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Download ReportTranscript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Slide 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4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5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6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7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8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9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0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4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5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6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7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8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9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0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4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5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6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7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8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9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0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4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5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6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7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8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9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0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4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5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6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7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8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19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0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4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5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6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7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8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29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0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1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2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
Slide 33
第九章
工作
§9-1
施工测量的基本
概述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3
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
§9-4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9-5
曲线的测设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
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
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
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
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返回
基本工作:距离测设 角度测设 高程测设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
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
(一)钢尺测设法
1.一般测设方法
已知点
已知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2.精确测设方法
步骤:
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终点;
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
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
L=D-(ΔLd+ ΔLt+ ΔLh)
ΔLd:尺长改正数
ΔLt:温度改正数
ΔLh:高差改正数
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
计算出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
D.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L
C
α
A
D
D'
C'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B
1、一般测设方法
盘左盘右取中
A
β
C'
C
C"
2、精确测设方法
B
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
进行垂线改正。
A
β' β
C
C1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精确测设水平角的步骤:
1)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β;
2)精测∠BAC,观测结果为β';
3)计算观测角β '与待测设水平角β之差,进而计
算出改正数CC1;
Δβ = β- β'
CC1=AC•tanΔβ= Δβ/ρ
4)根据CC1,现场将C改正至C1。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b应 B
B
a
A
A
h
Hi
H设
HA
大地水准面
2、高程传递
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 =HA+a-(b-c)-H设
a
b
A
BM
c
d
B
水准仪的前视读数应为:b=HB-(HA+a)
B
b
HB
a A
大地水准面
HA
3、测设水平面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返回
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计算测设数据
O
1
2
4
3
a
b
A
y
2、实地测设点位
1) 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
放
样a ,b;
2) 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
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
点,
再向前定出1点;
3)同理,放样出3和2点;
4)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
符。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
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
d
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
β
距dAP,即定出P点。
P(X P ,Y P )
A(X A ,Y A )
αAB=arctan
αAP=arctan
B(X B ,YB )
YB-YA
XB-XA
YP-YA
XP-XA
β
β
A(XA,YA)
β=αAB-αAP
d AP
P(XP,YP)
B(XB,YB)
( Xp X A ) 2 (Yp Y A ) 2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
便量距的情况。
p p
P
ν1ν2
αAB
A
a b
αAP
α1
β2
10cm
C
β1 α2
B
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
“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
“交会角”宜在30°--150°之间。
p
c 10cm
四、距离交会法
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
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
4
3
1
2
d1
A
d4
d2
d3
C
B
返回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
i
A
P1
P2
P3
P4
D
i
P5
P6
B
返回
一
圆曲线测设元素及其计算
1、曲线元素
T
α—圆曲线转角
ZY
L —曲线长
E —外矢距
D —切曲差
R
T—切线长
A
JD1 α
E
R—圆曲线半径
L QZ
α
T
YZ
JD2
O
2、计算
定;
圆曲线半径R,由路线设计规划确
圆曲线转角α,由经纬仪测定。
T=R•tan(α/2)
T
ZY
E
L=R•α•π/180°
JD1 α
L QZ
T
YZ
E=R(secα/2-1)
R
D=2T-L
A
α
JD2
O
3、 圆曲线的主点及其里程计算:
交点:路线的转折点即线路交点,用JD表示。
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
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
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计算检核:
YZ里程=ZY里程+L
JD里程= QZ里程+D/2
QZ里程=YZ里程-D/2
例:设交点JD里程为K2+968.43,圆曲线元素T=61.53m,
L= 119.38m,D=3.68m,试求曲线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2+968.43
61.53
K2+906.90
119.38
K3+026.28
59.69
K2+966.59
1.84
K2+968.43
( 计算校核)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测设步骤如下:
T
E
JD1 α
T
R
YZ
1、仪器设置在
Z Y L QZ
JD上,分别以
A和JD2定向,
α
JD2
自交点起 分别
A
沿视线方向量
O
切线长T,即得
ZY和YZ点;
2、后视YZ,拨角(180-α)/2,放样
外矢距E,得QZ.
注意:主点放样后,要用木桩标定点位,并注明里程。
三、 圆曲线细部点测设
圆曲线上细部点间距(即桩距l0)
与设计半径R关系:
R大于100m时,l0=20m
R大于25m小于100m时;l0=10m
R小于25m时,l0=5m
切线支距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α
JD
1、坐标系的建立
QZ
原点:起点、终点
l
p1 l
p2 l p3
X轴:切线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O
2、切线支距法细部测设数据的计算
xi=Rsinφi
yi=R(1-cosφi)
式中:φi=li•180/(R•π)
li:细部点Pi 至原点的弧长;
φi:li对应的圆心角;
R:曲线半径
3、细部点测设方法
(1)在ZY点安置仪器,
α
JD
瞄准JD,沿其视线
QZ
方向丈量
横坐标值xi,
l
p1
l
p2
p
l 3
得各垂足Ni;
(2)在Ni点用方向架或
R
经纬仪定出直角方向,
沿其方向丈量纵坐标值yi,
φ
φ
φ
即得曲线上各点,直至
曲中点QZ;
O
(3)对于另一半曲线,按同样方法由YZ
点进行测设;
(4)曲线细部点测设完成后,要量取曲
中点至最近点间的距离及各桩
点的
距离,比较较差是否在限差之
内,
4、切线支距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若超限,应查明原因,予以纠
正。
该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具有
桩位误差不累积、施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