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第四課
政府的運作
壹、行政機關的運作
貳、效能政府
A.依照地方制度法,地方自治團體的職權,可分為自治
事項、( 1 )事項及( 2 )事項
B.依據我國地方制度法的規定,所謂的「地方自治團
體」包括哪些?( 3 ) 、( 4 ) 與( 5 )
C.公法人:依據公法而成立的組織,具有法律上的人格,
可為( 6 )的主體,例如:國家、縣市等。
D. 2009 年 4 月 15 日修訂的地方制度法,增訂了縣市改
制的法源:人口聚居達 125 萬人以上,且在政治、
( 7 )、文化及( 8 )發展 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
得設直轄市。
E.我國自88年實施地方制度法以來,台灣省政府的地位
產生許多改變,已不再屬於地方自治團體,且不具
( 9 )地位,屬行政院( 10
)。
A. (1委辦)及(2中央與地方共同辦理)
B. (3直轄市) 4縣(市) 5鄉鎮(市)
C. (6權利義務)
D. (7經 濟)(8都會區域)
E.(9公法人)(10派出機關)
亞特蘭大
• 亞特蘭大是美國東南區域鐵路交通樞紐與貿易
中心,種族歧視嚴重,地方政治也為白人派系
所主導。
• 亞特蘭大市政府掌握戰後發展危機,有效地與
各界溝通協調,透過專業的官僚規劃與執行各
項計畫。
• 亞特蘭大在政治上轉型為極進步的現代民主政
治,也維持東南部大城的地位,更成為國際藝
文重鎮與一流城市。
壹、行政機關的運作
在民主國家的政府體系中,行政、立法、司法,甚
至中央與地方各部門之間均存在著高度的制衡與競
爭,因此,相對於威權國家,其政府體系的運作也
比較複雜,若沒有良善管理,反而會對民主政治的
品質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二、文官體制與政治中立
• 請你以自己所就讀學校的某一事務為例,試答
下列問題:
• 學校的決策過程有何特色?
• 與政府的決策過程相較,有何差異?
• 哪些理由造成這些差異?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1.公共政策是指針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種問題或
民眾所要追求的目標,透過政治競爭與合作的
過程來討論,凝聚共識,並由政府採取一套原
則、方法與步驟作為對策,來解決問題或達成
目標。
2.就民主國家而言,政府政策的形成過程可以分
成六個階段。問題認定、議題設定、政策規
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以及政策評估 。
以下以 199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的廣設大學政
策為例,說明政府決策的過程。相對於非民主國家而言,民主
國家的選民在政策上扮演較為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主要的政策參與者包括:政治首長、行政官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ㄧ)問題認定:始於某問題引起社會
各界關注,而討論重點之一是政
府是否應介入。
(二)議題設定:重要性高、急迫性者
優先採取行動。
(三)政策規劃:行政部門主導,議會
及社會相關人士共同參與。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ㄧ)問題認定:
問題認定是公共政策的最初階段,始於某問題引起
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而討論的重點之一是
政府是否應該介入。例如:在解嚴後初期,我國許
多政治、 學術菁英、家長與社會各界人士認為臺灣
的大學校院數量太少,體質高度保守、僵化,文憑
與升學主義問題嚴重,因此,前述人士也主張政府
有必要廣設大學,促進競爭,以同時提升我國高等
教育的數量與品質。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二)議題設定
指前述的公共議題經過廣泛討論後被政府的決策者
(行政首長、政務官、民意代表等)認為此問題夠
重大,政府應該採取某些對策來解決此問題的過
程。由於時間、資源有限,重要性高或有急迫性的
問題,就需要優先採取行動。1994 年 4 月,教改
人士發 動「四一○教改大遊行」並組成「四一○教
改推動聯盟」,對教育部施加壓力。廣設優質高中
與大學、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減少升學壓力等,乃於
此時成為其主要訴求。包括「廣設大學」在內的教
改乃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項目 之一。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三)政策規劃
一旦某議題成為政府的政策項目,接著會進行政策
規劃。政策規劃一般由行政部門主導,在議會與社
會各界相關人士的參與下,負責釐清問題的本質、
所欲達成的目標,研究設計出應採取的政策配套與
其他備選方案。在教改大遊行後,教育部依第七次
全國教育會議建議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由李
遠哲擔任召集人,著手規 劃包括廣設大學政策在內
的教改政策,最後在 1996 年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
中提出包含加速成立更多大學校院政策的整套教
改政策規劃。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四)政策合法化
在民主法治國家政策都要經過議會立法,方能取得
法律的強制地位與其他必要的資源。在教改會提出
有關廣設大學在內的各項政策規劃之後,立法院亦
於 1996 年 提出配合的大學法修正案,一方面進行
大幅度地大學鬆綁,另一方面也責成各大學校院負
起更多的學校自我管理責任,以便讓大學校院能夠
輕易進行改制或整併等組織調整。同時,也為之後
透過改制或整併而成立大學的作法來鋪路。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五)政策執行
政策執行指的是由行政部門根據法案的授權, 動員
其所能爭取到的預算、人力與法規制定權限等,透
過採行各種政策工具(包括行政規章或條例 、刑
罰、罰金等),以達成政策所預設的目標。例如:
在教改團體的敦促下,教育部在 1996 年開始,透
過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教育)學院,技術(師
範)學院升格為科技(教 育)大學的方式,使大學
校院的總數在 2008 年時達到 171 所,而大學錄
取率也達到 95.5 %的歷史新高。政策工具:政策本身無法
產生實際的影響,必須再採用各種具有獎懲作用的措 施,誘導所欲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強化或弱化
某些行為。常用的政策工 具包括帶有獎懲作用的各種法規、補助、刑罰或罰則、低利貸款、委
外契約等。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六)政策評估
政策評估是用來檢測政府的政策是否能真正解決問
題,達到預期目標。若評估結果確認政策有成效,
則原先政策可以持續進行。反之,若評估結果政策
成效不佳, 則原有政策必須加以修正或改進。前述
的高等教育改革, 特別是在廣設大學部分,成果非
常顯著。例如:高中升學的錄取率由 1993 年的 50
%升高到 2009 年的 97.14 %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現況
1.2000年左右,高等教育改革在低分錄取、 招生名額
不足而減招或停招、文憑與升學主義依舊、大學畢
業生學非所用、技職與師範體系等改制而成之大學
校院師資與教學品質缺乏有效監督與管制等各項問
題上, 即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2.各方對高等教育改革成效的評估壓力,迫使教育部推
動在 2005 年底完成新的大學法修正,開始發展並
推動校際、系所的評鑑制度、退場機制,以及鼓勵
大學校院策略聯盟甚或合併等政策。
一、政府決策的過程
(四)政策合法化:必須經過議會立法
程序。
(五)政策執行:動員預算、人力與法
規制定權限,採行各政策工具,
達成預設目標。
(六)政策評估:檢測政策是否能真正
解決問題,達到預期目標。
• 臺灣各級學生的升學壓力是教育(含高等教
育)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高等教育改
革推動十多年之後,升學壓力的問題不但存
在,且呈現深化、廣化的趨勢。
• 臺灣的補習現象已向上延伸到研究所以及各種
國家公職與證照的考試。
• 1995年至2003年參加研究所考試補習的人數由
2,600人爆增到23,000人,而2005年研究所補習
班人數已衝到 90,000人之譜。
• 試問為何在大學升學管道大幅增加之後,臺
灣的文憑與升學主義沒有明顯改善?
• 與政府的政策過程有何關係?
讓同學們思考政府決策實施成效與實
際社會現況之間所產生的問題。
二、文官體制與政治中立
1.所謂文官(又稱事務官或常任文官)乃通過政府法定
的考試或某種專業認定程序而被政府任用的官員。
2.因選舉或被民選官員指派而出任之政府官員則稱為政
務官,如我國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及副首長。而各部會
之司長、處長、局長等則為文官;但有例外,如新聞
局局長就是政務官。
(一)政務官的權力與責任
(二)事務官的權力與責任
(三)政治中立的重要性
文官體制
• 文官(又稱事務官):乃通過政府法定的考
試或某種專業認定程序而被政府任用的官
員,如各部會之司長、處長、局長等;但有
例外,如新聞局局長是政務官。
• 政務官:因選舉或被民選官員指派而出任之
政府官員,如我國行政院各部會首長。
(一)政務官的權力與責任
• 在民主政治中,政務官代表執政黨,秉持其
意識型態、政治理念或政策方針,領導並責
成其所轄行政機關之文官,規劃並執行其所
要求之各項政策。
• 政務官必須擔負政治責任與法律責任。而政
治責任又分個人政治責任與集體政治責任兩
種。
個人政治責任
• 指政務官個人,在未違法的情
況下,若發生其政策主張與任
命者不一致、言行出現重大瑕
疵、決策錯誤或管理疏失造成
社會重大損失等狀況,必須以
公開道歉並採取補救措施,或
透過主動辭職、被動降職或免
職等方式負起政治責任。
• 例如:1.2009年9月,時任衛生署
署長因毒奶粉(三聚氰胺含
量)事件決策反覆,引起爭議
而辭職下臺。
個人政治責任
2.當政務官違反法律時,也須視
情形負擔法律責任。例如:
2006 年 5 月,擔任金融監督
管理委員會主委的龔照勝因台
糖三件弊案,被當時的行政院
院長蘇貞昌移付懲戒,並遭停
職處分。
請問總統先生
• 美國前任總統尼克森於1974年因水門
案醜聞被迫辭職之後,一直對媒體保
持沉默,直到1977年夏天,脫口秀主
持人大衛福斯特訪問前總統尼克森,
此節目成為美國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
的新聞性節目。
• 超過4,500萬名觀眾急著想看尼克森這
位因為水門案濫用身為總統職權因此
而下臺的前任總統,會不會被訪問者
福斯特突破心防,說出水門事件的真
相,並為此向美國民眾道歉。
圖源:法新社。
請問總統先生
• 美國前任總統尼克森於1974年因水門案醜聞被迫
辭職之後,請問這是屬於哪一政治責任?總統若
涉及不法,尚須負起何種責任?
個人政治責任、法律責任。
• 請想一想國內還有哪些政治首長因政治責任而下
臺的例子?
2000年「八掌溪事件」4民眾喪生,當時
行政院副院長下臺以示負責。
法務部長辭職下臺
• 2010年3月11日,時任法務部部長因贊成廢除
死刑,並表示在他任內不會執行死刑,引起軒
然大波,多位受害者家屬出面痛批並要求他下
臺,總統府則表達希望法務部依法行政的立場。
時任法務部部長因違反主流民意,而於當月12
日辭職下臺。
資料來源:歐陽夢萍(2010年3月12日)。王清峰請辭獲准
吳敦義:尊重其理念但須依法行政。中央廣播電
臺。2010年11月27日取自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1&id2=1&nid=235434
集體政治責任
• 若執政的政務官團隊因表現不
符選民預期或政治處境不佳而
導致選民廣泛不滿,則執政團
隊有可能因國會的不信任投票
或定期的大選而下臺。
• 例如:2009年的八八水災時,
由於社會各界不滿政府救災成
效不佳,時任行政院院長決定
負起政治責任率內閣總辭,並
獲總統批准而下臺。
(二)事務官的權力與責任
1.事務官之任用與升遷以客觀的才能與成就表現
為基礎,例如:國家考試或其他合法的筆試、
面試成績或文憑資格等。
2.事務官主要職責乃在政務官領導下負責政策之
規劃與執行,因此,事務官不負政治責任。
3.事務官可能因怠惰、疏忽等違背職務或不依法
行政等狀況而違反公務人員考績法、公務員服
務法以及民法、刑法,導致必須負擔法律責
任,接受記過、減俸、降職、撤職等處分。
政務官與事務官比較
政務官
事務官
任用 無特殊任用資格規定
依法考試及格或經銓定
資格
資格
保障 多數國家均未設保障,我 依法享有各種保障與福
制度 國則有退職優惠
利
權力 政策制定與監督
政策規劃與執行
責任 隨政黨進退、負政治責任 原則上不隨政黨進退
依公務人員考績法、公務 依公務人員考績法、公
員服務法、民法、刑法等 務員服務法、民法、刑
負法律責任
法等負法律責任
(三)政治中立的重要性
意義:政治中立乃指除法規所允許者外,不論政
務官或事務官都應對所有的政黨或政治團體保
持公正立場,不得因其個人之好惡而有所偏
私,甚或利用其職權與資源影響他人之政治態
度。
• 大致而言,各國法律對事務官在政治中立上的
要求較為嚴格,對政務官的要求較為寬鬆。
(三)政治中立的重要性
重要性:
1. 不論政務官或事務官,都可能掌握政府的重要資
源與權力,若其立場有所偏頗,不但會造成貪汙
腐化,也會對政策成效造成負面影響。
2.特別是若政府官員依其個別的政治偏好來引導政
策作為,則執政黨所主張的政策將不易推行,民
主政治的運作與發展將遭到嚴重的瓶頸。
3.因此,不論對政務官或事務官而言,政治中立非
常的重要。
(三)政治中立的重要性
相關規範:
1.大致而言,各國法律對事務官在政治中立上的要
求較為嚴格:(2009,06,10公務人員中立法)
(1)不能以官方身分參與政治活動並對政黨有所偏
頗(個人得加入政黨,但不可兼任黨職)
(2)在執行任務時,尚須避免受到社會團體或個人
以及自身偏好與價值的影響。
(三)政治中立的重要性
2.政務官為執政黨政府依法所任用,負有實現執政
黨政策之任務,因此法律上對其政治中立的要求
較為寬鬆, 例如:總統兼任黨主席或總統府秘書
長擔任副主席等, 法律並沒有明令禁止。
3.如何判斷其言行舉止是否有違反政治中立並不容
易。比較明顯的例子為政務官以其優勢迫使或誘
使事務官從事違反政治中立之行為,導致像事務
官利用上班時間助選或允許公職候選人進入辦公
場所競選等。
北二高走山造成慘重災情,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日前呼籲政府儘速推動的質法與土木工程法的立
法,加強公共工程安全,避免走山悲劇再度發
生。請問,這屬於政府決策過程中的哪個階段?
(A)問題認定 (B)議題設定 (C)政策規劃 (D)政
策合法化。
A
公 務 人員 在辦公 場所穿 戴特定 公職候 選人之 服
飾,或在辦公桌上放置特定政黨之旗幟。請問,
這些行為違反下列哪一項法律? (A)《公務人員
行 政 中 立 法 》 (B) 《 公 務 人 員 服 務 法 》 (C)
《公務人員懲戒法》 (D)《公職人員任用法》。
A
在臺灣的政治體制中,有所謂通過政府法定的考
試而任用的事務官;以及因選舉或官員指派的政
務官,請問下列為兩者的比較表格,以下內容何
者正確?
C
政務官
事務官
(A)任用資格
依法考試及格
無特殊任用資格
(B)保障制度
享有保障與福利
我國有退職優惠
(C)權
力
政策制定與監督
政策規劃與執行
(D)責
任 隨政黨進退,無政治責任
不隨政黨進退
政務官的政黨政治理念,須經執政黨同意提請任
命,屬政治性任命人員,負責政策之制定,因此
必須隨政黨政治之更替而進退。請問下列何者屬
政務官? (A)行政院各部會首長 (B)直轄市副
市長 (C)鄉鎮市長 (D)臺灣省各縣市副縣市長
(E)行政院各部會常務次長。
ABD
事務官雖然不負政治責任,但可能因為怠惰、疏
忽等違背職務或不依法行政等狀況而違反下列何
種法律,導致必須負擔法律責任或接受記過、減
俸 、 降 職 、 撤 職 等 處 分 ? (A) 民 法 (B) 刑 法
(C)公務員服務法 (D)公務員懲戒法 (E)公務人
員考績法。
ABCDE
貳、效能政府
1.所謂效能政府指的是執行政策的能力強、效率高,能夠針對國家社會
或民眾所面對的問題或需求,以高度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
並且在施政過程中, 秉持公平與廉潔的態度,與各界溝通協調,得到普
遍民眾的支持與認同。
2.要達到這樣的理想,政府除了必須講究上節所論及的政策過程與文官
體制之外,也須採行確實的績效評估(Pertormance evaluation)制度,
以了解其政策作為成效如何,必要時進行修正、改革。甚或,若政府的
體制出現問題,如組織過度僵化與保守,就有進行政府再造的必要。
一、政府績效評估
二、政府再造
• 有不少高中以畢業生考上臺、清、交、成等國
立大學的比例作為衡量辦學績效的依據。你認
為這樣的作法有哪些問題?
• 你認為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嗎?
效能政府
• 效能政府指的是執行政策的能力強、效率高,
能夠針對國家社會或民眾所面對的問題或需
求,以高度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
並且在施政過程中,秉持公平與廉潔的態度,
與各界溝通協調,得到普遍民眾的支持與認
同。
一、政府績效評估
(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二)政府績效評估的作用
(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意義:乃是一套衡量政府施政成效的程序與方
法。
主要工作有二:
1. 衡量施政目標達成的程度。(失業率降低,觀光成長)
2. 為確認前述目標達成度中是否有其他非政府
因素所造成者並將之排除。如意外事件或外部潮流等
也會對政府的施政成效 造成影響
(1)意外事件:例如某國發生大地震,生命財產
與生 產設備遭到巨大損失,立刻使該國經濟
發展遭遇嚴重困 境。
(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2)外部潮流:例如:臺灣的國際貿易依賴度極
高,若全球經濟大衰退,臺灣的國內生產毛
額(GDP)成長率自然會受到顯著影響,不
能全怪政府施政不當。
因此,政府績效評估若要準確就必須排除不相干
因素或事件對其施政成效所造成的扭曲。
(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評估機構:
1.政府中負責監督的部門、機關(如原 行政院研究
發展考核委員會)或單位針對其所監督的對象來
執行。
2.負責政策執行的機關或單位自行從事績效評估。
3.外部的民間機構(如非營利機構)亦可針對其所
感興趣的機關單位或政策而進行績效評估。(遠見
縣市長施政評估)。
(一)政府績效評估的意義
評估方式:
1. 一般而言,民眾對政府績效的看法並不會像專家那般
嚴謹而客觀,因此,也不太在乎政府是否有按照科學
而公正的方式衡量出政府的績效。(觀光,教育)
2. 政府多半會廣泛的蒐集各種事實資料(如人口、家戶
數目等)以及較偏主觀的民意調查資料,再將之轉換
為政府的績效評比指標。(路平專案,環保清潔)
3. 例如:中華民國殘障聯盟曾於 97 年度對各 縣市進行
在身心障礙福利措施方面的評估排名 3。綜合名次排
名以臺北市、高雄市、金門縣分占前三名,臺東、彰
化與雲林則敬陪末座。其作法為先統計各縣市人口在特殊教育、就業促進、社
區服務以及無障礙生活空間等方面的需要指 標,再將之與各縣市身心障礙福利相關的經費相對
照,經費相對充裕的縣市排名較佳。
(二)政府績效評估的作用
透過系統的方法,績效評估可以使各界對政
府的表現有更為精確而可靠的考核。這樣的
資訊有下列作用:
1.提升資源分配效率與行政效能
根據公正而客觀的績效評估,民眾與政府官
員可以知道錢應該花在哪些施政項目 。而
且,若這樣的民主壓力奏效,行政首長會被
迫採行一些措施、甚至改變政策,以提升政
府的施政成效。
(二)政府績效評估的作用
2.贏得民眾信任
績效評估若能公正、客觀、有效形成民主壓力,自
然會提升民眾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其對政府的信
心。
3.作為各界要求政府為施政負責的依據
政府績效排名往往被大眾媒體廣泛宣傳,若排名落
後,會成為各界責問的依據,此時政府就有必要對
其施政成效加以檢討說明,因此,政府績效評估極
適於作為各界監督政府機關的根據。
績效評估流程
圖源:聯合報系。
二、政府再造
1970 年代下半以來,世界各國以英美為首開始出現
政府效能普遍不佳或快速惡化的狀況,引發反思政
府功 能與政府再造的熱潮。
(一)政府再造的原因
(二)政府再造的內容
(一)政府再造的原因
1.政府的功能與規模過度擴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的政府職能不斷 地
朝社會福利、資源與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總體
經濟管理等方面擴張,這使得各國的政府在功能
與規模上出現史無前例的擴充。
2.法制與規章的蔓生
隨著政府規模與功能的擴張,各種控制、稽核與報告
程序也愈來愈繁複,最後導致政府的科層組織愈
來 愈僵化,無法彈性應付國家或社會上愈來愈頻
繁的各種變動。
(一)政府再造的原因
科層組織:
一般來說,凡是具有相當規模,講究專業分工、
分層授權、由上指揮下,且強調照規章辦事的組
織皆可被視為科層組織。除了政府機構之外,現
代的許多大型企業也都具有科層組織的特性。
(一)政府再造的原因
例如:花蓮海洋公園開發過程中,單申請雜項執照就要蓋 800
個章,拿到正式建照、執照則要蓋 1,800 個章。
3.全球化與國際競爭的加劇
1970 年代開始,由於交通與通訊科技的快速進步,
國際間的互動愈來愈朝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工業國家
間的經濟競爭更是達到白熱化的地步。在此情況下,
過 度擴張的政府規模以及保守僵化的官僚體系,
往往成為國家競爭優勢的嚴重累贅,終乃引起世
界各國政府再造的風潮。
(二)政府再造的內容
1.政府再造的基本方向
2.我國的政府再造
1. 政府再造的基本方向
政府再造的基本構想乃效法民間企業重視競爭、效率
與創新的精神,追求以下的基本改革方向:
(1)分權與授權
將決策權由中央分散到地方,上級分散給下級,政府
授權給民間,藉以提高參與及認同,讓政府在政策的規
劃、決策與執行上能夠更貼近民 眾的需要,更具顧客
導向,進而改進政策的效能。
1. 政府再造的基本方向
(2)任務與成果導向
將政策過程的焦點由投入或產出多少轉移到任務與實
質政策目標達成多少,並透過績效管理讓公務員養成
主動積極且彈性完成目標的能力 。
(3)提升生產力與競爭能力
透過引進競爭機制,政府可以活化官僚體制,迫使其更
勇於改變與創新,甚至能引領民間積極尋找自行解決問
題的方法,不必事事依賴政府。
1. 政府再造的基本方向
任務與成果導向
以治安政策為例,若強調警力的訓練與數目、高性能的機汽
車與 火力強大的武器等,這就是投入導向。但若焦點放在政
府用這些資源做了哪些事情或活動,例如:全臺警察在一年
中巡邏多少次、進行了 多少人次的路邊臨檢、掃黑、掃黃等,
此乃產出導向。相對的,政策 焦點若放在上級長官所交代的
任務,如「一清專案」或「獵龍專案」等,這就是屬於任務
導向。「一清專案是掃黑,但與現在例常性掃除 黑幫的治安
工作不同;它是 1984 年在特定政治、社會氛圍下,政府所
採取的治安政策之一。」最後,成果導向則是要看民眾、議
會與媒體 等是否真的覺得社會道德風氣、公共安全有顯著改
善。
2. 我國的政府再造
我國政府自 1990 年代中期開始推動一系列政府
再造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具體項目有:
(1)組織精簡
(2)去任務化
(3)單一窗口與電子化政府
(1) 組織精簡
原因:
1. 1998年,中央政府廢除臺灣省政府之自 治法人地
位,改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其組織與功能也被大
幅縮編,以精簡政府層級。
2. 1999 年通過地方制度法,企圖強化地方政府的
角色與職能
3.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機關單位之個別組織、員額
與職稱皆須以個別的組織法做硬性規定,非常的
僵化。
(1) 組織精簡
改革:政府於2010年1月12日通過「政府
組織再造四法」作為政府組織與員額
調整的基本規範。 藉以建立精簡、
彈性、創新與具有應變能力之中央
機關組織;提升中央政府機關員額
的彈性管理與加速裁汰冗員;改善
部會數目過多、統整不易等問題。
「政府組織再造四法」:行政院組織
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中央
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行政院功能業務
與調整暫行條例。
(2) 去任務化
本於「民間能做,政府不做」的精神:
A.將為數眾多的公營事業民營化,如:台汽、中
華電信、中船等皆已民營化。(高鐵BOT非民
營化)
B.將原本嚴格管制的產業放寬或解除管制。
C.並將原本由行政機關承辦的業務交與民間企業
或非營利組織,例如高鐵、臺北市汽機車違規
停車拖吊業務。
(3) 單一窗口與電子化政府
1.為提升行政效率與為民服務的行
政文化,我國政府也透過單一窗
口將原本分散、費時的行政手續
集中辦理,再輔以電子化政府的
作法,藉以提高服務民眾的能
力。
2.1990年代以來,我國地政、戶政
等機關的行政效率與民眾滿意度
都相當高,就是結合單一窗口與
電子化政府的成果。
圖源:聯合報系。
電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機關運用電腦網路系統,及
各種資訊服務設施(包括電話、網際網路、公
用資訊站等),依機關、企業及民眾方便的時
地及方式,提供自動化服務之總體概念。亦即
以「網路」代替「馬路」的服務理念。例如以
自然人憑證報稅、全國地籍謄本連線等。
我國政府再造的成效一些問題
例如:
1.地方政府職權雖有提升,但地方派系主導或扭曲許多地方
政治的現象也使地方制度法的成效打了許多折扣。
2.與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公共工程委外,往往涉及貪
汙、圖利,更有許多像「蚊子館」過度建設與閒置 等問
題。
3.中央機關組織再造四法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努力,好不容易
於 2010 年 1 月通過,但各界爭議頗多,成效仍有待觀
察。特別是自解嚴以來,政府歷經多次改革(包括行政革
新、精省、政府再造),到目前為止,社會各 界與媒體
輿論仍有不少人認為政府「公權力低落」、「效 率
不彰」,可見我國的政府再造還有相當可以努力的空
臺灣排名進步到第八
•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的「
2010年世界競爭力」排名,臺灣排名從二十三
進步到第八。
• IMD世界競爭力排名共採用三百二十七項細
項評比指標,統計指標占三分之二,另三分之
一採用問卷。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10年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19/78/25wrt.html
小試身手
1.
2.
3.
4.
5.
政府的政策活動,可分為哪些過程?
政策評估的目的為何?
政務官的權責為何?
事務官的權責為何?
政府再造的基本方向為何?
大顯身手
• 你對於學校內經常接觸的各處室,包括教務處、
教官室以及合作社等的服務滿意嗎?對於各處室
老師或職員的服務有道過謝嗎?對於不滿意的服
務有反映過嗎?請與同學們分享你的經驗。
• 我國為確保公務人員依法行政、執行公正、政治
中立,並適度規範公務人員參與政治活動,因此
制定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請你觀察我國最近常
在媒體曝光的公職人員中,有哪些人是能夠謹守
分際、執法公正並能保持政治中立?有哪些人則
是公私不分、逾越行政中立的?
影片來源
• 請問總統先生/環球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 劉擔任行政院院長回顧/民視新聞。
• 政府組織瘦身 十四部八會三獨立機關/公
視。
• 「組織改造精實啟動 效能競爭同步躍升」座
談會/中國時報。
• 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重點/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