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海岸地形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節 海岸地形

第二節 海岸地形
•
•
•
•
海水作用:侵蝕、搬運、堆積
海蝕地形:海蝕洞、海蝕崖…
海積地形:海灘、沙洲…
海岸類型:沙岸、岩岸;離水海岸、沉水海岸
海岸-陸地與海之間的邊界
海岸線
海濱
潮間帶
高潮濱線
低潮濱線
海水作用
海水運動
波浪
海流
潮汐
侵蝕、搬運、堆積作用
海岸地形
破壞力最大,前衝拍岸、後退磨蝕 →海蝕地形
海岸
向陸、向海或沿著海岸搬運波
浪侵蝕下來的泥沙、岩屑,於
海底、海濱堆積
→海積地形
波浪的運動方式
深水中波浪水分子呈圓形軌道上
下運動
當波浪進入淺水,波長減
短、波速降低,但高度增
加
當波浪高得使浪頂
翻捲,開始破碎
波浪捲高破碎後,向海灘衝擊,
再回流
海蝕地形
海蝕洞:岩石節理或軟弱處受波浪侵蝕凹陷
海蝕門:岬角被侵蝕貫穿
海蝕柱:海蝕門塌坍
海蝕平台:海蝕崖不斷崩落後退而成
海蝕崖:波浪侵蝕成的陡崖
海蝕凹壁:海蝕崖下方,受波浪侵蝕內凹
原
坡
面
海
蝕
崖
海蝕平台
海蝕洞、海蝕門、海蝕柱
澳洲康柏爾港十二使徒岩
臺東長濱八仙洞
法國埃特勒塔峭壁
形退海
成,蝕
海崖崖
蝕腳不
平前斷
台方後
落海
的蝕
岩崖
塊崩
陡直的海蝕崖底部凹
陷、上部懸空,會不
斷崩塌後退
受岩
波層
浪較
淘軟
蝕、
凹近
陷海
形平
成面
凹,
壁易
臺北縣鼻頭角
海蝕地形豐富的
臺灣北部海岸
石門
金山
野柳
和平島
鼻頭角
龍洞
海積地形-海灘
• 波浪將砂礫向陸
地搬運,在濱線
以上堆成海灘
• 依顆粒大小,分
為砂灘與礫灘
臺東三仙台的海灘由顆粒較粗的礫石組成
臺南喜樹黃金海岸屬於顆粒較細的砂灘
海積地形-沙丘、潮埔
• 海風將海灘上細
粒灘砂吹起,在
海灘後方堆積成
沙丘
• 若海底平淺,細
泥堆積在潮間帶,
形成平坦寬闊的
彰化縣王功的潮埔寬闊達數公里,居民利
潮埔
屏東車城鄉海口沙漠的沙丘,高達10公尺
用潮汐漲退養殖「蚵仔」
海積地形-沙洲、潟湖
• 波浪與沿岸流搬運
的砂礫,在海底逐
漸堆積形成沙堤,
高出海面時,即成
沙洲
濱外沙洲與海岸平行
• 平行海岸的濱外沙
洲,圍成的半封閉
淺海水域,
稱為潟湖
魚塭
潟湖內風浪較平靜
臺灣西南沿海海積地形發達
田鹽
濱
外
沙
洲
魚
塭
七
股
潟
湖
蘇澳港
沙頸岬
南
方
澳
突堤效應
沈積
迎沿岸流處—堆積
背沿岸流處—侵蝕
侵蝕
沿岸流
一、依海岸的構成物質分:
沙岸
岩岸
沙泥質
岩石為
主
海岸類型
海岸線
平直
海岸線
曲折
海底淺
平
海水較
深
多海積
地形
臺灣西
部海岸
多海蝕
地形
臺灣東
北部、
東部、
南端
臺灣的岩岸-東部、南部
東部的蘇花海岸,山地直逼海濱,屬
於岩岸,但恰為斷層崖,海岸線平直
恒春半島的岩岸有珊瑚礁附生,又稱
為珊瑚礁海岸
海岸類型
離水
海岸
沉水
海岸
陸地上升
海平面下降
陸地下沉
海平面上升
二、依海陸相對升降分:
濱外沙洲與海
岸相連
臺灣西部海岸
海蝕平台抬升
為海階
臺灣東部海岸
海水侵入,山
谷成為谷灣
臺灣東北角
中國閩浙海岸
海水侵入冰蝕
谷,形成峽灣
北歐挪威、紐
西蘭南島
陸地上升 / 海平面下降
離水海岸-海階
階面平坦
階崖
陡直
臺東東河附近因陸地上升,原
位於海平面的海蝕平台隆起為
海階
離水海岸-谷灣
沉水作用後,山脊突出為岬角
山
谷
被
海
水
淹
沒
為
灣
澳
臺灣東北角屬於岬灣相間的
谷灣式海岸
沉水海岸-中國閩浙沿海
海
岸
線
曲
折
,
多
島
嶼
、
岬
角
、
灣
澳
圖片來源:
Google earth
沉水海岸-挪威峽灣
冰
蝕
谷
沉
水
形
成
峽
灣
,
海
岸
線
異
常
曲
折
深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