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专题十二

模块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教学目的

通过专题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党和政府对 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 功实践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坚持和发展。

逻 辑 结 构 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

从武力解放台 湾到和平解放 台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 科学构想 新形势下“和 平统一、一国 两制”构想的 丰富和发展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 意志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 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构想的基本内 容和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 党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战略构想的一贯 性和连续性 对“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构想的丰 富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 台方针政策

活动设计   观看《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文艺晚会》音像 资料 “有关台湾问题”的讲座  查阅两岸交往交流的新闻  学习讨论胡锦涛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案例导入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与内地经贸 关系更加紧密。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 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 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为什么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的基本方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方针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香港和澳门顺 利回归祖国后,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 解决台湾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 ,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呈现 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香港、 澳门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 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的结果;台湾是国内战争遗留下 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 香港问题的由来  澳门问题的由来  台湾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现时 总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素有“东方之珠” 的美称。 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被割占: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 国强行租借了“新界”。

澳门问题的由来 澳门古称“蠔镜”,包括澳门半岛和凼仔、路 环两个离岛,现时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 1553年,葡萄牙商人入据澳门。 1845年8月,葡萄牙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 港”。 1849年,葡萄牙强行占领了澳门半岛, 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 葡和好通商条约》(又称《中葡北京条约》),承 认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 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16世纪由于明朝政府疏于管理一度被荷兰殖民者所 占。民族英雄郑成功不负重望,成功收复了台湾。 清朝末年,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台湾在 1895年 《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二战结束后,根据 美、苏、英、中四大国关于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秩序 而达成一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 日本强占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 由国民党政府收复,重新归入中国版图。然而仅过 了四年 , 在内战中失败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退踞台 湾 , 在美国的支持下与祖国大陆隔海对峙,使台湾 再一次与祖国大陆处在了隔绝的状态。

案例分析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 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一 孙中山语录 呈现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 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 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 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 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 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 的主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六合归一统”,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制国家。此后至今的2300年间,无论遭逢多少 外族入侵和内部纷争,我们民族大的长时间的分 裂只有600年左右,而统一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高。 历史向人们昭示:中华民族统一远多于分裂,统一定战胜 分裂。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具体表现: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卖国。勇敢抵抗外 来侵略和压迫,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 古代历史画卷 为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进行 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汉族的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 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等都为祖国的统一大 业建立了功勋。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维护祖国 统一的生动事例。

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 隋文帝 宋太祖 元世祖 康熙帝 郑成功

近代英雄人物 近代以来,由于帝 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 割,中国局部地区处于 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 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 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 行了坚决斗争。在中国 人民的抗日斗争中, 杨 靖宇、狼牙山五壮士 等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都 有力地体现了中华民族 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 严的意志和决心。

案例 呈现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 国完成统一大业.并顺利 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 的形势下得到了更好的体 现和展示。 香港回归

理论归纳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 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 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 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 史前进的巨大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 支柱。

二 案例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呈现 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 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 图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 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 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幸福美好 的生活,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 重要用,作出重大贡献。

理论归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

志士魂牵梦绕的执着追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 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走 向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 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 姿,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呈现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 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 同愿望。 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历了 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包括北京政府和民国政 府)和新中国时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 期的北京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作 出过努力。中国人民更是为香港的回归作出了 不懈努力。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强 加给中国人民的分割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不 平等条约,并作了不同程度的收回领土主权 的努力。 但弱国无外交,在积贫日甚的旧中国, 腐败的政府收复香港等失地的要求根本无法 实现。只有在新中国日益发展和强大的情况 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

理论归纳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上

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 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 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指出完成 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邓小平指出 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 没有理由信任我们;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将 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 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指出实现 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 意志和决心。

呈现 一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 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 台湾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 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 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涉。

宝 岛 台 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 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省总面积为 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 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 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先后被 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势力侵占过,但中国人民誓 死反对外国侵略,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

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 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 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 在台北举行接受驻台日军受降仪式,台湾重新回 到祖国怀抱。 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岛, 在美国等国家的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 一个所谓 “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构架。自 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离状态之 中。

国际社会是如何公认台湾是属于中国的 《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 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谈。12月1日,发表了《中美英 三国开罗宣言》。开罗会谈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 后处置日本问题。 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 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

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 施。” 同年十月,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 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 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 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 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即为 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迄今已与200多个国家建立 正式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 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恢复“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同时,驱逐了 台湾当局的“代表”。联合国和全世界已公认,世 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国 民 党 将 大 批 物 资 运 抵 台 湾

理论归纳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  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    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 不懈的斗争 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直接产物  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二 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提出原因  从我们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目标来说,要将 革命进行到底,在全中国范围内推翻反动政权, 歼灭反动势力  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仍依仗军事力量负隅 顽抗,甚至多次试图反攻大陆 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扶持国民党政权,使台海 关系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中

方针的实施 案例 呈现   1949年7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 来提出组建空军的计划 7月26号,刘少奇在苏联访问期间根据中央 指示,向斯大林提出购买200架飞机以建立空 军,斯大林表示同意。此后,中共中央军委组 建空军的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 战士和全国同胞书》, 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 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 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 案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 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公然以武力阻 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的决策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 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   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加紧与美国签订 《共同防御条约 》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 湾的任务 1954年 9月3 日开始炮击金门 ,向国际社会特别是 美国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 美国政府于1954年12月2日与蒋介石集体签订《共同 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 阻挠中国统一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案例 呈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缓和,亚 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尽管解放台湾 的战争是中国内战的延续,但是它毕竟和日益趋 缓的国际环境不协调,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  台海的紧张局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主张和缓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呼声甚高,不少国 家还为此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

案例 呈现  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 际环境,新中国难以承受再一次的磨难 。  同时,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 中出现矛盾 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谋求以 协商谈判的方式,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达到海峡两岸的统一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着眼于解决台 湾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始了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 问题的探索。 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明确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 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 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第一次公 开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正式表示:我们 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 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 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1956年4月,毛泽东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 家,爱国不分先后,相见以诚等主张。 后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又多次 向台湾当局提出结束军事对峙的办法,建议举行 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1958年10月,毛泽东还表示,台湾如果回到祖 国来,照他们(蒋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 60年代后,党和政府又进一步制定了用和平方 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针,并把这些意见通过 种种渠道转达给了台湾当局。

“国共已经合作 了两次,我们还准备 进行第三次合作 ” 。 “爱国一家”、 “爱 国不分先后”。

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和平统一台湾的思想, 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的对台政策,概括为“一 纲四目”: “一纲”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包 括: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 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 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 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 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周 恩 来 提 出 『 一 纲 四 目 』

案例分析 在我们党对台方针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 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有力地打击了蒋 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军事骚扰,将蒋介石集团控 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澎、金、马地区,彻底打破 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幻想;坚决粉碎了美国 “划峡而治”的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 台湾;实现了中国和许多国家的邦交正常化,确 立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 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理论归纳

综上所述,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到70年代 的时间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 代领导集体就逐步构想了和平统一祖国的蓝 图,这些构想是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的思想来源。与此同时,他们为和平统一祖 国所作的努力,又为实现港澳台的和平统一 创造了实际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呈现 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一系列有利 于中国的变化。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中的合法席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 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 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老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主 张,并根据中英两国和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根 据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案例  呈现 从国际上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 展成为时代主题,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 题符合时代潮流。  从国内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社会主 义时期的历史转折,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  1979年1月1号起,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并承 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中美建交在某种程度上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 决祖国统一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能。

(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 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 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 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 (2)邓小平提出对台湾实行“三个不变”。 1979年底,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指出,对台湾我们的条件是简单的,那就 是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 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 资、民间交往照旧。

(3)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和 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9月30日,时 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 表讲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的问题的方 针政策,后来被称为“叶九条”。概括起来, “叶九条”有四个要点,第一,建议举行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 第三次国共合作;第二,提出通邮、通商、 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体育交 流的主张;第三,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 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 其军队,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 活方式不变,同国外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第四,提出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 全国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4)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 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 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 制度。”这是邓小平也是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5)“设立特别行政区”写入宪法。1982年 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 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 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 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 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就表明,实行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2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一位海外朋友时说: “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实际就 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至此,“一国两制”的 概念就明确地提出来了。 (6)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北大 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六条和平统一主张 (邓六条)   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 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 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应有一定的限 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 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 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 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 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 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不是我吃掉你, 也不是你吃掉我。“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 的。 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建议举行 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和地 方谈判。

(7)1984年6月邓小平会见香港 客人时又进一步指出:“我们的 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具体说 ,就是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 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 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50 年代中期 1979 年初 1981 年 80 年代初 1982 年 1984 年

理论归纳

提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 不再用“解放台湾”,只要 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 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九条方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全国人大五届五中全会,使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全国人大六届二大会议,使 “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 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 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理论归纳

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一个完整 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 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 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 义制度长期不变。

理论归纳

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 和现实、照顾各方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 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创造性地把和 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创造性地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 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 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 内环境。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 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 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 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 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 践 呈现

中英联 合声明

通 过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基 本 法

香港回到 祖国怀抱

万 家 的 灯 香 火 港 夜

回归祖国后依然繁荣的香港

案例 呈现 通 过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基 本 法

中 葡 政 权 交 接

澳门居民涌上街头,欢呼胜利回归祖国

案例分析 香港回归历程 澳门回归历程

光荣与梦想

——

祖国统一进程 中英会谈

1982

联合声明

1987.4.

联合声明

1984.12.

胜利回归

1997.7.1.

胜利回归

1999.12.20.

港、澳回归意义

A:洗雪了百年耻辱。 B: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标志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理论归纳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 由科学的构想变成生动的现实。香港、澳门 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 “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 力。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对解决台湾问 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按照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

展 案例 呈现

台独”势力猖獗  1990.9李登辉声称“台 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 家”   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 “一个中国”原则; 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 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 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 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 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 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 一国,要分清楚”

……

 2003.9.28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 晚会上第一次亮出“台独”时间表,声称 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 投’”,

……

于二00七年实施“新宪法”。

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之路

 1979年 真正停火 倡议三通  1987年 结束长期隔绝状态  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 1993年 “汪辜会谈” 历史性突破 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为两岸 解决台湾 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 2005年 连战、宋楚谕访问大陆。  2008年 两岸直接”三通“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

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 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 主张: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③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④面向二十一世纪,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⑤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⑥进一步寄希望于台湾同胞。 ⑦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 与和平统一的意见。 ⑧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理论归纳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 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 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 “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  把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 的战略高度; 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 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 证关系。

解决台湾问题要有 个时间表,这是战略 考虑,各方面都要加 强工作,做好解决台 湾问题的充分准备。

如果 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 侵占台湾, 如果 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 ‘ 台湾独立 ’ 的图谋和干涉中国 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 平统一提供必要的保障。采用武力

二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案例 呈现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 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案例 呈现 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  提出“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统一的坚强 意志,是没有出路和注定要失败的; 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  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 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 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 异、共创双赢。

理论归纳

总之,祖国完全统一,是祖国繁荣富 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海内外中华 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所在。为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共产 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教材把中共几代 领导人的主张都写出来了,从而较为完整 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 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连、宋等访问大陆

案例 呈现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国 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 2005年5月5日至13日, 亲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

2005年5月12日,胡锦涛与亲 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会谈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 国民党代表团合影

理论归纳

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 一贯性和连续性: 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和平统一设想提出的“一纲四目”;   叶剑英阐述的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 “九条方针”;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 江泽民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 法》。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 架,并提出了在一个中国 原则下,通过和平谈判、 共同发展、共同遏制“台 独”等开创两岸关系的新 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基本思路,重申了 “四个决不”。

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对台部分可以用

16

个字来概 括,即把握主题、构建框架、遏制“台独”、渐进 统一。把握主题,就是要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实 现和平统一前的过渡阶段是什么?就是构建框架, 即构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基 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签订和平协议,共同反 对“台独”,为最终实现两岸渐进统一奠定政治基 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就是胡锦涛在报告中 所指出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

总 结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认清了实现祖 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准 确理解和把握了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形成 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了“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 实践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坚持和发展。

思维拓展 训练 【材料1】1955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 上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 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6年,毛泽东又提出 “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等政策主张。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国庆讲话, 阐述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提出国家统一后, 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构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思维拓展 训练 【 材料2】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中国按“一国两 制”的方式成功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香港、 澳门回归后,人心稳定,社会安定。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阅读书目

1、周恩来《关于香港问题》,《周恩来统一战线文 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355页。 2、毛泽东《关于台湾问题》,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年版第378-383页。 3、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4、《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5、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 6、胡锦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 7、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