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 • • • • •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 丙氨酸: cm Rf值: 。 赖氨酸: cm Rf值: 。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 • • • • •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 丙氨酸: cm Rf值: 。 赖氨酸: cm Rf值: 。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Slide 1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2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3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4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5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6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7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8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9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0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1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2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3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4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5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6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7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8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19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20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


Slide 21

实验五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硅胶一般的制作方法、玻璃喷雾器的
使用方法位置
2.对氨基酸液测定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在相界面的不同分布程度
分开。
• 流动相的液体从固定相的间隙中通过时,由于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使得流动相组
分分离开。
• 薄层层析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以适应吸附和
分配两个原理把物质分开。
• 把已知样品点在薄层上,把未知样品也点在薄层
上,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在洁净的玻板背面两侧要留出5cm的距离,标记班别、学
号、姓名,要标在玻板的中间,防止记号笔颜料被展层液浸
湿,污染展层液。
称取2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ml,研磨1min,拌
成稀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板上
(1min内完成),手持玻板在桌上轻轻振动,使糊状硅胶G
铺匀,然后置桌面上,于室温下干燥过夜,上述2g硅胶G可
制5×20cm薄层板一块。制薄板时,研磨时间及加水比例是
影响所制薄板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太短(或加水过多)硅
胶G吸水膨胀不够,薄层易裂,不易铺匀;研磨时间太长
(或加水过少)硅胶G倒玻板上后,很快凝固,也不易铺匀。
制作成功的关键是速度要快!硅胶玻板从斜面对光下看均匀、
光洁。

2.点样
已知氨基酸样品(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和未知氨基酸样品。
在使用薄层板点样之前,要进行烘干5min
活化。
距玻板一端2cm处为点样线,样点之间距离
2cm。
先在圆点上轻轻做好2点标记,用0.5-10μl
容量的微量进样器吸取提取液(未知液)10μl
分3次点于B点上,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滴
第二滴,样点扩散后的直径不超过2~3mm
(滴加次数视氨基酸浓度而言)。以同样操作,
将氨基酸标准溶液分别在A点上。点样圆点越
小越好。

注意:微量进
样器的吸头在
吸取A、B液
时,必须分别
放置,不可混
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干净,只能接触
玻板非点样端边缘,不要对着薄板说话,
以防唾液掉在板上,也不要用嘴对着玻
板点样点吹风。
样品滴加完后,将薄板置室温下风干,
以备展层。为避免薄层层析时的“边缘
效应”,可预先用刀片将薄层板上的薄
层的左右两边各刮掉0.5cm。

3.展层
取干净的层析缸一只,皿中注入约0.5cm深度
的展开剂,放入点了样的薄板后,密封层析缸,展
开方式为上行法。不要直接浸没点样点,可以通过
垫高前后缸底来调整液面深度。

4.显色
待展开剂上升到距玻板三分之二处,将薄板取出,
标好溶液前沿距离位置,用80℃烘箱烘干5min ,
用玻璃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薄板上,注
意要喷的细而均匀,不能有液滴。

待干后将薄板置60~80℃烘箱中显色1~2min,
即可显出各种氨基酸的层析斑点,然后标出各
色斑中心点。

四、实验结果
各种溶质因为分配系数不同,在两相分配的数量也不同,分配系
数大的溶质在静止相中分配的数量大且多,随着有机溶剂向前移动的
速度缓慢,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较多,移动的
速度也快,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表示。一定条件下,特定的物质有特
定的Rf值(测量距离以原点或色斑的中心为界限)。
用尺量出原点(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量出原点到各色斑中
心点的距离,并计算各色斑的Rf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Rf值,判断待
测液中的氨基酸种类。距离:色氨酸最远、丙氨酸中间、赖氨酸最近。

溶质移动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计算Rf值: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cm
标准氨基酸溶液中各溶质移动距离和Rf值
色氨酸:
cm Rf值:

丙氨酸:
cm Rf值:

赖氨酸:
cm Rf值:

样品提取液: cm Rf值:

写出未知样品是何物?要求画出薄板图
(做成功或失败的都要画出来,也可拍照 )

五、讨论分析
1、制作硅胶板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一块合格
的硅胶板?
2、显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硅胶板要用烘箱进行3次烘干?分别说出
每次的作用。
你做的板是否成功?能否准确计算Rf值?不成功的
请分析失败的原因?
注意:本实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3次进行:第一
次做硅胶板(0.5h,至少要提前1天做成且要烘
干);第二次点样(0.5h;展层时间需2h);
第三次显色(0.5h-1h)。

• 仪器和试剂
• 主要仪器:离心机,烘箱,吹风机,研钵,
层析缸及培养皿,漏斗,玻璃喷雾器,
0.5-10ul微量进样器,层析玻板。
• 氨基酸标准溶液:色氨酸、丙氨酸、赖氨
酸各0.05 mol•L-1,溶于10%异丙醇中。
•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 = 4 :1 :1
(体积比)
• 显色剂:1%水合茚三酮的丙酮溶液
• 吸附剂:硅胶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