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二)

行为疗法理论基
础(二)
主讲人:钟伟芳
1 行为主义向社会学习理论的转变

对机械的行为主义观点的质疑。尽管多数人赞同行为是学习的结果,但
研究者认为应对人的知觉、思维、期望和其他心理过程的作用进行了更
为系统的整合。

对行为获得途径的质疑。条件反射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大量的学习
是通过观察、模仿获得的。

对学习条件观点的质疑。学习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情境中进行,行为是否
发出取决于外界环境与内部主观的心理过程的共同作用。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
多拉德与米勒的生平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
关于人格的形成与结构

学习的四要素
只有当一个人想要些什么(内驱力)、注意些什么(线索)、做些什么(反应)以及
获得些什么(强化)时,学习才能发生。
内驱力: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
线索: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即诱因。
反应: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强化: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例子:
一个饥饿(内驱力)的人,看见一个餐馆(线索),就会发动前去就餐(反应)的行为,这
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吃饱)或降低饥饿的程度(充饥)。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
学习的实质
习惯族系等级
如果一个线索导致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又能导致强化作用,线索与
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最后则会形成牢固的习惯。
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一种线索可能会引进许多反应,其中某些反应
可能是最能导致内驱力降低的,是优先反应,其它则在优先反应被阻碍
时才得以选择。不同发生概率的反应,形成习惯族系等级。
当已有的习惯反应等级不能适应新的条件,或旧的条件发生改变时,
各种反应的优先等级会发 生相对变化,习惯族系等级会发生重组。
学习的发生
学习的发生是以原有的反应等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的情境为前提的。
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
没有学习困境,就没有学习;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
一些精神现象与学习
一、恐惧——一种获得性的内驱力
米勒1948年的获得性恐惧实验。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二、冲突
(一)冲突的种类
人类的反应趋向:接近趋向VS回避趋向
接近——接近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
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二)移置作用
当某一内驱力的降低受到挫折时,它不会自行消失,而
是或者被压抑,或者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并得到满足。
小老鼠打架实验。
(三)挫折与攻击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三、潜意识、神经症与精神治疗
神经症是由于潜意识中的冲突被压抑而导致的。
神经症状的形成,是因为它们能够降低恐惧或焦虑,
是习得的。
即然神经证是习得的,那么就可以用行为学习的方式
让它消失。如系统脱敏法。
2 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

关于人格的发展
童年时期的四个关键训练期
喂养方式
大小便训练
性别训练
愤怒与攻击的表达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班杜拉的生平(1925-)
艾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于1925年12月4日
生于加拿大西部埃布尔达省的孟代尔镇,父亲是波兰
裔加拿大人,父母以务农为生,班度拉在家中排行老
么,上有五位姊姊。
1、学习经历:
1949年取得学士学位。1951年和1952年先后拿到了
硕士和博士学位。于1953年夏天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
2、教学生涯: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
究员;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
3、特殊荣誉:
班度拉在1969年到1970年间参加『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1974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1981年担任美国西部心理学会会长,并获得攻击行为国际研究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
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8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医学部院士。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
观察学习
酷,是这
么学出来
的!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观察学习的观点
(一)直接学习与观察学习
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
直接学习:
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
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
观察学习:
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人类的
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
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的复杂的行为模式。
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证资料。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为说明观察学习的存在与
效果,班杜拉与助手进行了
一系列的实验。

经典的观察学习实验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
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直接的外在强化在观察学习的行为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必要
的条件。
个体自己做出模仿行为后是否受到强化(奖赏)却是决定
模仿行为是否表现出来的重要条件。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榜样行为表现
1注意阶段
2记忆阶段
3产生阶段
4动机阶段
经模仿学得行为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影响观察学习的条件
(1)榜样是学习者的偶像。
(2)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奖励或惩罚。
(3)榜样与学习者在人格特质上有相似之处。
(4)学习者的模仿结果会获得(自己或他人)增强者。
(5)模仿的行为可明确认定者。
(6)模仿的行为是学习者能力所及者。
(五)四种不同的模仿方式
(一)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直接模仿行为、技能
(二)综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综合多次所见之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
(三)象征模仿(symbolic modeling):
模仿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四)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
模仿抽象原则,而非具体行为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三元交互决定论
环境、行为、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是相对独立、同时又交互作用,从
而相互决定。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自我效能论
(一)何谓“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通过施加某种控制的方式进行行为表现
的能力的信念。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漫于人类机能活动的
各个面。
自我效能感模型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自我效能的作用
最能引发和改变个人认知的因素,莫过因表现成功而体验到的能力感。
任何方式的心理改变方法,目的都在改变个人对自我效能的预期。
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自我效能的来源
掌握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
社会劝导
身体和性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