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
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
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
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
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
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
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
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
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题记
• 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
整和独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是造成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源;另一方
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人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
旧观念以巨大的冲击,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主意
识,刺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求救国道路。同时,
还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西方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其
主观动机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它们千方百计阻挠、破坏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之,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其积极作用是次要
的。
消极影响
1.军事上
2.政治上
3.经济上
4.文化上
1军事上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政治上
• ①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如割让土地、强占租借地、
•
•
•
•
•
强辟租界与划分势力范围。
②破坏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破坏领海主权,在内河派驻
军舰和强行驻军等。
③控制中国海关,从关税税率确定到海关行政管理,直至
关税征收使用,中国海关的基本权利逐步落入外国人之手。
④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
事裁判权。
⑤破坏外贸自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
最惠国待遇。
⑥干涉中国内政,包括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作为
侵略工具。
3经济上
1 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以商品输出为主,增 开商
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不仅掠夺了中国巨
额财富,也严重摧残、排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 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设工 厂、
开采矿山等
3 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
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
4文化上
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他们
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或以宗教为掩护,或制造舆论,蛊惑
民众
主要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兴
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强制性地进行文化移植,推
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鼓吹“中国人种西来说”,胡诌
“中国社会停滞论”,惟有依靠列强侵略才能发展,惟有
依靠传教士传布福音,才能拯救中国人的灵魂等等。文化
侵略具有隐蔽性强、影响深远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丑化
淡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
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
积极影响
一 军事方面
二 政治方面
三 经济方面
四 文化方面
一 军事方面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
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后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
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
海防,创建中国近代海军
二 政治方面
• 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
•
政治民主化,开始提上了中国的议事
日程,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早期改
良派,率先提出设立议院,由君主专
制向君民共主转化,反映了中国新兴
资产阶级的呼声。
康梁为首的“百日维新”,把早期改
良派君民共主要求,通过光绪皇帝的
诏书,付诸实施,虽然中途夭折,以
“六君子”壮烈牺牲而告终,但毕竟
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企图登上政治舞
台的一次尝试。
三 经济方面
•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陆续输入,外商
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出现。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
业、近代商业陆续出现,外资在华开设的洋行总数达400余家。中国
旧式商业,正在适应外资洋行经营进出口商品的需要,逐渐出现经营
洋布、西药、生丝、茶叶等新兴行业。近代金融业也应运而生。外国
在华的银行保险业已近20家,旧式线庄业也开始转向近代化。
•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的先
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
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沿海地区兴起了。如上海发昌机器厂等,都
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四 文化方面
• 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的书籍,逐步
•
•
•
输入。
传播西学的各种新式学堂陆续开办,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
国深造。6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的同文馆和广方
言馆,先后培养了300人左右翻译和办洋务的人才。于是,
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实现近代化。
作为舆论工具的报刊杂志,陆续出版发行,冲破了封建统
治的沉闷空气,反映了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
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已开始从根本上发生
动摇,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步在向近代化转变。
结束语:
• 中国近代化基础,虽然十
分薄弱,但毕竟已从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
进,不再是一个原封不动
的封建社会了,而且这一
基础,是进入20世纪以后,
中国社会继续向近代化发
展的起点。当然也为中国
近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奠
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