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
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
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第三军医大学
王 仙 园
内容提要
一.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概况与现状
二.国外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一.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概况与现状
1.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后期, 早期的护理教育体系开始形成
1921年, 开始培养学士学位的护士,开始公派出
国留学
1950年护理教育全改为中专
1980年恢复专科教育(199所)
1983年恢复本科教育(179所)
1992年开始护理硕士教育(65所)
2004年开始护理博士教育(22所)
1998年起开展了护理学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近250所学校开设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
护理中职教育。
现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的护理普通教育和成人、继续
教育
2.护理教育改革的成绩
(1)护理教育观的转换与更新
目的观的转换:
护理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和
专业技能,而是将教做事和教做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成为能够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
并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
等护理人才。
质量观的转换:
改革前是单一的以成绩来衡量。
现代护理教育的质量观:
①追求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质量观;
②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精神、情感的全面发展;
③强调人才培养既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持
续发展潜力;
④是国内实用、国际适用型的护理人才。
(2)调整学制和培养目标,体现护理特点
4年制培养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5年制培养学科型护理人才。
强调护理人才的能力培养,包括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调整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淡化学科界限,构建综合性护理课程和建立课程板
块群,以发挥课程群的整体育人功能;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
时,早期接触临床。
(4)编写新教材,与课程改革配套
新教材重构了学科知识体系,将人的需要、功
能、结构系统作为新教材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
提高了知识一体化水平;
补充了专业发展新知识;
融入学科人文精神。
(5)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和专业情感的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6)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负责人制;
本科生导师制;
教学督导制;
临床教师聘任制。
(7)构建专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与各类评价工具
已见报道的评价工具有:(测评量表)
评判性思维能力
临床决策能力
职业态度,等
护患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8)中外合作办学
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教育技术和管理机制,聘用
外国教师授课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
目前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港澳台地区)
有11个。
主要合作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英国、
加拿大 等25个国家或地区;涉及国内14
个省和直辖市。
其中研究生层次占8.33 % ,本科层次占
54.17 % ,
3.我国护理教育当前存在的差距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晚,改革开
放后,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在近30年
时间内基本建成高等护理教育体系
(1)护理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
缺乏护理教育评估体系、评估模式、权威
的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
(2)培养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高等教育扩招,招生
数量急剧增加。
据统计,2003 年我国本科和高职护理专业的
招生量分别是1996年的25倍和24倍。
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对培养质量的
质疑。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在我国约130万护理人员中,具有硕
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寥寥无几。
在一些医学院校,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还
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
(4)课程设置强调了学科性,忽视了专
业性,没有突出社会需求
护理专业知识按临床医学分科进行划分,没
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老年、社区、精
神、预防保健护理的知识不足。
(5)护理人员培养层次分工不明
多层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各层次人员毕
业后的使用也未能做到合理安排
(6)护理人员供需缺口日益扩大
面对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现有126.6万名护士,
每千人口护士不及1.0人(0.99护士/千人口) 。
WHO的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每千人口
护士比已经达到3‰以上。
据报告2010年上海短缺护士2.13万名。北京市每
年缺少护士4000余人。
二.国外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1)护理教育的层次和体系
美国,至2009年,开设护理学高等教育的院校:
本科教育674所,硕士教育388所,博士教育323所。
日本,至2001年大学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已达70所,硕
士教育的院校36所,博士教育的9所。
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实施专科化培养制度
所有护士按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精神卫
生护理和学习障碍护理四个专业进行培养和注
册。
(2)人才培养目标
从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
制定的教育标准和20余所世界一流护理院校的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可归纳出以下特点:
①重视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
人文精神的培养;
②提出国际观念和国际活动能力的培养;
③强调对卫生保健政策的知晓和提供成本
效益合理的护理;
④强调能适应多样化卫生保健实践环境;
⑤突出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3)课程设置
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
①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以及对
社会需求的认识和定位确定自己的课程设置。
②淡化学科界限
将医学基础课整合为基础医学知识板块,临
床各学科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整合课程。
③增加新课程
护理信息学、人类学、卫生经济学、
康复护理、卫生保健政策、家庭护理学等。
④增加社会人文课程
设置哲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
心理学、历史学等课程。
⑤适应国际化需求
提高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开设世界文
化、国际关系等课程。
⑥课程实施计划灵活采取学分制
只规定完成学业的学分数,不规定或
放宽完成所有课程学习的时间,
(4)教学内容、方法与组织实施形式
教学内容丰富,不拘泥于教材,很多国家并
不规定统一教材;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以考核能力为主,多采用综合考评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紧密
①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同时进行;
②实践场所广泛多样;
③学校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关系紧密,
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良好
社会适用性。
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
许多学校都提供了以校园网为基础的远程教育
计划和所有学位需要的课程,包括博士课程,以满
足不同社会背景和学历层次学生的需求。
(5)教育质量控制
国外护理教育的评价发展迅速,美国护理
联盟下属的护理教育评估委员会可代表世
界护理教育最成熟的评估机构,有严格的
护理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其特点是:
①权威性
得到该机构评估认可的教育计划方可执行;
②专业性
大部分评估人员均是护理专业人员,评估的宗旨、
任务、指标上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③灵活性
只对护理教育评估标准和指标做出一般的、原则性
规定,给各校以发展办学特色的空间;
④民主性
重视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允许被评价方对评价结
果提出质疑和复查请求。
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
2010年) 》的要求:
①为顺应护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②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与操作,同时要求学
生应有人文精神;
③整体护理观念;
④不断更新知识的的能力。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改变,也要求护
理教育从护理专业向更多学科拓展。
1.护理教育改革应适应
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
社会发展、卫生保健需求及卫生政策的变化将导致
护理实践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变化,这就要求
培养出的护士具备新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护理教育
改革应与卫生和卫生体制改革同步。
要遵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来规划、设
计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2.转变护理教育理念
把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作为我国当前护理教育的
终极目标;
实现从传统的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向更
加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和对学生
素质、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的转变;
逐步与国际标准化接轨。
3.调整护理教育层次结构
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护理
教育层次结构调整优化,到2010年护士的学
历要求是:
三级医院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
于50%;
二级医院应不低于30%。
我国将进一步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
①继续压缩中等教育, 最终控制在50%以下。
②继续发展专科层次护理高等职业教育。
③在稳定护理专业本科教育规模的同时, 逐步发展
研究生层次的护理高等教育,重点培养护理高级实
践护士,即实践型博士、硕士研究生
4.确立专门的教育评价机构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的三大研究领域之一
教育评价是一项学术性、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
强的综合性活动;
需要有专门评价机构与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工作的组织与
实施;
而不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来承担这一具体工作;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才有保障。
美国护理教育委员会建立全美公认的标准
的评价程序,
负责对所有有资格提供护理文凭、执照、
学位教育的护理院校进行评价。
5.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我国护理教育应
对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核心, 只有不断优化
课程体系, 才能实现与国际护理教育的接
轨。
6.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
把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
变革为“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
程;
把讲与学、讲与做有机结合起来。
7.加强护理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 在吸取国际护理教育经
验的同时, 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模式接轨, 走既能
适合我国国情, 又能体现各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及
办学条件的教学模式。
8.重点发展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
以满足国家及个人发展的需求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
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毕业后可成为护理专
家;
培养向多样化发展转变,加强临床实践技能,使研
究生在不同的实践领域发挥作用,
9.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不断增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储备;
鼓励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工作, 了解临
床最新进展, 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将“人性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培养教师的责任感, 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
水平。
10.实施教师资格论证
护理教育应由经认证合格的护理教育者承担;
至少具备两年护理教学经验和具有硕士学位的人
方可申请认证考试。
11.社会必须建立从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立
体教育体系
高等医学院校应承担社区护士岗位规范化培训和加
强业务指导的责任;
建立起从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立体教育体系;
真正使护士拥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质,能对所从事
的专业做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护理理论的创立者DE.Orem曾强调护士是要
教育(Education)的,而不是训练(Training)
的;
在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学习“思考护理”而
不只是“熟练地执行标准化操作和熟练完成
任务”。
WHO建议所有的会员国都应把护理教育放到
大学中去,以保证护士能胜任时代的要求。
结
语
综上所述, 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护理学科应兼顾文、
理两方面的特性, 护理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专与博相
统一的知识结构, 同时应具有知识、技能、艺术等综合素质。
面对21世纪现代人才观的需求, 高等护理院校应将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应根据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发展的需求, 从
上述十一个方面寻求突破, 补其所短, 强其所薄;
在未来, 向社会提供更多优秀护理人才,促进中国护理事业
的发展与护理教育的国际化。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