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出火山作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噴出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
岩漿侵入地殼(侵入火山作用)
熔岩、火山碎屑/火山氣體噴出地面(噴出火
山作用)
A. 侵入火山作用
1. 岩基
 地下深處
 最大侵入岩體
 冷卻速度緩慢
2. 岩脈
 傾斜/垂直的侵入岩體
 冷卻速度中等
3. 岩床
 水平岩層層面的侵入岩體
 冷卻速度中等
4. 岩蓋
 像岩床, 但頂部是圓丘
噴出火山作用
侵入火山作用
B. 噴出火山作用產生的地形
火山
火山栓
破火山口
溫泉
間歇泉
噴氣孔
熔岩高原
火山
 沿噴道的中央爆發而造成
的
 熔岩圍繞火山口冷卻時,
便形成火山
 可分為活火山、睡火山和
死火山
 亦可分為基性熔岩錐、酸
性熔岩錐、凝灰火山渣錐
和復合火山渣錐
1. 基性熔岩錐
 基性熔岩冷卻而成
 稀釋流到較遠的地
方才凝固
 底部寬濶
 高度較低
 坡度平緩, 呈凹狀
 e.g.夏威夷的
莫納羅亞
夏威夷的莫納羅亞
2. 酸性熔岩錐
 酸性熔岩冷卻而成
 黏稠很快凝固
 底部狹窄
 高度較高
 坡度陡斜, 呈凸狀
 e.g.西印度群島的皮貝
利火山
西印度群島的皮貝利火山
3. 凝灰火山渣錐
 熔岩經強烈火山爆發
噴出地面
 變成固體物質, 如火山
灰和火山渣
 錐形山
 高度較高
 坡度陡斜, 呈凹狀
 e.g.意大利的武爾堪諾
凝灰火山渣錐
3. 複合火山渣錐
 強烈和平靜火山爆發交替
出現
 熔岩覆蓋在火山固體物質
上
 錐形山
 底部寬濶
 高度較高
 坡度陡斜, 呈凹狀
 有寄生火山
 e.g.日本的富士山
日本的富士山
火山栓
 火山被風化和侵蝕後
 殘留在噴道內較堅硬
的岩石
破火山口
大型的盆狀火山口
積水時, 形成火山口湖
因強烈爆發破壞火山頂部而形成
或睡火山/死火山經長時間侵蝕後形成
破火山口&火山口湖
溫泉
 流出地面的高溫泉水
間歇噴泉
 間歇而強力噴出地面
的高溫泉水和蒸氣
噴氣孔
 噴出蒸氣和氣體
 噴出硫磺硫氣孔
熔岩高原
 熔岩沿地殼裂
縫平靜地湧出
地面
 稀釋的熔岩慢
慢流到較遠的
地方才凝固
 大面積的熔岩
覆蓋
板塊邊界和火山活動分布的關係
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塊邊界
火山活動對人類帶來的益處和弊處
1. 益處
風化後的基性熔岩為農業提
供肥沃的土壤
火山蘊藏大量礦藏
火山、溫泉等常是旅遊勝地,
增加國民收入
泉水含豐富的溶解礦物, 具
醫療價值
岩層內的蒸氣可產生地熱能
C. 火山活動對人類帶來的益處和弊處
2. 弊處
火山爆發會造成人命和財產的損失
泥石流和熔岩流毀壞農田和植被
氣體噴至高空, 加速凝結, 常形成暴雨, 造成
嚴重的河流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