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方猪种杂交优势实现生猪遗传改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发挥地方猪种杂交优势实现生猪遗传改良

刘娣
2011年5月11日 张家界
提高杂交优势的主要因素:
亲本群体具有优良基因,亲本纯度高
亲本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上基因频率差异大
亲本群体的超显性性状和多性状相互作用大
中国地方猪种能够发挥杂交
优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地方猪种具有优良的基因及较高纯度
中国地方猪种与外国猪种的遗传差异较大
产生较多的遗传互补效应,发挥杂交优势
一
中国地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
二
地方猪种杂交开发利用情况
三 地 方 猪 种 杂 交 利 用 存 在的 问 题
四 利用地方猪种杂交优势实现生猪遗传改良
一
中国地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
地方猪种72个
国家级地方猪种遗
传资源保护区3个;
遗传资源保种场35
个
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
荣昌猪遗传资源保护区
宁乡猪遗传资源保护区
中国地方猪种类型分布示意图
(引自罗明教授)
中国地方猪品种猪主产省份情况
地区
品种数
地区
品种数
地区
品种数
四川
6
福建
6
陕西
1
西藏
1
上海
1
山东
2
云南
6
广东
3
广西
4
贵州
3
甘肃
2
安徽
3
江苏
4
浙江
12
江西
5
陕西
1
黑龙江
1
海南
2
湖南
4
湖北
3
河南
1
台湾
1
太湖猪、民猪等
民猪、莱芜猪、里岔
黑猪、二花脸猪、姜
曲海猪、内江猪、金
华猪等
高繁殖力
地方猪种
肉质优良 优质性状
资源节约
藏猪、民猪、
内江猪、五指
山猪等
抗逆性强
1
高繁殖力:(1)产仔数多
1
高繁殖力:(2)性成熟早
2
肉质优良:味道醇厚、细嫩多汁、
肌间脂肪含量高
突出表现:肉色鲜红,没有PSE肉
2
肉质优良:味道醇厚、细嫩多汁、
肌间脂肪含量高
2
肉质优良:味道醇厚、细嫩多汁、
肌间脂肪含量高
2
肉质优良:味道醇厚、细嫩多汁、
肌间脂肪含量高
3
抗逆性强:适应性能强、能抵抗极
端温度、耐粗饲
Chromosome
Pathway
Protein Domain
Gene Ontology
y1_(Porcine)
y3_(Porcine)
y5_(Porcine)
y4_(Porcine)
y2_(Porcine)
y6_(Porcine)
immune response
Ssc.2381.1
Ssc.10799.1
NPG1: protegrin 1
Ssc.20190.3
Ssc.3714.1
Ssc.10285.1
CYP1A1: cytochrome P450 1A1
Ssc.29281.1
Ssc.26456.1
LOC396781: IgG heavy chain
Ssc.30008.1
Ssc.17718.1
Ssc.30216.1
FST: follistatin
Ssc.3666.1
CXCL9: 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9
OAS1: 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1, 40/46kDa
ISG20: interferon stimulated exonuclease gene 20kDa
IGG2B /// LOC396781: Ig gamma 2b chain constant ...
Ssc.26005.1
Ssc.2641.1
DDX58: DEAD (Asp-Glu-Ala-Asp) box polypeptide 58
IRG6: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otein 6
LOC100153038: similar to Interferon-induced protei...
MX1: myxovirus (influenza virus) resistance 1, interf...
ISG15: ISG15 ubiquitin-like modifier
Ssc.1813.1
Ssc.30027.1
Ssc.22211.2
Ssc.10665.1
CXCL2: 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2
LOC396873: haptocorrin
Ssc.19005.2
Ssc.7399.1
LOC100152365: Similar to solute carrier family 23 (n...
-3.0 -2.0 -1.0
暖舍饲养(砖混、彩钢结构)
0
1.0
2.0 3.0
共检测到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下调表达的基因27
个,上调表达的基因7个。在下调表达的基因中
有7个(OAS1、IRG6、ISG20、DDX58、IFITl、
ISG15、CXCL9)与干扰素诱导相关,1个
(FST)与生长性状相关, 2个(MX1、PG-2)
与抗病毒有关,2个(S100A9、Numb)与细胞
生长和凋亡有关;上调表达的基因功能还不清楚,
推测它们与提高机体的抗寒性有关。
二
地方猪种杂交开发利用情况
(一)新品系培育
1、以地方猪品种培育的新品系
地方品种
新品系名称
地方品种
新品系名称
广东大花白猪
体长系
金华猪
Ⅱ系(体长系)
广东大花白猪
增重快系
金华猪
Ⅲ系(腿臀丰满系)
金华猪
Ⅰ系(快长系)
宁乡猪
快长系
2、地方品种导入外血培育的猪新品系或杂交合成的新品系
新品系名称
引进品种类型
新品系名称
引进品种类型
广花猪新品系
长白
滇陆新品系(N1)
长太、约乌
滇昆新品系(N2)
太湖、长白、新淮、乌金
猪
滇玉新品系(N3)
乌金猪
新嘉系
四川白猪Ⅰ系
长白、梅山、成华
猪
烟台黑猪瘦肉型品系
嘉兴黑猪新品系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
长白
辽宁黑猪瘦肉系
杜洛克
瘦肉型猪母本品系
长白
新清平猪
杜洛克
大河猪新品系
杜洛克
3、在鉴定验收过的新品种中继续选育形成的猪新品系
新淮猪新品系
哈尔滨白猪新品系
甘肃黑猪瘦肉型Ⅰ系
4、新品种育成后继续加入外血形成的猪新品系
湖北白猪Ⅵ系
四川白猪Ⅱ系
新温州白猪品系
甘肃黑猪瘦肉型Ⅱ系
上海白猪(宝系)瘦肉系
新疆白猪“21”型瘦肉猪新品系
5、为使我国小型猪实验动物化而培育的近交系或封闭群
(二)新品种培育
1、1977-1993年经专家验收的猪新品种
新品种名称
通过鉴定年份
里岔黑猪
新品种名称
通过鉴定年份
福州黑猪
?
哈尔滨白猪
1977
山西黑猪
1983
新淮猪
1977
泛农花猪
1983
上海白猪
1978
内蒙古黑猪
1983
1979,1980
三江白猪
1983
1980
乌来哈达猪
1985
甘肃黑猪
1985
东北花猪
浙江中白猪
温州白猪
新金猪
1980
广西白猪
1985
伊犁白猪
1982
沂蒙黑猪
1986
新疆白猪
1982
湖北白猪
1986
北京黑猪
1982
甘肃白猪
1988
汉中白猪
1982
皖北猪
1988
汉沽黑猪
1988
昌潍白猪
1989
湘白猪
1993
宁夏黑猪
赣州白猪
1982
2、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猪新品种
新品种名称
审定年月
新品种名称
审定年月
南昌白猪
1997年10月
大河乌猪
2002年10月
军牧1号白猪
1999年3月
乌莱黑猪
2005年6月
苏太猪
1999年3月
鲁烟白猪
2007年1月
豫南黑猪
2008年10月
渝太Ⅰ系猪
2009年5月
滇陆猪
2009年3月
3、地方猪新品种获奖情况
新品种名称
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
哈尔滨白猪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
北京黑猪
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1984
三江白猪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
湘白猪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鲁烟白猪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
鲁烟白猪
以烟台黑猪母本、以丹
系长白为第一父本、以施格
猪为第二父本,从1993年开
始,通过杂交、横交固定培
育而成。
2006年审定时,其主要
性能为:核心群初产母猪产
活仔数10.24头,经产母猪产
活仔数12.73头,30~100kg
体重育肥期日增重792g,料
重比2.79:1,屠宰率73.8%,
胴体瘦肉率61.7%。
松辽黑猪
采用三元杂交育种法。
原始亲本是经过选择
的吉林本地民猪,同
长白猪进行杂交,产
生的长本母猪同杜洛
克公猪进行杂交,从
分离群中选择黑色猪,
组建基础群。
(三)配套系的培育
经国家审定的猪配套系
配套系名
称
光明猪
配套系
深农猪
配套系
华农温氏
猪配套系
培育
单位
深圳光
明畜牧
合营有
限公司
深圳市农
牧实业有
限公司
华南农大
、
华农温氏
畜牧股份
有限公司
审定
年月
1998年
7
月
1998年7
月
二系配
套
三系配套
配套
方式
利用地方猪培育的配套系
中育猪
配套系01
号
冀合白猪
配套系
滇撒猪配
套系
鲁农1号
猪配套系
渝荣1号猪
配套系
北京养猪
育种中心
河北省牧
医所、河
北农大等
云南农大、
楚雄州畜
牧局、楚
雄州种猪
场等
山东省牧
医所、莱
芜市畜牧
办
重庆市畜
科院
2005年3月
2004年10
月
2002年5月
2005年11月
2006年1月
2007年1月
四系配套
四系配套
三系配套
三系配套
三系配套
三系配套
汉沽黑猪
二花脸猪
撒坝猪
莱芜猪
荣昌猪
滇撒猪配套系
1997年在选育过程中筛
选出约长撒三元杂交组合,
经4年中试,生产应用检验其
生产效益,产仔数、生长速
度、胴体、肉质性状均获得
满意效果。
于2001年开展约长撒三
系专门化品系选育,采用常
规分子标记(ESR,FSH-β和
RYR Ⅰ )辅助选择的选育方
法,经5年4个世代选育达到
预期育种目标。
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定名为“滇撒猪配套系”
渝荣I号猪配套系
渝荣I号猪配套系采用三系配套模式
母本母系(B系)以荣昌猪、大白
猪为育种素材,母本父系(C系)以丹
系、加系长白猪为育种素材,终端父
本(A系)以丹系、台系杜洛克为育种
素材。
B系初产母猪(含荣昌猪血统50%)
平均产仔数10.91头,经产母猪平均产
仔数12.77头,20-100kg育肥期平均日
增重807g,胴体平均背膘厚21.72mm,
料重比2.95:1,胴体瘦肉率59.93%。
渝荣I号猪配套系商品猪(含荣昌
猪血统12.5%)被毛为白色,日增重
827g,料重比2.75:1,屠宰率72.6%,
背膘厚22.9mm,瘦肉率62.8%,肌内脂
肪含量2.59%。
引自 王金勇 教授
日增重600克,
料肉比3.5:1,
胴体瘦肉率为
55%以上,肌内
脂肪达4%以上。
民猪杂交效果
引自 王希彪 教授
(四)国外对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
关于产仔数的育种进展加快了20年
培育了嘉梅兰和太祖母两个中欧合
成系
1979年
法国引进
太湖猪
太祖母的繁殖性能
每年每头母猪
断奶仔猪数
窝产
仔数
窝产
活数
窝断
奶数
有效
乳头数
29.2
14.6
13.8
11.8
15.88
罗马尼亚、日本、英国、美国等也先后引入中
国猪种进行育种,进展也很快。
三 地 方 猪 种 杂 交 利 用 存 在的 问 题
 许多品种公猪血统数量已不足以维持一个品种的
正常繁衍。
 在数量下降同时,由于近20年没有系统选育和近
交,以及养殖生态、方式变化,生产性能没有实
质性进展,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 先后经历了50 年代大规模“杂交改良”和80年代
以来以大白等引入猪种为终端父本的瘦肉型经济
杂交两次冲击,留下了大量血缘不清的杂种并造
成了一些地方良种的混杂、甚至泯灭。
1、部分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数据没有随着遗传
进展及时检测和修正。
工作量大,而且需要连续性的工作
新的特性的发现,需要数据的补充
选育工作,造成了数据的变化
在保种中,造成数据的变化
2、部分优良特性没有得到深入发掘和充分研究,
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etc.
科
学
耐粗饲研究
化
和
标
准
化
抗病性研究
耐热性研究
抗寒性研究
3、优良特性的机理没有研究清楚
肉质风味佳
繁殖性能高
抗逆性强
母性好等
机
理
需
要
更
加
深
入
研
究
优良特性的机理的研究,不仅是基因型的研
究,还要研究饲养环境、营养需要等多方面对它
的影响。
1、很多优良性状在群体内性状表
现不整齐,不利于杂交利用。如:
繁殖力、肉质、抗逆性
2、很多地方猪种已经用于杂交利
用,但 配合力测定应用不广泛,
配合力直接影响杂交效果。
成功的育种工作都是建立在配合力测定基础上!
抑制了地方猪种优势的发挥
影响了地方猪种优良特性的选育
降低了利用地方猪种进行杂交的优势
影响的原因
1)营养水平过高——影响耐粗饲特性
2)青粗饲料缺乏——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3)舒适的环境——影响了环境适应性
4)预防用药等措施——影响了抗病性
5)高营养的饲粮——影响了猪肉风味
四 利用地方猪种杂交优势实现生猪遗传改良
(一)
跟踪对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进行
检测和总结,深入研究优良的种质特性,
特别是机理的研究,为地方猪种杂交利用
打下基础。
1.对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数据进行检测和修正
2.深入发掘和充分研究地方猪种各种优良特性,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3.深入研究地方猪种优良特性的机理
(二)
深入进行地方猪种杂交利用研究与应用
1.本品
种选育
彭中镇
教授:
对公母猪长期坚持测
定与选择
培育新品系
对地方猪种不一定要
培育专门化母系,同
时要求全国的保种场
都培育新品系也是不
现实的。
要求地方猪种保种场
长期对公母猪进行场
内测定既不现实也无
必要;
做法:旨在使中心产区内用来
更新的地方品种公猪的某些性
状逐步获得一定程度的遗传改
良。每年测定1次。只测公猪本
身的“断奶后性状”,不进行
同胞的肥育与屠宰测定。
做
法
最好的方法
在中心产区
内建立地方
品种公猪性
能测定站进
行集中测定,
只测公猪,
不测母猪.
(二)
深入进行地方猪种杂交利用研究与应用
2.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3、配套系的筛选
品系繁育:在保持某一品种 是杂种优势利用的
群原有生产性能和体外形基 高级形式,利用不
本特点的基础上,按预定目 同的专门化品系的
标进行定向培育,创造具有 优良特性,针对市
独特性能品系的育种方式。 场需求和生产目标
可以针对某个地方猪种 进行品系间杂交在
的特性,如繁殖力、肉质、 配合力测定的基础
生长速度、抗病力、抗极端 上筛选优良组合配
环境等特性,培育针对这个 套系,包括地方猪
特性的专门化品系,为杂交 种间、地方猪种与
引进猪种间的配套。
利用及育种提供素材。
4、新品种培育
针对市场和不
同消费群体的需
求目标,以地方
猪为育种素材进
行新品种培育
5、新品种培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的关系
利用地方猪种进行新品种培育:
1.要求群体大,培育时间长,投入多
2.培育的新品种容易产生特点不突出
的情况
利用地方猪种进行配套系选育:
1.要求群体小,培育时间短,见效快
2,能直接利用地方猪种杂种优势获得
较高生产性能.
建议:
1. 以配套系利用为主以新品种培育为辅
2.充分利用地方猪种进行两系或多系配套达到遗传改
良的目的
(三)
加强饲养、营养模式的研究,形成
适合地方猪种特性的配套高效生产技术
针对不同地方猪种的特点、不同的养殖环境条件、
不同的饲料资源,研究与建立适合的养殖模式、饲料
与营养模式、防疫模式、产品加工模式、市场销售模
式。
(四)
在地方猪种保种场的基础上,建立
国家级地方猪种核心育种场,并建议国家生
猪核心育种场将优良地方猪种用于遗传改良。
(1)加大地方猪配合力测定工作
(2)加大地方猪种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3)构建地方猪联合育种平台和品种交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