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晋 祠 建 筑 环 境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释 迦 塔 结 构 图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晋 祠 建 筑 环 境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释 迦 塔 结 构 图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4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5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6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7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9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0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1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2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4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5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6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7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19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0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1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2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4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5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6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


Slide 27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中国建筑史》
第八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下)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三、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
舞台。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
具更进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
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
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
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
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
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
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
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
达到了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
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
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即将
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材”。
“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
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以
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
从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
的组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在高
大城台上,为纵横两座二
层楼阁丁字相交。全阁共
有28个内外转角,结构精
巧,造型华美。阁内各层
虽硕柱林立,但空间宏敞
流通,上下楼层又都有外
廊,便于眺望。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
覆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
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民
新的方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
其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
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
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
期砖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
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
大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
式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
形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开元寺塔

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角脊前部是黄琉璃的人物、脊兽。
角脊的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的铁座,顶端装
砌由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形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
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
中包着一座小塔 。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统治阶
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宫殿园林。这种
园林的兴盛,正是统治阶级政治没落的一种表现。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平兴国
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教神卫虎翼水军,
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
东,备“花石纲”,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
南奇花异石,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
木竹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
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以此为最。

代表建筑:
一、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现在的主
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为
明代更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
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
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
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
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
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
椽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上露明
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字形,犹如大鸟
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
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
的斗拱、梁木都还是宋朝原造。

晋祠圣母殿








代表建筑:
二、摩尼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
木建筑中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
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殿身全是厚
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殿内梁架结构皆与《法式》
相符。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重叠雄伟,端庄严肃
之中又显露出活泼生动的性格,是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此种式
样建筑的唯一实例。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在宋代以前较为
少见,宋代以后流传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隆兴寺摩尼殿

代表建筑:
三、泉州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石墩、石梁共有47孔,建于
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1106米,每孔约11~17米,
桥宽3.7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完成于宋 ·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采用筏型桥基。
即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
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
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
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
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四、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
夏(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
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
北宋对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
建筑主要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
收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
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
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
藏文化双重内涵。

单体建筑:
(一)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至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
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
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
座辽代木塔。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
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面
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67.3米,底层
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
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
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在
结构上,木塔使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
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中(称
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
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全塔不用一钉一铆,
靠50多种斗拱和柱梁镶嵌
穿插吻合而成,用现代力
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
尺寸均符合受力特性,近
乎是优化选择。塔唯一的
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
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
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
梁枋内,后来不得不在下
部加支柱,防止梁枋折断。
木塔能千年不倒,除其本
身结构精巧,还得益于古
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
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
的独特气候 。

单体建筑: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
殿顶,举折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如翼如飞。山门内
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条等构件全部可见,极富
装饰效果。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有形,尾向内
卷,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这正是唐代鸱尾向明
清龙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实例 。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
观音阁是辽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
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观
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的。观音阁高23
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一、二层间有
腰檐,檐上出平座,阁的第三层复以藻井,左右次间则
用平綦(qi)。观音阁上下檐斗拱雄健,排列疏朗,显然有
留唐代作风。观音阁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
法,构成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观音阁斗拱
种类繁多,达24种。其梁、柱、斗枋虽数以千计,但布
置有序,组成一个牢固优美的整体。同时,全阁的面宽

与进深的比率以及高与进深的比率,均在四比三左右。
这样完整统一,设计精巧而稳定的结构,使独乐寺自辽
代重建以来,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
了,唯独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三)北京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
式实心砖塔,高57.8米,不可登临。
它建于方形砖砌大平台之上,平台以
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
以短柱隔成6座壶门形龛,基座之上为
平座部分,平座之上用3层仰莲座承托
塔身。塔身平面也为八角形,八面间
隔着陷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
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
神像,塔身转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
降龙,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13层。
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几乎看不
出塔层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辽、金密
檐式塔的形式。

塔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
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
的卷杀,塔顶用两层八角莲座,上承
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唐山地震时,
塔顶宝珠被震碎,局部瓦件下坠,但
整个塔身尚属完好。天宁寺塔极为优
美,须弥座、第一层塔身、13层密檐、
巨大的塔宝珠,相互组成了轻重、长
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在建
筑艺术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著名
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盛赞此塔富有音
乐韵律,为古代建筑设计的杰作 。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北京天宁寺塔

西夏王陵

清明上河
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