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短文两篇

巴
金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
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
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
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
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
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内容感知
听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
并思考其含义
播放声音
12.rm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
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食之,奔月宫。”
--《淮南子》
内容研习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文中的关键性词语的
思想内涵
“日”“飞蛾”“夸父”“月”
“姮嫦”
对比阅读: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
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
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
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
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
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
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
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
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
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
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
的心情。
合作研讨-《日》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
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
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
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
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
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
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合作研讨-《日》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
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
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
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
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
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
黑暗所笼罩。
合作研讨-《日》
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
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
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
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
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
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
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
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合作研讨-《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能联想
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
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譬如:“我望着
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
子。”“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
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
的。”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合作研讨-《月》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
“冷”“死”有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
向往和渴求.“冷”“死”感情色
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合作研讨-《月》
3、最后一句,请你发挥想像,猜
猜“她”看见了什么人的人影?
提示:结合写作背景思考,
答案并不唯一。
课堂小结
激情洋溢
《日》: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寄托人格理想
夸父逐日
细腻幽静
《月》:
嫦娥奔月
改变冰冷
对 人生 、对
生活一种希
望的信念
与 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
拓 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
展 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
延 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
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
伸 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
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
他,在过去的2003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
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
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
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03十大年
度人物,
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
感动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
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
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
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
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
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
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
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
的全性格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