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_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综合探究一_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从“驱除鞑虏”
到“五族共和”
感受“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1、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先秦时期是中
原的地域、国家和族群的指称。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
势,“中华”一词出现。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
相互交流会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
为共同的中华民族。
4、后来,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形容中
华民族的形成。
感受“多元一体”
北
魏
孝
文
帝
文成公主入藏
胡床、方凳
感受“多元一体”
你还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
鲜卑、羯、氐dī 、吐蕃、女真、蒙古。
你知道他们后来的发展情况吗?
探究“驱除鞑虏 ”
战争
时间
国家
鸦片战争
1840
~
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
~
1860
《天津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英、法
《北京条约》 建化程度加深
中日
甲午战争
1894
~
1895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马关条约》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
~
1901
英
日
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南京条约》
民地半封建社会
德奥美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法英意 《辛丑条约》
半封建社会
日俄
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怎样避免国家被分裂
的危险?
全民族团结,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发展国家的军事、经济实力;
增强民族意识,共同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
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
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
建立汉族国家。你如何认识?
恢复中华,是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目的
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
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不仅不能团结各族人民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
探究“驱除鞑虏”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
役也。
——梁启超
材料二: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为奴
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
——康有为
回顾: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回顾: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
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历史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人们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愈加
强烈。上述革命纲领意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
民主共和国。
走向“五族共和”
材料:“有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
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
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
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
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
满洲人。”
——孙中山
同单纯的“驱除鞑虏”相比,孙中山的
思想有了哪些变化?
对单纯反满的弊端已有所认识,把矛头
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提倡民族平等。
走向“五族共和”
辛亥革命前后,对民族主义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民族主义之外,
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内部
各民族平等
走向“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又规定:“中华民国之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
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起的作用?
辛亥革命促成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五族共和”把中国各民族看作一个整体,中
华民族一词得到广泛传播。
走向“五族共和”
十八星旗
五色旗
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族观念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从“小民族主义”到“大民族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