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與危害管制1223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風險評估與危害管制1223

職業病防治
-風險評估與危害管制-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2010. 12.23
風險評估
我國風險評估制度
 現行風險評估制度之建立,是參考美國國
家科學院 1983 年之報告「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anaging the Process」 , 此報告常被引
用為對化學物質危害進行風險評估的準則。
3
風險評估步驟
 危害性鑑定 (hazard identification)
 劑量效應評估 (dose-response assessment)
 暴露量評估 (exposure assessment)
 風險度評估 (risk characterization)
4
風險評估之步驟—危害性鑑定
 危害性鑑定 (hazard identification) 是一種
定性之風險評估,主要是針對污染物質之
固有毒性作一確認。
 進行危害性鑑定時必須調查與污染物質相
關之各種化學、生物資料,才能了解該物
質是否引起致癌作用或其它健康效應。
5
風險評估之步驟—危害性鑑定
 毒理資料之取得
 流行病學研究資料
 短期體外試驗及動物實驗資料
 分子結構的比較
 物質危害性之考量依據
 污染物質之物化特性與暴露型態及途徑
 致癌物質鑑定
6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之致癌性分類
 Group 1: The agent is carcinogenic to




humans. (108)
Group 2A: The agent is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66)
Group 2B: The agent i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248)
Group 3: The agent is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515)
Group 4: The agent is 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 (1)
7
風險評估之步驟—劑量效應評估
 資料的選擇
 選擇適於定量評估的資料來進行劑量效應評估。
 流行病學資料 vs. 動物實驗
 數學外插模式
 等值暴露單位
 mg/kg/day
8
風險評估之步驟—暴露量評估
• 濃度 × 時
間
暴露
進入人體
• 橫越界線
(boundary)
• 內在劑量
吸收
9
終生平均每日劑量 (LADD)
 若自來水中含 0.005 mg/L 三氯乙烯,成人
平均每日飲用 2 L 自來水,體重 70 kg,口
服吸收率為 80%,則終生平均每日劑量為:
0.005 mg/L × 2 L/day ÷ 70 kg × 80%
= 0.0001142 mg/kg/day
10
風險評估之步驟—風險度評估
 風險度評估是針對危害特性鑑定、劑量效
應評估及暴露評估所得之結果,加以綜合
計算, 以估計各種暴露狀況下對人體健康
可能產生之危害性, 並提出預測的數值。
11
非致癌性風險度評估—危害指標
(郭育良等,2007)12
致癌性風險度評估
(郭育良等,2007)13
危害管制
14
危害管制措施
 危害的預防措施包括:取代 (substitution)、
密閉 (enclosure)、排除危害源 (removal at
source) 、隔離 (segregation)以及財務和設
備的良好管理與保養 (good housekeeping)
等。
15
取代 (substitution)
 若危害來自一種化學品,排除由於使用此
一化學品所帶來的危險是最可靠的方法,
用另一無毒化學品來取代有毒的化學品。
 如: 紅磷取代黃磷以製造火柴。
16
密閉 (enclosure)
 對於具有特殊危險性的製造方法,可完全
與以密閉, 而後由機械操作或人員採用特
種器具操作。
17
排除危害源 (removal at source)
 此目的為防止有毒粉塵或蒸汽等進入作業
人員的呼吸區,方法則是採用各式局部通
風排氣。
18
隔離 (segregation)
 採用完全密閉作業方式,或可使暴露限於
少數隔離下的勞工。此方法雖然不能夠剷
除危害, 但可簡化對勞工的管理與控制。
19
財務和設備的良好管理與保養
(good housekeeping)
 作業場所內高水準的清潔,不但可保證有
害物質的暴露會降至最低程度,且可鼓勵
勞工從事危害性作業時,主動採取適當的
防護。
 作業場所的適當通風,有助於毒物之去除
而減少危害,且可藉稀釋作用減低局部地
區毒物濃度。
 應使勞工充分了解,職業使他們暴露於各
種危害,且他們可以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來減少暴露的危險,如防護衣具等。
20
偵測 (monitoring)
 即使能注意以上所舉的各種防範措施,但
在許多職業方面,免不了仍有若干危險,
需要藉環境或生物偵測來予以控制。
21
偵測—環境偵測
 測量環境空氣、水分或其它環境樣本的有




害物濃度。
評估有害物的暴露量:包括環境採樣與個
人採樣。
快速
較具特異性:可提供某單一暴露途徑的潛
在暴露量
應用層面與技術較廣泛
22
偵測—生物偵測
 量測生物檢體(血、尿、呼出氣體等)中





的有害物或代謝物
考量經由所有途徑進入受測者體內的總合
與個體危害程度較相關
可為一短、中、長期暴露的反應結果
樣本收集較複雜
個體內與個體間變異性較大
23
環境偵測 vs.
生物偵測
甲苯
環境偵測
空氣
肺
生物偵測
呼出氣體
血液
肝臟
慢性肝炎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