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 了解: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茅盾小说
的创作特点。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小说的
创作特点。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
点。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
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沙汀小说和
《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 掌握: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
发展与变化。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
《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巴
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
变化。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李劼人、路翎、钱钟书、沙汀的小说
• 老舍、巴金、茅盾三大名家,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
的一批长篇小说,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 1929年 ,《小说月报》发表了巴金在法国创作的长篇处女作
《灭亡》。
• 李劼人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
《大波》,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
• 《死水微澜》通过袍哥罗歪嘴和教民罗天成争夺对罗大嫂
的身心占有权的斗争,表现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
这一段历史期间的成都平原的民情风俗。
• 在小说结构上,李劼人继承中国文学的传统,同时又借鉴
法国作家左拉多卷本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结构方式。
• 路翎是以胡风为首的“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
•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描写了时代动荡中苏州巨富蒋氏
家族两代人的经历。《财主底儿女们》的中心事件之一是
长媳金素痕在蒋家挑起的一场家产争夺战。
• 《围城》描写了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的恋爱纠葛,以
及与孙柔嘉的婚姻的破裂。
• 沙汀在抗战后完成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淘
金记》、《困兽记》和《还乡记》。 《淘金记》曾被卞
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二、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
 “社会剖析小说”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一,具有鲜明的理
性特色;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三,故事情
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有关。这种又被称为“全
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
“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基础上开展起
来的,从原来的以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以全景式地反映正
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
这也正是“社会分析派”区别于其他文学流派的特质,从
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
一个新的文学范式,从而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独有的地位。
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以《子夜》以及《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剖
析小说特点的作品,代表着这一派小说的最高成就。
• 茅盾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从“矛盾
展示”到“社会剖析”的变化,其变化趋势成为这一时期
无产阶级从“革命文学”到“左翼文学”发展过程的风向
标。
• 茅盾第一部小说《幻灭》于1927年发表于叶圣陶主编的
《小说月报》上,翌年又发表《动摇》和《追求》,这三
部小说组成《蚀》三部曲。 《蚀》三部曲首开革命文学
“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先河。
• 《子夜》的艺术成就(详见教材P137-139):
– 历史画卷的宏伟构思
– “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
• 1932年至1933年,茅盾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林家铺
子》、《春蚕》、《秋收》、《残冬》。40年代 先后发
表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等。
• 《子夜》设置的三条主要线索
•
A.以赵伯韬为代表的金融买办资本家,在美国财团和蒋
介石政府的支持下,企图控制、摧残中国民族工业的活动。
B.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资本家为办企业,力图摆
脱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控制,面临双重矛盾:和买办资
本家、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工人农民的尖锐矛盾。作品揭
示了吴荪甫在这两种矛盾的夹击之下走向破产的过程。
C.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斗争汹涌澎湃。乡村暴动和工人罢
工。
•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独创性和开创性
A.由《幻灭》、《动摇》和《追求》组成的“《蚀》三
部曲”,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
B.《虹》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茅
盾小说“残篇”的先例。《三人行》成为革命小说一种流
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
C.《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最具代表性
的作品。《子夜》更显示了“社会剖析小说”的特色,代
表了左翼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上的实绩。
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京味小说
• 1926—1929年,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在《小说月报》
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和《二马》。
• 30年代,是老舍小说创作的高峰。他创作了《离婚》、
《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
• 1944年到抗战胜利期间,老舍创作了一生中规模最宏
大的一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作品由《惶惑》、
《偷生》、《饥荒》三部曲组成,近一百万字。
老舍作品的“京味”
•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格是“京味”
– 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 其次表现为在北京市民的庸常百态中揭示了老北京人文化心理构
成
• 老舍在《骆驼祥子》等作品中是如何表现“京味”的?
–
A.表现了北京特有的风土人情。北京的胡同、大杂院市等井气
十足,古都老式的寿棚寿席、坐花轿的婚礼、热闹的集市庙会、
巫婆的请神画符等等,是一幅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画卷。
– B.表现了北京特殊的文化趣味。通过老北京人要面子、讲排场、
喜气派,向往精致的生活艺术,讲究老礼与老规矩,追求散漫、
苟且偷安、温良敦厚的生活态度,揭示了其文化心理构成。
老舍的市民世界
• A.“老派市民”形象系列:通过戏剧性的夸张,
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
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主要有
老马(《二马》),张大哥(《离婚》),牛老
四(《牛天赐传》),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
宣(《四世同堂》)等。
• B.“新派市民”形象系列:是老舍嘲讽的一种
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 。主要有张天真(《离
婚》),兰小山、丁约翰、祁瑞丰、冠招娣
(《四世同堂》)等。
•
C.“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形象系列:老
舍写理想市民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理想
市民性格:侠客+实干家。主要有赵四(《老张
的哲学》),赵景纯(《赵子曰》),李子荣
(《二马》),丁二爷(《离婚》)等
•
D."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主要有洋车夫祥子、
老马、妓女小福子(《骆驼祥子》),老巡警
(《我这一辈子》),拳师沙子龙(《断魂
枪》),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四世同
堂》),艺人方宝庆(《鼓书艺人》)等。
四、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小说
• 巴金小说题材:
– A.异国生活题材,如短篇小说集《复仇集》等。
B.青年生活题材,主要有《灭亡》、《死去的太阳》、
《新生》、《春天里的秋天》、《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火》。
C.工农生活题材,有《砂丁》、《还乡》、《月夜》
等。
D.家庭生活题材,包括《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憩园》、《寒夜》等。
• 《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的出现,标志巴金的创作完
全走向成熟,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主题是控诉
封建专制制度对健康、正常人性的摧残,颂扬封建阶级的
叛逆者。
• 觉新双重人格的主要表现:
A.他少年聪慧、有理想、有抱负,渴望幸福生活和自由
的爱情,但旧礼教的熏陶和封建家长的管教使他变成了封
建家庭的孝子贤孙,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必须承担起维持
这个大家庭的重任。
B.面对各种非难,他用“无抵抗主义”的态度来对待,
奉行作揖原则,平静地承受着苦难的生活。但他又是受过
五四新思想洗礼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向往个性自由,
因此他的思想经常处在矛盾之中,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
地。
• 《寒夜》创作于1974年,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
说。
• 巴金小说创作过程上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
的过程,一个从以倾诉自己心中的激情为主,转
变为以描写客观现实生活为主的过程,一个由描
写青年知识分子中的英雄人物,转而描写现实生
活中的大人小事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浪漫主义风
格演变为现实主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