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毒
品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 鸦片、海洛因 、吗啡、大麻、可卡因
 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指由MDMA二亚
甲基双氧安非他明 ,MD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化合
物所构成的毒品)、 K粉(氯胺酮)、三唑仑等。
 目前国际上对毒品的排列分为十个号,主要是鸦
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安非他明、致幻剂
等十类,其中海洛因占据第三、第四号,即三号
毒品和四号毒品,因 此世界上人们普遍称之为
“三号海洛因”、“四号海洛因”。由于这样的
习惯叫法使人们误以为还有一、二号海洛因,实
际是吗啡或吗啡盐类。
鸦片
•俗名大烟 ,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 ,属罂粟的初级
产品 。含有特殊的生物碱:一类是吗啡类生物碱,其中
又包括三种成份,1.吗啡,在鸦片中含有百分之十至十
四;2.可待因,这是吗啡的甲醚,在鸦片中含百分之一
至三;3.蒂巴因,在鸦片中约含百分之零点二。一类是
罂粟碱类生物碱,在鸦片中的含量为百分之零点五至一。
一类是盐酸那可汀类生物碱,在鸦片中的含量为百分之三
至八。
•过多吸食鸦片者,则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
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长期吸食鸦
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因而人体的整个衰弱使得鸦
片成瘾者极易患染各种疾病。吸食鸦片成瘾后,可引起体
质严重衰弱及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鸦片可
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大麻
 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为一年生草本
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亚洲中部,现遍
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大麻的变种很
多,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大麻的
茎、竿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作为毒品
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
大麻类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
(THC)
 小剂量的印度大麻,会产生洋洋自得的感受。独
自一人吸毒者,表现为嗜睡,有松弛感。若有几
个吸毒者在一起,则表现得莫名其妙地傻笑、愚
蠢性欢乐唱歌等。这类 吸毒者的记忆力受损害,
对时间、空间发生错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平衡 功能也发生障碍,由于肌肉张力松弛,变得
站立不稳,双手也会不由自主地震颤。

吸毒者如吸入大剂量大麻,会产生大麻中毒性
精神病。出现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伴有思
维紊乱,自我意识障碍,出现双重人格。长期吸
服大麻者,表现为呆 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差、判断力损害。偶有无故攻击性行为。
随着吸毒时间迁延,个人卫生不顾、饮食不佳、
人格扭曲,对任何事物兴趣缺乏,呈精神 衰退状
态。
海洛因
 化学名:二乙酰吗啡
 在毒品黑市上,通常把鸦片叫作1号海洛因呈黑色或褐色;把鸦片制成
吗啡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叫作2号海洛因,又名次海洛因,状如砖块,呈
淡灰褐色;实际是吗啡或吗啡盐类 。
 3号海洛因又名棕色糖块,是将盐酸吗啡经化学过程产生二乙酰吗啡
后,再添加大量的稀释剂(如士的宁、喹咛、莨菪碱、阿斯匹林、咖
啡碱等)而制成的颗粒状毒品,有时也有粉末状的,颜色从浅灰色到
深灰色,二乙酰吗啡和单乙酰吗啡的总含量一般为25%-45%,咖啡因
含量在此30-60;4号海洛因是在盐酸吗啡经乙酰化反应后不对其进行
稀释,而是提纯,然后经过沉淀,予以干燥。其中二乙酰吗啡含量一
般在80%以上,最高可达98%,纯的或高纯的四号海洛因是一种白色、
无味、透明的粉末 ;
 目前已有了被称为5号海洛因的白粉,其纯度已达到了99.9%。黑市
上几乎听不到海洛因这一词,一般都称作“几号”或“白粉”。
 海洛因对人体的毒性是吗啡的五倍以上,吸食海
洛因二次后,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人上瘾,产生
生理和心理依赖。海洛因的戒断症状一般表现为:
焦虑、烦躁不安、易激动、流泪、周身酸痛、失
眠、起“鸡皮疙瘩”、有灼热感、呕吐、喉头梗
塞、腹部及其他肌肉痉挛、失水等。还出现神经
质、精神亢奋、全身性肌肉抽搐、大量发汗或发
冷 。海洛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瞳孔缩小如针孔,
皮肤冷而发黑,呼吸极慢,深度昏迷,呼吸中枢
麻痹,衰竭致命。海洛因吸毒者极易发生皮肤菌
的感染,如脓肿、败血症破伤风、肝炎、艾滋病
等,甚至会因急性中毒而死亡。
 “金三角”(缅甸、泰国、柬埔寨三国接壤
地带)有的来自黎巴嫩、叙利亚,更多的
来自巴基斯坦。产品的颜色、精度和纯度
取新决于产地。白色的来自泰国,既纯又
白的来自黎巴嫩,褐色的或淡褐色的来自
叙利亚、巴基斯坦或伊朗。
1. 可待因(codeine) ; 2. 大麻二酚(cannabidiol) ; 3. 四氢大麻酚
(tetrahydrocannabinol ) ; 4. 吗啡( morphine ) ; 5. 大麻酚(cannabinol) ; 6. 二乙酰吗
啡(diacetyl morphine) ; 7. 内标异三十烷( isotriacontane ) ; 8. 罂粟碱 papaverine ) ;
9. 那可汀(narcotine)
 主要毒品成分海洛因外,其它成分还有单乙酰吗啡、
乙酰可待因、茶碱、咖啡因及巴比妥,因海洛因是
人工合成毒品,其最终产物是海洛因,但却是由吗
啡乙酰化而得到的,一般情况下乙酰化过程是不完
全的,均有单乙酰吗啡副产物的存在。另外,吗啡
是从鸦片中提取的,鸦片中除吗啡外还含有另外一
种主要成分,即可待因,可待因同样也能被乙酰化
而生成乙酰可待因,而咖啡因和巴比妥既不可能是
原料中成分,也不会是合成中间体,而是制造过程
中或贩卖中添加的辅料,其种类和所占的重量比例
均是因产地而不同的。
冰毒
 即中枢神经兴奋剂甲基苯丙胺(译音名安非他明
或安非它命 ),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
莹剔透得名。由盐酸麻黄素合成,又称去氧麻黄
素。
 冰毒最早由日本人发明(1919年)。二次大战时,
日本侵略者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 “抗
疲劳素片” ,“大力丸”。
 苯丙胺类兴奋剂将逐步取代流行的鸦片、海洛因、
大麻、可卡因等常用毒品,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
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
 兴奋中枢神经,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
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
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
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大剂量使用
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
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
期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有高血压及
脑中风之危险。停用之脱瘾症状包括精神
呆滞 、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
自杀的倾向。
摇头丸
 指由MDMA(即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等致幻
性苯丙胺类化合物所构成的毒品。摇头丸外观
为圆形,方形,棱形等形状的片剂,呈白色,
灰色,粉色,蓝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这类毒
品具有明显的中枢致幻,兴奋作用.在我国,
因吸毒者滥用后会随着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
得名"摇头丸"
MDMA(迷幻药)
 摇头丸多是混合型的,在传统的摇头丸中
添加了冰毒,麻黄素,氯胺酮,咖啡因,
大大加大了它们相互的毒性作用。
 吸食摇头丸,经常处于幻觉,妄想状态,
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出苯丙胺精神症状,
酷似精神分裂症.同时,也会发生其它滥用
药物感染合并综合症,包括肝炎,细菌性
心内膜炎,败血症,性病和艾滋病等 。
致幻剂
 K粉(通用名称:氯胺酮 ketanine,化学名称为2-氯苯-
2-甲基胺环己酮),于60年代在美国发明后,曾在越战中
被当作麻醉剂在野战创伤外科中广泛使用,是一种非巴比
妥类静脉全麻药。
 外观上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
进饮料、红酒中服下,服药开始时身体瘫软,一旦接触到
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
“狂劲”一般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直到药性渐散身体
虚脱为止。
 吸食危害:氯胺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服用后会产生意识
与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
症状,表现为头昏、精神错乱、过度兴奋、幻觉、幻视、
幻听、运动功能障碍、抑郁以及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同
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 迷幻蘑菇
性状:多为粉红色片剂,其迷幻成分主要由一种
含毒性的菌类植物“毒蝇伞”制成。“毒蝇伞”
生长在北欧、西伯利亚及马来西亚一带,属于带
有神经性毒素的鹅膏菌科,含有刺激交感神经、
与迷幻药LSD有相似的毒性成分。
迷幻蘑菇里面的一种叫做裸头草碱的活性成分后,
“迷幻蘑菇”是一种新型软性毒品,内含“二甲
羟色胺磷酸”,具有迷幻作用,含毒性,心脏有
问题的人服用后可导致休克或突然死亡
三唑仑
 又名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是一种
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
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
无色无味,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也
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