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
以訊息處理的流程來看待在社會情
境中,人們對他人及外在世界的思
考歷程與影響
Input, storage, process, outcome
• 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我們會蒐集關於
人們的許多訊息,然後將這些訊息分門
別類的加以整理,並將它們存入記憶中。
我們將新的記憶與先前存入的記憶相結
合,然後對這個人作出評價,預設他們
未來的行為,並對他們的行為作出解釋
(Fiske,1993)。
社會認知現象
• 為什麼當人們有許多事情等待完成時,大多數
人都會過份樂觀,認為我們一定可以在期限內
完成?
• 想得太多,真的會讓我們更疑惑,並阻礙我們
的判斷能力嗎?
• 我們對某些(吸煙、愛冒險、吸食藥物、懷孕)
人的刻板心理印象真的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嗎?
• 我們對未來的期望會讓我們在面對真實事件時,
影響我們的反應嗎?
基模和原型
• 是社會思考的兩個基本用語。基模
(schemas)和原型(prototype)是心智
的結構,它使我們能夠有效組織所接收
的訊息。
• 我們的基模或原型一旦形成,就會對我
們的社會思考形成極大的影響,但是這
些影響對我們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因為
它經常不一定是正確的。
心理捷徑和認知策略
• 是我們用來瞭解世界的途徑。
• 由於我們需要的訊息比我們能處理的還
多,因此我們會期望在最短時間內瞭解
訊息。
• 常出錯。
選擇性處理
• 社會認知的習慣性傾向會使我們對某類
訊息特別敏銳,卻對某些訊息非常遲鈍。
• 不要忘了我們也是經常出錯的!
原型(prototype):平均值
• 社會認知的另一個組成結構叫作原型
(prototype),原型是由與基模不同的
內容所組成的認知結構。
• 基本上原型是關於某一類型或某一種人
的典型特質,例如你可能擁有「領導
者」、「男運動健將」、「女運動健將」
的認知原型。
基模
• 基模的類型:人物、角色和事件
• 角色基模(role schemas)
• 情境基模是一組與事件或是件發生順序有關的
知識架構,我們將這種基模稱為劇本
(scripts)。
• 基模對社會認知的影響:注意、編碼和存取
• 基模透過三種途徑影響我們的社會認知:注意
(attention)、編碼(encoding)和存取
(retrieval)。
基模影響社會認知
• 基模會影響我們社會認知的基本層面
• 我們經常會注意一些與自己基模不同的訊息
• 人們比較容易記住那些與基模一致的訊息,而
較不易記住與自己基模不一致的訊息。然而在
編碼的早期,也就是基模建構初期,那些與基
模不一致的訊息卻比較容易被編碼入我們的記
憶中。
• 基模就會被啟動,而且決定哪些訊息會被喚起;
特別是那些與基模一致的訊息會被喚起
(Conway & Rose,1984)。
認知捷徑
• 在社會認知上的基本原則,人就是花最少的力
氣去瞭解其他人和世界。
• 人因為要瞭解的事太多,而擁有的資源又太有
限,因此發明許多不同的因應策略。這些策略
都是人們用來減輕認知的負擔,以及避免發生
知識急迫需要的情況。這些策略必須符合兩項
標準,才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游刃有餘:第一,
它必須是快速、簡單,而且可同時處理大量訊
息的方法;第二,它必須有效,也就是在大部
分的時候得到正確的結論。
象徵性法則
• 透過外觀評斷
• 忽略重要平均發生率的習慣稱之為平均
發生率的謬誤(base rate fallacy)。
• 便利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
• 依心理捷徑來說,越容易出現在腦海的
團體、事件或類屬,越容易用來作為判
斷的依據。K﹍﹍? ﹍﹍k?
錯誤的共識效果
• false consensus effect,這種效果指我們有習慣
性的傾向認為別人和自己一樣,但事實卻不然。
• 主要有二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寧
願相信別人同意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會提升對
自己的判斷行為或生活方式的信心(Marks &
Millerm1987)。第二個原因,這個傾向源自於、
至少是部分源自於便利性法則。有些人會發現,
自己較容易記起一些別人同意的想法。而較不
易記起別人不同意的那些想法。
自動啟動效果
• automatic priming effect
• 稱之為立即的特性推論(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然後,這些對他人特質的推
論即可激發引爆效果,影響我們對此人
其他個性特徵的推論。
• 社會認知中潛在的錯誤來源
跟著感覺走
• 認知經驗的自我理論(cognitiveexperiential self-theory ,CEST)。
• 一種是依循邏輯的規則,透過深思熟慮
且合理的思考過程;另一種則是自己過
去經驗所累積的一些心裡法則,而產生
自動且整體的直覺判斷系統。
不一致的訊息
• 處理:注意不適合的部分
• 因為當我們遇到不一致的訊息時,常會
感到出乎意料和訝異,因此我們會更努
力的去瞭解這些訊息(Srull & Wyer,
1989)。當我們花愈多注意力在這些訊
息上,這些訊息就愈有可能進入我們永
久的記憶中,對我們日後的判斷造成愈
多的影響(Fiske & Neuberg,1990)。
計畫的謬誤:拖延
• planning fallacy
• 計畫性謬誤的產生,是因為人們經常疏忽了過
去的經驗,那麼,如果能夠幫助人們回憶過去
的經驗,將能有效減低計畫性謬誤的產生。而
且要回想上次任務與這次任務的相似處。被要
求回想過去完成任務的經驗,以及比較二個任
務間的異同的參與者,全部都未出現計畫性的
謬誤現象。
• 更令人驚訝的是,那些比較任務相關性的參與
者中,有許多人比預估的時間還要早完成任務
自發性的警戒
• 自發性的戒心:注意負面性
• (automatic vigilance)(Shiffrin,1988)。
• 對方如果對你笑了二十次,但她卻皺了
一次眉頭,你可能會很在意這一次皺眉,
而忽略了那二十次的微笑。
• 過度思考的代價
• 卻發現事實上想得太多(think too much)並不
一定導致好的結果。
• 當人們嘗試仔細思考時,浮現在腦海中的理由
通常是最顯著且可接受的,也就是容易記住或
容易說出口的理由,不過卻不一定是他們認為
最重要的理由(Wilson & Schooler,1991)。
反事實的思考與後悔What if …
• 心智模擬(mental simulation)的過程,作反事實思考
(counterfactual thinking)的作用。
• 不尋常行為伴隨負面結果的人,比因為尋常行為導致
負面結果的人,通常會得到較多的同情。
• 生命中最後悔的三件事,他們未做的事有關,而與產
生負面結果的行為無關。
• 第一種說法,他們認為時間的久遠,減低了我們對某
一行為的後悔
• 第二種說法,我們會一直猜想如果做了「會怎樣」,
這樣的猜測會毫無止境的持續下去,而且會讓我們的
後悔感不斷加深(Gilovich & Medvec,1994)。
情緒與社會認知
• 情緒,就是我們的感受,而認知就是我們處理、
儲存、記憶和使用社會訊息的過程,這二者間
相互的影響效果。(Forgas,1994;Isen &
Baron,1991)
•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反應,它是由生理反應、主
觀的認知,和表達行為所組合而成的一種反應
狀態。
• 非常快速的情緒改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心
情緒理論
• Canon-Bard理論,會經驗到情緒的生理符號,
以及自己主觀的情緒表達方式。
• 這二種反應同時發生,而且是源自於同一個刺
激。
• James-Lange理論,人主觀的情緒是對情境產生
的反射性生理反應的結果。
• 第三種說法是Schachter所提出的雙因素理論
(two-factor theory),認為無論激發情緒的來
源是什麼,任何情緒狀態都會讓人尋找產生情
緒的原因。
心情一致的判斷效果
• (mood-congruent judgment effect)
• (1994)最近所作的研究中,他們發現
處在負面情緒狀態下的人們較不易分心,
他們容易堅持原先的任務,比起處在正
面情緒的人較不易被新任務吸引。
• 無趣的社會心理學
情緒融入的模式
• 情緒如何影響認知
• affect infusion model
• Mood as 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