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 對勞工與產業的衝擊_邱俊榮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ECFA 對勞工與產業的衝擊_邱俊榮

ECFA 對勞工與產業的衝擊
邱 俊 榮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010 年 10 月 9 日
台灣嚴重失業的原因在於產業的勞動需求面萎縮
 臺灣失業率不但破 50 年紀錄,也是亞洲最高者:八
月份韓國失業率 3.4%、香港 4.2%,六月份新加坡
2.2%,都比台灣的 5.17% 低許多。
 《經濟學人》指出,過度依賴中國導致台灣在全球金
融危機中受創居亞洲四小龍之冠。
 由於台灣的出口逾三分之一銷往中國,美國市場一衰
退,中國的出口跟著下降,台灣的出口就降得更厲害。
 依據國際經濟學的學理,雖然中國勞工無法來台工作,
但台商赴中國投資就是為中國勞工創造工作機會,當
然同時也使得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減少。
 過去十多年來如此,如今馬政府更開放台資外移,當
然會出現「台商投資中國愈多,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
被中國勞工取代的愈多」的現象。
愈依賴中國,失業愈嚴重
 從 1990 年代開始,勞動市場上的「求供比」幾乎與
「我國對中國投資比重」呈現緊密的反向關係:對中
國投資逐年增多,求供比卻逐年減少。也就是說,當
台灣對中國投資逐年增多的同時,平均每位求職者擁
有的工作機會卻逐漸減少。
 在金融海嘯的失業潮中,亞洲四小龍在失業率表現上,
韓國、新加坡的失業率都僅呈現微幅上升,而經濟與
中國往來較密切的台灣和香港,都出現失業率急速上
升的情況,台灣失業率的上升幅度更是高居四小龍之
冠。
 許多國際研究機構已指出,這是因為台灣已經過度依
賴中國所導致。
ECFA 加速廠商外移
 只跟中國簽 ECFA,則兩岸之間往來成本降低後,資
源和生產必往低成本地移動,台商會更把工廠搬到成
本較低廉的中國,因為一來可享成本低廉優勢,二來
將可把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賣回台灣以滿足原有內需市
場、獲取更大利潤,三來在東協加一啟動後,著眼於
東南亞市場的廠商會因節省關稅成本而外移到中國。
 只和中國簽 ECFA,廠商不僅不會留下來,反而會加
速外移中國。
ECFA 衝擊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
 因關稅等貿易障礙解除,大量中國低價產品將傾銷台
灣,這將使原本以台灣內需市場為經營基本盤的產業,
尤其是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可能因此產生大量倒閉
或產能萎縮。
 根據統計,2008 年傳統產業就業人數達 190 萬人
(占製造業 66.7%),產值為新台幣 8.92 兆元(占製
造業 68%),因此這些產業的興衰不但攸關台灣整體
產業發展,也與社會安定息息相關。
 許多原先購買國內上游原物料的廠商表示會考慮自中
國進口更低廉的原物料,這也會使台灣的上游廠商面
對倒閉困境,帶來更大的失業問題。
ECFA 對產業的衝擊引發嚴重失業
 台灣目前對中國還有兩千六百多項產品禁止或限制進
口(尚無需符合 WTO 的規範),其中工業產品占多
數,而工業產品中又以紡織、金屬製品與機械用具等
產品為主。
 ECFA 簽訂後,光是這部分低價中國產品的進口就足
以讓本地產業受到相當衝擊。
 兩岸簽訂ECFA後,產能增加的產業主要是紡織、塑
化、石油製品、汽車業。
 但包括稻米、大蒜、香菇、花生等 831 項尚對中國進
行管制的農產品,及電機電子產品、汽車以外的運輸
工具(船舶、機車、自行車等)、非鐵金屬(鋁、銅
等)、成衣、皮革製品、毛巾、鞋類、家具、製鞋、
織襪、陶瓷等產業則會出現產能萎縮。
 這些產業出現產能萎縮,當然減少勞動雇用。
ECFA 將使中低收入者的失業及經濟情況惡化
 考量失業可能影響的所得族群,若將全國每戶平均所
得按五等分位計算,最低和次低所得兩組,其每戶平
均就業人數約為一人,且其工作行業多屬農業及傳統
產業部門,因此 ECFA 將會使中低收入者的失業及經
濟情況惡化。
ECFA 增加 26 萬就業? — 政府宣傳虛假的數據
 兩份由政府委外所做的 ECFA 後對我國就業市場影響
的評估報告,均係以 2004 年的產業關聯表為基礎,
涵蓋多個產業部門及全球各地區的產業關聯表,以不
同的模擬情境來得到各種影響結果。
 研究與數字問題百出: (1) 模型假設每一國的所有資
源(包括人口)均達到充分且有效率的配置,並隨各
產業的產值變動充分調整,故各國均無失業問題存在。
但我國目前失業失業率已達歷史新高,明顯違反該模
型的假設。
 (2) 模型假設在極短期下,勞動工資具有僵固性,各
產業會因產值的變動而導致勞動需求改變。但我國實
質工資率變動明顯,也不符合該模型的假設。
 (3) 「增加 26 萬人就業」係假設簽訂 ECFA 後,自然
可與東協各國及日、韓簽訂類似 FTA 的協定,明顯誇
大與欺騙。
ECFA 的失業衝擊 — 以鋼鐵業為例
 就鋼鐵業而言,取消鋼鐵產品出口至中國的關稅,看
似有利可圖,但中國鋼鐵業這幾年大量擴產,生產過
剩,成本又遠比台灣低,簽了 ECFA 後,原本禁止進
口的冷熱軋鋼板、不鏽鋼板等三百項鋼鐵產品,將直
奔台灣而來。
 不但中鋼等中上游業者的 5 萬名勞工工作受威脅,下
游金屬製品業的 33 萬名員工也岌岌可危。
ECFA 的失業衝擊 — 以石化業為例
 馬政府總是以石化業可獲利作為簽訂ECFA的主要理
由。
 石化業上游兩大龍頭,中油內銷為主,台塑外銷為主,
後者才是 ECFA 的唯一受益者。
 ECFA 簽訂後,上游產業如往中國設廠,將連鎖引發
中下游廠隨之外移,整個石化產業將從台灣連根拔起。
 即使上游還留在台灣,台塑雇用的不過三、四千人,
但原料外銷到中國,成品再回頭與台灣競爭,台灣石
化業中下游的 12 萬勞工反成而受害者。簽訂 ECFA
是一家得利,萬人遭殃。
ECFA 的失業衝擊 — 以電子業為例
 台灣經濟最核心的電子產業,電子產品的關稅本來就
幾近於零,取消關稅本身並無任何影響。但馬政府為
了簽訂 ECFA,搶先開放 6.5 代以上的 TFT-LCD 廠、
中高階 IC 封裝測試在中國設廠,並允許台商投資中
國的 12 吋晶圓廠,這些措施都是 ECFA 的嫁妝。
 簽訂 ECFA 後,投資障礙將全部取消,則台灣電子業
的兩大主力,IC 及 TFT-LCD 業將奉送給中國,直接
影響的是這兩個產業鏈僱用的 10 萬名員工,以及相
關產業的 50 萬就業人口。至於核心技術的流失,對
台灣電子產業,乃至整體經濟的影響就更為深遠。
維護勞工個人或團體所受衝擊之權益
 針對 ECFA 對於勞工的衝擊,馬政府 10 年內將共編
列 950 億元,幫助受衝擊產業與勞工。其中 365 億元
特別是要幫助受 ECFA 衝擊的勞工。但這 365 億元很
可能只會是讓勞工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 依據行政院在今年二月核定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
調整支援方案」,受損產業之企業與勞工,是指:
「凡依『貨品進口救濟案件處理辦法』,針對經濟部
貿易調查委員會貨品進口救濟案件認定損害成立之產
業。」將協助該產業所屬勞工轉業再就業。
 具體措施有:失業給付期滿後繼續發給津貼補助、搬
遷及租屋津貼等 8 項措施。
 而我國有史以來曾經進行審查與調查的進口救濟案件,
僅有 2005 年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提出的中
國毛巾進口受損一案(該案因財政部已對中國毛巾課
以反傾銷稅,而「暫時結案」)。
 「貨品進口救濟案件處理辦法」乃根據貿易法第 18
條制定,而貿易法第 18 條規定,可以提出進口救濟
的發動主體,只有主管機關、該產業公會或相關利益
團體等三種。
 如果雇主團體不提出,勞工也只能乾瞪眼;即使由雇
主團體提出,一般也要經過六個月後,貿調會才能決
定是否進行救濟。但是,貿調會成立將近 20 年,目
前還未通過任何進口損害救濟的案件成立。
 美國「貿易調適法」202 條款,進口救濟的申請人有
產業公會、廠商、經認可之工會、或勞工團體。行政
部門與國會也可主動提出。我國貿易法中有關進口損
害救濟之規定,實刻意削減壓縮人民的權利。
 行政院如果真的要照顧基層勞工,就應該配套修改貿
易法相關條文,讓勞工或工會也能提出進口損害的申
請。
早期收穫清單隱藏的危機
 早期收穫清單的特色:
(1) 中上游產品與零組件佔多數,前者如石化及紡織業
之中上游原料,後者如機械及汽車零組件等;
(2) 清單中幾乎不包括直接銷往中國內需市場供最終消
費用的商品;
(3) 高科技產品的零組件,例如 TFT-LCD 面板不在談判
之列。
 危機:
馬政府不準備調整輸出零組件供中國加工出口的經貿
關係,而且還在為此種型態的貿易爭取關稅減讓。未
來當中國發動進口替代或向上整合策略時,受惠於
ECFA 愈多的產業,受影響的程度愈深。
ECFA 得不償失
 馬政府自以為跟中國有特殊文化淵源,可以從中國拿
到其他各國得不到的「早期收穫」。但國與國間無所
謂兄弟之誼,天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少數產業得到
的好處,必定要由其他產業或其他階級來買單,短期
獲得的利益,將來也一定要付出代價,甚至為了經濟
的利益,犧牲了國家的主權。那將會得不償失。
 台灣與中國對 ECFA 各有盤算:臺灣要的是市場,中
國要的是技術。
 中國市場,永遠都在。但是台灣的技術流失,將是一
去不復返。
 ECFA 怎麼可能利大於弊 !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