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分子量测定方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聚合物分子量测定方法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1. 统计平均分子量
(1)数均分子量 M n
NM

 
N
i
聚合物分子
量按分子数
的分布函数
分子量
连续分布
Mn
i
  Ni Mi
i
i
i
Mn



MN ( M )dM
0


0
N ( M )dM

  MN ( M )dM
0
聚合物分
子量按分
子分数的
分布函数
(2)重均分子量 MW
W M

W
i
Mw
i
i
聚合物分子量
按重量分数的
分布函数
  Wi M i
i
i
i
Mw



0

MW ( M )dM

0
W ( M )dM

  MW ( M )dM
0
聚合物分子量按重
量的分布函数
(3)粘均分子量 M
1

M     W ( M ) M dM 
 0

1

 
M     Wi M i 
 i




Mark—Houwink方程中的α
(4)Z均分子量
定义zi=MiWi
MZ
z M

z
i
MZ
i
i
i

MZ
i
W M

W M
i
2
i
i
i
i
i
W ( M ) M dM


 W ( M ) MdM
0

0
2
2. 几种平均分子量间的关系
现举一例来说明四种平均分子量,设聚合物样品中
各含有1mol的104和105分子量的组分,则聚合物的各
种平均分子量分别为:
1  104  1  105
Mn 
 55000
11
1  ( 104 )2  1  ( 105 )2
Mw 
 91820
4
5
1  10  1  10
1  ( 104 )1.8  1  ( 105 )1.8 1 0.8
M  [
]
 90530
4
5
1  10  1  10
1  ( 104 )3  1  ( 105 )3
MZ 
 99108
4 2
5 2
1  ( 10 )  1  ( 10 )
聚合物分子量为均一的
M
z
 M
w
 M

 M
n
聚合物分子量为多分散性的
M
其中
z
> M
w
≥
M

> M
n
M  比较接近于 Mw . α一般在0.5~1.0.
3. M n 的测求方法
(1)末端基分析法
化学结构明确,带有可供化学定量分析的基团
适用于分子量在3×104以下的
m
Mn 
n
(2) 沸点升高法
C
Tb  K b 
M
RTb21
Kb 
1000H b
每克纯溶剂
气化热
(3)冰点降低法
C
T f  K f 
M
Kf 
RT f21
1000 H f
每克纯溶剂
的熔融热
(4)蒸气压渗透法(VPO法)
在一恒温密闭的容器内,充有溶解聚合物的溶剂
的饱和蒸气,将一溶液滴和一溶剂滴置于饱和蒸气中,
由于P1<P10,会有溶剂分子从饱和蒸气相凝聚到溶液
滴上放出凝聚热,两液滴产生温差,温差大小与聚合
物分子量、溶液浓度等因素有关。
仪器常数
与温差对应
的电阻差
R
K

c
M
R
以 c 对c作图,得一直线,
K
外推到c→0,得  cR   M
,
c 0
因k已测定,则可求出 M n ;
(5)膜渗透法
C
  RT
M
由于高分子溶液为非理想溶液,其渗透压和浓
度的比值有浓度依赖性,通常用维利多项展开
修正:

1
 RT (  A2 c  A3 c 2 )
c
M
式中,A2A3为第二维利系数和第三维利系数,
它们都表示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一
般地,A3及更高次的系数很小,可忽略
 RT

( 1  A2 c )
c M
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几个不同浓度的高分子稀溶液
的渗透压π,以π/ c对对c作图,得一直线,将直线外推
至c=0处,可求出聚合物试样的分子量 M n ,从直线的
斜率可求出第二维利系数 A 。
2
(6)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
4.M w 的测求方法
(1) 光 散 射 法
 方法原理
对于分子量不太大的,如<105的
Kc
1

 2 A2c
2 R90 M
I 2
瑞利比 R  r
I0
对于分子量>105的
2
2 2
Kc 1  cos 
1 8 h
2



sin  ...... 2 A2c
2
R
2 sin
M 9 M '
2
 方法步骤
A、配置几种不同浓度的稀溶液,用阿贝折射仪
n
和示差折射仪测出溶液的n和
,由光散射
用光源,可计算出K;
c
B、 Rθ的测求
以准确测定出R90(苯)的纯液体为参比标准
2
由 R
I
I0
r
2
R R90苯
r


I 0 I
I 90苯
R90苯
R  I 
I 90苯
因散射光传输中有折射现象,引入折射校正因子
n 

∣
n

苯
2
;通过测与散射光强I成比例的电流值S表
散射角为θ时
纯溶剂散射
光电流值
示I,则有
 n 
S  S 0

R 
 R90 苯   
n 
S90 苯 
 苯  
可得到Rθ.
2
(2) 超速离心沉降平衡法
强离心力场作用下,高分子的密度与溶剂密度不等
时,高分子向边缘沉降或向中心浮起,造成溶液浓度不
均,而热运动使浓度均匀化;当沉降速度与扩散速度相
等时,达到沉降平衡.
距旋转中心为
r1、r2处的浓
度
高分子的偏微比容
2 RT ln(
c2
)
c1
M
2
2
2
(1    ) ( r2  r1 )
旋转角速度
若测定出沉降平衡时的c和r,计算出的为 M w .
(3) G P C 法
5. M z 的测求
(1)超速离心沉降平衡法
~
~
1 dn
1 dn
RT [(
)2  (
)1 ]
r dr
r dr
MZ 
~ n
~)
(1  v~ ) 2 ( n
2
1
溶液与溶剂折
(2)GPC 法
光指数之差
6. Mη 的测求
(1)粘度法
 方法步骤及仪器参数
A、选择乌氏粘度计
毛细管长l=90~120mm;直径R=0.35~1.07mm
溶剂流出时间为100~130s
测出溶液的粘度ηr在1.1~2.0
B、MHS方程
特性粘数【η】=KMα
查K、 α值及相应的溶剂、温度   [ ]  k [ ]
sp
C、配聚合物溶液
Huggins方程
Kraemer方程
D、用外推法或一点法测求[η]
2
c
c
ln r
 [ ]   [ ] 2 c
c

t
r 
t1
关于
t  t1
 sp 
t1
、
的说明
液体(溶液、溶剂)在粘度计毛细管中层,
则液体流动符合下式:
p—使液体流动的力,
液体自身的重力,
PR t
V

m
8lV
8Lt
4
ρhg
ρ—液体密度;
m—仪器常数, ≈1
后一项为动能改正项

ghR 4
当仪器确定后,
8lV
B
  At 
t
V
为常数,设为A、B
m
8l
如仪器设计得当,动能校正项可忽略,得到
  At
又因为溶液浓度很小,则ρ≈ρ1

At
t


所以  r 
1
At1
t1
  1 At  At1 t  t1
 sp 


1
At1
t1
(2)GPC法
7.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1
方法原理
将待研究的聚合物配成稀溶液,引入到装有
多孔性填料的色谱柱中,用溶解聚合物的溶剂淋
洗,按照高分子在溶液中尺寸大小不同,由大到
小依次被淋洗出来,通过对淋洗液浓度、体积检
测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分子量的分布和各种
平均分子量.
2 分离机理
空间体积排斥理论
流动分离理论
有限扩散理论
构象熵理论
色谱柱中的多孔性填料的孔洞大小有一个分布;
高分子可能通过色谱柱中的总体积为Vt=V0+Vi ,V0为
凝胶粒间体积,Vi为凝胶中孔洞的体积;对于尺寸大
于某一数值的高分子,可通过的体积只有V0 ,最先
淋洗出来,而对于尺寸小于某一定值的高分子,可通
过的体积为V0+Vi,最后被淋洗出来,均不能被分离;
尺寸居于中间的,依高分子尺寸不同,可通过色谱柱
中体积大小不同,用Ve=V0+KiVi 表示,尺寸越大,Ve越
小,先被淋洗出来,尺寸越小,Ve越大,后被淋洗出来,
高分子按照尺寸由大到小依次被淋洗出来达到分级
目的.
Ki-分配系数
进样阀
溶
剂
储
槽
除
气
器
过
滤
器
参
比
柱
示
差
折
光
仪
记
录
仪
虹
吸
管
光电计
泵
流量控制阀
3 GPC仪的装置及工作流程
色
谱
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