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中国禅宗思想史
Philosophy History of Chinese Zen School
麻天祥
第二讲 禅的渊源与禅宗思想的形成
● 禅宗思想的主旨实在是产生于中国
塑造于中国的——庄老哲学
●《坛经》是禅宗思想形成的标志
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 禅宗之禅,是中国学者的创造性翻
译和创造性思维,渊源于庄、
老,是借佛教之躯,赋庄老之
魂,是大众化的庄老哲学
● 它不是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
认基础上的辩证思维
禅的渊源
 通常认为禅是对梵文Dhyāna的翻译(并不完全正确)
 Dhyāna来源甚古,古《奥义书》瑜伽(Yoga)类似。
有枷、驾之义,英文曰牛轭。即管束。也有相应
的意思。“三业相应,故曰瑜伽”。
 瑜伽之法有二:苦行和持心,后者便是禅定。释
迦牟尼菩提证道之前也曾学道瑜伽师。
 佛教建立后纳瑜伽于佛法,名之Dhyāna。
 胡适说:“总的说来,印度的禅都是入定”、
“重在定”;中国的禅重在慧。
禅的渊源
 胡适引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
擎钵大臣的故事——定
 与坐忘、吐纳相混
达摩面壁留影的传说当以此为原形
 《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禅释
智慧与辨证思维
禅从示,从单,音shan 非chan
《说文解字》:
天垂象以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事神事也。
天文、时变、神示。更多的是言外之意。
《庄子》寓言: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
莫得其伦,是为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禅释
智慧与辨证思维
 禅,嬗代。
 成玄英的解释是:运运迁流而更相代谢。
 安世高说:断生死,得神足。
 康僧会序《安般守意经》:
厥心即明、无幽不睹——明。
 东晋谢敷“以慧守意”——
慧皎寂、明、妙万物。
禅的发展
禅是智慧和辨证思维
 道生的顿悟成佛
 僧肇非有非无的不真空论。
皆游走于庄佛之间。
 不思善,不思恶,不着相,不着空
——厌离生死,心一境性。
禅不断扩容——意境。
菩提达摩与禅宗关系?
《高僧传》记习禅者20人,无达摩。
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
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自云150岁。
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
菩提达摩与禅宗关系?
唐道宣《续高僧传》
达摩在习禅篇第五(加附见,实为第八):
菩提达摩者,神话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
功业最高。
稠怀念处,清范可崇;
摩法虚宗,玄旨幽赜。
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者则事理难通。
对达摩颇有微词
达摩为什么会被尊为禅宗初祖?
隋唐佛教宗派的重要特征“自夸承继道
统”,攀龙附凤。
1. 胡适考证:神会在滑台会上为反击崇远发难,
而有西天八祖之说:迦叶——阿难——末田地
——舍那婆斯——优婆崛——须婆密(婆须密)
——僧伽罗叉——菩提达摩。
2. 神会将《禅经》的作者达摩多罗
(Dhavmativata)认作菩提达摩
(Bodhidhavna),并被奉为禅宗初祖。
达摩为什么会被尊为禅宗初祖?
汤用彤先生评价:
达摩四行非大小乘各种禅
观之说,语气似婆罗门外道,
又似奥义书中所说。达摩学说
果源于印度何派,甚难断言。
达摩不是禅宗初祖
 是六度中的定。
(六波罗密,布施贫穷、持戒恶行、忍嗔恨、精
进怠惰、定散乱、智慧愚痴)类似坐忘。
《达摩多罗禅经》,与佛大先合著。上
承《奥义书》,下接唯识学的瑜伽师地论。
胡适:越来越简——禅宗
繁难艰涩——唯识哲学
达摩为禅宗初祖是张冠李戴
1.禅是创造翻译概念。达摩来华前
传入中国,取诸《庄子》。
2.形声结合,意义引申的创造性翻
译。早期还保留定心、摄意、断
灭知见的印度的定,但借用庄子,
转禅(shan)为禅(chan)不断赋予
其庄老思维的内涵。
达摩为禅宗初祖是张冠李戴
3.在达摩之前禅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以定为核心的修行方式(禅法或习禅之
禅);庄老化的哲人之慧。其后2000年
的禅宗史上禅定并存、禅定分途。
4.菩提达摩既非禅的翻译的先驱,思想
又似婆罗门外道,其理(凝注壁观)、
行(头陀苦行)之学,实际上是定。初
祖之说,以心传心,以及慧可断臂,实
为羌无故实之谈。
道生、僧肇——禅宗思想的奠基
 鸠摩罗什,门下多才,四圣、
八俊、十哲。
道生,集般若、毗昙、涅
槃三学之大成,号称涅槃
之圣.生公说法,顽石点
头。其全部学说,根本有
二:一般若扫相义,一涅
槃心性义。生公与禅宗之
契合,不只在顿悟义也。
僧肇三论(不真空论、物
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
僧肇上本庄子,下启禅学
汤用彤先生说:
(肇)命意遣词,自然多袭取老、庄玄学之书,
因此肇论仍属玄学之系统。概括言之,肇论重要
理论,如齐是非、一动静,或多由庄子而有了悟。
特点在能取庄生之说,独有心会,而纯粹运用
之于本体论……成为中国哲理上有
数之文字
肇解空第一,其所作论,已谈至
有无体用问题之最高峰。
后出诸公,难乎为继也。
《不真空论》
• 以否定精神呵斥本无、即色、心无三家。说本体无
相,非有非无,超乎分别,即体即用。
• 欲言其有,有非真生 欲言其无,事象
既形。象形不即无,故曰非无;非真非
实有,故曰非有。
• 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
幻化人非真人。
《坛经》——禅宗的圣经—— 见性成佛
简明清晰、思深意密、情
理交融、庄老化的玄奥思辩。
性本清净,反求诸己,识得
本心,便是觉悟。
佛家的终极追求不在彼岸,
而在自心。
心净则佛土净!
非本体的佛教哲学——心本体的禅
宗哲学。
自我意识——独立的主体——证悟
本体。
盈盈飞雪梅蕊寒,
瑟瑟北风柴门关。
挑灯颔首难入梦,
推窗窥月亦成禅。
樱花铺径红颜老,
倩手煎茶丽影单。
人生一寄如逝水,
尘缘涤尽无欲攀。
霜落城中万户寒,
秋风萧萧重门关.
燃灯握卷清入骨,
有雨敲窗寂成禅.
满院梧桐今夜老,
高楼翠袖天涯单.
人生一寄流年逝,
红枫落尽梅欲攀.
冰雪诗情入骨寒,
清风拂面叩柴关.
生平俯仰浑如梦,
对境无心即是禅.
恒水流逝山川老,
繁华脱落形影单.
空花佛事殷勤作,
绝顶须弥努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