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管理平台的接口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八章管理平台的接口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系列标准》
教师宣贯培训
GA/T 669.7-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第7部分:
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第一章
范围
GA/T 669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以下简称联网
系统)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构成、功能、性能、接口、运行管理、
维护以及联网系统的统一编码。
GA/T 669的本部分适用于联网系统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
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项目验收、运行维护以及与之相
关的系统设备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
【条文解释】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管理平台是联网系统的核心,
好比人的大脑管理整个联网系统的工作。GA/T 669.7-2008是GA/T
669.1-2008的深化和扩充,要求更详细和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因
此对工程建设、方案设计、项目验收、运行维护以及相关的系统设备
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义。
第三章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本章规定了与联网系统管理平台技术要求相关的基本术语、定
义和缩略语。GA/T669.1-2008中所给出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也
适用于本部分,因此直接引用而未在本部分中列出。
3.1.1 监控资源
为联网系统提供监控信息(包含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
数据等)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联网系统的前端设备和区域
安防系统。
【条文解释】
为联网系统提供监控信息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联网系统为获得信息而自身设立的前端监控报警设备,
例如摄像机、编解码器、存储设备等,受联网系统管理平台直接控
制。所采集到的信息往往直接接入到联网系统监控中心。另一部分
是区域监控报警系统,自成体系,可独立运行,例如,银行、博物
馆、仓库、居民小区等,利用其输出信号接入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
统,作为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资源,受联网系统控制和调用。
第三章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2 “三台合一”系统
将110报警服务台、119报警服务台和122报警服务台合并为一个
统一的报警服务系统,简称为“三台合一”系统。
【条文解释】
将国家的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服务台、122交警事故服务台合并为
一个统一的系统接入到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常称为“三台合一”系统。
3.1.3卡口系统
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
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连续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
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
统计、分析等功能。
【条文解释】
利用视频图像识别系统,获取经过卡口点的车辆图像及信息(车速、颜
色、行驶方向、车的大小、车牌号等).利用该系统完成布/撤控、报警、查
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及时发现可疑车辆(被盗、被抢、交通逃逸等)。
这套系统通常称为卡口系统,它主要包括卡口前端、卡口分中心、卡口中心
及车辆数据库等。
第四章
管理平台设计原则
本章对联网系统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互通性、扩展性、规范性、
易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8个方面的要求。
4.1 互通性
管理平台之间、管理平台与监控资源、用户终端之间应能按照
GA/T 669.5-2008的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控制,应能
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应能够实现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
设备或系统间的兼容和互操作。
4.2 扩展性
在设计管理平台方案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便于系统在
规模和功能上升级扩充。
4.3 规范性
控制协议、传输协议、接口协议、视音频信号编解码、视音频
文件格式等除应符合GA/T 669.1-2008、GA/T 669.4-2008、GA/T
669.5-2008、GA/T 669.6-2008中相关部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相
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4.4 易操作性
管理软件应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
应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
第四章
管理平台设计原则
4.5 安全性
接入管理平台的设备和用户,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接入认证,以
保证接入的安全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保密
性和真实性。
4.6 可靠性
管理平台应支持对关键设备、关键数据、关键程序模块采取备
份、冗余措施,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能够保证系统长期
正常运行。对管理平台整体性能有影响的关键设备宜支持负载均衡。
4.7 可维护性
管理平台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
时,应能快速确定故障点,并及时恢复。
4.8 可移植性
管理平台对运行环境(硬件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等)具有一定
的适应性,不应只依赖于某一款计算机设备和固定版本的操作系统
软件。
第五章
管理平台构成
5.1管理平台基本要求
管理平台是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核心系统软件,应能对联网
系统内的视频、音频、报警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及处理,对联网
系统的设备、用户、网络、安全、业务等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联网系
统所规定的相关功能。
管理平台应提供与“三台合一”系统、卡口系统等其他应用系统
的接口,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集成。
各种异构的监控资源可接入管理平台,向管理平台传送监控信息
(包含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管理平台应能通过用
户终端向用户提供业务接口,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可访问管理平台,实
现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处理和分析研判。
【条文解释】管理平台是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的核心,是联网系统的
心脏,上述管理平台的基本要求都是通过管理平台软件来实现。对管
理平台的基本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些方面。
a) 处理系统内的各种信息资源。
b) 管理系统内的各种设备、网络和用户,管理系统的安全和业
务实现。
c)提供与城市其它系统的接口(“三台合一”,卡口系统等)实
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第五章
管理平台构成
5.2 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见图1,管理平台与监控资源的接口
要求见8.1,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要求见8.3。
联网系统
其他系统
用户终端
“三台合一”系统
管理平台
卡口系统
监控资源
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管理平台与监控资源的接口
【条文解释】管理平台的软件和硬件一般安装在各级监控中心,通
过网络把所有监控资源(主要指监控前端和区域联网系统)以及其
它系统如“三台合一”、卡口系统等来的视频音频、报警等信息汇
集到监控中心,并经过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处理后保存起来或传送到
相关的用户终端。管理平台处理后的信息也可通过标准接口转发传
送到“三台合一”、卡口系统等其它系统。
第五章 管理平台构成
5.3 管理平台逻辑结构
管理平台应具有多级多域的逻辑结构。级数的设置和每
一级所设域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置。管理平台可以
设置为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也可设置为市局、分局两
级,派出所配备用户终端接入管理平台(分局);还可以只
设置市局级管理平台,派出所和分局配备用户终端接入管理
平台(市局)。
第五章 管理平台构成
【条文解释】管理平台具有多级多域的逻辑结构,根据城市大
小和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配置。一般大城市设置三级监控网
络的管理平台即市局、分局、派出所,如图5.1;对于中等城
市可设置二级监控网络的管理平台即市局、分局,派出所设
置用户终端,如图5.2;对于小城市可在市内设置一级监控网
络的管理平台,即市局、分局或派出所可设置用户终端,观
察本区域内的情况,如图5.3。
图5.1 大城市三级监控网络示意图
图5.2 中等城市三级监控网络示意图
图5.3 小城市三级监控网络示意图
5.4 管理平台设备构成
管理平台的设备构成如下图所示。
管理平台可由WEB/应用服务器、SIP服务器、GIS服务
器、安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
报警服务器、中心代理服务器、接入网关等构成。
上述服务器均指逻辑服务器,每个逻辑服务器可对应
一台或多台物理服务器,一台物理服务器也可部署成多个逻辑
服务器。管理平台的每个域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由上述服务器
中的全部或部分构成。
管理平台各服务器间的逻辑关系见附录A。
管理平台
SIP服务器
GIS服务器
报警服务器
安全服务器
WEB/应用
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管理服务器
中心代理服务器
接入网关
第五章 管理平台构成
5.5 管理平台软件模块结构
管理平台的软件模块结构由系统协议模块、服务模块、应
用模块、应用集成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见图3。
应用集成模块
接报警
现场
指挥
信息
检索
综合
研判
智能
监控
用户管理
设备管理
应用模块
服务模块
系统协议模块
监控
管理
视频
分发
服务
报警
管理
报警
转发
服务
数据
库服
务
通信协议
存储
管理
存储
服务
GIS/
电子地图
管理
GIS/
web
电子地
服务
图服务
配置管理
日志管理
视音频编码协议
图3 管理平台软件模块结构
系
统
管
理
模
块
第五章
管理平台构成
其中:系统协议模块为整个管理平台的基础,服务模块构建在
系统协议模块之上,应用模块构建在服务模块之上,应用集成模块
构建在应用模块之上,系统管理模块也构建在系统协议模块之上。
【条文解释】
5.4节介绍了构成管理平台的各逻辑服务器及它们的主要功
能,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见附录A。这些逻辑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
之间可以存在灵活的部署对应关系,一般为一个逻辑服务器对应部
署到一个物理服务器。当管理平台负载轻时,可将多个逻辑服务器
部署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以节省成本,当负载重时也可将逻辑服务器
部署到多台物理服务器组合以扩展性能。
5.5是管理平台的软件模块结构,平台软件采用分层、模块化
设计,优点是便于维护、扩展和软件功能升级。每个模块的功能和
互相关系在本节中,己有详细描述。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1 监控管理
6.1.1 实时图像点播
应能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
播图像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支持多用户对同一图像资源的
同时点播。宜支持基于GIS地图的图像点播。
【条文解释】管理平台的实时点播功能符合下列要求:
a) 应能对指定设备、指定图像进行实时点播。
b) 除了实现对点播图像的显示,还应支持图像的缩放、抓拍和录
像。
c) 应支持多个用户同时点播同一路图像
d) 宜支持通过GIS或电子地图进行点播,图形化直观操作,方
便定位前端资源,增强易用性。
6.1.2 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
应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
资料并回放和下载;回放应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
帧进退、画面暂停、图像抓拍等;应能支持回放图像的缩放显示。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1.3 视频切换
应能支持手动切换、定时切换、分组切换和报警切换等
切换方式。
6.1.4 远程控制
应能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
控;应能设定控制的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保证优先响
应。可提供对前端设备进行独占性控制的锁定及解锁功能,锁定
和解锁方式可设定。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应支持手动或自动方式对前端设备进行遥控,遥控的操作
可包括对云台、镜头、光圈、开关等的控制。
管理平台应能支持对遥控操作优先级的设定,以保证在多个用户同
时对同一前端设备进行遥控操作时,级别高的用户的请求能够得到优先
响应。
管理平台还可提供对前端设备的锁定和解锁功能,当前端设备被某
用户锁定时,其他用户不能再操作此设备。
6.1.5 语音功能
宜能支持监控中心之间的语音双向对讲功能;宜能支持监控
点和监控中心之间语音双向对讲或语音广播功能。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2 报警管理
6.2.1 报警信息的接收和分发
应能实时接收报警源发送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处置预案将报
警信息及时分发给相应的用户终端或系统、设备。
6.2.2 报警联动
当报警发生时应能通过预设方式自动触发图像复核和/或声音复核
设备进行报警复核,发送报警信息和预设的命令到相关警用业务系统
。并触发相关报警联动装置,如灯光、铃声及记录设备等,宜能支持
在GIS地图上突出显示报警地点。
6.2.3 报警记录
管理平台收到来自前端设备的报警后,应记录报警的详细信息,
如报警源地址、报警源所属组织、报警级别、报警方式、报警类别、
报警时间、处警时间、处警结果等。
6.2.4 报警设置
应支持对报警分发规则、报警联动规则、报警处置预案等的设置。
【条文解释】本节主要对报警的接收和分发、报警联动、报警记录、报警设
置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比较详细和全面。即保证了报警信息及时传递到
报警单位,以便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还作了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破案提
供了有效的证据。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3 存储管理
6.3.1 信息存储
宜采用前端存储和监控中心存储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策略。
监控中心的数据库应能存储与录像资料相关的检索信息,如设备、
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
宜配置专用存储备份设备以长期保存相关信息,信息保存的
时间应符合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要求。
【条文解释】
推荐使用中心存储与前端存储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策略,可根
据实际情况决定视频的存储位置和保留时间,一般普通录像保留在
前端设备,减少网络和中心设备的压力,报警录像在前端和中心同
时保存,以增强重要数据的安全性。监控中心应保存与录像资料
相关的检索信息。由于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要求,有些
资料需要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为以后破案提供依据。因此,要配备
专用的存储设备来备份这些信息资料,目前这类设备主要有硬盘、
光盘等。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3.2 信息整理
应能定期自动或手动对管理平台的信息进行整理,清理
过期或失效的信息。
6.3.3 信息备份
应能按照GB/T 20271-2006中4.2.6的要求,对配置信
息、用户信息、日志、报警记录等数据进行定期备份;重要
的信息要进行异地备份。
【条文解释】
根据GB/T 20271-2006第4.2.6中有关信息安全的要求,
对重要的信息包括配置信息、用户信息、日志、报警记录以及
发案现场的视音频资料进行定期备份。为了防止不可抗拒的原
因遭到破坏,(如地震、洪水、战争等)必要时还应作数据的
异地备份。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3.4 存储策略设置
应支持对存储位置、存储时间、备份策略、整理策略等的
设置。
【条文解释】
联网系统内对存储策略如存储位置、存储时间、备份方案、
整理策略等进行设置,这样可以根据存储空间的大小,优化实
现管理平台规定的存储功能,也可以实现某些特定的存储功能。
6.3.5 报表输出
应支持对报警信息、日志信息、主要配置信息、用户信息
和设备信息等的报表制作和输出。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应支持相关信息的报表输出功能,以方便用户对
管理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和管理。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4 GIS/电子地图管理
以下GIS/电子地图管理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现。
6.4.1数据维护
应包括地形图、各类专题图等数据的更新与维护。
6.4.2 地图显示
应支持地图显示,并具有缩放、漫游、地图图层控制、图例定义
等功能。
6.4.3 查询
应包括空间数据的查询、属性数据的查询、测量、路径选择等。
6.4.4监控和报警信息的显示
宜支持下列基于地图的监控和报警信息的显示:
a) 能够在地图上定位监控点,并可直接点播监控点的实时图像;
b) 接收到报警后,报警的地点能够自动在地图上突出显示;
c) 在地图上以图形化方式显示各种警情统计数据。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的GIS/电子地图对于监控报警信息的显示处理具有很强的辅助
作用。本节列出的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实现。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5集成业务管理
以下集成业务管理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现。
6.5.1 接报警业务
应具有报警提示、报警复核、报警联动、报警记录、报警处
置、报警信息维护等一系列功能。
6.5.2 现场指挥业务
应提供现场和相关监控点的实时视频及其他相关信息,帮助
指挥人员了解现场动态以辅助决策。
6.5.3 信息检索业务
应支持报警信息、视频、日志信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等
的检索。
报警信息检索的检索条件宜包括报警源、报警级别、报警类
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
视频检索的检索条件宜包括时间、地点、设备、报警信息等。
用户可根据需要组合检索条件。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5.4 综合研判业务
宜提供警情分类统计功能,分析警情特点和趋势,并利用
图表进行直观的表示。
6.5.5 智能监控业务
宜能支持智能化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宜提供对监控目标
的运动检测、目标分类(如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分类)、目
标识别(如车牌识别、车辆颜色识别)、行为分析(如逆行、进
入禁行区域)等功能。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集成业务管理主要包括报警业务、现场指挥业务、
信息检索业务、综合研制、智能监控等方面的内容,主要为有关
部门提供联网系统内各种信息资料,了解案情动态,提供辅助决
策。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6 网络与设备管理
6.6.1 设备注册
应支持设备进入联网系统时向管理平台进行注册登记的工作
模式。
6.6.2 设备认证
应对接入联网系统的设备进行合法性认证,认证方式应符合
GA/T 669.2-2008中9.4.2的要求。
6.6.3 时钟校正
在联网系统内部应能实现工作时钟定期校正,校正周期可根据
实际情况设定。
6.6.4 设备监测
应自动搜集、检测网络内的监控设备、报警设备、相关服务器
的运行情况;当发现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时,应能发出告
警信息。
【条文解释】
本标准中要求发现故障的时间小于15min。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6.5 设备信息查询
应支持对设备基本信息的查询,如设备厂商、设备型号、
版本、支持协议类型等信息
6.6.6 设备状态查询
应支持对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查询。
6.6.7 设备参数配置和查询
应支持对设备配置和设备各项参数设置的查询。宜支持
设备的远程配置和软件批量更新升级。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能够对系统内设备的参数进行设置或查询,设备内软件可更
新升级版本。因前端设备存在现场安装环节,已安装到位的设备在进
行参数配置、查询和软件升级时,最好支持远程操作。配置项如:编
码器工作模式的设定、前端摄像机预置点的设定、报警方案的设置、
违章和被盗车辆的布控/撤控(跟卡口系统结合)等有关工作状态参数。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7 用户管理
6.7.1用户身份认证
应对管理平台的用户身份进行合法性认证。只有通过身份
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管理平台。
【条文解释】
当用户进入联网系统时,要经过管理平台的严格审查并验证其
身份的合法性,只有身份合法的用户才能进入联网系统,查询相关
资料,调取视音频信息,操作相关设备,保证了联网系统内信息的
安全,不被无关人员窃取。
6.7.2用户注册
未注册用户应向管理平台提交注册申请和必要信息,经审
批通过后,可获取合法的用户身份。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7.3 用户和权限管理
管理平台对用户和权限的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a) 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用户;
b) 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用户的权限;
c) 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用户组;
d) 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用户组的权限。
管理平台的用户权限管理与授权策略应符合GA/T 669.2-2008中
9.5的要求。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应支持对用户及用户权限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可以对用
户的权限进行查询或增、减、删除等修改。对于用户权限管理和授权策略在GA/T
669.2-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第2部分:安全技术要求》9.5中
有详细描述
6.7.4 用户访问控制
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身份进行授权,用户进行视频点播、
设备控制、文件访问等操作必须拥有相应的权限,通过检查用户的权限实
现访问控制。
6.7.5 身份认证模式
管理平台采用的身份认证机制应符合GA/T 669.2-2008中9.3.2的要求。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8日志管理
管理平台的日志应包括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运行日志应能记
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信息及
发生时间;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
要操作情况。管理平台应具有支持日志信息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
【条文解释】
本条文主要是对管理平台管辖内的设备、网络运行以及工作人员操
作等情况进行记录,提供给有关人员的检查,一旦发现情况如故障、工作
异常等还可以提供分析参考的依据。
6.9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应满足如下要求:
a)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
b)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信息提示等处理功能;
c)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正常、报警、故障等状态给出指
示。
第六章 管理平台功能
6.10 移动/无线监控
宜能支持前端设备的移动/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用户终端的
使用。
【条文解释】
在特殊场合,例如在没有安装固定监控报警前端设备的
地方,需要利用移动无线设备进行视音频信息的采集。现场
指挥作业时,固定的用户终端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无线移
动用户终端,因此,管理平台应能支持这些设备的接入和信
息输出的要求,并受管理平台控制。移动和无线是从不同的
角度所进行的描述,内涵并不完全等价。移动监控描述的是
移动应用效果,利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应用,为充分发挥
移动优势,一般传输环节使用无线传输技术;无线监控强调
的是监控的传输环节所采用的技术,无线监控除常用于移动
应用外,一般还用在因地理位置、经济成本、有线网络基础
等因素不便于安装和使用有线传输网络的监控中,如局部的
点对点微波通信等。
第七章 管理平台性能指标
7.1.1 端到端的信息传输延迟时间
应满足GA/T 669.1-2008中6.2.3要求。
【条文解释】当信息(可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
经由IP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
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应
满足下列要求:
a)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
迟时间应不大于2s;
b)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4s。
7.1.2 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
应满足GA/T 669.1-2008中6.2.4要求。
【条文解释】报警触发后,在本监控中心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
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
小于10s。报警图像预录时间,根据目前的技术和实际业务需要,系
统宜支持用户自行调整设置更大的预录时长。预录功能一般由网络
摄像机、DVR、DVS等前端硬件设备针对重点监视对象实现。
第七章 管理平台性能指标
7.1.3 设备故障发现时间
视频监控联网设备从设备发生故障到管理平台检测到并记录此
故障的延迟时间可设置,应不大于15min。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发现系统内设备的故障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心跳”
的方法,即所有设备定时向管理平台发送工作正常的消息,另一种
方法是管理平台定时发出信号,查询设备工作的情况。
7.1.4 视音频同步误差
视音频同步误差应小于300ms。
【条文解释】
“视音频同步误差应小于300ms”在GA/T 669.4-2008中提出了
同样的指标,这是一个经验数据。例如,当视音频同步误差小
于300ms 时,视频图像中人的口形变动和声音的发出看起来基
本一致,不会有明显失真。
7.2 图像质量要求
管理平台的最终图像显示质量应满足GA/T 669.1-2008中6.2.5的要
求。数字图像质量宜满足GB 20815-2005中10.2.3的要求。
【条文解释】
应保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
度级、事件后继性等方面均应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价)。
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主观评价)应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
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三级。图像质量的
主观评价见GB 50198-1994中的4.3。
应保证对目标监视的有效性。重要监控点图像存储、回放的图像分辨
率宜满足GA/T 367-2001 中4.4.7系统分级规定的一级(甲级)要求。系统
分级参见GA/T 367-2001的附录B。
经智能化处理的图像,其质量不受上述等级划分要求的限制。但对指
定目标的智能化处理,其处理前后的主要图像特征信息应保持一致。
系统图像质量是指原始图像经过编/解码、压缩及解压缩、网络传输、
存储等处理后所显示图像的总效果。
模拟电视信号经数字化编/解码、压缩及解压缩、网络传输、存储等过
程后难免会使图像质量降低。
系统图像质量(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图像)的评价方法有“主观评价”
和
“客观评价”两种方法。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标准采用主观评价方法,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有两种,见表7.1和表7.2。
第七章 管理平台性能指标
表7.1 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
编号
项 目
评分
加权值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极严重
0.3
1
马赛克效应
无
有,不严重
较严重
严重
2
边缘处理
优
良
中
差
极差
0.05
3
颜色平滑度
优
良
中
差
极差
0.05
4
画面还原清晰度
优
良
中
差
5
快速运动图像处理
优
良
中
差
极差
0.10
6
复杂运动图像处理
优
良
中
差
极差
0.10
7
低照度环境图像处理
优
良
中
差
极差
极差
0.35
0.05
联网系统要求的图像质量应达到4分以上,特殊情况下也不应低于3分。
第七章 管理平台性能指标
表7.2 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二
编号
项 目
评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加权值
1
银行点钞,时间2min取银
行点钞员中的中等点钞速
度
能清楚分辨钞票
的类型,能记录
点钞全过程
良
中
差
极差
0.35
2
室内多人运动,2min
能看清人员面部
及衣着
良
中
差
极差
0.20
3
室外多人运动,2min
应能分清各人员
的动作,衣着
良
中
差
极差
0.20
4
低照度环境,2min
(2 lx)
基本分清人员的
面部特征及衣着
良
中
差
极差
0.10
5
交通环境,2min
中等车速(50km/h)
能分清车型及车
牌号
良
中
差
极差
0.15
对于评价人员的基本要求应按GY/T 134-1998中4.5的规定执行。
观看条件的评价体系应按GY/T 134-1998中4.1和4.2规定。
对于表7.1的评价项目说明见GB 20815-2006中的附录A。
评价方法的合格判据见GB 20815-2006中的附录B.
第七章 管理平台性能指标
7.3 并发访问能力要求
管理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实时图像点播并发路数应不小于50路。
管理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历史图像回放并发路数应不小于15路。
7.4 容量要求
管理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设备数量应不小于2,000个。
管理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应不小于50个。
【条文解释】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和传统模拟监控系统在设备在线和用
户容量概念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传统模拟系统以切换矩阵为核心,设备
在线意味着设备与矩阵存在物理连接通道,同时,视频信号也持续送到
矩阵的输入端,用户可随时将其选切到指定输出端进行显示观看;而联
网系统设备在线只意味着设备与中心存在网络连接,且设备处于正常运
行状态并已向中心系统进行过注册,此时设备的视频信号可能正在发向
中心,也可能视频流尚未建立,待中心系统发出调用指令时再将设备采
集的视频流发向中心。故联网系统中设备在线数量可远远大于同时正在
网络中进行传输和观看的设备数量,更易组成大型网络,视需调用。用
户在线亦同理,传统系统中,较依赖物理线路的铺设,控制键盘和输出
电缆一经确定,位置、数量不再变动;联网系统用户依赖于网络,用户
位置是虚拟的,网络所到之处,皆可成为用户应用之处,用户支持数量
一般也大大增加,唯一受限的是平台所能支持的用户在线数和用户若想
正常工作所需视频流是否能被媒体转发资源、网络带宽资源等所满足。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1 管理平台与监控资源的接口
管理平台与监控资源的接口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模拟视频信号:应经过规范的编码设备或代理服务器变成
符合标准协议规定的数字信号,经IP网络接入管理平台;
b)数字信号:符合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标准的数字信号可
直接接入管理平台;非标准的数字信号应经代理服务器接入
管理平台。具体接口协议见GA/T 669.5-2008。
【条文解释】监控资源主要来自监控前端和区域监控系统,它们的
信号有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信号,而接入管理平台的信号都是数
字信号,因此对模拟信号一定要经过编码设备或代理服务器变成
符合标准协议规定的数字信号,才能接入。对数字信号有符合标
准的也有不符合标准的,对符合标准的数字信号可以直接接入。
对不符合标准的数字信号需要经过代理服务器转换成符合标准的
数字信号再接入管理平台。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2 管理平台之间的接口
管理平台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具体接口协议见GA/T
669.5-2008。在获得授权的条件下,管理平台的某个域可以
通过管理平台之间的接口获得其他域的设备资源列表、视音频
信息、报警信息、实时运行信息等。
【条文解释】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中不同的监控域的管理平台之间通过IP
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传输协议、视音频信号编码规范和标准等具有
一致性。具体接口协议见GA/T 669.5-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
统 技术标准 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3 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8.3.1 接口基本要求
管理平台通过接入网关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报警、布
控、图片等信息的互通,见图4;其他应用系统通过管理平台的
客户端或客户端组件可访问管理平台的实时图像和历史视频。
管理平台与接入网关之间的传输协议应满足GA/T 669.1-
2008和GA/T 669.5-2008的要求。
“三台合一”系统、卡口系统等其他系统与接入网关之间
的
传输协议宜采用TCP/IP;如其他系统不支持以太网络,也可采
用其他系统所支持的接口(如RS232、RS485等)及其相应的
协议。
【条文解释】
本节主要讲述的是其它系统如“三台合一”系统、卡口系统等与
管
理平台的互连互通的接口要求。因为其它系统往往不是跟联网系统统
一建设,所以接口协议,传输协议不一定符合要求,因此一般都要经过
接入网关再接入到管理平台。接入网关的作用是不同协议之间互相转
换,使管理平台能够访问其它系统,其它系统也能访问管理平台。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三台合一系统
管理平台
接
入
网
关
P、
P/I
TC
23
RS
2、
48
RS
5。
。
。
TCP/IP、RS232、RS485。。。
TC
P /I
P、
RS
2
32
、
RS
4
85
。
。
卡口系统
。
其他系统
图4 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3.2 接口功能要求
8.3.2.1管理平台与“三台合一”系统的接口功能要求
接口功能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a) “三台合一”系统向管理平台发送报警记录
“三台合一”系统报警记录的内容包含:
必选项:报警时间、报警类别、案发地址、报警级别、报警方式。
可选项:经度、纬度、报警人姓名或报警单位、报警人性别、报警
人联系方式、报警人或报警单位地址、车辆牌号、号牌种类、受伤害对象、
其他信息。
b) “三台合一”系统检索管理平台的报警记录
检索条件: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报警类别、报警源地域范围、报
警方式、报警级别。
c) 管理平台向“三台合一”系统发送报警记录
管理平台报警记录的内容包含:
必选项:报警时间、报警类别、报警源、报警级别、报警方式。
可选项:经度、纬度、案发地址、报警人姓名或报警单位、报警人
性别、报警人联系方式、报警人或报警单位地址、车辆牌号、号牌种类、
受伤害对象、其他信息。
d) 管理平台检索“三台合一”系统的报警记录
检索条件: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案发地域范围、报警类别、报警
方式、报警级别。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3.2.2管理平台与卡口系统的接口功能要求
接口功能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a) 卡口系统向管理平台发送报警
报警记录包含:
必选项:卡口编号、报警时间、车牌号码、号牌种类、布
控类别。
可选项:行驶方向、图片路径、车速、车辆经过时刻。
b) 管理平台向卡口系统发送布控/撤控通知
布控/撤控要求:卡口编号、车牌号码、号牌种类、布控类
别、布控/撤 控的开始时间、布控截止期。
c) 管理平台检索卡口系统的报警记录
检索条件:卡口编号、起始时间、结束时间、车牌号码、
号牌种类、布控类别。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3.3 接口的数据规范
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数据规范包含两个部分:基础数
据规范,见表1;针对卡口系统的扩展数据规范,见表2。
【条文解释】
为了使管理平台与城市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接口的数据规
范一定要符合规定,表1给出了基础数据规范的规定,表2给出了扩展数
据规范的规定。
8.3.4 接口的消息格式
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接口的消息格式采用xml定义。管理平
台与其他系统接口的消息格式应包括四部分内容:通知消息、通
知消息的响应消息、查询消息以及查询消息的响应消息。通知消
息及响应消息实现报警通知和布控/撤控通知的接口功能;查询
消息及其响应消息实现检索报警和检索图片的功能。上述四种消
息的具体定义以及消息定义中用到的全局类型的定义见GA/T
669.5-2008中附录C。
【条文解释】
规范接口的消息的格式是管理平台与城市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的条件,上述四种消息、格式在GA/T 669.5-2008附录C中有
详细的描述。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3.5 接口的传输协议
8.3.5.1 接入网关与其他系统的传输协议
宜采用TCP/IP,端口可设。如其他系统不支持TCP/IP,也可采
用其他系统所支持的相应协议。
8.3.5.2 管理平台与接入网关的传输协议
符合GA/T 669.5-2008中的相关要求。
【条文解释】
管理平台与城市其它系统除了数据规范和消息格式满足要求外,还
要经过网络的传输,传输协议也要一致,由于二个系统并不是同时建设,
传输协议不一定满足要求,所以二个系统连接时,中间增加一个接入网
关,负责管理平台和城市其他系统之间传输协议的转换。
联网系统网络层应支持IP协议、传输层应支持TCP和UDP协议,视、
音频流在基于IP网络传输时应支持RTP/RTCP协议,视音频流的数据封装
格式应符合GA/T 669.4-2008中第7章的要求。
第八章 管理平台的接口
8.3.6 接口的扩展方式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进行以下
扩展:
a) 扩展接口功能要求。
b) 扩展8.3.3的接口数据规范,扩展方法可参考表2。
c) 增加接口消息中全局类型定义。
d) 增加消息定义。
e) 扩展消息类型。在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的响应消息、查询
消息、查询消息的响应消息之外定义新的消息类型。
第九章 联网系统的统一编码
9 联网系统的统一编码
管理平台应对联网系统的前端设备、平台设备、终端用户、
中心用户采用UUID进行统一编码。编码应具有全局唯一性。管理平
台之间的通信、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应采用本章规定的
统一编码标识联网系统的设备和用户。
编码规则:系统编码由20位十进制数字字符组成,由中心编码
(8位)、行业编码(2位)、类型编码(3位)和序号(7位)四个
码段构成,即系统编码 =中心编码 + 行业编码 + 类型编码 + 序
号。
统一编码规则的详细说明见表3。其中,中心编码指用户或设
备所归属的监控中心的编码,按照监控中心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
确定,当不是基层单位时空余位为0。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
-2007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表示。行业编码是指用户或设备所归属
的行业,行业编码对照表见附录C。类型编码指定了设备或用户的
具体类型,其中的前端设备包含公安系统和非公安系统的前端设
备,终端用户包含公安系统和非公安系统的终端用户。
第九章 联网系统的统一编码
【条文解释】
为了实现联网系统内信息的调用、管理和控制,管理平台应对联网
系统内的所有设备(前端设备、平台设备、用户终端设备、中心用户等)
采用UUID方式进行统一编码。采用十进制20位字长的编码形式,20位字
长的分配原则如图9.1。UUID号是唯一的。
第十章 管理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10 管理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日常运行维护、 软件更新维护、 故障恢复、 信息维护
【条文解释】(1)为保障管理平台的功能能够长期稳定执行,保障
平台内设备、平台系统软件以及平台依赖的网络环境工作正常非常
重要。一方面,平台利用设备“心跳”信息或管理平台定期查询信
息,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及时通知用户;另一方面,
用户应通过值班操作中所感受到的系统即时响应情况及对历史的审
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系统潜在缺陷,主动进行维护。
发现问题时尽快定位故障位置、原因和严重程度,采用重启故障设
备、隔离故障设备、更换备份设备(备份部件)等合适的手段尽快
恢复系统功能。
(2)为了防止重要信息的丢失和节省运行磁盘的空间,应制定完整
的备份、维护计划,对系统中记录的信息进行定期整理和备份。
联网系统是一个结构庞大且复杂、设备众多,由于受到运行环境
和设备可靠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系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
毛病。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日常
运行管理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务必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应成立专门的维修机构负责日常的维
修工作。
GA/T 669.7-2008
技术标准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第7部分:
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