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爬行纲分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7.爬行纲分类

爬行纲分类
全世界现存的爬行动物约有6550多种,5个目,分别是:
我国约有380多种,除喙头蜥目外,其余4目国内均有分布。
Rhynchocephaliformes
1、体外被细鳞,形似蜥蜴。
2、双颞窝。
3、无鼓膜、鼓室。
4、雄性无交接器,泄殖腔横裂
喙头蜥断尾后可再生
本目保留许多原始特征
1、双凹形椎体,有脊索残留,具腹肋。
2、幼体顶眼 发达等。
喙头蜥
* 本目仅喙头蜥一种,分布在新西兰,是最原始的现代爬行类,
有活化石之称。喙头蜥断尾后可再生。
目前龟的种类约有二
百五十种,分属于13
科,我国产37种。它
们大多分布于温带和
热带地区,其中最大
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
棱皮龟,代表性的种
类5个。
平胸龟科
Platysternidae
海龟科
Chelonidae
龟科
Testdinidae
棱皮龟科
Dermochelyidaae
鳖科
Trionychidae
(Testudoformes or Chelonia)
(Platysternidae)
仅1属1例,即平胸龟。
平胸龟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Gray,1831
别名
大头平胸龟、鹰嘴龟、大头龟
英文
名
Big-headed Turtle
分
布
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
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国
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识
别
特
征
龟壳扁平,头大尾长,不能缩入壳内。背甲长
150mm左右,长椭圆形,前缘中央凹入,后缘圆;
腹甲近似长方形,前缘平切,后缘中央凹入。头
背覆以大块角质盾片,颌粗壮,显著钩曲呈鹰嘴
状,故名鹰嘴龟。背腹甲之间具下缘盾。指趾间
具蹼,有爪;股后与肛侧有锥状鳞;尾具环状排
列的长方形大鳞。背甲棕黄、暗褐或栗色,腹甲
生活时带橘黄色。
(Testudinidae)
主要特征:
指趾间具蹼、具爪;颈缩入甲内时成S形弯曲;具有代表性的种类有:
四爪陆龟 Testudo horsfieldii Gray,1844
别 名
旱龟、陆龟、塔西帕卡(维吾尔语)、塔斯帕
哈(哈萨克语)
英 名
Horsfiele's Tortoise,Central Asian Tortoise
分 布
仅见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境内。国外分布于哈
萨克斯坦南部荒漠、天山山脉的西南部及黑海东岸;
伊朗西部和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
识
别
特
征
背甲稍扁平,长度略长于宽度,背中部较平坦,前、
后缘略向外翻转。头较小,头顶以人形对称鳞片。前
肢粗壮而略扁,后肢圆柱形,均被以略呈覆瓦状排列
的大鳞片;前后肢均具四爪,指、趾间无蹼。生活时
一般为黄橄榄色或呈草绿色,并有个规则的黑斑;腹
甲大而平坦,前缘略有凹缺,后缘有较深缺刻,盾片
黑色,边缘鲜黄色。
雌雄龟区别,同龄龟雌性大于雄性,雌龟尾短,基部
粗壮;雄龟尾细长,端部角质突明显。
乌龟 Chinemys reevesi (gray,1831)
别 名
金龟、草龟、泥龟、墨龟,幼体亦称金钱
龟
英 名
Chinese Three-keeled Pond Turtle
分 布
除东北、西北各省(区)、海南及西藏自
治区未见报道外,全国其它各省均有分布,
而以长江中下游各省最多。国外分布于日
本、朝鲜
识
别
特
征
头中等大小;吻端向内侧下斜切,缘
的角质鞘较弱;下颚左右齿骨联合交
角小于90·。背甲具3条纵棱,头部橄
榄色或黑褐色;头侧及咽喉部有暗色
镶边的黄纹及黄斑,并向后延伸至颈
部。背甲棕褐色。腹甲及甲桥棕黄色,
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块。雄性个
体几乎整个呈黑色,故有“墨龟”之
称;有异臭。
黄额盒龟 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 Gray,1863
别 名
黄缘闭壳龟、夹板龟、断板龟、克蛇龟
英 名
Black-bellied Box Turtle
分 布
分布于我国东洋界的华中、华市区,在河南、
湖北、上海(青浦)、江苏、浙江、湖南,安
徽,福建、台湾等地。广西、广东的记录可
能来自外省。国外日本琉球群岛的石垣岛,
西表岛亦有分布。
识
别
特
征
壳长130mm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
背甲高隆;壳高几乎为壳长的二分之一,脊
棱明显。背腹甲以韧带相连,盾片均具清晰
的疣轮丛平行于疣轮的同心纹。腹甲平,前
后二叶亦以韧带相连,可动,能向上完全闭
合于背甲。肝盾大,单枚,有一不达末端的
中央沟。成体沟长约占盾片的1/2,幼体仅末
端沟不显。四肢略扁,指、趾间有蹼。尾短。
头背橄榄绿色,体背棕红色,脊棱淡黄色,
腹甲棕黑色,唯背甲外侧缘、缘盾腹面及腹
甲外缘鲜黄色,因而得名。
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Cantor,1842)
英 名 Chinese Fresh-water Turtle
分
布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
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
国外分布于日本。
识
别
特
征
头背光滑无鳞;头较小;吻部超出下
颚,向内侧斜切;上鄂前端中央略凹
缺。背甲平扁,具3条纵棱。头背缘
黄色;咽部及颊部黄色;头侧自眼后
沿鼓膜上、下各有1条黄色纵纹。背
甲灰棕色或棕黄色,其纵棱及每一盾
片周缘色较深。甲桥及腹甲黄色,每
一盾片后缘中央有一方形大黑斑。四
肢灰褐色。尾侧有黄色纵纹。
(Chelonidae)
主要特征: 背甲扁平,略呈心脏形。肋骨长,腹甲各扳均小。头、颈和
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四肢浆状,具爪。
本科共有六6种,我国产4钟,常见的是:
海龟 Chelonia mydas (Linnaeus,1758)
别名
绿海龟
英文名
Green Sea Tutle
分布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
洋温水水域。我国北起山东沿梅、
南至北部湾均有发现。
识
别
特
征
体型较大,背甲曲线长度715—
1080mm(n=125)。背甲橄榄色或棕色,
杂有黄白色放射纹;腹甲黄色。头背只
对称大鳞,前额鳞一对。背甲心形,盾
片镶嵌排列;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
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缘盾11对。腹甲
前后缘内凹,前端中央有一枚三角形的
咽间盾。四肢桨状,覆以大鳞,内侧各
只1--2爪,前肢的爪长而弯曲呈钩状。
尾短,雄性尾长。
玳瑁 Eretmochels imbricata (Linnaeus,1766)
别名
十三鳞、文甲
英文
名
Hawksbill
分布
广泛分布干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海域。
我国南海、东海向北至山东沿海均有发现。
识
别
特
征
体型较大,背甲曲线长度最大者平均
650mm(n=10)。背甲棕红色,有浅黄色云
斑;腹甲黄色,有褐斑。头及四肢背面的
盾片均为黑色,盾缘色淡。上喙钩曲似鹰
嘴。前额鳞2对。背甲呈心形,隆起较低,
侧缘及后缘呈明显锯齿状。幼体背具二棱,
背甲各盾片呈强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
逐渐趋于并列,脊棱明显。腹甲具2条纵
棱。四肢桨状,具2爪。
(Dermochelyidae)
主要特征: 背甲由许多小的骨板与甲板构成,外覆以角质的皮,
有7条纵行的 棱,海产,四肢浆状,无爪。仅1属1种。
棱皮龟 Dermochelys coriacea(Vandelli,1761)
英
文
名
Leatherback,Leathery Turtle,or Luth
分
布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暖水域,繁
殖地基本位于北纬 30º和南纬 20º之间。索饵个
体偶尔可以随海流北上到北纬70º附近的冰岛及
由下到南纬35º的乌拉圭。我国南海、东海及黄
海均有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
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区有记录。
识
别
特
征
体大,是海产龟类中最大的一种。头大,颈短,
上颚前端有2个大三角形齿突,其间有一凹口,
承受下颚强大的喙。头、四肢及身体均覆以柔软
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背具七行纵檀,因而得
名。四肢桨状,无爪。尾短,与后肢以蹼相连。
成体背暗棕色或黑色,杂以黄色或白色的斑点。
腹灰白色。幼体身上的纵棱和四肢边缘为淡黄色
或白色,腹部色白,有黑斑。
(Trionychidae)
主要特征: 体被革质皮;腹甲发育不全,不与背甲连;吻成管状。我国有4-5种:
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Wiegmann, 1834)
别名
甲鱼、水龟、团鱼、脚鱼、王八、元鱼等
英文
名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分
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一种鳖类。除宁
夏、新疆、育海及西藏未见报道外,全
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尤以江苏、安徽、
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及河南等省产
量较大。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
识
别
特
征
淡水生。头、体均被柔软的皮肤,无角质
盾片。背盘卵圆形,长100--250 mm左右。
头中等,前端瘦削,吻长,形成管状吻突,
鼻孔位于曲端。吻突长约与眶径相等。颈
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尤明显的疣粒或长疣。
背盘中有棱脊,盘面有由小疣粒组成的6棱,
每侧7一10余条。背呈灰色、黄撒榄色,腹
乳白色或灰白色。
主要特征
1、双窝类,体表披鳞。
2、有肩带及胸骨,左右颌
骨以骨缝相连。
3、眼睑可动,舌能伸缩。
4、雄性有交接器两个。
蜥蜴目的代表性种类:
1.鬣蜥科
2.壁虎科
4.避役科
5.鳄蜥科
7.石龙子科 8.巨蜥科
3.蛇蜥科
6.蜥蜴科
9.毒蜥科
鬣
蜥
科
(Agamidae)
1、头背无对称大鳞,
2、端生齿,有异形分化趋势,
3、椎体前凹型,尾长,无自残能力。
海鬣蜥
新疆鬣蜥
壁
虎
科
(Gekkonidae)
1、体被粒鳞,眼大,无活动性眼睑;
2、指、趾末端具膨大的吸盘状指(趾)垫;
3、椎体双凹型,尾有自残现象。
大壁虎(Gekko gekko)
蛇
蜥
科
(Anguidae)
1、体呈蛇形,有后肢骨残形。
2、全身被覆瓦状圆鳞,鳞下有真皮性骨板。
3、眼小,有活动眼睑;侧生齿,形状不一。
4、尾长易断,能再生。
无脚蜥蜴
避
役
科
(Chamaeleontidae)
性似蜥蜴,因适于树栖生活而各种器官的构造极端特
化。本科的代表:避 役(又名:变色龙)
避 役(一)
避 役(二)
变色龙捕食
鳄
蜥
科
(Shinisuridae)
1、体形似鳄,尾长而侧扁。
2、躯干粗壮,四肢发达,指趾末端具弯曲的利爪。
3、头顶鳞片形状不一,大致对称。
4、舌短,前端分叉;侧生齿;卵胎生。
瑶山鳄蜥
蜥
蜴 科
(Lacertide)
1. 头顶有对称大鳞片;
2. 腹鳞方形 或矩形,纵横排列成行;
3. 有股窝或鼠膝腺。
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石 龙 子 科
(Scincidae)
1、头顶有对称大鳞片,角质鳞下具有真皮性骨板。
2、侧生齿 ,尾粗圆,可自残。
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巨
蜥
科
(Varanidae)
体形巨大,舌细长,分叉 ,侧生齿,尾无自残能力。
平原巨蜥
中国巨蜥
毒
蜥
科
(Helodermatidae)
唯一有毒的蜥蜴,本科特征:
1、牙齿弯曲而基部膨大,下唇腺特化成毒腺。
2、体形肥胖,背面有珠状小瘤。
3、体色醒目恐怖;行动迟缓。
本科仅1属2种,即短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
珠背毒蜥(Heloderma horridum)。
珠背毒蜥(Heloderma horridum)
主要特征:
1、体细长,被鳞,颈部不明显,四肢消失。
2、胸骨退化,方骨可动,左右下颌骨以韧带
相连,可拉开 。
3、无活动性眼睑,缺乏鼓膜,耳柱骨相接方
骨 ,无双颞孔的痕迹,肋骨多。
4、雄性有一对交配器。
盲蛇科
(Typhlopidae)
主要特征:身覆圆鳞,光滑无鳞,眼退化,有腰带残迹
。
其它盲蛇:
白头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albiceps (Boulenger ,1898)
大盲蛇 Typhlops diardii schlegel ,1839
钩盲蛇 R. braminus (Daudin ,1803)
高雄盲蛇 T. koshunensis Oshima ,1916
蟒蛇科
(Boidae)
主要特征:1、大型,头部由大量小鳞片覆盖。上下腭上有热感应器;这些热感
应坑有的在鳞片之间,有的被鳞片覆盖着。
2、泄殖孔两侧有角质爪状物;体内有退化的髂骨;有后肢的残余,以
棘的形态存在。
蟒蛇残余
的后肢
蟒蛇是强有力的,通常将哺乳动物、乌和爬行动物缠缢至死,并以它们作为食物。最大
的蟒蛇科蛇类甚至能捕捉小羚羊和类似羊和猪这样的家畜。也有过蟒蛇攻击人类的事件。
但这样的事件很稀少。 许多蟒蛇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因为它们能够吃掉大量的害虫,
特别是啮齿动物。
游 蛇 科
(Cikybrudae)
本科是蛇类中种数最多的一科,现今生存的蛇类中三分之二隶属于本科。
主要特征:
1、腹鳞宽大,头背对称地覆盖着大的鳞片。
2、上颌骨长,平放,无毒或微毒。蝰蛇科:上颌骨短、直立,能动。
3、只生毒牙,张口时,毒牙自然下垂。闭口时毒牙自然平卧,毒牙是管牙,
血液性毒。
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
中国水蛇 (Enhydris chinensis)
铅色水蛇
虎斑游蛇(Rhabdophis tigrina)
眼镜蛇科
(Ekaoudae)
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平放、不动。毒牙是沟牙,神经性毒或混合性毒。头
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
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我国只
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眼镜蛇(Naja naja)
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
眼镜蛇王(Ophiophagus hannah)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海蛇科
(Hydrophiidae)
与眼镜蛇一样,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海蛇生活在海水中,尾
侧扁如桨,躯干后段略侧扁,腹鳞大多退化,不发达或消失。所以,在陆地上行
动极困难,只好终生生活于海水中。仅腹鳞较发达的扁尾海蛇属于比较方便在陆
地上活动的种类,常游到海岛沿岸的沙滩上、洞穴中、草丛里或岩礁上活动或晒
太阳。
世界上现50多种海蛇,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沿岸,大西洋没有海蛇(这是个例
外)。我国产海蛇16种,分布于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及广西的广大沿海地区。
下面介绍几种海蛇:
长吻海蛇 (Pelamis platurus)
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
其他海蛇:
蓝灰扁尾海蛇 Laticauda colubrina (Schneider, 1799)
半环扁尾海蛇 L. semifasciata (Reinwardt,1837)
棘鳞海蛇 Astrotia stokesii (Gray , 1846)
青灰海蛇 Hydrophis caerulescens (Shaw, 1802)
小头海蛇 H.gracilis (Shaw ,1802)
淡灰海蛇 H. ornatus (Gray, 1842)
平颏海蛇 Lapemis curtus (Shaw ,1802)
扁尾海蛇 L. laticaudata (Linnaeus, 1758)
棘眦海蛇 Acalyptophis peronii (Dumieril,18 1853)
龟头海蛇 Emydocepalus ijimae Stejneger, 1898
环纹海蛇 H.fasciatus (Schneider , 1799)
黑头海蛇 H. malanocephalus Gray , 1849
截吻海蛇 Kerilia jerdonii siamensis Smith , 1926
海蝰 Praescutata viperina (Schmidt, 1852)
蝰 科
(viperidae)
主要特征:
1、头颈区分明显,有的种类头部明显呈三角形;头背为对称大鳞或为
小鳞;瞳孔直立椭圆形;背鳞多具强棱。
2、都是管牙类毒蛇,分泌毒液主要含血循毒。
3、上颌骨短而高,附生管牙及副牙;管牙和上颌骨在闭口时卧于口 腔
顶部,张嘴时一起竖立起来。
依据颊窝的有无分为蝮亚科、蝰亚科和白头蝰亚科。蝮亚科的蛇具 有颊窝,
如尖吻蝮、蝮蛇、烙铁头、竹叶青等;蝰亚科无颊窝,如蝰蛇等。 白头蝰
亚科仅有白头蝰。
我国常见的蝰科蛇类有:
蝮蛇 (Agkistrodon blomhoffii)
尖吻蝮 ( Dienagkistrodon acutus)
烙铁头(Trirneresurus mucrisquamatus)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onmidt)
蝰蛇 (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我国的十种主要毒蛇
我国毒蛇有47种,其中10种具有剧毒的毒蛇分别是:
金环蛇(金脚带,金报应 )
银环蛇(银脚带,过基甲,白花蛇)
眼镜蛇(饭铲头)
眼镜王蛇(过山风)
蝰蛇(百步蛇,金钱豹)
蝮蛇(草上飞,土丘子)
尖吻蝮(五步蛇,白花蛇)
烙铁头(龟壳花,金钱斑)
竹叶青(青竹蛇)
白唇竹叶青
(Crocodiliformes)
鳄目主要特征:
心室分隔完全,槽
生齿,次生性腭发
达,并有鳄帆,阻
止水流入喉 头,
双窝身被坚甲 (角
质板+骨质板)。
现存鳄目动物共22
种,分别属于鳄科
(Crocodilidae)、
鼍科(Alligtoridae)
和食鱼鳄科
(Gavialidae)。
尼
罗
鳄
扬
子
鳄
长吻鳄
(鳄目 鼍科)
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英文名:Yangtzi Alligator
分布于中国沿长江中下
游地区。中国特有种。
扬子鳄(又名鼍)栖息于河
流与浅水塘中。掘居独
居,夜行性,喜 日光浴,
常一动不动,爬行迟缓。
具冬眠行为。性凶猛,
捕食时动作 迅速,以鱼、
蛙等小动物为食。繁殖
期6-8月,水中交配,每
产卵数 枚至数十枚,自
然孵化,孵化期约2个多
月。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
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
录Ⅰ
扬子鳄常常潜伏在水
中,只将鼻孔和眼睛
露出水面,悄悄地接
近 猎物,然后突然
发起攻击,咬住猎物
。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爬行动物的益处
1、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净生产力达30-90%;充当次级消费者
2、食用
蛇肉;甲鱼的裙边;海龟的食用
3、工艺用
蛇皮制革;鳄鱼皮的制革
4、医药用
蜥蜴入药;鳖甲和龟板等;蛇毒和蛇胆
5、其他方面
地质变化的反应;仿生学的应用;科学研究等
二、毒蛇的危害及蛇伤的防治
1、蛇毒及其类型
蛇毒的概念:蛇毒是毒蛇特化的口腔腺——毒
腺的分泌物,平时贮于毒腺囊中,咬物时经颞肌收
缩压挤,毒液即沿毒腺导管从毒牙排出。
新鲜毒液为粘稠状的液体,化学成分复杂,不
同种类的成分也不同,一般除含65—82%的水分外,
主要是蛋白质类化合物,其中的毒蛋白和小分子量
的多肽能引起中毒或死亡。所有的蛇毒可分为神经
毒、血循环毒和二者兼有的混合毒。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毒蛇
无毒蛇
1. 头大,大多呈三角形
头一般不呈三角形
2. 有颊窝
无颊窝
3. 吻尖往上翘起
吻端圆钝或尖而不翘
4. 尾短尖细,不断颤动,或侧扁而宽
尾往后逐渐变细
5. 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脊鳞不扩大呈六角形
6. 通体碧绿,体侧有白色或红、白色纵线,
尾尖焦红色;背面棕褐色,正中有一行紫棕
体色大多不呈鲜绿色斑纹也与毒蛇明显
色的波状脊纹;背面有2-3行交错排列的神
不同
色圆斑;全身满布黑、白或黄、黑相间的宽
阔环纹;颈背部有眼镜样的斑纹
7. 前半身能竖起,颈可膨胀变扁,常主动攻 蛇身不能竖立,颈部不扩大变扁,很少
击人畜
主动攻击人
预防措施:
1、打草惊蛇,把蛇赶走;
2、在山林地带宿营时,睡前和起床后,应检查有无蛇潜入;3、
不要随便在草丛和蛇可能栖息的场所坐卧,禁止用手伸入鼠洞
和树洞内;
4、进人山区、树林、草丛地带应穿好鞋袜,扎紧裤腿;遇见
毒蛇,应远道绕过;
5、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
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蛇伤及其防治:
1、毒蛇咬伤;
2、击毙毒蛇;
3、紧急局部处理原则;
4、抗血清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