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IR)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红外光谱法(IR)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
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收分光光度
法。
第一节 概述
一、红外光谱区域
近红外区:0.76~2.5μm
中红外区:2.5~25μm
远红外区:25~1000μm
-OH和-NH倍频吸收区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纯转动光谱
常用的红外光谱区域为中红外区
二、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区别

UV-vis
主要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由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的
跃迁所产生。
(电子光谱)

IR
主要研究在振动过程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有和无
机机物,为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振转光谱)
三、红外光谱的表示
T~λ曲线 →前密后疏
104
 (cm ) 
 ( m)
1
T ~σ曲线 →前疏后密
四、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频率恰等于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
即  L  V 
2. 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净偶极矩的变化不为0,即分
子产生红外活性振动
即   0


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
红外非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
第二节 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谐振子模型-简谐振动
双原子分子是简单的分子,振动形式也很简单,它仅有一种振
动形式,伸缩振动,即两原子之间距离(键长)的改变。把两个质
量为m1和m2的原子看作为两个刚性小球,连接两原子的化学键设
想为无质量的弹簧,弹簧长度r 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
键力常数可看成弹簧力常数k
● 经典力学处理

根据胡克(Hook)定律,该体系基本振动频率计算公式
为
k为键力常数,c为光速,μ为两原子折合质量
例. 计算碳氢化合物中C-H的伸缩振动频率(波数),
K=5×105达因/厘米 =5牛顿/厘米。
解:

实验值:-CH3的C-H为2960、2860cm-1;
C=CH2中的C-H为3030cm-1。

从计算式可见,影响伸缩振动频率(波数)的直接因素
是构成化学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化学键的键力常数。
键力常数越大,折合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
频率(波数)越高。
例如C-C、C=C、C≡C三种碳-碳键的折合原子量相同,
而键力常数依次为单键<双键<叁键,所以波数也依次
增大,C-C约为1430cm-1,C=C约为1670cm-1,C≡C约
为2220cm-1;又如C-C、C-N、C-O三种键的键力常数相
近,而折合质量依次为C-C<C-N<C-O,所以波数依次
减少,C-C约为1430cm-1,C-N约为1330cm-1,C-O约为
1280cm-1。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1.简正振动
多原子分子由于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增多、分子中的化
学键或基团及空间结构的不同,其振动比双原子分子要复
杂得多。但是,可以把它们的振动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基本
振动,称为简正振动。
2.简正振动的基本类型
一般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分成两大类:伸缩振动
和变形振动。
简正振动的类型
(1)伸缩振动
指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
a.对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同时发生
AX 2型分子
 s ~ 2850cm
AX 3型分子
 s ~ 2870cm
1
1
b.反称伸缩振动: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
AX 2型分子
 as ~ 2925cm
AX 3型分子
 as ~ 2960cm 1
1
(2)弯曲振动(变形振动,变角振动)
指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A.面内弯曲振动β:发生在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内
a)剪式振动δ: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AX 2型分子
 CH 2 ~ 1465  20cm1
b)面内摇摆ρ: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动
AX 2型分子
CH ~ 720cm 1
2
 (CH 2 ) n  n  4
续前
B.面外弯曲γ:弯曲振动垂直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c)面外摇摆ω: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AX 2型分子
CH 2 ~ 1300 cm1
d)蜷曲τ:一个X原子往面上,同时另一个X原子往面下的振动
AX 2型分子
1
 CH 2 ~ 1250 cm
附加
a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
AX 3型分子
s
1
 CH
~
1375
cm
3
a2)不对称变形振动δa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不同时变大或减小
AX 3型分子

as
CH 3
1
~ 1450 cm
一般说来,伸缩振动的吸收>变形振动,
非对称振动的吸收>对称振动
三、简正振动的理论数(振动的自由度)

每个原子的空间位置可以用直角坐标中x、y、z三维坐标表示,即每
个原子有三个自由度。显然: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在空间中具有
3n个总自由度,即有3n种运动状态,而这3n种运动状态包括了分子
的振动自由度、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即
3n = 振动自由度 + 平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或
振动自由度 = 3n - 平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
平动自由度为整体分子的质心沿着x、y、z三个坐标轴的平移运动,
有3个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为整体分子绕着x、y、z三个坐标轴的转动运动。对于非
线形分子来说,绕三个坐标的转动有3个自由度。对于直线性分子来
说,贯穿所有原子的轴是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分子只绕着其它两个
坐标轴转动,故只有2个转动自由度,所以
对于非线形分子:振动自由度 = 3n — 6
对于线形分子: 振动自由度 = 3n — 5
注:
 振动自由度反映吸收峰数量;
 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
示例
水分子-非线性分子
F  3 3  6  3
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



发生了简并-即振动频率相同的峰重叠;
红外非活性振动;
有的因检测仪器的灵敏度不足或分辨率不高,使某些很弱
的吸收带检测不出或振动频率很接近的吸收峰分不开,而
成为一个峰。
四、基频峰与泛频峰
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
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即V=0→V=1产生的吸
收峰)

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2.泛频峰
泛
频
峰
二倍频峰(V=0→V=2) V  2  L  2
三倍频峰(V=0→V=3) V  3   L  3
合频峰  L   1   2
差频峰(即V=1→V=2,3- - -产生的峰) L   1   2
倍频峰
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以辨认→却增加了
光谱的特征性。
第四节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一、影响特征吸收峰的结构因素
1.诱导效应(I效应)
使振动频率向高波数区移
2.共轭效应(C效应)
使振动频率向低波数区移
3.中介效应(M效应)
(I效应<M效应)
C=O ~1715
~1690
使振动频率向低波数区移
4.氢键效应
使伸缩频率降低
分子内氢键:对峰位的影响大,不受浓度影响
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浓度稀释,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5.杂化的影响
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键能↑,键长↓,υ↑
1
饱和C 原子  sp 3杂化   C  (饱和)

3000
cm
H
1
不饱和C 原子  sp 2或sp杂化   C  (不饱和)

3000
cm
H
6.分子互变结构
7.空间效应
C=C
~1650
~1623
~1566
环张力效应
~1541 cm-1
8.费米共振
当分子中一个化学键振动的倍频(或组频)与另一个化学键
振动的基频接近,且两个化学键相连接时,会发生相互作用,
而产生吸收峰的分裂或产生很强的吸收峰,这个现象为费米
(Fermi)首先发现,故称费米共振。
如苯甲酰氯,与C=O相
连的C-C变形振动
(~870cm-1)的倍频
与C=O伸缩振动的基
频(~1774cm-1)发
生费米共振,因而导致
C=O吸收峰分裂为两
个峰,出现在1773及
1736cm-1。
二、各类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
1、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1)基团频率区
中红外光区可分成4000 cm-1 ~1300 cm-1和1300 cm-1
~ 400 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 1300 cm-1 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
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
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2)指纹区
在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
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
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
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
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
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2、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特征吸收
见word版(特征吸收)
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醇、酚、酸等
O-H 3650~3200
3650~3580
低浓度(峰形尖锐)
3400~3200
高浓度(强宽峰)
N-H 3500~3100
胺、酰胺等,可干扰 O-H 峰
饱和(3000 以下)与不饱和(3000 以上)
饱和-C-H
-CH3(2960,2870)
(3000-2800)
-CH2(2930,2850)
不饱和=C-H 末端=CH(3085)
C-H 3000 左右
(3010~3040)
不饱和C-H 较弱
(2890)
、
较强
(3300)
(2890~3300)
ArC-H
比饱和 C-H 峰弱,但峰
(3030)
形却更尖锐
叁键及累积双键区: 2500~1900cm-1
叁
CC,CN,C=C=C,C=C=O 等
2100-2140
键 RCCH
2196-2260
R=R’则无红外吸收
及 RCCR’
2240-2260
累
分子中有 N,H,C,峰
(非共轭) 强且锐;
积 CN
2220-2230
双
有 O 则弱,离基团越近
(共轭)
键
则越弱。
双键伸缩振动区: 1900~1200cm-1
C=O
1900-1650
C=O
C 1680-1620
苯衍生
物的泛
频
2000-1650
强峰。是判断酮、醛、酸、酯及酸酐的
特征吸收峰,其中酸酐因振动偶合而具
有双峰。
峰较弱(对称性较高)。在 1600 和 1500
附近有 2-4 个峰(苯环骨架振动),用于
识别分子中是否有芳环。
C-H 面外、C=C 面内变形振动,很弱,
但很特征(可用于取代类型的表征)。
苯衍生物的红外光谱图
指纹区(可分为两个区)
单、双键伸缩振动 1800-900 C-O(1300-1000)
(不含氢)
C-(N、F、P),P-O,Si-O
用于顺反式结构、
面内外弯曲振动 900-650
取代类型的确定
在红外分析中,通常一个基团有多
个振动形式,同时产生多个谱峰(基团
特征峰及指纹峰),各类峰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佐证。通过一系列的峰才能准
确确定一个基团的存在。
第五节 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
一、已知物及其纯度的定性分析
通常在得到样品的红外谱图后,与此物质的标
准谱图进行对照,若两张谱图各吸收峰位置和形
状完全相同,峰的相对强度一样,就可以为样品
是该已知物。
相反,若两谱图面貌不一样,或峰位不对,则
说明两者不是同一物或样品中含有杂质。
二、未知物结构的测定
步骤:①试样分离和精制
②了解与试样性质有关的其它方面资料
③确定未知物的不饱和度
④谱图析解
化合物不饱和度Ω的计算:
Ω=1+n4+1/2(n3-n1)
n1:一价原子数,如 H,Cl原子
n3:三价原子数,如 N原子
n4:四价原子数,如 C原子
Ω=0分子饱和度为1
Ω=1表示分子中有一双键或一个环
Ω=2表示分子中有一叁键或为Ω=1表示情况的两倍
 二价原子不参与计算,如:O,S等
作用: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
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例如:计算甲苯C7H8的不饱和度:
Ω=1+n4+1/2(n3-n1)=1+7+ 1/2(0-8)=4
(三个双键和一个环)
例1:如图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4确定它的结构
解:(1)Ω=1+n4+1/2(n3-n1)=1+8+1/2(0-14)=2
(2)双键区~1650 cm-1附近无强而清晰的吸收带,
初步排除双键存在可能。
~ 3300 cm-1存在强峰,O-H不可能 ,N-H不可能 ,
C≡C-H可能。
<3000 cm-1存在 ,说明有饱和C-H的存在。
~ 1470 cm-1、 ~ 1370 cm-1有峰进一步说明-CH3、
CH2存在,~ 720 cm-1有吸收,说明至少四个-CH2-相连。
综上解析:确定该化合物为1-辛炔
例2:未知物分子式为C8H8O,测的红外谱图如图,
确定其结构。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应
化
系
解:(1)Ω=1+n4+1/2(n3-n1)=1+8+1/2(0-8)=5
(2) ~1700 cm-1附近有强而清晰的吸收带,确定为C=O
峰,分子中只有一个氧,不可能酸、酯 。
~1600、1500 cm-1两峰,说明存在苯环,且710、790
左右两峰,说明苯环是单取代。
~1460 cm-1、1380 cm-1有峰进一步说明-CH3存在
综上解析:确定该化合物为乙酰基苯
3.推测C4H8O2的结构
解:1)=1-8/2+4=1
2)峰归属
3)可能的结构
O
H C O CH2CH2CH3 1180
O
H3C C O CH2CH3
1240
O
H3CH2C C O CH3 1160
4.推测C8H8纯液体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应
化
系
解:
1)  =1-8/2+8=5
2)峰归属
3)可能的结构
H
C CH2
5. C8H7N,确定结构
解:1)  =1-(1-7)/2+8=6
2)峰归属
3)可能的结构
H3C
CN
⑤和标准谱图对照
a、纯物质在相同制样方法和实验条件下测定;
b、查标准谱图集;
使用时注意:
被测物和标准谱图上聚集态、制样方法一致。
指纹区仔细对照,结构细致变化都能导致指纹区谱
带不同。
最常用标准图谱集,萨特勒(Sadler)红外图谱集,
收集图谱最多
棱镜光谱 出版十万张左右
光栅光谱 出版十万张左右
E振  0.05 ~ 1.0 EV  E转  0.0001 ~ 0.05EV



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
迁。
BACK
某些化学键的K
键
K(N/cm)
C-C
4.5
C=C
9.6
C≡C
15.6
C-H
5.1
O-H
7.7
N-H
6.4
BACK
C=O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