模最
4. 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Slide 27

专题15

课标新题借鉴

【答案】

1. 两区同处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海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
充沛,土壤比较肥沃。两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2.
位于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
越;劳动力廉价丰富;地价低廉;著名侨乡;地处改革开放前
沿,政策优惠。 3. 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
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具备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越
自然与社会经济区位优势。近年来,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迅速
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大加快了城镇化
的速度,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4. 耕地减少,土地资
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薄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
降;能源紧张。 5. 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
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工程。


Slide 28

专题15

课标新题借鉴

【点评】

该题以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

分析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求对两个地

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