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資源與類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休閒資源與類型

休閒資源與類型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遊憩資源分類法
第三節 台灣的山岳遊憩資源與休閒活動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一.資源的意涵
► 資源:凡有生命或無生命體,有形或無形物質,只
要能對人類產生正面價值皆可稱呼之。
► 張石角、辛晚教、保繼鋼認為有兩個要件:1.客觀
自然存在的質能與空間.2.利用智識及技術
► Hunker、Rees、張長義認為資源是動態的,是文化
的產物,回隨知識的增加和技術的精進,或是個人
思想改變與社會變遷而產生變化;資源的存在,是
以人類對其物質的認知與需要而產生。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資源是一種相對的觀念,其界定需要依規劃
機構規劃的目的、人類利用環境來滿足某種
目的狀態,及利用能力等的因素,而有所不
同。
► 資源就是「誰在用,怎麼用,哪裏用,何時
用,有什麼可用…….」。
► 資源是一種隨著人類社經的進展,或文化積
累所產生評價改變下的相對概念。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二.休閒資源的意義:
► 陳昭明認為:遊憩資源可與休閒資源相通,
前者英文為”recreation resource” ,後者
為”leisure resource” 。
► 曹正(1980)具體指出:凡具有景觀上、科
學上、自然生態上,及文化上等價值且能夠
提共遊憩使用的資源系統,稱之為遊憩資源
系統。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陳昭明(1983)也抱持相同論點,凡環境中
能滿足遊樂需求效用的均可稱遊憩資源。
► 觀光或旅遊資源上,閻順(1994)認為,人
們在旅行遊覽過程中所感興趣的各類事物,
諸如地貌、物質、氣候、水文、動物、植物、
土壤以及有此綜合而成的自然景觀,各種人
類活動遺跡、社會建築、民族風情、宗教習
俗、市場等以及由此構成的人文環境都可以
納入旅遊資源之中。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保繼剛(2001),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
力的自然存在與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
目的地的人工創造物。旅遊資源可以是舉體型態的
物質實體,如風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體物
質型態文化因素,如民情風俗。
► 大陸國家旅遊局(2001)定義旅遊資源,吸引或有潛
力吸引旅遊者從事旅遊活動的各種自然、文化和人
造景觀(點) 。
► 盧雲亭(1999)統整歸納,凡能對遊客產生吸引力並
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的自然與人文因素的原材
料,統稱旅遊資源。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三.休閒資源與遊憩資源關係
► 張宮熊(2002)將休閒活動分為1.山岳休閒活
動。2.濱海休閒活動。3.文化休閒活動。
► 陳昭明(1983)認為,休閒資源與遊憩資源是
相通的。所以休閒資源在狭義的概念上,就
是遊憩資源。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 四.遊憩資源的用詞:
► 觀光資源與遊憩資源基本上不同的,不能混
用在一起。國內文獻常常互疊而成觀光遊憩
資源。
► tourism&recreation兩個學術領域合在一起
的學術期刊就是說明觀光和遊憩在定義上的
不同。
► 大陸少見遊憩資源也無觀光遊憩或旅遊遊憩
的用詞。而是多用旅遊資源的用語。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一.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李銘輝(2000)認為遊憩資源分類可依資源屬
性或區位、資源可供利用活動性質或功能、
資源的經營管理等等的方式來劃分。
► 黃昆祥(2003)認為,有遊憩資源本身特性和
遊憩資源區兩大類。
► 鄭瑞壬(1997)
► 1.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區分:有自然、人文、
綜合遊憩資源。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
►
►
►
►
►
2.按利用現狀區分:有已開發或已規劃遊憩區。
3.按效果區分:有遊覽鑑賞型、知識型、體驗型和健康型。
4.按規模及管理案為區分:有國家、省市、縣市、鄉鎮以下
各及遊憩區。
5.按保存程度區分:有完整型、部分破壞型、遺跡等。
6.按來源區分:有傳統型、中西融合型、本土型
7.按遊憩資源及育樂設施區分:有山光水色型、林園勝景行、
古蹟寺廟型、遊樂設施型。
8.按功能區分:有靜態(動態)觀賞、獵獲挑戰型、消遣表現
型、才能表現型。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黃昆輝(2003)在分類上:
► 1.遊憩資源最基本的兩種類別:自然與人文。
► 2.遊憩資源的分類日漸趨一致,一般為地形與地質、
景觀資源、動植物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
► 3.為便利遊憩資源的規劃與經營管理,分類基準依
遊憩資源的相似特性做分群,非依其成因性或描述
性來加以分類。
► 4.遊憩資源的分類多半採歸納、條列方式、甚少採
用階層化形式。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盧雲亭(1999)歸納七種:1.景觀屬性;2.風景
資源利用現狀;3.風景資源規模、級別、價
值及管理範圍;4.保存現狀及程度;5.旅遊資
源來源;6.旅遊功能;7.經營角度。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
►
►
►
►
二.三大分類依據:
遊憩資源的分類:空間特性、資源屬性、地理景觀等三大類。
參閱p.175
(一)空間特性
美國戶外遊憩局(1962)依經營目標不同,分成高密度遊憩、
一般戶外遊憩、資然環境、特殊環境、原始、歷史與文化遺
跡等六大遊憩。
經建會(1983)劃分全台:風景遊憩區、國家公園及同等保護
區、歷史古蹟區以及產業觀光區等五大遊憩區。
Clark&Stankey(1979)依選擇遊憩活動時的偏好與滿意體驗
劃分出:現代化區、半現代化區、半原始區、原始地區、原
始、半原始無機動車輛、半原始有機動車輛、自然路徑、鄉
村、都市等環境。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空間特性的非類法中,以Bonifface和Cooper(2001)
與保繼剛人(2001)依據進行遊憩活動的空間規模劃
分最為簡潔易懂。請參閱圖9-3。
► (二)資源屬性:
► Peters(1969)以吸引力為依據,將遊憩資源劃分為
文化、傳統、景觀、娛樂與其他等
► 內政部(1983)將遊憩資源分為地形與地質資源、水
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與人文資源。表9-2
第二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法
► (三)地理景觀
► 楊健夫(2004)根據登高山過程中所見的景觀,
分為山岳、冰川遺跡、植物、水體、動物、
日月星辰以及風景等七類。
► 地理景觀分類法,主要是透過知覺
(perception) ,尤其是視覺感受來做區分,
所以較為主觀,且亦難以涵蓋活動類的遊憩
資源,如兒童樂園、居家娛樂等。
第三節 台灣的山岳遊憩資源與休閒活動
► 台灣是個位於西大平洋火山帶的熱帶高山島嶼,上
有3,000公尺以上高山達257座。台灣面積約36,000
平方公里,人口約2,300萬,大多居住在僅佔四分之
一面積的平原盆地內。
► (一)山岳遊憩資源
► 楊健夫根據高山活動過程中所見的景觀,分高山自
然地景為山岳、冰川遺跡、氣候、水體、植物、動
物、日月星辰等。表9-4
► 地理資源著重於地質、造山運動、山脈、氣候等自
然現象。
第三節 台灣的山岳遊憩資源與休閒活動
► 生態資源著重於不同海拔高度德生態系,如
高山寒原、亞高山寒帶針葉林等。
► 人文史蹟著重於住民與日據時代的開發遺跡,
如合歡越嶺古道。
► 交通部觀光局(1997)將山岳遊憩資源分成資
源型、遊憩型與設施型。
► 二.休閒活動類型
► 行政院主計處(1991)報告中劃分休閒活動為
自家內休閒和自家外休閒兩大類。
第三節 台灣的山岳遊憩資源與休閒活動
► 自家內休閒:看電影或錄影帶,閱讀報章、
雜誌及小說等八類。
► 自家外休閒:拜會親友、鄰居及應酬,逛街,
散步、慢跑,郊遊、登山、健行等18類。
► 各項活動參與排名請參閱表9-6和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