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美洲(一)盎格魯美洲概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Ch2美洲(一)盎格魯美洲概述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二章
美洲(一) 盎格魯美洲概述
學習重點
自然環境的特色
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白人勢力競爭的狀況
民族熔爐的挑戰
美洲概述(Ⅰ)
美、加:盎格魯美洲,屬英語系統,信奉
基督教
墨西哥以南:拉丁美洲,屬拉丁語系的西
班牙、葡萄牙,信奉天主教
美洲概述(Ⅱ)
地形:
西部-新褶曲山
中部-低陷成平原,海水淹沒形成哈得孫灣和
墨西哥灣
東部-古褶曲山或古陸塊
氣候:北美洲多屬溫帶氣候,南美洲熱帶
氣候較廣
第二章 美洲(一)盎格魯美洲概述
第一節 豐饒的大地
第二節 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第三節 白人勢力的更迭
第四節 民族熔爐或民族拼盤
第一節
豐饒的大地
東部低山盾地區
結晶古地塊:加拿大盾地。加國的拉布拉多
高原,多金屬礦產
古褶曲山:阿帕拉契山
第四紀大陸冰河冰蝕作用
東側洋流以40°N為界,北為南下的拉布拉多
寒流,南為北上的墨西哥灣流
圖2-1
中央低地平原區
亦為古老結晶岩地塊,歷經冰河外洗作用與
河流沖積作用農業基礎
氣候由南至北形成副熱帶、溫帶與寒帶氣候
影響氣候主要因素:緯度、氣團、氣旋、地形、
距海遠近
災害種類多:暴風雪、颶風(夏、秋)、龍
捲風(春、夏)等
圖2-1
西部落磯山地區
新褶曲山脈:以落磯山脈為主體山脈之
間的谷地及小平原利於農業與聚落分布
太平洋沿岸氣候以40°N為界,以北終年受
西風吹拂及阿拉斯加暖流影響溫帶海洋
氣候;以南屬夏乾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
圖2-1
盎格魯美洲年雨量分布圖
第二節
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野牛分布範圍急速縮小
1800年以前
1850年
1825左右
1875年
分南北兩群,受
中央平原的交通
路線阻隔,向西
拓荒運動更造成
野牛數量減少
第三節
白人勢力的更迭
十八世紀英法兩國北美領地範圍消長示意圖
十九世紀美國鐵路分布圖
十九世紀初美國領土範圍
十九世紀英國人移民地區變化趨勢
第四節
民族熔爐或民族拼盤
民族熔爐或民族拼盤
北美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新移民改變了族群
結構和文化
早期:移民主要來自西、北歐
19世紀後半期:移民來自東、南歐
亦有大量的黑人與黃種人陸續移入,原住民
受到重大的衝擊
印第安人的悲歌
西雅圖酋長發出吶喊
北美原住民被迫流落到保留區內,
人口由15世紀末的二至三百萬三十八萬人
原因:
(1)新移民對土地的需求
(2)新移民所帶來的疾病
(3)食物來源銳減
(4)戰爭
圖2-9
黑奴籲天錄
16世紀初黑人被賣到拉丁美洲,17世紀初荷
蘭引進美國,作為交換糧食的條件變成
奴隸
熱帶栽培業的興起勞工需求強烈
為規範日漸增多的黑奴,1667年英國國會通
過一系列「黑人法典」黑人被視為商品,
不具人權
華工的辛酸血淚
最早移入北美的亞洲移民
19世紀加州金礦投資商需要大量勞工,由太平
洋岸引進較為迅速廉價
華人來自閩粵農村,教育程度低願意接受較
低薪資和較長工時,遭受其他工人敵視與抵制
歧視與排華
「唐人街」、「中國城」華人無法與當地文
化融合的表徵
民族熔爐或民族拼盤
白人社會文化相容性較高民族熔爐
原住民、黑人與黃種人等,文化傳統不同,
無法融合民族拼盤
圖2 -1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82
.
BACK
圖2 -1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82
.
BACK
圖2 -1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82
.
BACK
圖2 -9
BACK
黑人法典—1667年英國國會通過




如果主人打死或誤殺黑奴,不必負擔法律
責任
所有黑奴必須隨時配戴通行證
如果黑奴毆打基督徒,將會遭到鞭打,或
在臉上烙上印記
基督徒可以任意毀掉自己的財產(含黑
奴),不必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