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作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
volcanism
火山作用
•火山活動就使岩漿噴至地表的活動,以及和這
個活動所造成的各種地質現象。
火山和火山作用
• 火山(volcano)
• 名詞源自義大利的”volcano”,原來是義大利地中海
Lipari群島中一個火山的名稱。而在古羅馬文字中,
指得是火神的意思。
• 火山作用(volcanism)
• 指地球內部的岩漿和水氣等衝破地殼弱點,而噴出地
表的各種活動。
• 火山外觀
 火山錐or火山盾
 火山口(crater)
 破火山口或火山臼(caldera)
 火口湖
火山噴發物
• 火山噴發時會有三種產物:
 液體—熔岩(岩漿溶液),是構成各類火山的基本物質。
可依化學成份二氧化矽含量多寡分為酸性、中性、基
性等類。
 氣體—火山噴發時會有大量氣體湧出,其中50~70%為
水蒸氣(steam);而蒸氣是造成火山爆炸的主因,其來
源主要為雨水。其他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氮和硫等,
另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氫、氯等各類氣體。
 固體—火山噴發時造成的大量固體噴發物,稱為火山
碎屑(pyroclastic debris or tephra);其來源為已
固結的熔岩、噴發中冷凝的熔岩和火山圍岩的碎塊。
火山噴發物
• 火山碎屑物的大小分類
名稱
直徑大小
火山塵(volcanic dust)
<0.25 mm
火山灰(volcanic ash)
0.25-4 mm
火山礫(volcanic lapilli)
4-32 mm
火山塊(volcanic block)
>32mm
火山彈(volcabic bomb)
>32mm (兩端呈現尖狀)
•火山碎屑物經過膠結後可形成火山岩,如火山灰和火山
塵所形成的為凝灰岩(tuff),而火山礫所形成的為集塊岩
(agglomerate)或火山角礫岩(volcanic breccia);若兩
者混雜的,稱為凝灰角礫岩(tuff breccia)
火山的分類
• 按照噴發出來堆積在四週物質的不同,可分為:
 盾狀火山(shield volcano):玄武岩漿形成為主,岩
漿偏基性或超基性,流動性大、黏滯性小,火山坡度
小。台灣的澎湖群島、美國夏威夷群島為代表地形。
 複式火山(composite volcano)或成層火山
(stratovolcano):具有明顯坡度大(約30度)的火山錐,
其火山錐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所構成,火山熔岩以安山
岩為主,黏度大、不易流動,日本富士山、台灣的大
屯火山為代表。
 火山碎屑錐(pyroclastic cone)或火山渣錐(cinder
cone):火山錐小,主要由火山碎屑物堆積而成,坡度
在30~40度間,坡度不安定。多數由安山岩和玄武岩所
構成,易受侵蝕。
火山的噴發形式
• 兩種形式和岩漿的化學成份有關。
 爆裂性噴發(explosive eruption):有強烈的爆炸,
噴出大量水蒸氣和大小碎屑物,僅有少量的熔岩。熔
岩多屬酸性,二氧化矽含量高,黏度大、流動性小,
因此內部氣體不易逸散,容易累積壓力。此類火山以
流紋岩類和中性岩石為主(安山岩)。
 寧靜式噴發(Quiet eruption):噴發以熔岩為主,氣
體和火山碎屑少,二氧化矽含量低,偏基性,黏度小、
流動性大,氣體容易逸散,不易累積壓力。以玄武岩
類岩石為主。
常見的火山現象—火山的歷史
• 火山的發展過程中可分為三個階段:
• 活火山(active volcano)—不定期活動者。
•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目前停止活動,但是卻
少侵蝕變化的火山,在地質年代中曾經噴發,有重新
活動的可能。
• 死火山(extinct volcano)—在人類歷史中完全沒有活
動紀錄,而且有受到侵蝕而消損的現象。
常見的火山現象—火山噴發種類(kinds of
volcanic eruption)
•中心噴發(central eruption):有明顯火山口
的火山,所有的火山物質都自火山裂口中噴出
而堆積在火山口周圍,形成錐狀體。黏性較大
的岩類岩漿是造成此類噴發的主因。
•裂縫噴發(fissure eruption):沒有真正的火
山口,沒有錐狀的火山體,常造成世界上分布
最廣的火山岩區。可形成火山熔岩高原或台地,
以黏性小、基性的玄武岩為主。
常見的火山現象—特殊火山現象
• 火雲(fiery cloud):火山噴出大量熾熱的火山塵和火
山灰,混合著水蒸氣和其他氣體,便構成火雲,其溫
度高、移動速度快,常造成嚴重傷亡。
• 熔接凝灰岩(welded tuff)或中酸凝灰岩(ignimbrite):
由火雲形成的火山沉積物,淘選度差,缺乏良好層次。
因為火雲中的氣體散失,而導致缺乏流動性,其所含
的火山灰在軟而熾熱的狀態下焊結成火山岩石,此便
稱之。
• 火山泥流(lahar):印尼的土名,當火山灰或火山礫噴
發時,常觸發空氣中的閃電和雷雨,當火雲中的塵沙
遇到雨水或下沉後遇到河水,便會形成山崩般的泥流。
• 火山頸(volcanic neck)或火山塞(volcanic plug):
火山口下方連結到岩漿庫的通道,由堅硬的火山岩構
成,當周圍圓錐狀圍岩被侵蝕掉後,便孤立在地面上。
常見的火山現象—特殊火山現象
• 枕狀熔岩(pillow lava):在水中噴發的熔岩遇到冷水
急速冷卻,表面收縮形成不規則狀的橢圓形,向上凸
出,如枕頭一般,多為玄武岩質或安山岩質,表面層
多為玻璃質,內部層呈現結晶狀。
• 塊狀熔岩(blocky lava):又稱aa岩流,得名自夏威夷
土名。
• 繩狀熔岩(ropy lava):夏威夷土名Pahoehoe,因流動
扭曲的外觀而得名。
• 柱狀解理(columnar joints):玄武岩漿受到冷卻收縮,
體積縮小,開始由外而內部結晶,所展生之收縮性的
張力應力,發育於平行於頂面或底部的平面上,常可
造成垂直於岩面的柱狀解理,表面呈多邊形裂縫,以
六邊形最常見。
火山的分布
• 世界上有516處以上的活火山,火山的分布主要:
 環太平洋帶:火環(ring of fire)之稱;是世界上最
主要的火山分布區,佔世界75%的火山區。
 環地中海帶:自加勒比海到中亞地區,和環太平洋帶
相接。
• 火山帶和地震帶重疊,顯示這些地區為地殼上的弱線,
因此火山作用和地震作用特別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