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飲水思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四下-飲水思源

第一單元
飲水思源
第1課 祖先的來源
家鄉居民的祖先
家鄉居民的祖先的來源:
1. 有的是原住民。
2. 有的是明清時代,陸續從大陸福建南
部、廣東東部移民來臺灣的漢人。
3. 有的則是民國三十八年前後,從大陸
各地來臺灣居住的軍人和民眾。
明 清時代大陸移民來臺示意圖
近年來,臺灣也增加
許多新移民。
早期的眷村,是許
多民國三十八年來
臺移民居住的地方,
現多已消失或改建。
臺灣的原住民
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有平埔族和
高山族兩種。
1. 平埔族主要居住在平原、台地或丘陵地
區,因與漢人接觸時間較久,目前的生
活方式與漢人的差別不明顯。
2.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山地或離島,至今仍
保有一些傳統的生活方式。
居住在台灣的原住民可分為兩種:
1.平埔族
2.高山族
明清時代移民來臺的漢人
早期來臺灣的漢人,大多依自己的謀生
技能,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
1. 有些在沿海一帶定居,從事捕魚或貿易。
2. 有些選擇平原地帶,種植水稻或甘蔗。
3. 有一些人則居住在丘陵地區,開築梯田,
種植水稻、甘薯或茶樹。
民國三十八年前後來臺的移民
民國三十八年前後,來臺灣的移民大部
分是服務於政府機關的公務員、教師或是軍
警人員。他們因工作的需要,大多居住在都
市或都市附近。
家鄉的先民,雖然在不同的時期,來自
不同的地區,但是大家都在這片土地上用心
付出、努力工作,共同為後代子孫建設美好
的家園。
第2課 家鄉的開發
作物產量與人口的關係
1.早期來臺灣的漢人,在引水比較方便的
家鄉,會開埤築圳,使用堆肥,發展一
年兩穫的水稻農業,因此,稻米的產量
比較高,能養活較多的人,有助於人口
增加。
2.在引水比較困難的地方,只能種植甘薯、
甘蔗等作物,作物的產量比較低,能養
活的人口比較少。
引進新作物
家鄉先民為了提高作物產量,以增加收入,
養活更多的人口,除了種植作物作為糧食,
並出售剩餘的農產品外,也努力改進生產
技術和引進新作物。例如:在清代從福建
引進茶樹種植,生產茶葉運銷海外;在日
治時代,也由在來米改種較為香甜的蓬萊
米,以利外銷。
發展新技術
近年來,家鄉居民進一步改進生產方式,發
展新技術,使家鄉農業繼續發展。例如:
1.積極改良品種提高品質,並配合市場需求,
改變種植作物的種類;
2.或避免同一時間產量太多,造成價格低廉,
家鄉居民也會改變作物的生產季節,或延
長作物的生產時間。
技術革新的影響
隨著生產技術不斷的改進,家鄉農產品的
種類和產量愈來愈多。有的直接賣給消費
者;有的則經過工廠加工,製成新產品出
售。從產品的販售、加工、運送等過程中,
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增加居民的
收入,養活更多的人,所以人口也隨著增
加。
農民改良技術生產玉荷包荔枝,由於果肉甜、果核
小,一般民眾除了自己食用外,也會購買禮盒贈送
親友,使得農民收入增加(高雄市 大樹區)。
動動腦參考解答
1.例:外形、大小、重
量、顏色、甜度、口感
選擇一種水果,問問
等。
家中長輩,比較過去
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2.因產量的增加或品質
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的提升,增加果農的收
這些改變對果農和消
入、消費者也可以用較
費者帶來什麼影響?
便宜的價格買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