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打开PPT链接 - 2013学术年会召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点击打开PPT链接 - 2013学术年会召开

熊思东
苏州大学
Soochow University
内
容
提
要
经济转型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转型对高教的影响
经济转型:大学的应对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
苏大人的
探索
经济转型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转型: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的过程,是
经济体制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
业的替换。核心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上多种体制并存
政治上各类思想包容
社会上矛盾冲突加剧
精神、文化、科学技术上
经济转型期的时代特征
全球化趋势
知识大爆炸
市场化趋利
大众化教育
新功能主义
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全球化趋势
本域文化、教育特色
知识大爆炸
普适性知识、泛而浅
市场化趋利
学者社区、追逐时髦
大众化教育
精神养成、价值淬灭
新功能主义
生产性与消费性教育
经济转型:大学的应对
现实的滞后性,未来的引领性
固守本位
主动对接
回归和固守大学的本位
大学的本质
大学的使命
大学的本质与使命
Plato:《理想国》(The Republic)
大学是让社会最精英的人才接触到 “永恒的知识”
而得以了解事物的本质、了解统治他人方法之所在。
Willielm Von Humbolt :
大学是进行全人教育,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地方。
John Newman:《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大学不是研究机构,也不是考试委员会。大学应该
是学者的社区(Community of scholars),是教导
共同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的场所。
大学的本质与使命
Jeremian Day 1828年
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心灵的修行和充实”
James Bryant Conant 1945年
大学应该培养“完整的人(whole man)”
梅贻琦:《大学一解》
大应在通而不在专
胡 适:
大学是宽厚根基之所在
大学的本质与使命
SKY:Seoul University、Korea University、
Yonsei University
寓意无比辽阔,包容天下
FTP:Fudan、Tsinghua、Peking
寓意超越时空,更大包容
大学的本质与使命
培养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有教养的知识分子
有作为的知识分子
有终身作为的知识分子
Excellent without the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 Harry Lewis
大学的本质与使命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 是她对历史的责任、
对未来的负责。
一所大学关乎学问,是那些将影响终生、传
承千年并能创造未来的学问。
一所大学要向前看,但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
该是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
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
Installation address: Unleashing our most ambitious imaginings:Drew Gilpin Faust Oct. 12, 2007
适应和主动对接转型社会的需求
需求的研判
机制的转型
结构的调整
“时髦”的课程
“好用”的雇工
“满意”的街坊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取决于大学的性质
及其终极目标的设定
研究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型大学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取决于大学的性质
及其终极目标的设定
研究型大学
引领未来、主导发展
教学研究型大学 服务当下、引领未来
教学型大学
满足需求、服务当下
苏州大学历史沿革
东吴大学
(1900 —1952.8)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1929—1950.2)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1941—1950.4)
1950.2—1952.8
(1920—1950.4)
苏
(南
文
化
教
育
)学
院
江苏师范学院
(1952.8—1982.6)
江南大学数理系
(1947—1952.8)
苏州市财经学校
(1964—1982.2)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上海女子蚕业学校
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
(1903—1910)
(1911—1960)
(1958—1995.10)
苏州丝绸工学院
(1960—1997.10)
私立南通学院医科
苏州医学院
(1912—1957)
(1957—2000)
苏州大学学院(学部)
文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凤凰传媒学院
能源学院
社会学院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东吴商学院(东吴证劵金融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王健法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沙钢钢铁学院
体育学院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音乐学院
医学部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敬文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唐文治书院
24个学院(学部)+2个书院
苏州大学
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
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首批“2011计划”高校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取决于大学的性质
及其终极目标的设定
研究型大学
引领未来、主导发展
教学研究型大学 服务当下、引领未来
教学型大学
满足需求、服务当下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仰望天空:蓝蓝的天,悠悠地飘
怀抱大海:深深的水,静静地流
满足需求:
服务当下:
顶天
立地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英教育与未来公民
创新模式与应用型人才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跻身国家重大需求
全面对接区域发展
强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三支队伍:
 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 建设一支富有朝气、业务精、能力强、勤政廉洁的高
水平管理队伍;
 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扎实、技术先
进的高效率支撑队伍。
有选择引进 + 有计划培养
强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有
选
择
引
进
实
施
『
特
聘
教
授
制
度
』
队伍建设重点放在高端领军人
才的引进方面,并围绕这些高
端领军人才组建相应团队。
五年来,累计投入6亿元,共引
进特聘教授138位(其中80%直
接来自海外)。
多位年轻教授在《Nature》、
《Science》上发表有高质量学
术论文。
 引进人员中:
•
•
•
•
•
•
•
中科院院士
外籍院士
千人计划
青年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
国家杰青
国务院学科
评议组成员
2位
1位
12位
15 位
3位
7位
2位
强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有
计
划
培
养
实
施
『
东
吴
学
者
计
划
』
等
开展“校内特聘教授”遴选,加强对现有师资(本土师资)
的培养和管理,目前已选聘第一批校内特聘教授8位。
实施“东吴学者”计划,前三期投入900余万元,支持30位
中青年教师开展研究工作,使其成长为本学科领军人才。
实施“东吴讲席教授”制度,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目前在
医学部等三个学院试点,已选聘首批东吴讲席教授2位。
启动“东吴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一线中青年临床医师,
造就一批名医,首批20名正在选拔中。
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对教师申报高级职务实施“门
槛制”、“隔年申报制”、“专家外审制”,对申报教授
职务者提出有海外经历的要求。
强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队伍建设举措
引进与培养并举
大师与团队并进
考核与激励并重
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开展前瞻研究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问题,开展共性研究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开展专题研究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需求,开展特色研究
苏州大学发展现状
一体两翼三大校区:
在校生四万:
教职工4912 人:
专任教师结构
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
本科生 25400,研究生14300,留学生1200
专任教师 2853
院士(含外籍)
6人
千人计划
12 人
青年千人计划
15 人
长江学者
4人
国家杰青
10 人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英教育与未来公民
创新模式与应用型人才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跻身国家重大需求
全面对接区域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思路:回归大学本位,
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通识为体、专业为
用
改革重点:国家试点学院建设
书院制改革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计划
国家试点学院建设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CNST)是由我校与苏州工
业园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
作共建的一所高起点、国际化、
紧贴区域纳米产业发展需求的
新型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才兼
备的纳米技术拔尖创新人才。
2011年10月,学院成为江苏省唯一一所入选教育部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特
别试验区
国家试点学院建设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滑铁卢大学纳米
技术联合研究院院长:
李述汤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纳米与光电子材料学家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滑铁卢大学纳米
技术联合研究院名誉院长:
Dr. Arthur J. Carty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三
位
一
体
学校纳米学科实现了教学、科研和产业化的协同发展。

改革出发点——
试点学院肩负“三大使命”:
 探索在大众化条件下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特
别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如何与地方政府、产业相结合,
创新办学模式,走出中国自己的“斯坦福—硅谷”发
展模式?
 探索中国高校如何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利用国
际资源,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
发展规模——
 学院本科生规模为400人左右
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约为4:2:1
 在校生总规模在800人左右
 师生比约为1:8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探索书院育人新模式
剑桥三一学院
敬文书院开学典礼
 2011年,我校借鉴国内外住宿学院制,成立了首个书院
“敬文书院”,强化“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旨在培养具有深厚人文
底蕴、创新科学精神、
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国
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人际交往、组织协
调、社区自治等能力。
现有两届195人,最终
400人左右。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
敬文书院的五个创新:
 一是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成功彰显了德育为先、全面
发展的育人理念。
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理念,
强化导师无时不在的传帮带作用,注重学生的德行表现,打
破了传统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培训、轻培养的格局,
彰显了书院教育重思想、重品德、重人文、重情智的特色。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 二是纠正了只重视学生学业的倾向,成功发挥了第二课堂的育人
功能。

学生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主要由各自所在学院负责,而第一课
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主要由书院负责,由此以“两院”(书院、
学院)共同育人的优势,积极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
对接。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 三是打破了学科专业的界限,
成功体现了文理渗透、学科交
叉的学习模式。

敬文书院的学生来自不同学
科、不同专业,通过学生混
合住宿,打破了专业分班的
界限,给予了学生获取知识
的学科交叉和专业互补途径,
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
全面发展。
文史经典
与文化使命
艺术修养
与审美体验
哲学智慧
与质疑精神
道德境界
与生命关怀
文明对话
与国际视野
科技探索
与科学精神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 四是革新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方式,成功实现了由班级
管理向社区管理的实质性转变。

敬文书院成立了学生会(学生服务中心),以楼层和宿舍为
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相关活动均在宿舍和楼层中开展,加
之健全的设备,使每个学生对书院都有一种归属感。
书院制改革/敬文书院
 五是克服了师生逐渐疏远的趋势,成功构建了亲密互动、教学
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
敬文书院推行导师制,平均每5-6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目前
书院内设常任导师3名、学业导师33名、助理导师2名、社区
导师1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天候、个性化的指导和服
务,重构了一种亲切生动、和谐相融的氛围。
书院制改革/唐文治书院
 参照美国Liberal Arts College所倡导的全面综合教育理念
,结合中国传统书院精髓,成立了注重“第一课堂”育
人的唐文治书院。
书院以我校前
身之一的无锡
国专创始人、
著名教育家、
国学大师唐文
治先生的名字
命名。
唐文治书院成立仪式
书院制改革/唐文治书院

教育理念——

旨在打通文史哲,回归文史哲基本面,回到中华文化
的“原典”,进行研究型教学和精英化培养,探索国
际型卓越人文学者的培养模式。
 建立全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本科教育和研究生
教育的有机结合。
 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突出民主办学、敬畏
学术、教学相长、自我发展的特征。
 实施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复合型、学术
型的高端文科人才为目标。
书院制改革/唐文治书院

改革举措——
 小班化教学,每届招收30人。文治书院通过笔试和面试,
从文、史、哲三个专业择优选拔30位同学,目前书院已招
收两届学生,共50余人编班上课。
 精英化培养,基础专业相结合。课程设置打通文史哲,兼
及艺术与科学;重视阅读、讨论、作业环节,鼓励学生用
外文和古文写作,手写作业,着重培养文科优秀人才;学
生原则上均可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实行本硕连读。
 实行教授联合授课。聘请一流师资担任教学任务,延聘海
内外著名教授主持常设性讲座课程;加强英语课程教学,
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书院制改革/唐文治书院

改革举措——
 全程导师制,师生比1:3。配备文史哲专业导师,每个导师
带3位学生,定期与学生见面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科研
和人生规划等方面指导。
 邀请名家,开坛设讲。设立“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邀请
哈佛大学李欧梵教授、台湾大学张小虹教授等著名学者来院
讲学;举办《文治学刊》,为师生学术交流争鸣提供平台。
 引导阅读,回归经典。设立“文治读书角”,配备了大量藏
书;编定《唐文治书院阅读书目》,设立固定的“读书会”
制度,正在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写出版《唐文治书院经典导读
系列丛书》,第一期30种。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 卓越工程师计划: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 卓越医生计划: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一批社区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培养一批能够治理国家、管理社
会、驾驭复杂局面的“治理类”法律人才。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
丰富、专业过硬的优秀人才。
创新教学模式,尽快应用型人才培养

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 学校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加强校内、校外协同,积极
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
带薪实习项目
•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带薪实习项目
 2011年11月,学校与昆山花桥镇政府合作成立
国际商务城人才培训合作教育中心,在国内首次
开展“带薪实习”项目(S-UIPP),建立政府、
企业、高校、培
训机构“四位一
体”人才培养新
模式,实现社会
需求与人才培养
的有机结合与对
接。
带薪实习项目

带薪实习的特点
 S-UIPP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就业技能为主旨;
 按需培训,按照企业对人才素质、专业、技能等标准
要求,组织大四学生与研究生进入“培训中心”;
 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并促
进学生参与企业各类项目的实际运营;
 企业承担学生的实习、生活、研发等费用。
带薪实习项目

课程方案
 工作技能:以实训形式,与同伴合作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
项目,并在企业实习中融入企业氛围,完成学生到员工的
转变。
 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讲授获得专业知识,并在项目实训和
企业实习阶段对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学习更有目的性。
 职业素养:通过课程讲授和行为规范指导,逐步提升职业
素养。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搭建了一个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平台,
充分发挥研究生科研生力军作
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
力量。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
建站成效
 机制创新:成功申报90家“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培育建设96家“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
 领域拓宽:工作站由最初侧重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支柱
产业领域,扩大到学校的各个学科门类,与社会各类组
织开展全方位合作。
 成果显著:设站企业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突破4亿元。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成效
统计项目
2009-2013年
进站团队(个)
178
进站导师(人)
231
进站研究生(人)
424(博士52名,硕士372名)
开展课题(项)
201
申请专利(项)
170
发表论文(篇)
268
直接或间接效益(万元)
40465
 2013年4月,成立“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创新联盟” ,旨在
促进研究生工作站单位开展联合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苏州轨道
交通
凤凰卫视
经济转型中的大学所能:苏大人的探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英教育与未来公民
创新模式与应用型人才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跻身国家重大需求
全面对接区域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种协同创新渠道
与政府结亲
与行业结盟
与企业结对
与院校结友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水平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
大
平
台
大学
科技园
• 2011 年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次绩效评价。
• 园内有孵化型科技企业67家,注册资金1.8亿元。
• 2012年新增注册企业20家,新增注册资金6500万。
技术转
移中心
• 2010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 2011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2012年获评“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示范中心”。
苏州自主
创新广场
• 与苏州市科技局、姑苏区政府三方共建;
• 形成科技成果、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
科技咨询、公共技术平台等六大服务功能;
• 目前已入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多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与国(境)外著名大
学、政府、企业等合作搭建国际协同创新平台。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纳米科技联合研究院
英国斯旺西大学
健康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同步辐射协同创新中心
法国爱迪特公司
测控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从优势特色学科与区域产业需求着手,整合校内外各类创新
资源,基本形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协同创新体系。
国家级
省级
校
级
协同创新
 2013年4月,我校牵头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功
列入首批“2011计划” 。
科研项目与经费
281
14931
16000
300
 学校承担国家
14000
250
12000
200
10000
力持续增强。
 2012 年 国 家 自
8000
150
6000
100
然科学基金获资
助 281 项 、 经 费
14931 万 元 , 分
4000
41
2000
重大科研项目能
50
1103
0
0
2006
2007
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经费(万元)
2009
2010
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数
2012
别 比 2006年增 长
6倍、12.5倍。
科研项目与经费
1000
33
35
932
30
 学校人文社会
900
科学研究取得重
800
25
700
600
20
500
15
400
大发展。
 2012 年 国 家 社
会科学基金获资
助 33 项 、 经 费
300
10
7
200
211
5
100
0
0
2006
2007
2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经费(万元)
2009
2010
2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数
2012
932 万 元 , 分 别
达到2006年的4.7
倍、4.4倍。
苏州大学发展现状
 拥有12大学科门类:
哲
学
经济学
法
学
教育学
文
学
历史学
理
学
工
学
农
学
医
学
管理学
艺术学
苏州大学发展现状
一级学科博士点:24 个
本科专业:124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167 个
博士后流动站:26 个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1 个
国家重点学科:4 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47 个
国家创新平台:6 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244 个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2 个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点:21 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苏州大学发展现状

5个学科(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进
入全球学科排名ESI前1%。

2012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1项、国家社科基金33项,
分别位居中国高校第20位和23位。

SCI索引位列中国学术机构26位;SCI论文数位列全国学术
机构37位,是中国唯一跻身世界科研500强的省属高校。

《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研究型大学36位,是
中国唯一跻身研究型大学的省属高校。
苏州大学发展现状
世界学
术机构
500强
QS全球
大学排
名亚洲
排行榜
全球
ESI前
1%学
科数量
2012年度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总数
博士
后流
动站
一级
博士
点
一级国
家重点
学科
国家级
科研机
构
千人
计划
江苏特
聘教授
南京
大学
63
28
11
405
35
40
8
7
56
4
东南
大学
238
85
7
268
23
29
5
10
19
3
苏州
大学
307
188
5
281
26
25
4
6
27
11
省内
排名
3
3
3
2
2
3
3
3
2
1
ACKNOWLEDGEMENTS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教育厅上级领导关心
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
苏大校友的深情厚爱
苏州大学的师生员工
熊 思 东
Tel/Fax: 021-54237749
Tel/Fax: 512-65881255
Email: [email protected]
Soochow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