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校外教學行前講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四年級校外教學行前講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五年級校外教學行前教育 國立台灣美術館
去國美館看什麼?





畫作?
雕塑?
裝置藝術?
公共藝術?
行動藝術?
通常是指以各種媒材創作,且置放或附加於
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銅像,
或是公園裡的紀念碑。可包括公共空間裡的
各種藝術表現,例如建築物;或是可以使用
的物品與設施,如桌椅和路燈。
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
為構成的一門藝術。包含時間,地點,
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
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僅由單個事
物構成。
它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
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或概念性
的經驗。





畫作?
雕塑?
裝置藝術
公共藝術
行動藝術
通常是指以各種媒材創作,且置放或附加於
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銅像,
或是公園裡的紀念碑。可包括公共空間裡的
各種藝術表現,例如建築物;或是可以使用
的物品與設施,如桌椅和路燈。
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
為構成的一門藝術。包含時間,地點,
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
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僅由單個事
物構成。
它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
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或概念性
的經驗。
王慶臺 《雲擁》銅 1994年
謝棟樑 《展》不銹鋼 1988年
繪畫無好壞


繪畫則是一種「發散的(divergent)」
活動,儘管實踐導致嫻熟,這種能力卻
不是知識。如果是的話,一旦畫家得到
了它,他就不會再創作出壞畫。《繪畫
現象學》
繪畫活動像是一種能力的養成,可是它
偏偏不僅有一種門徑可循,是非好壞的
標準更是存在著開放性。


人們觀看繪畫時感到畫中沒有什麼可以
或至少不需要為了更好而加以修改,即
產生效果。 《繪畫現象學》
普桑和大衛的作品。其作品之所以偉大,
不是它的文學和思想意義,而是它具有
強烈的效果這個事實。 《繪畫現象學》
米開朗基羅認為雕刻就是將雕像從石頭這
物質牢獄中解放出來
普桑 《搶劫薩賓婦女》 1636年
大衛在畫中特別以古典雕刻般的裸體人物表現英勇戰
士的氣質和內涵。大衛用薩比諾與羅馬人之間的恩怨
大衛 《薩賓婦女出面調停》 1799年
情仇,來比喻造成無數無辜受難者的多年內戰。
挪用
「 挪用 」(appropriation) 是當代藝術家的一種創作手法 。它的用意
不是在盜用,而是別有用心,挪借原件的元素,撥歸另一用途。創作
者通常會具有戲謔嘲諷的企圖。
理解創作歷程


理解作品
黑格爾提出「只有通過了解作品的創作
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經歷了過程的最終
作品。」意思是理解一件完成的作品,
需要瞭解其創作過程 《繪畫現象學》
畫家觀看事物的方式(角度)不同,經
驗到的也不同,所呈現的繪畫自無一致。
繪畫是畫家人生的體現

所有繪畫都是存在於一個旅程的某個階
段,只有真正旅行到那個階段的人才能
創作出那樣的畫面。……我們可以學習
他人繪畫的方法論,卻不能一味的追求
表面。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
者死」,做到神似而形不似。
畢卡索《亞維儂少女》 1907年
《科學與博愛》
台灣美術館之館藏

世界知名美術館皆以其代表藏品揚名於
世,而常設展則是美術館厚實自我根基
的展現。

館藏一萬三千多件作品,皆反映著時代
風格及社會人文特質,建構了二十世紀
以來台灣美術發展之樣貌,實為台灣美
術重要的典藏寶庫之一。

你知道國美館蒐藏了那些經典名作嗎?

你知道國美館蒐藏的經典畫作有什麼特
別的地方嗎?

你知道哪些經典畫作是國美館的人氣精
品嗎?
1
《水牛群像》
2
《玉山積雪》
3
《故宮》
4
《嘉義遊園地》
5
《蘭嶼風景》
6
《竹鎮歡喜圖》
7
《節慶之門》
8
《抽象畫》
9
《激流》
7or 8
「未來通行證」

策展人陸蓉之對於21世紀藝術家創作的
多元詮釋,彙整出「東與西」、「過去
與未來」、「陰與陽」、「宇宙與個
體」、「虛擬與現實」等五大主題展區,
呈現出亞洲啟發自動漫文化的風格形式,
是如何和藝術家各自的文化傳統進行交
融和創新,進而激發出新的視覺形式。

「未來通行證」根基於中國「陰與陽」
相互依存的概念,不同於西方的個人主
義,東方哲學強調天人合一,對比過去
與未來、宇宙與個體、虛擬與現實,並
將亞洲特有的動漫美學推向國際。百餘
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各種媒介,從繪
畫、互動裝置、動漫、影片到行為藝術
等,
東與西(EAST / WEST)

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日本
Japan)、

袁旃 YUAN Jai(台灣Taiwan)、
村上隆
《漂浮的露營地》


袁旃的《吶喊》
過去與未來(PAST / FUTURE)

張曉剛 ZHANG Xiaogang(中國China)

展望 ZHAN Wang(中國China)
張曉剛《大家庭》
人物往往目光空洞,再加上刻意的污渍、或者灰色画面中突现色彩的方式,
让人产生浮生若梦的联想。中国人一种特有的沧桑感——常常被命运捉弄,
甚至常遭不测的政治风云,却依然平静如水,充实自足。

展望《假山石72# 》
260x132x70cm
陰與陽(YIN / YANG)
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日本Japn)

蜷川實花 Mika NINAGAWA(日本
Japan)

楊納 YANG Na(中國China)

草間彌生《自畫像》
蜷川實花 錄像《永不凋零的花》
楊納《消失的甜蜜》
宇宙與個體
(UNIVERSE/INDIVIDUAL)

奈良美智 Yoshitomo NARA(日本
Japan)

幾米 Jimmy(台灣Taiwan)
奈良美智《家》
幾米《一個男生》
虛擬與現實(VIRTUAL / REAL)

阿信 Ashin (CHEN Hsin Hung)(台灣
Taiwan)

羅丹 LUO Dan(中國China)
羅丹《無言獨上西樓》
羅丹《今夜獨上西樓》
 還有這一些喔~~
如何仿作
喜歡的~有感覺的作品
第一感受是?(妳覺得它強調或好的地方是?)
線條、色塊、形狀
描述(仿作)通常從比例色塊中著手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