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理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交通流理论

Traffic Engineering
交通工程学
主讲教师:李慧
西华大学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教研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
Traffic Flow Theory
交通工程中把在道路上通行的人流和车流统称为交通流
2015/4/13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
(Traffic
Flow),一般指车流。
2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发展,最早采用的是概率论方法。
1933年,金蔡(Kinzer.J.P)论述了泊松分布应用于交
通分析的可能性;1936年,亚当斯(Adams.W.F)发表
了数值例题;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发表了用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
交通流量和速度的关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
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交通流理论的发展不多。

5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量、
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的骤增, 交通流中车辆的独立性越
来越小,采用的概率论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迫使理论研
究者寻求新的模型,于是相继出现了跟驰(Car
Following)理论、交通波(Traffic Wave Theory)
理论(流体动力学模拟)和车辆排队理论(Queuing
Theory)。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Wardrop、Reuschel、
Pipes、Lighthill、Whitham、Newel、Webster、Edie、
Foote、Herman、Chandler等。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
1959年12月,交通工程学应用数学方面学者100多人在底
特律举行首届交通流理论国际研讨会,并确定每三年召
开一次。从此,交通流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
的时期。

1975年丹尼尔(Daniel I.G)和马休(marthow,J.H)汇集
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交通流理论》一书,较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交通流理论的内容及其发展。

1990年美国Adolf D.May出版了《Traffic Flow
Fundamentals》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
1996年,美国联邦公路局(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出版了《Monograph on
Traffic Flow Theory》。主编Nathan H.Gartner,
Carroll Messer,Ajay K.Rathi等。涉及的内容包括:
交通流特性、人的因素、车辆跟驰模型、连续流模型、
宏观交通流模型、交通影响模型、无信号交叉口理论、
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理论、交通模拟和交通分配。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方法
 流体动力学理论
宏观方法
— 连续介质模型、波动理论
 气体动理论
中观方法
— 概率模型
 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排队论)
 模拟理论
微观方法
— 车辆跟驰模型
— 元胞自动机模型(粒子跳跃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9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0
交通量、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①、②比较
K1>K2 V1=V2 → Q1> Q2
①、③比较
K1=K2 V1>V2 → Q1> Q2
q  kvs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1
交通密度、速度的关系
空间平均速度越大,交通密度越小……多样的函数形式
Greenshields K-V曲线
Vf
临界点
Vm
Vf 畅行速度
Kj 阻塞密度
Km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Kj
交通工程专业
12
多样的交通密度、速度的关系
Greenshields 模型
V  V f (1 
K
)
Kj
Grenberg 模型
V  Vm ln
Kj
K
Underwood 模型
V  Vf e

K
Km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3
K-V曲线的解释
② 能够比较自由的行走,速度逐渐变慢
Vf
④ 对下流的影响较大,速度受到限制
Vm
⑤ 在饱和密度时,旅行速度是零
Km
Kj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4
(阪神高速)观测数据曲线
实际运用中,密度用
time occupancy来代替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5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6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7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8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19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0
§4-0 概述
summarize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1
§4-0 概述
summarize
指车辆用于等待横穿道路所消耗的停车总时间。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2
本章交通流理论的内容

(1)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

(2) 排队论模型;

(3) 跟驰理论;

(4) 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3
交通流统计分布的含义与作用

在建设或改善交通设施,确定新的交通管理方案时,均
需要预测交通流的某些具体特性,并且常希望能用现有
的或假设的有限数据作出预报。

如在信号灯配时设计时,需要预测一个信号周期到达的
车辆数;

在设计行人交通管制系统时,要求预测大于行人穿越时
间的车头时距频率。交通流特性的统计分布知识为解决
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4
交通流统计分布的含义与作用

车辆的到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描述这种
随机性的统计规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概率论
中的离散型分布为工具,考察在一段固定长度的
时间(空间)内到达某场所的交通数量的波动性;
另一种是以概率论中的连续型分布为工具,研究
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的统计特性,如车头时
距的概率分布。描述车速和可穿越空档这类交通
特性时,也用到连续分布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5
交通流统计分布的含义与作用

在交通工程学中,离散型分布有时亦称计数
分布;

连续型分布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名称,如间隔分布、车头时距分布、速度分
布和可穿越空档分布等等。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6
§4-1
基本公式
P(k)
λ
t
e
离散型-泊松分布
(t ) k e  t
P(k ) 
,
k!
k  0,1,2,
在计数间隔t内到达k辆车或k个人的概率
顾客平均到达率(辆/s或人/s)
计数间隔的时间(s)或距离(m)
自然对数的底,取值2.71828
期望值与方差
计数间隔内平均
到达车辆数 m=λt
λt
( m) k e  m
P(k ) 
k!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27
§4-1
离散型-泊松分布
① 到达数小于k的概率
mi e  m
P ( k )  
i!
i 0
② 到达数小于等于k的概率
mi e  m
P ( k )  
i!
i 0
③ 到达数大于k的概率
mi e  m
P( k )  1  P( k )  1  
i!
i 0
④ 到达数大于等于k的概率
mi e  m
P( k )  1  P( k )  1  
i!
i 0
k 1
k
⑤ 到达数至少是x但不超过y的概率
⑥ 用泊松分布拟合观测数据时
参数m按下式计算
k
k 1
mi e  m
P( x  i  y )  
i!
ix
y
g
m
k
观测的总车辆数 j 1
= g
总计间隔数
式中:g观测数据分组数;
fj 计算间隔t内到达kj辆车(人)这一事件发生的数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
k2015/4/13
j 计数间隔t内的到达数或各组的中值;
N 观测的总计间隔数。
g
j
fj
 fj

k
j 1
j
N
j 1
28
fj
§4-1
 递推公式
离散型-泊松分布
P(0)  e  m
m
P(k  1) 
P(k )
k 1
 应用条件 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小,外界干扰小
 泊松分布
观测计数间隔内到达台数
8:15~8:05 15台
8:05~8:10 23台
8:10~8:15 31台
8:15~8:20 25台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20~8:25 47台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观测到达时间间隔
第一台 5 sec
第二台 6 sec
第三台 10 sec
第四台 7 sec
第五台 13 sec
29
§4-1
离散型-泊松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0
§4-1
离散型-泊松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1
§4-1
离散型-泊松分布
例:在4km长道路上随机分布60辆车,求任意400m路
段上有4辆及4辆以上车的概率?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2
§4-1
离散型-泊松分布
例1、
4km长道路上随机分布60辆车,求任意400m路段上有4辆及4辆车以上的
解:可以将400m理解为计算车辆数的空间间隔,则车辆在空间上的分布
解: 可以将400m理解为计算车辆数的空间间
隔, 则车辆在空间上的分布服
服从泊松分布。
泊松分布
t  400m,   60/ 4000辆/m,m  t  6辆,此分布服从m  6的泊松分布
m k m
6 k 6
则由Pk 
e 得 Pk 
e
k!
k!
60 6
则P0 
e  0.0025
0!
m
由递推公式Pk 1 
Pk 得
k 1
6
P1  P0  0.0149
1
6
P2  P1  0.0446
2
6
P3  P2  0.0892
3
不足4辆车的概率为P ( 4)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3
P  0.1512

交通工程专业
i 0
i
则4辆及4辆以上的概率为P ( 4)  1  P ( 4)  0.8488
33
§4-1
离散型-二项分布
当交通拥挤时,车辆自由行驶机会少,
车辆行驶受到约束,符合二项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4
§4-1
离散型-二项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5
§4-1
离散型-二项分布
通过观测一组数据如何确定参数呢?
可用观测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代替均值和方差
m  np
 2
s  npq
 p  1 s2 / m
解得
2
2
n  m /(m  s )
1 N

 m  M  N  xi
i 1
这里
N
s 2  1  ( xi  m) 2

N  1 i 1
有概率论可知,对于二项分布,其均值M  np方差D  np(1  p ), 有M  D。因此,当
用二项分布拟合观测数据时,用m代替M、s 2 代替D时,若s 2 / m显著大于1就表示观测
样本分布不适合二项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6
例3 据统计某交叉口有
25%的行人违章,交警随机
拦住5人,问其中2人违章的概率是?
解:由题意知行人违章的概率p  0.25, 交警随机拦住5人n  5, 则其中2人违章的概率是:
§4-2
连续型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7
§4-2
连续型分布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8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39
§4-2


连续型分布
3、韦布尔分布
移位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是随(t-τ)的值单调递减的,即
移位负指数分布的车头时距,越接近τ其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但这在
一般情况下不符合驾驶员的心理习惯和行车特点。

从统计角度看,具有中等反应强度的驾驶员占大多数,他们行车时是
在安全条件下保持较短的车间距离(前车车尾与后车车头之间的距离,
不同于车头间距),只有少部分反应特别灵敏或较冒失的驾驶员才会不
顾安全地去追求更短的车间距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0
§4-2

连续型分布
因此,车头时距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一般总是先升后降的。为了克服
移位负指数分布的这种局限性,可用更通用的连续型分布,如韦布尔
分布、爱尔朗分布、皮尔逊III型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1

适用条件

韦布尔分布适用范围较广,交通流中的车头时距分布、速
度分布等一般都可用韦布尔分布来描述。

此外,韦布尔分布随机数的产生也很简便。因此,当使用
最简单的负指数分布或移位负指数分布不能拟合实测的数
据时,选用韦布尔分布来拟合是最好的出路之一。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2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3
§4-3
排队论模型
排队系统
中的车辆
排队的车辆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排队的
8辆车 交通工程专业
排队系统
10辆车
44
§4-3
输入过程
排队论模型
排队规则
(服务方式)
输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5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6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7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8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49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0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1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2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3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4
§4-3
排队论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5
§4-4
跟驰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6
§4-4
跟驰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7
§4-4
跟驰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8
§4-4
跟驰模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59
三、线性跟驰模型的稳定性
非自由行驶的车队,在受到刺激后会向后传递运动状态。但当
刺激很小时,这种传递很快就会消失;当刺激很大时,这种传递
会有扩大化的趋势,甚至会造成追尾,以至打破了车辆的正常运
行。只有当刺激是某一数值时,这种状态变化才能稳定地传递下
去。
定义:C=λT,称为反映车头间距变化的特征参数。(认为车头
间距的变化与反应时间和反应强度大小有关)
研究表明,当C=1/2时,车头间距是摆动的,但其变化也是衰减
的,车队是稳定的。当C>1/2时,车头间距是摆动的,而且向后
的传递是增大变动幅度的,最终将导致发生追尾事故。因此,
C=1/2是车队稳定与不稳定的判断界限。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0
四、非线性跟驰模型
线性跟驰模型中反应仅与前后车的速度差有关。实际上,在
相同速度差的情况下,车头间距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反应的大小,
而且车头间距越小,反应越强烈。因此,有人提出了非线性跟驰
模型:
X

n+1(t+T)= X n (t )  X n 1 (t )
·[ X n(t)-X n+1(t)]
式中:α是一比例常数,而且认为:α=Vm= 1Vf
2
五、跟驰模型的一般公式
还有人认为:后车的反应除跟前后车的速度差、车头间距有
关外,还与后车速度有关。因此提出了跟驰模型的一般公式:
X n1 (t  T ) 
  X nm1 (t  T )
[ X n (t )  X n 1 (t )]
1
 [ X n (t )  X n1 (t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1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2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3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4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5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6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二、交通波
模型的进一步推导
格林希尔治线性模型
令
有
vi  v f (1  ki / k j )
i  k i / k j
v1  v f (1  1 )
v2  v f (1  2 )
代入模型得:
简化得:
vw 
[k1v f (1  1 )]  [k 2 v f (1   2 )]
k1  k 2
vw  v f [1  (1  2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7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二、交通波
停车波
假定车流的标准化密度为η1以区间平均速度v1 行驶。
在交叉口停车线处遇到红灯停,此时η2 =1。
vw  v f [1  (1  1)]  v f 1
起动波
车辆启动时,k1=kj,也即η1=1
v
2  1  ( 2 )
vf
vw  v f [1  (1  2 )]  v f 2  (v f  v2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8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69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0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1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2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3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4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5
§4-5
流体模拟理论
疏散流量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6
§4-5
流体模拟理论
例:道路上的车流量为720辆/h,车速为60 km/h,今有一
辆超限汽车以30km/h的速度进入交通流并行驶5km后
离去,由于无法超车,就在该超限车后形成一低速车
队,密度为40辆/km,该超限车离去后,受到拥挤低速
车队以车速50km/h,密度为25辆/km的车流疏散,计
算:
(1)拥挤消散时间ts;(2)拥挤持续时间tj;(3)最大排队长
度;(4)排队最长时的排队车辆数;(5) 参与过排队的车
辆总数。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7
§4-5
流体模拟理论
解:三种状态的Q、K、V分别如图所示:
5km
Ⅰ
Ⅱ
w1
Q2=1200
V2=30
K2=40
Q1=720
V1=60
K1=12
Ⅲ
w2
Q3=1250
V3=50
K3=25
超限车进入后,车流由状态变Ⅰ为状态Ⅱ ,将产生一
个集结波:(注意集结波的方向!)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Q2  Q1 30  40  720
w1 

 17.14
K 2  K1 40  720/ 60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km/h)
78
§4-5
流体模拟理论
超限车插入后,领头超限车的速度为30km/h,集结波
由超限车进入点以w1=17.14km/h的速度沿车流方向运
动。如果这种状况持续1h, 1h后跟在超限车后的低速
车队长度为:30-17.14=12.86 km。但超限车行驶5km
后离去,超限车行驶5km所用集结时间为:
ta=5/30=0.167h,在超限车驶离时刻超限车后的低速车
队长度应为: 5-w1ta=2.14km。
5km
w1
w1ta
5-w1ta=2.14km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79
§4-5
流体模拟理论
5km
w1
w1ta
5-w1ta=2.14km
w2
超限车离去后,车流由状态Ⅱ变为状态Ⅲ,在超限车
驶离点产生一个消散波:
Q3  Q2 50  25  30  40
w2 

 3.33
K3  K2
25  40
(km/h)
注意:超限车离去,低速车队前端以-3.33km/h的速度消
散,后端还在以17.14km/h的速度集结。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0
§4-5
流体模拟理论
5km
w1
w1ta
5-w1ta=2.14km
w2
由此可见,在超限车离去的时刻低速车队最长! 因此,最
大排队长度为2.14km (为什么?),这2.14km上的车辆
数即为最大排队车辆数:
2.14K2=2.14×40=86 (辆)(为什么是K2 ? )
超限车离去的时刻,低速车队前端以-3.33km/h的速度消
散,后端还在以17.14km/h的速度集结,设要消散长度为
2.14km的低速车队需要的时间为ts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1
§4-5
流体模拟理论
5km
w1
w1ta
5-w1ta=2.14km
w2
由图可见,消散长度为2.14km的低速车队需要的排队消散
时间ts 应采用下式计算:
w1 ts  w2 ts  2.14
2.14
ts 
 0.105
17.14  3.33
( h)
排队持续时间tj为集结时间ta与排队消散时间ts之和
tj = ta+ ts=0.167+0.105=0.272 (h)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2
§4-5
流体模拟理论
5km
w1
w1ta
5-w1ta=2.14km
w2
要求出参与过排队的车辆总数,首先要确定排队消散
处距超限车驶入处的位置,由下图可见:
5km
w1tj=4.69km
5-w1tj=w2ts
=0.31km
可见,排队消散处距超限车驶入处为4.69km。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3
§4-5
流体模拟理论
5km
w1tj=4.69km
5-w1tj=w2ts
=0.31km
在超限车驶入至排队消散的排队持续时间tj内,从左面驶
入的流量为:
Qt j  Q1t j  720 0.272 196
(辆)
在这196辆车中,上图蓝车以后的车辆没有参与过排队,
其数量为:4.69K1=4.69×12=56 (辆)
因此,参与排队的车辆总数为:
196-60=140 (辆)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4
§4-5
流体模拟理论
5km
w1tj=4.69km
5-w1tj=w2ts
=0.31km
参与排队的车辆总数的另一种算法:
如上图,蓝车以后车辆没有参与过排队,从超限车驶入左
边进口至蓝车驶入左边进口的时间为:
4.69
4.69
te  t j 
 0.272
 0.194
v1
60
( h)
因此,参与排队的车辆总数为te时间内左边进口的流入量:
Q1te= 720×0.194=140 (辆)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5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5/4/13
交通工程专业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