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Ⅰ. 羧酸
Ⅱ. 羟基酸
Ⅲ. 羧酸衍生物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羧酸
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衍
生物的化学性质;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羧酸的及其衍
生物的物理性质
•难点:羧酸酸性的比较;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
历程;
Ⅰ. 羧酸
(一)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二) 羧酸的制法
(三) 羧酸的物理性质
(四) 羧酸的化学性质
(五) 羟基酸
(一)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① 按烃基不同:
R-COOH
脂肪酸
RCH=CHCOOH 饱和酸
Ar-COOH
芳香酸
RCH2CH2COOH
不饱和酸
② 按-COOH数目:
CH2
COOH
一元酸 CH3COOH 、二元酸
、多元酸 HO-C-C
COOH
CH2
命名: 与醛相似,但经常根据来源使用俗名。例:
CH3
CH3
HCOOH CH3COOH CH3CH2CHCOOH CH3CH=CHC
HCOOH CH3COOH CH3CH2CHCOOH CH3CH=C
乙酸
甲酸
乙酸 2- 甲(基)丁酸
甲酸
2- 甲(基)丁酸
(蚁酸) (醋酸)
2-甲基丁酸
(蚁酸) (醋酸)
CH3CH=CHCOOH
2-丁烯酸
(巴豆酸)
CH3
CH3C=CHCOOH
3- 甲基-2-丁烯酸
2-丁烯酸
2-丁烯
(巴豆酸)
(巴豆
COOH
2
1
3
3,3-二甲基环已烷甲酸
或 3,3-二甲基环已烷羧酸
CH2COOH
COOH
COOH
OH
苯甲酸
(安息香酸)
o- 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2- 苯乙酸
CH=CHCOOH
COOH
OH
苯甲酸
酸)
COOH
3- 苯丙烯酸
(肉桂酸)
对苯二甲酸
COOH
丁二酸
果酸)
CH2COOH
CH2COOH
乙二酸
丁二酸
(琥珀酸)
(草酸)
OOH
HOCHCOOH
COOH
COOH
CH2COOH
HCCOOH
HCCOOH
2- 羟基丁二酸
顺丁烯二
(苹果酸)
(马来酸
(失水苹果
HCCOOH
HCCOOH
HCCOOH
HOOCCH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马来酸)
(失水苹果酸)
(富马酸)
(二) 羧酸的制法
(1) 氧化法
① 烃氧化
② 伯醇或醛氧化
③ 甲基酮氧化
(2) 水解法
(3) Grignard试剂与CO2作用
(二) 羧酸的制法
(1) 氧化法
① 烃氧化
RCH2CH2R'
[O]
RCOOH + R'COOH
长链烷烃
皂用酸
CH2=CHCH3 +
丙烯
R
R
CH
C
CH
C
磷酸铋
O2
,P
R
R
CH2=CHCOOH
KM nO
4
+
H , ¡÷
KM nO
4
+
工业生产
H , ¡÷
丙烯酸
RCOOH
RCOOH
CH2CH3
COOH
KMnO4
C(CH3)3
实验室制备芳酸
C(CH3)3
② 伯醇或醛氧化
(Ar)
[O]
R-CH2OH
[O]
(Ar)
R-CHO
(Ar)
[O]
(Ar)
R-COOH
[O] = KMnO4 、
[O]
R-COOH
[O] = KMnO4 、K2Cr2O7/H2SO4
R-CH=CH-CHO
AgNO 3,NH 3
(Ar)
R-CH=CH-COOH
(Ar)
③ 甲基酮氧化
选择性氧化
利用卤仿反应可以得到少一个碳的羧酸:
O
(CH 3)3CCH 2CCH 3
(1) Br 2,NaOH
+
(2) H ,H 2O,89%
(CH 3)3CCH 2COOH + CHBr 3
(2) 水解法
①腈水解
RX + NaCN
RCN
H2O/H+orOH-
RCOOH + NH3
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RCOOH比RX多一个碳!
CH2CN
例:
+ H2O
H2SO 4
CH2=CHCN + H2O
H2SO 4
丙烯腈
Br(CH2)3Br
1,3-二溴丙烷
+ NH3
苯乙酸
苯乙腈
2NaCN
CH2COOH
CH2=CHCOOH + NH3
丙烯酸
NC(CH2)3CN
戊二腈
H2O/H +orOH -
HOOC(CH2)3COOH
戊二酸
思考:下列合成步骤哪下一步有错误?
CH3
CH3 C
CH3
Br
NaCN
CH3
CH3 C
×
+
CN
CH3
H3O
CH3
CH3 C
COOH
CH3
CH3
第一步的主要产物为
CH2
C
CH3
记住:叔卤烷在强碱条件下以消除反应产物为主
②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
O
R-C-Cl
O
(R-C)2O
O
R-C-OR'
HCl
RCOOH
+ H 2O
RCOOH +
羧酸
O
R-C-NH2
R'OH
参阅 :P341油脂的皂化
NH3
③苯甲酸的制备
COOH
CCl3
CH3
3 Cl 2
¹âÕÕ
H2O
ZnCl2
(3) Grignard试剂与CO2作用
-
d
+
d
RMgX
O
+
+d
-
d
C
O
干醚
低温
O
R-C-OH
+
H2O/H
多一个碳的羧酸
O C-OMgCl
MgCl
CH2CH2CHCH3 + CO2
MgBr
O
R-C-OMgX
+ CO2
干醚
低温
干醚
CH2CH2CHCH3
COOH
H2O/H+
CH2CH2CHCH3
80%
O
C-OMgBr
H2O/H+
COOH
低温
70%
(三) 羧酸的物理性质
物态:C1-C3刺激臭味液体;
C4-C9腐败气味油状液体;
C10以上羧酸为固体。
溶解度:大于分子量相近的醇、醛、酮;
(C4H9OH:8%;C2H5COOH:∞)
随R↑,水溶解度↓,C10以上羧酸不溶于水。
原因:
羧酸中的羟基和羰基
可与水形成氢键:
H
O-H
H
O
CH3-C-OH
O-H
沸点:高于分子量相近的醇!
O
羧酸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R-C R-C
羧酸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O
H-O
O-H
。
打开氢键时所需能量:甲酸 30.1KJ/mol (b.p 101 C)
打开氢键时所需能量:甲酸 30.1KJ/mol (b.p
乙醇 25.1KJ/mol (b.p
。
78 C)
乙醇 25.1KJ/mol (b.p
H-O
C-R
O
O-H
。
101 C)
。
78 C)
O
C
(四) 羧酸的化学性质
(1) 羧酸的酸性
① 羧酸结构与羧酸
酸性
② 成盐
③ 影响酸性的因素
(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① 酰氯的生成
② 酸酐的生成
③ 酯的生成和酯化
反应机理
④ 酰胺的生成
(3) 羧基被还原
(4) 脱羧反应
(5) α-氢原子的反应
(四) 羧酸的化学性质
-H被取代
亲核加成
H O
H表现酸性
R-C-C-O-H
H
OH被取代
脱羧反应
(1) 羧酸的酸性
① 羧酸结构与羧酸酸性
羧酸的结构:
p-π共轭的结果:
① 使RCOO-H健减弱,氢原子酸性增加,羧酸具有酸性;
② RCOO-中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两个氧原子上,稳定性
↑,羧酸酸性↑↑。
可用下列方法表示羧酸负离子的结构:
R
C
O
-
或
O
共振论的表示方法:
R
O
C
R
O
C
1
2 1
2 -
或
O
O
-
R
R
C
C
O
O
-
OO
等价极限结构,能量最低,
对真实结构贡献最大,
真实结构最稳定
X射线衍射证实,在甲酸钠分子中,两个碳氧双键均
为0.127nm。
由羧酸的结构所决定,其最显著的特性是在水溶液中能
解离成羧根负离子和质子,即表现出酸性。
一些化合物的pKa值:
② 成盐
羧酸具有明显的酸性,甚至能与NaHCO3等成盐:
RCOOH + NaHCO3
RCOONa + CO2 + H2O
说明RCOOH的酸性大于H2CO3。
pKa数据亦说明,酸性:RCOOH>H2CO3>ArOH
与无机酸相比,RCOOH仍为弱酸:
RCOONa + HCl
RCOOH + NaCl
羧酸盐具有盐类的一般性质,是离子型化合物,可溶于
水。因此,利用羧酸的酸性,可分离提纯有机物。
COOH
5% NaHCO3
H3C
水层
溶
H+
COOH
分液
OH
不溶
油层
H3C
OH
③ 影响酸性的因素
任何使酸根负离子稳定的因素都将增加其酸性,羧酸根负
离子愈稳定,愈容易生成,酸性就愈强。
A.
脂肪酸
① α-H被-R取代得越多,羧酸的酸性越弱。
例如:
Why?
原因:
O
H-C-O-H
H2 O
H3O+
O
H-C-O
酸性不因+I减弱
无+I效应
负电荷分散不利
电子云密度
CH3
O
C
O
斥电子基(+I效应)
H
H 2O
H3O+
CH3
酸性减弱!
O
C
O-
电子云密度更
CH3
CH3
C
O
C
CH3
三个甲基斥电子
+I效应更强
CH3
O
H
H2 O
H3 O +
酸性更弱!
CH3 C
CH3
负电荷分散更不利
O
C
O-
② 若α-H被吸电子基(如-Cl)取代后,羧酸的酸性增
强。例如:
原因:
电子云密度
Cl
CH2
O
C O
吸电子基(-I效应)
H
H2 O
H 3O +
负电荷分散较好
Cl
酸性增强!
CH2
O
C
O-
负电荷分散更好
电子云密度更低
Cl
Cl
C
O
C O
Cl
三个-Cl吸电子
-I效应更强
H
H2O
Cl
Cl
C
H3O+
酸性更强!
Cl
O
C O
③ 吸电子基距-COOH越远,对RCOOH的酸性影响越小。
例如:
原因:诱导效应随着碳链增长迅速减弱。
-
d Cl
CH3CH2 C+ COOH
d
Cl CH2 CH2 CH2 COOH
-
d
+
d
+
dd
ddd
+
B. 芳香酸
①酸性:C6H5COOH>CH3COOH
②芳环上有吸电子基时,ArCOOH酸性增加。
酸性: O2N
COOH
>
COOH
原因:-NO2有-I、-C,
使p-NO2-C6H4-COO-负电荷分散,稳定性
③芳环上有斥电子基时,ArCOOH酸性减弱。
酸性:
COOH > H3C
COOH > CH3O
COOH
(负电荷分散程度:
C6H5COO->p-CH3-C6H4-COO->p-CH3O-C6H4-COO-)
C. 二元酸
① 酸性: pKa1<pKa2; pKa1<一元酸的pKa;
②原因:两个-COOH,且-COOH有较强的-I效应。
HOOC-(CH2)n -COOH
n >1
n越小,pKa 1越小,酸性越强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① 酰氯的生成
P(OH)3
PCl3
O
R-C-OH + PCl5
O
R-C-Cl + POCl3
SO2
SOCl2
例:
3CH 3COOH + PCl 3

70%
NO2
COOH + SOCl 2
+ HCl
3CH 3COCl + H 3PO3
NO2
90%-98%
COCl + HCl + SO 2
② 酸酐的生成
OO
R-C
R-C
脱水剂
OO HH 脱水剂
OH
OH
R-C
R-C
OO
OO
R-C
R-C
OO ++ HH2O2O
R-C
R-C
OO
乙酐
常用脱水剂:
PP2O2O5、Al
常用脱水剂:
5、Al
2O
3、浓H
2SO
2O
3、浓H
2SO
44
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热便可生成五元中六元环的酸酐:
。
COOH
230 C
COOH
约100%
O
O
O
混合酸酐可利用下列反应得到:
O
O
R-C
+ R'-C
O Na
Cl
O
R-C
O + NaCl
R'-C
O
③ 酯的生成和酯化反应机理
O
R-C-OH + HOR'
+
H
O
R-C-OR' + H2O
可逆反应,K=4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使朝着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也可用羧酸盐与卤代烃反应制备酯。
O
O
CH3-C-O - +
CH2Cl
95%
CH2OCCH 3 + Cl -
随着羧酸和醇的结构以及反应条件的不同,酯化反应
的机理不同。伯醇和仲醇按下列机理进行:
O
+
H
R-C-OH
+ OH
OH
R-C-OH
R-C-OH
R'OH
+
OH
R-C-OH
R'OH
+
OH
+
R-C-OH 2
-H 2O
R'O
OH
+
OH
R-C +
R-C
R'O
R'O
这个机理可以概括为:酰氧断裂。即:
O
R-C-O-H
H-O-R'
-H
+
O
R-C-OR'
叔醇的酯化反应经实验证实是按照烷氧断裂的方式进
行的:
R'3C-OH
H+
+
R'3C-OH 2
O
-H 2O
O
+
+
R-C-O-H + R'3C
R-C-O-H
+
R'3C
-H +
CR' 3
O
即:
R-C-O-H
H-O-CR' 3
O
R-C-O-CR' 3
④ 酰胺的生成
O
R-C-OH + NH3
O
R-C-ONH4
-H2O
O
R-C-NH2 + H2O
酰胺
羧酸铵盐
O
R-C-OH + NH2R'
O
R-C-ONH3R'
O
R-C-OH + NHR2'
O
-H O
R-C-ONH2R2' 2
-H2O
羧酸铵盐
羧酸铵盐
O
R-C-NHR' + H2O
N-取代酰胺
O
R-C-NR2' + H2O
N,N-二取代酰胺
+
C6H5COO NH3C6H5
C6H5COOH + H2NC6H5
例:
。
190 C
C6H5CONHC6H5 + H2O
(80%-84%)
N-苯基苯甲酰胺
(3) 羧基被还原
一般还原剂不能将-COOH还原,只有LiAlH4可
将羧酸还原为伯醇:
O
R-C-OH + LiAlH4
(Ar)
不还原C=C!
无水乙醚
H2 O
R-CH2OH
(Ar)
也可先将羧酸转化为酯,再用Na+C2H5OH还原(间接
还原羧酸):
O
R-C-OH
+
R'OH/H
O
R-C-OR'
酯
Na+C2H5OH
RCH2OH
(4) 脱羧反应
碱石灰
①一元酸脱羧:
CH3 COONa+ NaOH(CaO)
CH4 + Na2CO3
一元羧酸加热下难以脱羧!
但若-COOH的α-C上有吸电子基时,
脱羧反应容易发生,有合成意义:
Cl3C-COO H
O
O
CH3C-CH2-C-O H
CHCl3 + CO2
O
CH3C-CH2-H + CO2
但若-COOH的α或β-C为羰基时,
脱羧反应容易发生,有合成意义:
O
COOH
CH3
CH3CH
COOH
COOH
O
H
CH3 + CO2
CH3CH2-COOH + CO2
②二元酸脱羧
HOOC-COOH
乙二酸
HOOC-CH2-COOH
丙二酸
HCOOH + CO2 (脱羧)
CH3COOH + CO2 (脱羧)
(5) α-氢原子的反应
较活泼
H
O
O
R-CH-C-OH
+
d
O
-OH
a. -C-的吸电子性使-H 活泼
b. p-p 共轭使羧酸-H 的活性不
a. -C-的吸电子性使-H 活泼
b. p-p 共轭使羧酸-H 的活性不及醛、酮
CH3CH2COOH + Br2
红P
CH3CHCOOH
Br
Br2
红P
Br
CH3C-COOH
Br
注意:一定是羧酸在红磷催化下生成α-卤代酸!(Why?)
α-C上的卤素原子可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被-NH2、
-OH、-CN等取代,生成α-氨基酸、α-羟基酸、
α-氰基酸等。例:
BrCH 2COOH + 2NH 3(过量)
H2NCH 2COOH + NH 4Br
α-氨基乙酸
Cl
CH3-CH-COOH
-
H2O/OH
OH
CH3-CH-COOH
- 羟基丙酸
乳酸
Ⅱ. 羟基酸
1. 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2. 羟基酸的制法
(1) 卤代酸水解
(2) 羟基腈水解
(3) Reformasky反应
3. 羟基酸的性质
(1) 酸性
(2) 脱水反应
(3) α-羟基酸的分解
1. 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羟基酸是分子中同时具有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分类:根据羟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将羟
基酸分为:α-,β-,γ-,δ-,……羟基酸。将羟
基连在碳链末端的称为ω-羟基酸。
命名:羟基作为取代基或按其来源用俗名。例:

d



CH2CH2CH2CH2CH2COOH
OH
CH3CHCOOH
OH
2-羟基丙酸
-羟基丙酸
乳酸
6-羟基己酸
-羟基己酸
-羟基己酸
COOH
COOH
OHOH
2-羟基苯甲酸
2-羟基苯甲酸
邻羟基苯甲酸
邻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水杨酸
COOH COOH
HO
HO
OH
OH
OH
OH
3,4,5-三羟基苯甲酸
3,4,5-三羟基苯甲酸
没食子酸没食子酸
COOH
CHOH
CHOH
COOH
2,3-二羟基丁二酸
,'二羟基丁二酸
酒石酸
COOH
CHOH
CH2
COOH
2-羟基丁二酸
-羟基丁二酸
苹果酸
CH2COOH
HO-C-COOH
CH2COOH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柠檬酸
2. 羟基酸的制法
(1) 卤代酸水解
CH2-COOH
H
Cl2
红P
CH2-COOH
Cl
H2O/OH-
CH2-COOH
OH
(2)羟基腈水解
R
R'
(H)
RCH=CH2
C=O
HCN/弱OH-
C
OH
H2O/H+
CN
-羟基腈
HOCl
OH Cl
RCH-CH2
KCN
OH
RCH-CH2CN
- 羟基腈
C
OH
COOH
-羟基酸
H2O/H
+
OH
RCH-CH2COOH
-羟基酸
(3) Reformasky反应 (雷福尔马茨基反应)
制备β- 羟基酸(酯):
RCHCOOH
Br
C2 H5 OH
H+
Zn
RCHCOOC2 H5
R ¡ä C
OH
H2O
+
R
H R'CHCHCOOC 2H5 H3O R'CHCHCOOC H
2 5
OZnBr
-
ZnBr
Br
R
O
RCHCOOC 2H 5
+
H
R
¦Â ¦Á
R'CHCHCOOH
OH
OH
例:
CH2COOC 2H5 +
O + Zn
苯
Br
2H5 H2O,H +
CH2COOC 2H5
OH
2-(1-羟基环戊基)乙酸乙酯
CH2COOC 2H5 H
2
OZnBr
注意:
① Reformasky反应与格氏反应类似,但用Zn不用Mg。
因为BrZnCH2COOC2H5比BrMgCH2COOC2H5活性
低,只与醛、酮反应,不与酯反应。
② 只能用α-溴代酸酯,产物为β-羟基酸(酯)。
3. 羟基酸的性质
(1) 酸性
COOH
CH2COOH
CH3COOH
OH
OH
PKa
COOH
3.85
COOH
4.76
COOH
4.57
COOH
3COOH
4.76
PKa
OH
OH
4.57
OH
4.08
4.17
2.98
C
(2) 脱水反应
不同的羟基酸,失水反应的产物不同。
O
O
C
C-OH H-O
O
-H2O R- CH
+ H2O
CH-R
- 羟基酸
R-CH
+
O
CH-R
O-H HO-C
C
O
O 交酯(有六元环)
-羟基酸
OH H
R-CH-CH-COOH
O
RCH=CH-C-OH + H2O
-H2O
,- 不饱和酸
(有 p-p 共轭)
- 羟基酸
O
R-CH-CH2CH2-C-OH
O H
-H 2O
R- CH
O
- 内酯
O
+ H2O
(有五元环)
O
R-CH-CH2CH2CH2-C-OH
O H
d- 羟基酸
-H2O
R- CH
O
+ H2O
O
d- 内酯 (有六元环)
由以上反应知,共轭体系、五元环、六元环稳定。
许多内酯存在于自然界,有些是天然香精的主要成分。例如:
O
O
C6H13
O
O
- 癸内酯
C3H7
O
O
d-辛内酯
十五内酯(黄蜀葵素)
羟基与羧基相距更远时,发生分子间失水:
HO(CH 2)n COOH
n>5

H [ O(CH 2)n CO ]mOH + (m-1)H 2O
开链聚酯
(3) α-羟基酸的分解
R-CH-COOH
OH
稀H2SO4
RCHO + HCOOH
Tollen's
RCOO- + Ag
讨论:a.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区别α-羟基酸与其他
羟基酸;
b.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制备少一个碳的醛或酸。
羧酸衍生物
(一) 羧酸衍生物的含义和命名
(二)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三)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四) 蜡和油脂
(一)
羧酸衍生物的含义和命名
羧酸衍生物系指酰卤、酸酐、酯、酰胺,它
们经简单水解后都得到羧酸。
O
R-C-X
酰卤
R-C
R-C
O
O
O
酸酐
O
R-C-OR'
酯
(R或R'可以是Ar或H)
O
R-C-NH2
酰胺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O
CH3-C-Cl
乙酰氯
O
C-Cl
苯甲酰氯
O
O
CH3-C
O
CH3CH2-C
O
C
C
乙丙(酸)酐
O
O
邻苯二甲酸酐
O
CH3-C-OCH3
CH2OCOCH3
CH2OCOCH3
乙酸甲酯
CH2-ONO2
CH-ONO2
CH2-ONO2
乙二醇二乙酸酯
丙三醇三硝酸酯
甘油三硝酸酯
O
CH3
H-C-N
CH3
O
CH3-C-NH2
C
NH
C
O
N,N-二甲基甲酰胺
DMF
乙酰胺
(Dimethyl Formamide)
邻苯二甲酰亚胺
O
O
C NH2
C
苯甲酰胺
O
O
C NH
O
?δ-己内酰胺
NH CH3
N-甲基苯甲酰胺
CH3
O
CH3
C N
C N
CH3
N,N-二甲基苯甲酰胺
δ
C2H5
N-甲基-N-乙基苯甲酰胺
(二)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物态及水溶解性:
酰氯、酸酐:分子间无氢键作用,挥发性强,有刺鼻气味
的液体。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而↑。遇水水解。
酯:酯不溶于水。低级酯是有酯香味的液体。高级脂肪酸
的高级脂肪醇酯为固体,俗称“蜡”。
酰胺:分子间氢键作用强,一般为固体,但DMF为液体,
是常用的非质子性溶剂。低级酰胺可溶于水,随着分子
量↑,水溶解度↓。
沸点:
酰卤、酸酐、酯的沸点低于羧酸;
伯酰胺的沸点高于羧酸。
(三)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
① 水解
② 醇解
③ 氨解
④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
应机理
⑤ 酰基化试剂的相对活
性
(2) 还原反应
① 用氢化铝锂还原
②用金属钠-醇还原
③ Rosenmund还原
(3) 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① Grignard试剂与酯的反应
② Grignard试剂与酰氯的反
应
③ 腈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
(4) 酰氨氮原子上的反应
① 酰胺的酸碱性
② 酰胺脱水
③ Hofmann降解反应
(三)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
O
R-C-Cl
O
(R-C)2O
① 水解
反
应
活
性
递
减
记住
水解速度:
O
R-C-OR'
HCl
RCOOH
+ H 2O
RCOOH +
羧酸
O
R-C-NH2
R'OH
NH3
O
O
O
O
R-C-Cl > (R-C)2O > R-C-OR' > R-C-NH2
剧烈放热
热水中进行
加热
催化剂,
+
H orOH 催化, 高温下长时间回流
难!
② 醇解
活
性
降
低
O
R-C-Cl
O
(R-C)2O
RCOOH
+ HOR'
O
R-C-OR''
O
R-C-NH2
醇解速度:
HCl
RCOOR' +
酯
R'OH
'
NH3
O
O
O
O
R-C-Cl > (R-C)2O > R-C-OR' > R-C-NH2
常用酰基化剂
直接醇解
可逆,酯交换
难,醇需过量
从低级酯制高级酯
(如涤纶的生产)
难!
③ 氨解
活
性
降
低
O
R-C-Cl
O
(R-C)2O
NH4Cl
+ NH3
O
R-C-OR'
H C
H C
O
酰胺
CH3 O
78%-83%
O
O + C 6H5NH2
RCOONH4
R'OH
CH3 O
CH3CH-C-Cl + NH 3
O
R-C-NH2 +
CH3CH-C-NH 2 + HCl
H C CONHC 6H5
97%-98%
H C COOH
④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该反应历程可用下式表示:
(1)
d
+
O
R-C
d
-
L
O
+ Nu
亲核加成
-
R-C-L
sp 2杂化
(2)
OR-C L
Nu
消除反应
R-C
Nu
L(离去基团) :
O
Nu
+ L-
O
-Cl 、 -O-CR 、 -OR' 、 -NH 2
酰氧基
Nu(亲核试剂):
-
H 2O (HO -) 、
烷氧基
氨基
R'OH 、
NH 3
本
质
加
成
消
除
历
程
④ 酰基化试剂的相对活性
羧酸衍生物酰化活性大小的顺序为:酰氯>酸酐>酯>酰胺
Why?
+
d
d
O
R-C
L
-
① p-p 共轭使羰基碳上正电密度降低
使C-L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不利于酰基化反应发生
O
p-p
-Cl <
共轭的强度: 第三周
期元素
即酰氯的羰基碳最正。
-O-C-R
酰基是
吸电子基
<
-O-R' < -NH2
烃基是
斥电子基
电负性:
O>N
∴活性:酰氯>酸酐>酯>酰胺
②
L-愈易离去,越有利于第二步反应(消除反应)
酸性:
HCl > RCOOH > ROH > NH3
pKa: ~2.2
4~5
16~19
34
离去能力:Cl-> -OCOR> -OR’ > -NH2
∴活性:酰氯 > 酸酐>
酯 >
酰胺
(2) 还原反应
① 用氢化铝锂还原
O
(1) LiAlH 4,乙醚
C15H31CCl
(2) H 2O,98%
O
O
O
C15H31CH2OH
(1) LiAlH 4,乙醚
CH2OH
(2) H 2O,87%
CH2OH
CH3CH=CHCH 2COOCH 3
(1) LiAlH 4,乙醚
(2) H 2O,75%
CH3CH=CHCH 2CH2OH
双键不受影响
O
C-OC2H5 + LiAlH4
+
O/H
2
H2O/H +
CH2OH
CH2OH + C2H5OH
O
C-N(CH 3)2
LiAlH 4,乙醚
回流,88%
CH2-N(CH 3)2
②用金属钠-醇还原
O
R-C-OR'
Na+C2H5OH
RCH2OH + R'OH
(还原酯最常用的方法、间接还原羧酸的方法。)
: n-C11H23 COOC2H5 + Na
C2H5OH
n-C11H23CH2OH + C2H5OH
月桂醇
月桂酸乙酯
CH3(CH2)7CH=CH(CH2)7COOC2H5
油酸乙酯
Na,C2H5OH
49%-51%
CH3(CH2)7CH=CH(CH2)7CH2OH
油醇
③ Rosenmund还原 (罗德门森还原)
酰氯经催化氢化还原为伯醇:
O
R-C-Cl + H2
Pd
RCH2OH
若采用Rosenmund还原,可使酰氯还原为醛:
O
R-C-Cl + H2
(Ar)
COCl
Pd/BaSO 4
喹啉-硫
RCHO
Rosenmund还原法
(Ar)
H2,Pd-BaSO 4,喹啉-硫
。
140-150 C,74%-81%
CHO
(3) 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① Grignard试剂与酯的反应
d-O
d- d+
无水乙醚
R-C-OR" + R'MgX
d+
O
R-C-R'
酮
活性高于酯
不能存在于体系中
R'MgX
无水乙醚
O MgX
R-C-OR"
R'
OMgX
R-C-R'
R'
-MgX(OR")
H2O/H+
OH
R-C-R'
R'(3。
醇)
酯与格氏试剂的反应是制备含有两个相同烃基的3°醇的好方法。
② Grignard试剂与酰氯的反应
-
dO
-
+
d d
R-C-Cl + R'MgX
无水乙醚
+
d
过量 R'MgX
无水乙醚
OMgX
R-C-R'
R'
O MgX
R-C-Cl
R'
H2O/H
+
O
R-C-R'
-MgXCl
酮
活性低于酰氯
低温下,可稳定存在
OH
R-C-R'
R'(3。
醇)
(4) 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
① 酰胺的酸碱性
酰胺一般被认为是中性的。(要记住)
但酰亚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氢具有微弱的酸性:
COOH
COOH
H2O/H +
NH 3
O
C
NH
C
O
KOH
乙醇
C
C
O
- + RX
N K
O
O
C
NR
C
O
邻苯二甲酰亚胺 活泼氢
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COOH
+ RNH 2(伯胺)
COOH
(Gabriel合成法,制伯胺的特殊方法)
盖布瑞尔
② 酰胺脱水
O
R-C-NH2
P2O5
R-CN + H2O
腈
这是合成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③ Hofmann降级反应(霍夫曼降级反应)
O
R-C-NH2 + NaOBr + NaOH
RNH2 + Na2CO3
O
(Hofmann降解,制少一个碳的伯胺!!产率高,产品
H
RNH
H2O + Na CO +
2 + Na2+CONaOH
3 + NaBr +RNH
R-C-NH
+
NaOBr
2
2
2 3
一个碳的伯胺!!产率高,产品纯!)
(Hofmann降解,制少一个碳的伯胺!!产率高,产品纯
O
(CH3)3CCH2CNH2 + Br2 + 4NaOH
(CH3)3CCH2NH2 + 2NaBr + Na2CO3 + 2H2O
(四) 蜡和油脂
(1) 蜡
(2) 油脂
① 结构和组成
② 油脂的性质
③ 油脂的用途
(四) 蜡和油脂
(1) 蜡
蜡是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一元醇)所形成的酯。
蜂蜡 C15H31COOC30H61
软脂酸三十烷醇酯
鲸蜡 C15H31COOC16H33
软脂酸鲸蜡酯
软脂酸蜂花酯
白蜡(虫蜡) C25H51COOC26H53
四川特产
蜡酸蜡酯
蜡可用来做蜡纸、上光剂、蜡烛、化妆品、软膏的基质等。
(2) 油脂
① 结构和组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
自然界中油脂一般以混合甘油酯存在:
O
CH2-O-C-R
O
CH -O-C-R'
O
CH2-O-C-R"
R,R',R"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R,R',R"可以饱和,也可不饱和
室温下: 液体
固体
油
脂
② 油脂的性质
A. 水解、皂化
RCOOCH2
R'COOCH
R"COOCH2
油脂
NaOH/OH-
RCOONa
HOCH2
R'COONa + HOCH
R"COONa
HOCH2
高级脂肪酸盐
(肥皂)
甘油
B. 加成
COOCH2
R'COOCH
液体
H2/Ni
R"COOCH2
COOCH2
R'COOCH
固体
R"COOCH2
碘值——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I2的毫克数。
碘值越大,油脂分子中不饱和键越多。
碘值>150的油脂为干性油,如桐油。
C. 氧化和聚合
空气中的O2、细菌等与高级脂肪酸作用,使R的
碳链断开,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醛、酮、
酸等的现象,叫做酸败。
酸值——中和1克油脂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酸值越高,油脂中游离脂肪酸越多。
作业 P345:
1、5、6、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