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规律 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 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 其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

——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 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社会意识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 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 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 的意识形式。 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 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 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

有自己特有的发 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 动的规律 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

——

物质力量。 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  其基本要素包括: 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 二是劳动对象。  三是劳动者。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     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 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 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 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 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

——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 狭义的生产关系

——

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 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

——

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 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运动的规律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 于生产力。 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 革。

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 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 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 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 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 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 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运动的规律 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

——

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 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

——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 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 设施。

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 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 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 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的关系是:  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 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 体现。 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 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 思想理论观点。

国家  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它是按照地域来划 分国民的,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它要依 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国 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力有 组织的力量。

国体和政体  国体

——

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 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 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 被统治阶级。  政体

——

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 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 它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 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

社会主义民主 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 主

.

 从民主的具体形式方面看,资产阶级民主已有 几百年的发展经验,有许多弊端,也有可资借 鉴的因素;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建设的历史虽然 不长,但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当然也面临 着长期发展的任务。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 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 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及特殊形式 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 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 的统一。 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 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 思: 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 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 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 性空间。 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 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 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 与曲折性 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 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 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 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 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