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O/W型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教学目标

掌握乳浊液型液体药剂、混悬液型液体药
剂的特点与制法

熟悉乳剂形成理论及其稳定性,乳化剂的
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
第六节
乳浊液型药剂
一、概述
二、乳浊液形成的理论
三、常用的乳化剂及选用
四、乳浊液的稳定性
五、乳浊液制备
六、举例
一、概述
(一)几个概念
乳剂:两种或以上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
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药剂,粒径:0.1~
10μm
 水相:其中一种液体往往是水或水溶液
 油相:另一种是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液体





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乳剂中分散的液滴
分散介质、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包在液滴
外面的另一相
微乳(microemulsions):乳滴直径在140nm以下
乳化 (emulsification) :液体分散相分散于不
相混溶介质中形成乳浊液的过程
乳化剂: 能够阻止分散相聚集而使乳剂稳定的第
三种物质
(二)类型:
(1)按相组成分类
 O/W型: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
 W/O型: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
 复乳(multiple emulsions): 乳剂的内相
可以进一步形成次乳浊液,形成复乳(O/W/O
或W/O/W)
区分方法
颜色
皮肤上的感觉
稀释
油溶性染料
水溶性染料
导电性
O/W 型乳浊液
通常为乳白色
开始无油腻感
可用水稀释
分散相油滴显色
分散媒染色
导电
W/O 型乳浊液
接近油的颜色
有油腻感
可用油稀释
分散媒染色
分散相水滴染色
导电性很小或不导电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是什么?
乳化剂的种类
乳化剂的性质
相体积比(φ)
分散相体积
相体积比(φ)=
乳剂总体积
×100%
(2)根据大小分类
1. 普通乳(emulsion) —1~100m。
2.亚微乳 (Submicroemulsion) — 0.1~1.0m
3.毫微乳(millimicroemulsion)— 10~100nm
纳米乳(nanoemulsion)
4.复乳(multiple emulsions) — 50μm以下
W/O/W , O/W/O
(二) 乳浊液特点
①液滴的分散度高ー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用度高
②油性药物的乳剂ー计量准确,服用方便
③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
④外用乳剂ー改善皮肤、粘膜的透过性,减少
刺激
⑤静脉注射乳剂ー体内分布快、有靶向性
二、乳剂形成的理论


界面张力学说
乳化膜学说
1.单分子乳化膜
2.多分子乳化膜
3.固体微粒乳化膜
三、乳化剂(emulsifier)及选用
(一)条件
乳化力强,较低浓度可发挥乳化作用
分散度应大、稳定性好
毒性和刺激性小
价廉易得
(二)乳化剂的种类
1. 表面活性剂类
2. 高分子化合物
3. 固体粉末类
1. 表面活性剂
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一价碱金属皂(O/W型),有机胺皂((O/W型),
二价金属皂(W/O型)
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毒性大、抗菌活性、鲸蜡醇合用有防腐作用
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吐温类、司盘类;HLB值:8~16(O/W);HLB值:
3~8(W/O)
2.天然或合成乳化剂
特点:
①大多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为O/W型的乳化剂
②表面活性小,亲水性强,可形成稳定的多分子膜
③粘度大,增稠剂,辅助乳化作用。
④被微生物污染变质,新鲜配制、加防腐剂。
①阿拉伯胶:

可形成O/W型乳剂

适于乳化植物油和挥发油

广泛用作内服乳剂的乳化剂。

在pH值4~10范围内乳剂较稳定

使用前应破坏内含的氧化酶

浓度为l0%~15%。
②西黄芪胶:
粘度高,pH5时粘度最大,1%~2%,乳化力较差,辅助乳化剂
③豆磷脂:
O/W,1%~3%,乳化作用强,内服或外用,纯品作注
射用
④ 明胶:
O/W,1%~2%,pH、等电点最不稳定,易腐败,防腐
剂
⑤其他:琼脂、海藻酸钠、白及胶、果胶、桃胶、
酪蛋白、胆固醇等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特点:
内服:无毒性
静脉:毒性(溶血)
使用受限
Pluronic F68:
毒性小、静脉给药可能
3.固体粉末乳化剂
特点:
①不溶性固体粉末
②被油、水两相润湿
常用:
① O/W型乳化剂:硅皂土、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
氧化硅,白陶土
② W/O型乳化剂:氢氧化
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作用机制:在两相间成
膜、防止液滴接触
(二)乳化剂的选用

原则:
①口服乳剂:

无毒,无刺激性

O/W型乳化剂可选用高分子溶液

强调毒性的重要性
②外用乳剂:

无刺激性

W/O型常用肥皂、长链的胺和醇、固体粉末做乳化
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