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与健康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饮水与健康

饮水与健康
一、水与人的关系
1、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2、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与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有关;
4、环境与人体自身清洁也离不开水。
人类生产、生活可能污染水源
保护水资源很重要
二、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一)降水(fall water)
指雨、雪、雹水
特点:矿化度低,在收集与保存的过程中
易被污染,水量无保证。
(二)地面水(surface water)
指江、河、湖及塘水
特点:理化性状及细菌含量受季节、气候等
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1、江、河在涨水期或暴雨后,水中泥沙、
细菌含量大增,易发生传染病流行。
2、湖水较清晰,若被富含氮磷的废水污染,
则可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3、塘水容量小,自净能力差。
(三)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1、浅层地下水
潜藏在地表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间的水
特点:细菌含量较少,含有一定量的矿物
盐类,溶解氧较少,水质受地表卫
生状况、地层构造、过滤能力和地
下水流速影响。
2、深层地下水
位于第一不透水层以下的水。
特点:不易受到地面的污染;
水质、水量稳定,水温恒定;
水质无色透明,细菌数少,矿化度高,
硬度大,是较好的水源水。
3、泉水
由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1)潜水泉:靠重力流出的泉水,多来自
浅层地下水,较易受污染,
水量不稳定。
(2)自流泉:靠压力流出的泉水,来自深
层地下水。
* 水源选择顺序:
地下水(泉水、 深层地下、
浅层地下水)
地面水(江河、水库、
湖泊、池塘)
雨、雪水
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
(一)流行病学上安全
加氯消毒时,水与氯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
每升水中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
管网末梢每升水中余氯不低于0.05mg
每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二)感官性状良好
无色、透明、无臭、无异味
(三)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
(四)水量充分,取水方便
四、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一)物理性状指标
1、色<15О,用铂钴比色法.
2、臭和味
3、浑浊度:水的浑浊是水中含有大量悬
浮物如泥沙、粘土、水生生物等所致。
<5О
SiO2 1mg/1000mL=1О
(二)化学性状指标
1、PH值
6.5-8.5
2、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等盐类的总量,
以CaCO3(mg / L)表示。
暂时硬度:Ca(HCO3)2、Mg(HCO3)2
加热后形成CaCO3↓、MgCO3↓。
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
加热不能除去。
3、含氮化合物:包括 有机氮、蛋白性氮、
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表示有机物污染和自净的情况
有机氮:是有机含氮物质的总称。
蛋白氮:是指己经分解成的较简单的有机氮。
氨氮:系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和有氧作用下
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果继续氧化,并
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作用下,可形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此即氨的硝化过
程。
“三氮”的卫生学意义
Ammonia
nitrite
nitrate
health significance
+
-
-
water may be polluted recently
+
+
-
pathogen is alive, the water is risky
+
+
+
pollution has been taking place
-
+
+
the water is still risky
-
-
+
autopurific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
-
+
new pollution takes place
4、溶解氧(DO): 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5、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如测定温度等),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
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
的总量。
6、生化需氧量(BOD)*:
水中有机物在需氧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时
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20oC培养5日后,1L水
中减少的溶解氧的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
(BOD520)。
7、有害物质:
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如汞、
镉、铬、砷、铅、酚、氰化物、有机氯、多
氯联苯等。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1、细菌总数:指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经
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数。<100个/mL
2、总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
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的指
示菌。
培养于44.5℃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
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粪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为什么选择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
①在肠道中数量最多;
②生存条件与肠道病原菌相似;
③检验技术较为简便。
大肠菌群指数:1L水中所含大肠菌
群的数量。
标准:<3个/1000mL
大肠菌群值:指发现一个大肠菌群
的最小水量。
标准:333mL
三、水污染与健康
(water pollution and Health)
1、水的生物污染
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这类疾病包括
霍乱、伤寒、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血
吸虫病、贾第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钩端螺旋
体病等。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trait):*
1)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
2)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3)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
迅速得到控制。
2、水的化学污染
(1)汞(mercury,Hg) 天然水中含量甚微,一般
不超过0.1ug/L
污染来源:化工、仪表、含汞农药、治炼、灯泡、
氯碱等工厂废水;医院口腔科废水;
含汞农药的使用。
危害:汞
水体
底泥微生物作用
水俣病
甲基汞
鱼、贝类
甲基汞
易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脑组织
肾、肝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通过胎盘屏障
胚胎毒性
水俣病的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
(肢体末端、口唇周围麻木刺痛感)
共济失调、震颤
语言障碍
视野缩小
听力障碍
全身瘫痪、精神错乱、死亡
(2)铬 (chromium, Cr)
三价铬:三氧化二铬
六价铬:铬酸、铬酸盐类、重铬酸钾、
1)污染来源:电镀、制革、铬铁冶炼以及耐火
材料、颜料和化工等
2)危害: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干扰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
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
(3)酚类化合物(phenol)
1)污染来源:焦化厂、化工厂、制药厂、炼油
厂、合成纤维厂、染料厂等
2)危害:原浆毒,可使蛋白质凝固
特殊的臭味影响水产业
饮水氯化消毒时,水中含酚大于0.001mg/L时,
可形成氯酚,使感觉阈显著增高,长期饮用,
可引起记忆减退、头昏、失眠、贫血、皮疹、
皮肤瘙痒等症状,尿酚明显增高。
急性中毒: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
肝及造血器官损害,腹泻、口腔
炎、尿色发黑、 虚脱甚至死亡。
3、水物理性污染(热污染)
主要是由于一些工厂向水体中排放高温废水所造成。
水温升高
生化反应速度加快
细菌繁殖、水草生长
溶解氧减少
水自净能力下降
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四、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一)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1、水源选择的基本卫生要求 *
(1)水量充足
水源水量应能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设计总用
水量,并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的发展。选用地面水
时,要求90%-97%保证率的枯水流量大于设计总
用水量。
(2)水质良好
为防止介水传染病,大肠菌群的限量:
只经氯消毒即供饮用者,水源水总大肠菌群不
应超过1000个/ L;同时进行沉淀、过滤和消毒
者,则不应超过10000个/ L。
水源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经净化处理
后,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水源水的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必须直接符合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高氟区或地甲病病区,应分别选用含氟、含碘
适宜的水源水。
水源水中如含有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未列入的有
害物质,其含量应不超过地面水中按感官或毒
理作为限制指标而制订的最高容许浓度。
(3)便于水源的卫生防护
优先考虑地下水。选地面水时,应将取水点
设在城镇和工业企业的上游。
(4)技术经济上合理,方便群众取用
2. 水源的卫生防护
(1)集中式给水
地面水做饮用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 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内设明显标志,不
得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 河水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水域内,不
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不得堆放污
染水源的废渣、垃圾、有毒物品;
* 进水口高于河床1m,低于水面1.5m。
(2)分散式给水
井水
地面水
二、水的净化
目的: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部分
病原体,改善水的感官性状。
1、混凝沉淀:天然水中悬浮的杂质有时颗粒甚
小,难以自然下沉,需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
能将细微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沉降,叫做混
凝沉淀(coagulative precipitation)
(1)原理:
电荷中和作用
混凝剂(+胶粒)+(-胶粒)
絮凝体(绒体或矾花)(吸附力强)
吸附悬浮物、细菌、溶解性物质
下沉
方法:硫酸铝(明矾)法(50-100 mg/L)
Al(SO4)3+3Ca(HCO3)2→ 2Al(OH)3↓+3CaSO4+6CO2↑
氢氧化铝胶体颗粒吸附悬浮物使之沉淀下来
2. 过滤(filtration)
(1)原理:
机械阻留作用
接触混凝和
生物膜作用
(2)过滤装置:
砂滤池
砂滤井
砂滤缸
浑水通过砂等滤料而得以净化
①除去80-90%的细菌;
②除去99%的悬浮物;
③除臭、味、色;
④除去血吸虫尾蚴等寄生虫。
三、水消毒(Water disinfection)
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的各项细菌学指标
的要求,确保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必须进行水的消毒。
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煮沸、紫外线、超声波等;
化学消毒法:氯、臭氧、碘和高锰酸钾等。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氯化消毒。
1. 选择饮用水消毒剂时应考虑的因素
(1)杀灭病原体的效果
(2)控制和监测的难易
(3)剩余消毒剂的有无
(4)对水的感官性状的影响
(5)副产物对健康的影响、预防或消除的可
能性
(6)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
2.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
饮水的氯化消毒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
消毒的一种方法。氯制剂有漂白粉和漂白粉精等。
(1)原理:*
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
很快水解成次氯酸。
Cl2+H2O
2Ca(OCl)Cl+2H2O
Ca(OCl)2+2H2O
HOCl + H+ + Cl2HOCl+ Ca(OH)2 + CaCl2
2HOCl+ Ca(OH)2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
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
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
RNA和DNA漏出,并能干扰多种酶氧化系统,例如
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而导致
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
致死性破坏。
由于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氨氮,当氯加
入水中时,除产生次氯酸外,还可产生一氯胺
(NH2Cl)和二氯胺(NHCl2)。氯胺为弱氧
化剂,有杀菌作用,但需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
的接触时间。
(2)消毒方法:
① 常量氯化消毒法:加氯量约为0.5~2.0mg/L,
加氯接触时间30~60min。
本法适用于水源水质变动小、污染轻、不含
酚的水。对污染较重的水加氯量可达3~5mg/L。
应加漂白粉量(克)=井水量(米3)X 井水加氯量(克)
井水量(米3)=3.14 X [水井直径(米)/2]2 X 水深(米)
② 过量氯化消毒法:
用于严重污染的水源水,加氯量大大高于通常
加氯量,可达10倍以上,使余氯量达到1~5mg/L。
消毒后10至20天后再用水。
消毒后的水也可用S03、亚硫酸钠或活性炭脱
除过高的余氯。脱氯处理后10-15分钟后可用水。
③ 持续氯化消毒法:
由于在井水或缸水一次加氯消毒后,余氯仅可
维持数小时,消毒持续的时间较短。如反复进行消
毒,则又较烦琐。所以一些地区在实际工作中采用
各种持续消毒法,例如可用竹筒、塑料袋、广口瓶
或青霉素玻瓶等,上面打孔5~8个,里面放入一次
消毒用量20~30倍的漂白粉或漂白粉精,将其以绳
悬吊于水中,容器内的消毒剂借水的震荡由小孔中
漏出,可持续消毒10~20天。
(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①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加氯量=需氯量+余氯的量
需氯量是指因灭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无
机物以及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氯量。
② 水的PH值
HOCl
③ 水温
H+ + OCl④ 水的浑浊度
⑤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加强对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是指能储存来自集中
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并凭借高层建筑物
形成自然压差或机械压力,二次送到用户的
供水设施(又称高层楼房二次加压供水)。
—— 定期(如一年一次)对水乡进行清洗消
毒处理;
—— 对从事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实行上岗前
的健康体检;
—— 对清洗消毒后的水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以考核清洗消毒的质量。
复 习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是什么?
 水的微生物学性状指标有哪些?
 水中“三氮”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 我国饮用水的常用消毒方法是什么?余
氯的含义是什么,正常值是多少?
 影响水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复习题
什么是原生环境?什么是次生环境?与健
康的关系?
 试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 试述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 解释一下概念:生物富集、公害病、环境
自净。
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几类?

复习题

大气的分层

SO2和氮氧化物的危害性
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
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
复习题

社区预防与保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WHO对“健康”的定义有那三方面的含义?

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三级预防”有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