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 思想者园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热点解读 - 思想者园地

2013高考时政热点解读
热点专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惠及民生
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文化强国 践行核心价值观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和平发展 建设和谐世界
专题一
推进城镇化建设
【热点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1、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
人口市民化。
2、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
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所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3、 “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度。
4、背景材料 :2011年山东省城镇化率达到52.4%,只是全国平均数。发达地区一
般在60%左右,广东为67.4%,江苏为63.0%。 我们与发达地区差10个百分点
以上。山东省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约100万人,拉动社
会投资1000亿元,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亿元,拉动GDP增加3000亿元。
山东省政府1月24日发布《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纲要》提
出我省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全省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6%,2020年达到63%;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7%、56.5%,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符合
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
推进城镇化建设
视角二
扩大内需
视角一 推进城镇化建设
【考点定位】经济生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生活 :政府 党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对立
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命题角度】意义、依据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
积极作用。 (青岛一模)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
意义。
3、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
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4、政治生活角度 ,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依据。
5、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稳妥推进城镇化的举措的哲学依据。(青岛一模)
6、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镇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怎样做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材料二中提出的要求说明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
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德州一模)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我国的城镇化。
3、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各自应承
担的责任。
4、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视角二
扩大内需
是什么——具体是什么?国内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生活消费、中低收入者消费、科学消费等)
为什么——消费需求为何不足?影响消费的因素 (理论原因)
当前我国的消费情况(现实原因)消费能力、消费环境、消费政策、消费
观念、我国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和消费水平偏低。
——扩大内需意义?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目的、动力、导向、创造新的劳动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
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2)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消费水平,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2012年,投资、出口双双下滑,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稳增长”
的关键。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
(5)经济全球化看:有利于有效防范经济风险、增强经济安全。
(6)国情上看:扩大内需有利于我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
需潜力大)
怎么办——谁做、怎么做?
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从再生产四环节的角度说明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命题角度】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扩大内需的原因及相关措施。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依据。
专题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热点解读】
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
形势。
1、最大亮点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尊重和保护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
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度。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
民增收。
视角一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视角二 粮食安全
视角一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1、背景:1)供给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资源紧缺与消耗加大 、城镇化快速推进,
带来消费结构深刻变化。没有农业的更快增长,就难以支撑城镇化,难以支撑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突显。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农村社
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一家一户
的家庭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增收空间越来越狭窄,迫切
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
2、意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生产关系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
现代化进程,直接关乎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3、怎样积极创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1)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
包土地。
2)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鼓励和
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视角二 粮食安全
【考点定位】经济生活: 农业的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
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政治生活 :政府 党
【典型例题】近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及谷物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比率
注: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又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
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经济生活:1、概括图表(含注)中的经济信息。 ⑴近五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
增加,但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且谷物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也在
不断上升,作为人口大国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2、重视粮食生产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②有利于满足消费需求,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③有利于农民增收,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怎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证粮食供应?
怎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证粮食供应?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发展更多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更多依靠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四化”
良性驱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素质,实现资源可持续
利用、环境保护和高产高效农业,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产品
质量和经济效益,发展现代农业。
③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
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
社会化。(“新四化”)
④深化农村改革,制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⑤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坚
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体制,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
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
工农、城乡关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就业。
⑦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加大投入,增加对农业的资金和物质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和个人
相结合的投资体系。
⑧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产品流通。
专题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惠及民生
【热点解读】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
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实现“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
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和制
度基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考点定位】
进行改革的哲学依据:1、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经济生活:收入分配制度、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科
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扩内需 转方式 调结构。
政治生活 :国家性质、政府原则、职能 、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背景资料:2012年,山东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55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9446 元,分别增长13%和13.2%,又一年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跑赢
GDP”的目标。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
收入增速。 “民生红利”释放出的山东路径清晰可见。
怎样实现收入倍增?
一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
创新驱动等等。这是做大做好蛋糕的根基。
二 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让收入倍增有岗位基础。
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
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
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命题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示:一答经济生活原理,二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方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不断完善与发展。
4、阐述“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的哲学依据。
5、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青岛一模)
6、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青岛一模)
7、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典型例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
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GDP(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总量 519322
24565
7917
比上年增幅7.8%
9.6%
10.7%
注: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
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材料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
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
平”;十八大“更公平” 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并针对反映的经济信息提几点合理化
建议。
(2) 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政治学依据。
(3)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
专题四
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热点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修改党的章程: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的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
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不断探索的历程和成就。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
建设的主线;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
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增强党的活。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
果。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完善各种协商形式,推进协
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视角一
加强党的建设
视角二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视角一
加强党的建设
【考点定位】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生活与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意识的能动作用、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
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典型例题】
(潍坊一模)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
流始终是 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敗斗争形势依
然严峻。为此,要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
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们党怎样才能保证不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 去
力量?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3、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何政治意义?
4、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反腐倡廉的哲学依据。
6、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修改党章的必要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视角二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考点定位】政治生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我国公民的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必要性: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意义: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有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
做法: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专题五
建设文化强国
践行核心价值观
【热点解读】
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
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
创精神。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
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012、7、20“中国网事 感动2012”网络人物评选揭晓。
“最美”传递推动社会的正能量。2013、2、19,2012年“感动中国”人
物揭晓,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
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 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
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背景资料: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
视角一
“最美”传递正能量
视角二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视角一 “ 最美”传递正能
量
背景:近几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已腿换别人命的
“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巨痛仍救乘客
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
【考点定位】文化生活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
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角度: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
【命题角度】为什么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阐述“最美现象”的价值所在。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宣传最美人物的事迹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3、 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怎样做角度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最美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哪些道德启示?
5、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青年学
生应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6、根据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视角二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背景:中国梦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考点定位】文化生活角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
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民族精神
生活与哲学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观、矛盾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生价值、价值的创造
与实现
【典型例题】
材料一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
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
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为之努力。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
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
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
的关系。(5分)
(2)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
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9分)
【典型例题】
1、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25日山东省人代会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
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
;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
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
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7分)
2、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本届艺术
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形成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
、潍坊五市为重点,全省办节的格局,山东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举
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节。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把本届艺术节办成人民
的节日。(6分)
(2)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8分)
专题六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热点解读】
1、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部署。“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
环经济推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2、习近平总书记做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
出“八项规定”,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舌尖上的浪费”
成为整治突破口,节俭新风扑面 。继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总书
记又做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从官方到民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浪费行动。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
《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餐
饮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宣传文明用餐,提倡科学合理消费;开展形式
多样、内容丰富的餐饮节俭宣传活动;建立提醒提示制度,方便合理点餐;
建立奖惩制度,反对餐饮浪费;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餐饮业实现科学发展;
发挥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 号召大家杜绝浪
费、从我做起。
4、反浪费不影响扩大消费:反对浪费,杜绝公款大吃大喝,减少了公款消费和
部分高档消费,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对促进消费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考点定位】经济生活角度: 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市场与宏观调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生活角度: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思想道德建设;
生活与哲学角度:价值观
【命题角度】为什么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2、 有人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了,浪费一点,就是多消费一些,也是扩大内需。联系
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 观点的认识。(潍坊一模)
3、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4、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推行“光盘行动”的合理性。
5、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怎么样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提高勤俭
节约意识。
4、如何辩证看待反对浪费和扩大消费的关系。
【典型例题】材料一 餐桌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
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
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开销就达3000亿元,挤占了
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
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一场
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在民间迅速展开,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
身边的浪费。
结合图表和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活动?(6分)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
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
社会蔚然成风。” (2分)
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
风?(8分)
材料三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
,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⑶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6分)
专题七
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热点解读】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质和本质特征)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
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重要目标 )
【考点定位】 经济生活: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市场与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生活与哲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规律办事、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
【命题角度】为什么角度
1、经济生活,简述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或问简述发展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政治生活,简要分析党中央重视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因。
3、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4、 请简要回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依据。
怎样做角度
1、运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2、简要说明,建设“美丽中国”对经济发展的要求。
①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生态文明。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④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减排,积极承担相应的社
会责任。⑤消费者自觉树立正确消费观,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3、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应如何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5、 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分析怎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国家?
6、运用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说明公民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应如何作为。
7、从辩证法角度分析怎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结合材料三,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8、请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图表1 2010—2011年山东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项目
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0年增速 13.1%
13.2%
12.2%
2011年增速 10.9%
14.3%
19.3%
注:2011年山东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10%。
图表2 2003—2011年山东省COD平均浓度与经济总量增减变化图
注:COD是指化学需氧量。“十一五”期间,山东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1%,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率分别为19.44%和23.22%,减排考核全国第一。
(1)概括上述图表1、图表2反映出的我省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材料一 2011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提出建
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山东的奋斗目标,描绘出
一幅鱼翔浅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好画面。生态山东建设不仅是人民群
众的共同愿望,且旨在以此为着力点,倒逼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生态山东建设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典型例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
的热点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
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材料二 “库兹涅茨倒U型由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其中
GDP与污染水平两条曲钱相交的C点是这一关系的拐点。
材料三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
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用经济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使我国“库兹
涅茨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
(3)请简要回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依据 。
专题八 和平发展
建设和谐世界
【热点解读】
1、十八大报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
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
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2012年9月6日至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赴俄罗斯
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胡锦涛
主席这次与会,展示了中国将保持自身发展同促进亚太共同发展相结合的意
愿,体现了中国睦邻友好、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
大国形象。
3、聚焦联合国气候大会多哈会议: 中国代表团重申,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
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按
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考点定位】 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国际关系
【命题角度】2013年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
过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次访问是我国新一届中
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出席金砖峰
会,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
一中国外交的根基。
为什么角度
1、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的经济意义。
2、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蕴含的政治生活依据。
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要加强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
济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3、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的哲学依据。
怎样做角度
1、政治生活角度,习近平在3月份出访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发表观点,是如何体
现我国外交理念的?
2、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如何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能在南海维权问题 上
做到有理有力?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国家要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餐饮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调整经营理念,转变发展
方式;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科学合理消费。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①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人们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④公民应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自觉
抵制铺张浪费之风。
生态山东建设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2011年山东省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富民强省建设取得
新成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速,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快于城
镇居民,收入分配更趋合理;节能减排成绩显著,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①建设生态山东,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
升级,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
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建构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居民
收入倍增);(根本途径)
国家 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实现社会公平,提升社会总体消费水
平。
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扩
大
消
费
需
求 企业
个人
诚信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劳动收入、营造
良好消费环境;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通过辛勤劳动、合理合法投
资增加收入
从再生产的四环节建构
收入分配
社会公平
分配
市场秩序
消费环境
交换
扩大消
费需求
消费
收入
物价
就业
宏观调控
消费观念
生产
生
产
与
消
费
产品质量
消费热点
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力
科
学
发
展
观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参考答案】
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涨落,供
求变化实现资源配置;遵循市场规律,调节生产经营活动,促进
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分)
(注:“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
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酌情给分。)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
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分)(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促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
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分)
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1分)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分)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