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700 万吨 -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二甲醚700 万吨 -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甲 醇 战 略
目录
第一部分 甲醇概述
一
二
三
甲醇的分类
甲醇生产工艺及技术方向
甲醇的产品链
第二部分 甲醇产业链分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上游原材料供给
甲醇总体
甲醇下游消费
甲醇多层次市场体系
甲醇国际供需
国内外甲醇产业竞争力对比
甲醇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甲醇价格走势
甲醇价格影响因素
我国甲醇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第一部分 甲醇概述
一、甲醇的分类
甲醇大体上有工业甲醇、燃料甲醇和变性甲醇之
分。目前以工业甲醇为主。凡是以煤、焦油、天然
气、轻油、重油等为原料合成的,其质量指标符合
国标GB 338-2004要求的,都是工业甲醇。粗甲醇经
脱水精制、作为燃料使用的无水甲醇,称为燃料甲
醇。变性甲醇是指加入了甲醇变性剂的燃料甲醇或
工业甲醇。由于甲醇与汽油、柴油不互溶,尤其在
低温潮湿环境中发生分层现象而造成发动机不能正
常工作,因此燃料甲醇或工业甲醇变性后才能加入
汽油、柴油使用。
二、甲醇生产工艺及技术方向
目前,欧美、中东地区国家主要采用天然气为原
料生产甲醇,该工艺具备投资低、无污染的优点,
且无需过多考虑副产物销路。由于我国一次能源
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征,缺少廉价的天
然气资源,同时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持续上
涨,在大力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的背景下,当
前并且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甲醇生
产最重要的原料。此外,我国还有部分企业采用
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这也是我国独有的甲醇
制取技术。用煤或天然气制甲醇工艺差别主要在
前段工艺,后段都涉及如下化学反应:
CO + H2 → CH3OH
在未来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方面,目前,包括
日本、中国、美国等一些国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与
氢反应生产甲醇技术,并已经有所突破。其中,我
国已经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非金属催化剂领域取
得重要进展,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在大阪建设100吨/
年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这项技术一旦
实现工业化应用并与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结合
起来,将彻底改变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与模式。
三、甲醇的产品链
1.甲醇是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自身产业链长,
涉及化工、建材、能源、医药、农药等众多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甲醇在传统化工领域应用广泛,是甲醛、二甲
醚、醋酸、MTBE、DMF、氯甲烷、甲胺等一系列
化工产品的上游原料,在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基
础性地位。据统计,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
品已有近30种,以甲醇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产品
可达上百种。
3.甲醇是新兴替代能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国
家大力推动可替代能源发展,作为甲醇深加工产品
的二甲醚、甲醇燃料等,均具有良好的传统能源替
代性和可操作性。当前,《车用燃料甲醇》、《车
用甲醇汽油(M85)》、《城镇燃气用二甲醚》等
一系列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得甲醇作为替代能
源原料具有政策依据,发展前景广阔。
4.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对于我国乙烯工业的健
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甲醇制烯烃的MTO工艺和甲
醇制丙烯的MTP工艺,是重要的C1化工技术,也是以煤
替代石油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的核心技术。随着我国
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对低碳烯烃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乙
烯生产原料的石脑油、轻柴油等原料资源,面临着越来
越严重的短缺局面,已成为制约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主
要瓶颈之一,同时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也使得MTO/MTP
项目的经济性更具竞争力。因此,甲醇制低碳烯烃
(MTO/MTP)项目已经成为众多煤化工项目产业链中的
重要一环。
5.其他方面。甲醇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
料,还能用于防漆剂、除锈剂、防冻剂以
及饲料添加剂等领域。
第二部分 甲醇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供给
(一)煤炭
1.我国煤炭的基本情况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不可再生战略
资源。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中国煤
炭资源总量约 5.57 万亿吨,居世界第一,无烟煤预
测储量4743.43 亿吨。截止 2008年底,查明煤炭资源
储量 11597.78 亿吨,其中无烟煤查明储量1340.22亿
吨,占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的 11.56%。
2009 年,我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
长,全年产量达到 30.5亿吨,同比增长10.99%。同
年我国动力煤的消费总量为25.09亿吨,其中化工行
业消费607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2.42%。
2.我国煤化工产业
煤化工是指所有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按
不同工艺路线可以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
按产品路线可以分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
煤焦化-焦炭-电石、煤气化-合成氨等。
目前在业内引起关注的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
油、煤制烯烃和煤制醇醚类的新型现代煤化工,像
煤焦化、氯碱和合成氨制尿素等都属于传统煤化工。
煤化工主要工艺路线及产品
我国煤化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
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合成氨、尿素、甲醇、电
石、聚氯乙烯等大宗化学产品都是传统煤化工产
品,并随着技术研发的进步,煤制油、煤制烯烃
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正在快速发展。
生产一吨甲醇所消耗的原料煤与所采用的气
化工艺、煤质及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都有
很大的关系。
以年产 20-30万吨甲醇装置为例:(1)固定层间歇
气化工艺,使用优质无烟块煤,生产 1 吨甲醇约需
煤1.8吨;(2)GE或多喷嘴水煤浆氧化工艺,使用
优质烟煤(义马煤),生产 1吨甲醇约需煤 1.4-1.5
吨;(3)SHELL粉煤气化工艺,使用优质烟煤(义马
煤),生产 1吨甲醇约需煤1.25-1.45吨。一般而
言,生产一吨甲醇需要大约 1.5吨标准煤(每吨标准
煤的发热量是29.271兆焦/kg,7000千卡/千克)。
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煤化工越来
越显示出优势,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发展煤化工热
情很高,尤其是在 2004 年7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以
来,国家不再审批投资项目,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
的煤化工项目很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几乎是有
煤的地方都在发展煤化工。
2006 年底,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煤化工产业中
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相关部
门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分
三个阶段。2010 年、2015 年和 2020 年,煤制油
规划年产分别为 150 万吨、1000 万吨和 3000 万
吨(2015 年和2020 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
别为 4%和10%);掺烧于汽油的二甲醚的规划是,
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 500 万吨、1200万
吨和2000 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
年产分别为 140万吨、500万吨和 800万吨,占烯烃
总量比例分别为 3%、9%和11%。
煤制甲醇的规划增长速度也很大。在上述时间点上
年产分别达1600 万吨、3800 万吨和 6600万吨,到
2020年,煤制甲醇占甲醇总量的94%。二甲醚和煤烯
烃由甲醇转化而来。前者转化比例为 1.5:1,后者
转化比例为 2.92:1,两者合计在 2010 年、2015年、
2020 年共约用甲醇 1170万吨、3300万吨和 5400
万吨。征求意见稿显示,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
炭和化肥,产能增加很少,而电石则面临缩减。
(2)打造七大煤化工基地
征求意见稿显示,我国计划构建黄河中下游、
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七大煤
化工产业区。
图:我国未来七大煤化工基地
按照规划,黄河中下游、新疆、蒙东将形成大
规模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生产基地,到2020年,
这些地区将形成年产煤制油 1100万吨、二甲醚 700
万吨,即我国最大的替代化石燃料生产基地;新疆
规划年产 1000 万吨煤制油及 500 万吨甲醇;在蒙
东,建设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三大甲醇生
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000 万吨,但没有规划下游产
业;中原和云贵规划年产煤制油各 600万吨。但目
前以陕北,内蒙古,宁东煤化工产业发展最快。
(3)斥巨资修建四大管线
为把蒙东地区的甲醇输送出来,计划投资 50
亿元,在呼伦贝尔-霍林河-阜新-锦西修建一条长
1800 公里、年输送甲醇能力在 1000 万吨以上的输
送管线。为输出黄河中下游燃料,规划投资 80亿
元,在宁东-榆林-鄂尔多斯-京津唐港建一条长
2000 公里输送管线。
同时,还投资 12 亿元,修建长 400 公里的伊宁独山子成品油管线,与出疆成品油管线独山子-兰
州-成都成品油管线连接,年送油品1000 万吨,将
煤制油送往西南地区。另外,在内蒙多伦地区,建
一条长约 200公里至北京的天然气输送管线。这些
输送管线将确保规划中的新型煤化工能源源不断地
输送到需求地区。
高油价是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新型煤化工
的最根本原因,我国是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因此
发展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不仅是出于经济性的
考虑,更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性的考虑,但由于煤
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同时还面
临着技术、市场和资源环境约束的风险,因此发展
煤化工既有机遇也有很大的风险。
2007 年 12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领
导听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汇报,
指出:在当前国际油价高企、我国原油资源短缺、
煤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适度发展煤化工是十分
必要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可有效缓解国内油品供
需矛盾,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
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不仅要考虑煤资源合理利用,还要考虑到环境容量、
水资源及市场等制约因素;煤化工发展必须符合
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要从全生命周期
的角度,全面评价煤化工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二
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天然气
天然气是国际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天然气制
甲醇装置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的优
点,中东、南美等具有丰富天然气地区已成为世界
甲醇工业的核心。目前我国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
装置约占国内产能的 30%左右(据中国氮肥工业协
会)。
1.天然气概述
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
的混合气体的统称, 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
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占 85-95%,是
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
环保的优质能源,热值为 8500千卡/立方米;其次
为乙烷、丙烷、丁烷等。天然气是优质的燃料和化
工原料。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10
年我国生产天然气 944.64亿立方米,与 2009 年相
比增长 12.07%;2010 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为
1070 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 22.3%。
2.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分布
根据中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全国天然气资
源量 380400 亿立方米,其中陆上62 个沉积盆地的
天然气资源量 299000 亿立方米,海域7个沉积盆地
的天然气资源量81400亿立方米。全国最终可采天然
气储量 140000亿立方米。
3.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政策
为了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使用结
构,促进节能减排。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研
究制定了《天然气利用政策》于 2007年8月 30日正
式颁布实施,成为我国未来天然气产业发展及使用
的重要指导。政策明确规定了天然气利用领域和顺
序,具体为:天然气利用领域 天然气利用领域归
纳为四大类,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
和天然气化工。并根据不同用户的用气特点,将天
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在《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
的四大类中,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是
将天然气用于能源消费,而天然气化工则是将天然
气当作化工原料,利用天然气组分中占 90%以上的
烷烃合成制取多种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料。虽然近年
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较快,但天然气化工项目却
相对放慢了速度,主要原因是天然气价格的提升使
化工项目很难盈利。
随着化工项目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
的下降,关于有限的天然气到底应该当作一次性
能源烧掉,还是当成可二次利用的化工原料的争
论一直持续不休。此次《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
台,明确了天然气利用顺序,争论也应该就此结
束。《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提出,对已建用气
项目,维持供气现状,特别是国家批准建设的化
肥项目,应确保长期稳定供应,而新上用气项目
一律按本政策执行。
天然气产地利用天然气也应严格遵循产业政策。化
肥是农用物资,作为农业大国,国家政策始终向其
倾斜,不仅要保证化肥生产的原料供应,而且从
2005年发改委《关于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
及近期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的通知》来看,制
定了化肥用气、工业用气和城市燃气三档基准价
格,其中化肥用气的价格是最低的,并明确要求
“暂不浮动”。
但目前国内天然气化工(化肥)企业特别是其中
的一些中小企业的现状是,同一家企业内可能既生
产合成氨又生产甲醇。因为国内甲醇产业是从联醇
生产起步的,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一些中小化肥
企业为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合成氨联产甲醇技术。目前,联醇企业仍占国内
甲醇企业总数的60%以上,装置能力约占近 50%。合
成氨联产甲醇生产技术主要依附于合成氨装置的已
有设备。
有业内人士认为,联醇生产不仅投资省、见效快,
可使合成氨装置总能力提高4%-5%,最大限度地利用
了气体资源,避免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废气白
白排放掉,还使其变为有效气体,产生效益,在提
高碳的使用率的同时,还可降低化肥企业的生产成
本,联醇后仅节电吨氨就可以达到 50 千瓦时。因
此,联醇技术已经成为化肥生产的一个气体净化工
序和手段,是对能源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同时联醇
也已成为我国化肥企业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企业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预见,为保证《天然气利用政策》的贯彻
实施,政府还将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严格天
然气利用项目投资管理,引导国内天然气市场健康
有序发展。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的走高会带动一次
能源及大宗产品价格攀升,未来天然气的进口价格
将影响到甲醇投资与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
二、甲醇总体
(一)甲醇产能及其分布
我国甲醇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尤其自2002
年年初以来,我国甲醇市场受下游需求强力拉动,甲
醇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和新建装置,使得我国甲醇产
能急剧增加,产量连年大幅增长。2009年我国甲醇
产能2717万吨,实际产量1122.9万吨,2010年我国
甲醇产能达到3756.5万吨,产量1575.26万吨,已成
为世界第一大甲醇生产国。
2004-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及产量
年份
产能(万吨)
产能增长率
(%)
产量(万吨)
产量增长率
(%)
2004
732
22
440.6
47.42
2005
893
21.99
535.64
21.57
2006
1399
56.66
745.8
39.24
2007
2032
45.25
1012.6
35.77
2008
2338
15.06
1109.9
9.61
2009
2717
16.21
1122.9
1.17
2010
3756.5
38.26
1575.26
40.28
数据来源:《2010金银岛甲醇年报》
向资源地集中成为我国甲醇产能布局的主导趋
势。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重庆等地凭借其
资源优势,将成为甲醇生产企业最为青睐的地区;
山东、河北等传统的甲醇生产大省,受资源总量和
环境容量的制约,产能扩张速度将有所放缓。
2009-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0金银岛甲醇年报》
我国甲醇的主产地为山东、内蒙古、河南、陕
西、山西、河北等省区。2010年甲醇产量在100万吨
以上的省区共有五个,分别为山东333.82万吨、内
蒙古175.9万吨、河南171.5万吨、陕西149万吨、山
西107.06万吨,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59.5%。
(二)按原材料划分的产能构成
从甲醇生产工艺来看,2010年中国甲醇总产能
3756.5万吨,其中煤制甲醇产能为2369万吨,占总
产能的63%;焦炉气制甲醇产能有所增加,达到
592.5万吨,所占比例增至15.8%左右;而天然气制
甲醇产能所占比例则小幅缩减至21.2%左右,产能为
795万吨。
2010年我国甲醇生产原料分类情况
(三)近年产能集中度变化情况
2009年我国前10大甲醇生产企业产能合计为752
万吨,占总产能的27.68%;2010年前10大甲醇生产
企业产能合计为1088万吨,占总产能的28.96%,较
2009年略有提高,说明产业集中度有所增强。
我国前10大甲醇企业产能(单位:万吨/年)
2009年甲醇产能前10
名生产厂家
产能
2010年甲醇产能前10名生
产厂家
产能
内蒙古远兴能源
133
神华包头煤制油
180
山东兖矿集团
113
中海石油建滔
140
上海焦化
80
内蒙古远兴能源
133
河南平煤蓝天
73
山东久泰化工
125
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
63
山东兖矿集团
113
兖矿榆林能化
60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6
陕西神木化工
60
宁夏神华宁煤
85
中海石油建滔
60
上海焦化
80
新奥新能化工
60
河南平煤蓝天
73
山东明水化工
50
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
63
合计
752
合计
1088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金银岛网站
(四)2011年计划新增产能
2011 年我国国产甲醇建设项目依然有较大增
长,新增产能预计达到 1110万吨。
地区
企业名称
年产能(万吨)
投产时间
生产工艺
西北
宁夏神华宁煤
168
2011年二季度
煤制
西北
大唐能源国际
168
2011年一季度
煤制
西北
新疆广汇新能源
120
2011年二季度
煤制
西南
重庆卡贝乐
85
2011年二季度
天然气
华中
河南鹤壁煤化
50
计划2011年投产
煤制
西南
四川川维
46
2011年三季度
乙炔
西北
陕西渭河煤化
40
2011年一季度
煤制
山东
新能凤凰
36
2011年四季度
煤制
地区
企业名称
年产能(万吨)
投产时间
生产工艺
西北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世林化工
30
2011年四季度
煤制
华北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
30
计划2011年投产
焦炉气
西北
内蒙金诚泰
30
2011年四季度
煤炭
西南
贵州鑫晟煤化工
30
2011年一季度
煤炭
西南
云南云维
27
2011年二季度
焦炉气
西北
内蒙古协鑫锡林能源
20
2011年三季度
煤制
西北
陕西陕焦化工
20
2011年一季度
焦炉气
西北
青海盐湖钾肥
20
投产时间待定
乙炔
地区
企业名称
年产能(万吨)
投产时间
生产工艺
西南
贵州天福化工
20
2011年一季度
煤炭
西北
内蒙古易高三维煤化
20
2011年一季度
煤炭
西北
陕西延长石油
20
2011年一季度
煤炭
西北
宁夏国电
20
2011年三季度
煤炭
华北
河北金牛旭阳焦化
15
2011年三季度
焦炉气
华东
徐州天安化工
15
2011年一季度
煤炭
华东
青岛钢铁集团兖州焦化厂
10
2011年一季度
焦炉气
华北
山西古县利达焦化
10
2011年四季度
焦炉气
地区
企业名称
年产能(万吨)
投产时间
生产工艺
华北
山西建滔万鑫达化工
10
投产时间不确定
焦炉气
西北
内蒙古乌海德晟实业公司
10
2011年一季度
焦炉气
西南
贵州金赤化工
10
2011年三季度
煤炭
华东
山东北金集团兴德化工
10
2011年一季度
焦炉气
华东
山东微山同泰焦化
8
2011年一季度
焦炉气
西南
四川旺苍合众
7
2011年一季度
焦炉气
西南
贵州开磷息烽合成氨
5
2011年一季度
煤炭
合计
1110
(五)甲醇产能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
1.醇醚燃料发展是需求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甲醛、醋酸、MTBE、农药、
医药等产品对于甲醇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不会有
太大的变化,对我国甲醇需求影响最大的是醇醚
燃料领域。
发展醇醚燃料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
是近期替代能源工作的重点。《车用燃料甲醇》
《车用甲醇汽油(M85)》国家标准已于 2009 年
11 月 1 日、12月 1 日实施。《高比例车用甲醇汽
油》标准已完成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另
外,《M15 车用甲醇汽油》国家标准上报稿已经完
成,经专家讨论后将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核通过,有
望近期出台。如果标准能够及时公布,那么国内燃
料市场对于甲醇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二甲醚具有无污染、燃烧热值高等优点,不
但可以用作民用燃料,还能够作为柴油替代产品。
继上海市二甲醚公交车投入试运行之后,北京、
武汉等地也有意引进二甲醚公交车进行试运行。
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于
2008 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这表明二甲醚可以正
式进入城镇作为替代燃料推广。
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城镇燃气二甲醚国家标准》将于2011 年 7月 1日
正式实施,标志着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在全国范围
内推广应用有了可依据的标准和合法的身份。
2009年12月,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发改委的产
业目录。该目录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
小排量汽车和使用醇醚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
氢燃料等新型燃料的汽车。2005年,我国二甲醚
产能仅 12万吨,2008 年已经飙升至436万吨。据
城市燃气协会二甲醚专业委员会介绍,2010 年年
底,我国二甲醚产能达到 985 万吨,产量为332
万吨,需要消耗甲醇 468万吨。
2.天然气政策影响气头产能扩张步伐
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于 2007
年 8 月30 日正式颁布实施。根据统计,2010 年底
我国甲醇在建、拟建项目中约有 795万吨的产能是
以天然气为原料,占总产能的 21.2%。《政策》规
定,对已建用气项目,维持供气现状;在建或已核
准的用气项目,若供需双方已签署长期供用气合
同,按合同执行;未落实用气来源的应在限定时间
内予以落实。
《政策》明确提出:禁止新建或扩建天然气制
甲醇项目。因此,《政策》对于已建成的天然气
制甲醇企业并没有影响,而国内通过核准的以天
然气为原料的甲醇拟/在建项目大部分也已落实
了气源,所以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真正受到影
响的是一些没有通过审核的甲醇拟建项目和小部
分没有落实气源的企业。《政策》的出台使得部
分拥有天然气资源优势的地区不能再新建、改扩
建甲醇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甲醇行业产能
扩张的步伐。
3.中东低成本甲醇将冲击国内甲醇市场
近几年,除我国正在建设的大量甲醇装置外,
中东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也在建设大型甲醇
装置,如伊朗 165 万吨/年的Zagros 装置、阿曼
100 万吨/年甲醇装置已于 2007年投产,伊朗175
万吨/年的AraziV装置 2008年投产。
中东地区的甲醇项目几乎全部采用廉价的天
然气作为原料,每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不到0.5元,
具有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同时,中东地区甲醇
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投资费用低,建在天然气产
地的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生产成本只有 60-80美元/
吨。
2010 年中东地区甲醇产能达到 2000 万吨/年以
上,即使按照 70%的开工率,产量也达到 1400万
吨;其自用部分只有 300-400万吨,其余 1000多万
吨用于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是亚洲尤其是我国。由
于中东甲醇成本低廉,我国很难与其竞争,对国内
甲醇企业及甲醇市场产生明显冲击,需要引起业界
重视。
4.国家政策将抑制产能过快增长
2009 年以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抑制部分行业
产能过快增长。2009 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
若干意见》(国发[2009]38 号),其中指出“对合
成氨和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降低
成本、提高竞争力”,对抑制合成氨和甲醇产能过
快增长,提出了总体原则和目标。
2011 年 3 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
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禁止建
设年产100 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 100
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等现代煤化工项目,
提高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进一步限制煤化工产
能扩张速度,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版)》中,
也将百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列入限制类。国家出台
的一些列政策都表明,目前国内煤制甲醇项目产
能增长过快,需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
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下游消费
(一)消费总量及增速
与国内甲醇产量的快速增长相比,近年来我国
甲醇的消费量也经历了一个迅速提升的过程。2010
年我国甲醇国内表观消费量为2092.96万吨,是2003
年表观消费量433.95万吨的4.82倍,成为世界第一
大甲醇消费国,2003-2010年8年间我国甲醇表观消
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
与我国甲醇产量迅速增长相对应,我国甲醇消费自
给率从2003年产量占表观消费量的68.87%,大幅提
高至2007年的97.29%,基本达到自给自足。但是受
金融危机以及国外天然气制甲醇成本优势影响,
2009年我国甲醇进口量跳跃式增长,达到528.80万
吨,产量与表观消费量比值降至68.04%,2010年该
比例有所回升,达到75.27%。
我国2003-2010年度甲醇产销总量平衡表(万吨)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
费量
产量/表观消
费量(%)
进口/表观消
费量(%)
依存度
(%)
298.87
140.16
5.08
433.95
68.87
32.30
31.13
2004
440.6
135.9
3.3
573.2
76.87
23.71
23.13
2005
535.64
136.03
5.45
666.22
80.40
20.42
19.60
2006
745.8
112.7
19
839.5
88.84
13.42
11.16
2007
1012.6
84.5
56.3
1040.8
97.29
8.12
2.71
2008
1109.9
143.4
36.8
1216.5
91.24
11.79
8.76
2009
1123
528.8
1.38
1650.42
68.04
32.04
31.96
2010
1575.3
518.9
1.24
2092.96
75.27
24.79
24.73
年 份
产量
2003
数据来源:金银岛网站
(二)甲醇的地区消费特征
从甲醇消费的区域看,2010年我国华东地区
位居甲醇消费榜首,消费量占全国的44.44%,主
要归因于该地区下游甲醛、二甲醚、冰醋酸、甲
醇汽油对原料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
凭借着稳定的甲醛、二甲醚、甲醇汽油需求的支
撑,表观消费量占据全国第二,保持在15.51%的
水平;华南地区、华中地区消费量也比较大,分
别占有11.58%和11.01%;西北地区作为甲醇生产
重地,消费量仅占到4.33%。
2010年我国甲醇消费地区分布图
数据来源:易贸资讯
(三)甲醇的消费构成
从甲醇消费的产品看,甲醛、二甲醚、甲醇燃
料、醋酸等是甲醇的主要下游产品。近几年来,
国内甲醇的传统消费领域,如甲醛、醋酸、医药
和农药等行业稳步发展,这些行业的甲醇消费量
也逐步增长。而一些新兴领域如甲醇掺烧汽油、
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等行业则发展迅速,对于甲
醇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
2007-2010年我国甲醇消费结构表
比例(%)
消费领域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
甲醛
36.6
36
32
27
二甲醚
11.5
15
22
19
掺烧汽油
15.7
15
13
12
醋酸
8
10
10
11
MTBE
4
6
6
8
甲胺
7
4
3
3
其他
17.2
14
14
2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注:2010年甲醇消费“其他”项目中,甲醇制烯烃占比为8%
数据来源:2007年数据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08年数据来自中
国塑化行业年会,2009、2010年数据来自《2010金银岛甲醇年报》
甲醇主要下游产品单耗情况及有关税率
产品名 单耗(吨)
称
甲醛
0.45
税则号
29121100
进口税率(最惠 增值税率(%)
国%)
5.5
17
二甲醚
1.4
2934999026
6.5
13
冰醋酸
0.53-0.55
29152119
5.5
17
MTBE
0.36
29091900
5.5
17
DMF
1.1
29241910
6.5
17
注:“单耗”指生产每吨相关下游产品消耗多少吨甲醇
(四)未来国内甲醇行业需求预测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之近年来煤化
工国产化技术装备相继取得突破,醇醚燃料、甲
醇制烯烃等新兴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乐观。再加
上甲醛、醋酸等传统下游产业的稳步发展,甲醇
需求量不断提高。
1.甲醛
2009 下半年起,中国经济有逐步回暖的趋势,
同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及相关产业逐渐走出低迷,
基础建设加速增长,在水泥、钢材、板材等需求
拉动的情况下,甲醛主要下游人造板市场相应回
暖。同时,在经历了 2009 年的高库存销售压力
以及利润率直线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惨痛局面之
后,国内大部分甲醛生产企业改变以往传统产销
方式,上半年多采取在锁定利润的情况下以销定
产,同时原料及成品库存水平始终保持相对低位,
由此,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压价情况明显减少,行
情及时跟随原料甲醇价格走势,价格转嫁下游相
对顺畅,整体产业链操作处于恢复稳健的趋势中。
据统计,2010 年国内甲醛产量同比增加约 4%,
甲醇需求中占比约 27%。年内装置平均开工率约
48-50%,同比增加 2-4 个百分点。但受制于长时间
低迷的终端需求以及替代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作
为国内甲醇传统的最大下游,甲醛行业在甲醇消费
结构中占比逐年下滑,2007 年甲醛在甲醇下游需求
消费中占比36.6%,而这一数字在 10年已下降至27%。
另外,2009 年底,国家林业局出台《林业产业
振兴规划(2010-2012 年)》的通知,通知指出,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影响,
需要加快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提高林业产业竞争
力,积极扩大国内城乡市场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
市场。在具体规划目标中,通知指出 2010-2012
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08 年的 1.44 万亿元增加
到 2012 年 2.26 万亿元,保持 12%左右的速度
增长,其中人造板产量稳定在 1亿立方米左右,
且人造板、木地板、家具、木门等优势产品继续
保持世界出口第一国地位,这有助于相应拉动国
内甲醛需求。综上,易贸资讯预计2011-2012年甲
醛需求发展平均增速将在 5-7%。
图:历年甲醇、甲醛产量变化趋势
图:甲醛销售成本构成
2.甲醇燃料
(1)煤基甲醇作为替代燃料的必然性
我国石油消费年均消费增速保持在6%左右,
而同期原油产量年增长率仅为1.5%,随着国际油
价的不断攀升,对国内经济产生的风险性不言而
喻。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吨,
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2亿吨,缺口达2.5-
2.7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为此,国
家能源局提出通过替代燃料来减少工业和民用机
动车的耗油量。 在技术开发已经完成的前提条件
下,选择可长期大规模应用的替代燃料有两个关
键问题需要考虑: 一是该替代燃料的长期可获得
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家叫停粮制乙醇燃料就
是基于该项考虑。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用本已
短缺的粮食作为替代燃料的来源,因能源安全牺
牲粮食安全的做法,无疑饮鸩止渴,发改委2007
年叫停粮食能源化可谓应时应景。今后,我国发
展燃料乙醇应重点推进非粮原料,推进第二代生
物乙醇的产业化发展。而我国是富煤缺油气国家,
化石类能源探明储量约7500亿吨标准煤,
煤炭储量丰富,在常规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占
90%以上,按同等发热量计算,相当于目前已探明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和的17倍。因此从长期可获
得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角度考虑,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里,煤炭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所依靠的基
础能源;开发应用煤基替代燃料将是较长一段时
间内发展替代燃料的现实选择。
十七大期间,中央主要领导与有关专家谈话
中指出:当前由于石油紧缺,煤化工及替代能源
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国家发改委根据这一要
求,准备出台《关于发展替代能源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替代能源的发展目标是争取
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的20%以上,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55%
左右。国家发改委工业司最近征求意见的《我国
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中指出:
将煤基甲醇和二甲醚作为今后20-30年过渡性车用
替代燃料,因时、因地制宜推广使用车用醇醚燃
料,是基本可行的,对于我国实施能源多元化和
能源替代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要建立完善标
准和规范,提高大型燃料和汽车生产企业参与度,
加快甲醇二甲醚燃料的研发和推广。
从技术路径来讲,煤基替代能源主要有两类:
煤制醇醚燃料和煤制油。二者技术开发成熟度、
综合环境影响的差异,决定了其在当下大规模应
用的可行性差异。煤制油投资大,存在技术风险,
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尽管煤制油项目一度发展
得“如火如荼”,在建和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规
模达到4017万吨/年,但是从产品方向、工艺路线、
技术装备、运营管理等方面判断,我国煤制油尚
处在工业化试验和示范阶段,还存在技术和工程
较大风险。现有汽、柴油是炼油企业根据不同原
油炼制调配而成,煤制油组分并不与汽、柴油直
接相符,还需要增加后续
复杂工艺或结合炼油企业调配处理。而且煤
制油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
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综合环境考评压
力较大。国家发改委已于2006年7月发布了《关于
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
知》,提高了煤制油项目的准入门槛,对煤制油
重大项目开始限制审批,规范发展。而醇醚燃料
技术相对成熟稳定,有多年应用基础,是潜力巨
大的替代燃料。
(2)甲醇燃料的几种使用方式
(3)市场推进
近两年在成品油供应呈宽松状态的预期下,
甲醇调油推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相比油荒时期明
显降低。加之 M15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及推广规范、
运输系统等标准尚未出台,缺乏相关政策和渠道
配合,更增加了这两年甲醇调油发展速度的不确
定性。虽然我国于 2009 年 5 月、7 月分别出台
了车用燃料甲醇及 M85 甲醇汽油国家标准,但相
关机构从调研中获知标准出台对市场的推动作用
实属“雷声大雨点小“,受制于 M85甲醇汽油受
众面较小,有严格的使用范围和要求,仅适合于
特定改动过车型的使用等因素,上述标准出台对
甲醇汽油在国内的消费推广作用实为有限。且国
内部分试点地区甲醇汽油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大
部分试点省份存在标准滞后、宣传力度不够、重
复征税等问题。在目前我国甲醇汽油的 14 个试
点省份中,山西、陕西省份推进力度相对积极,
其余省份的实际推广进展缓慢,另外,浙江省部
分地区于 10 年 1 季度起开始试点,截至目前,
推广情况符合预期水平,但甲醇汽油在该省的使
用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尚有待观察。
国际原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价格看涨,这为
甲醇用于调油提供了经济性保障。且在风能、太
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的转化和储存技术尚
未成熟、应用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甲醇汽油的发展
可谓现实条件下最具可操作性的替代能源。基于
此,易贸资讯初步预计2011-2012 年甲醇调油需
求平均发展增速将在 50%左右。
3.二甲醚
二甲醚,简称甲醚,分子式为CH3-O-CH3,
含氧燃料(34.8%),无毒性,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可在5个大气压下液化,物理性质类似于液化石油
气(LPG),较易于储存和运输。二甲醚是重要甲
醇下游产品之一,生产1吨二甲醚约需1.41吨甲醇。
二甲醚的最初用途是化工原料,如气雾抛射剂、
制冷剂、化学中间体和溶剂等;后来发现,二甲
醚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是理想的优质清洁燃料;
同时由于其具有液化石油气相似的蒸气压,可作
为民用燃气使用。
2010年我国二甲醚产量332万吨,产能985万
吨,生产企业或将达到85家,其中年产能20万吨
及以上企业17家。目前在建的二甲醚项目,大多
是以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料为目标市场,但面临的
竞争主要来自液化石油气(LPG)。此外,目前二
甲醚作替代油品成本过高。据测算,平均1.8 吨
二甲醚方可替代1吨柴油。因此,只有当二甲醚的
生产成本控制在2300元/吨,才有可能推广使用。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 DME产能发展迅速,
但其运用领域依然较为狭隘,需要积极地拓展下
游市场,才能够充分应用。同时,国外需求方面,
虽然有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对二甲醚有采购意向,
但由于缺乏运输、政策等条件,2010 年二甲醚出
口方面仍未有突破。因此 DME 替代能源进程可能
会有所放缓,保守估计2011-2012 年DME 平均增
速降至20%以下,仅在 12%左右,至2012 年预计
DME消耗甲醇量420余万吨。
4.醋酸
俗称冰醋酸。主要的用途是生产醋酸乙烯、
醋酐、醋酸纤维素、醋酸酯类、精对苯二甲酸
(PTA)、氯乙酸和醋酸盐类等。PTA是重要的大宗
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醋纤维(涤
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
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PTA的
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他部分是作为聚对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及其他产品的原料。
当前,冰醋酸行业正逐渐走出高速扩张期,
向成熟趋稳过渡。到2010年底,国内羰基合成法
醋酸产能约为560万吨/年,产能将主要集中在江
苏、山东、上海等沿海地区。预计 2011年国内将
新投产能 150万吨,预计 2011年底中国羰基法总
产能达到 735 万吨/年,预计总产量约为 450 万
吨,年甲醇消费增长率11%左右。
表:近年来世界醋酸产能、消费量等变化趋势
从行情来看,2010年年内大部分时间,甲醛
市场价格处于低迷盘整状态。以华东江苏市场为
例,年内75%的时间内,该地区行情位于3000元/
吨以下的区间内运行。未来,在供应始终保持充
足能力、下游需求合理保持在 10%左右增长而又
没有新领域被开发的大前提下,预计冰醋酸价格
依然将以成本为核心导向,以供应量的变化为辅
助条件而变化。而就 2010 年年底前,甲醇出现
猛力冲高的现象来看,2011年中国甲醇价格是在
3,000 元/吨以下还是以上的区间内运行,将是决
定冰醋酸价格在哪个范围内行走的关键因素。
5.甲醇制烯烃
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发
展最快的国家,聚乙烯、聚丙烯生产量、消费量、
进口量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国内聚乙烯工业处于
供不应求、继续发展的态势,发展煤基甲醇-乙
烯-聚乙烯工业生产路线倍受重视。以煤或天然
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乙烯、
丙烯等低碳烯烃的生产工艺技术(简称MTP/MTO)
可有效缓解我国石脑油的不足和低碳烯烃对国际
市场的依赖程度。
目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掌握甲
醇制烯烃(MTO)的核心技术,乙烯和丙烯的比例
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整,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新技术在“十一五”期间的先期试点已取得
成果,成为甲醇下游应用的新兴方向。目前,国
内甲醇制烯烃已投产试车项目的 2 个,一个是神
华包头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装置180万吨/年,
烯烃装置 60万吨/年),另一个是神华宁煤集团
大型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丙烯项目(丙烯规模 52万
吨/年),已分别于 2010年8月、2010年10月投产
成功;另外,大唐国际 46万吨/年MTP项目初步预
计将于2011 年中建成投产。
煤制烯烃同样吸引了跨国石化企业的关注,
陶氏与神华共同推进的陕西榆林煤制烯烃项目已
于 2009 年完成调研;此外,2010 年 11 月初,
道达尔宣布将成为中国煤制聚烯烃项目的长期合
作伙伴。其与中国能源企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
司宣布双方有意在中国共同建设年产 100 万吨烯
烃、300万吨甲醇项目。该项目的总投资预计在
20-30亿欧元之间,计划在 2015年后投产。
表:我国拟在建甲醇制烯烃及配套甲醇项目统计(万吨/年)
企业/地区
烯烃产能
理论需求甲醇
内蒙包头神华煤化工有限公司
60
180
宁夏(神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50(聚丙烯)
168
河北廊坊新奥集团鄂尔多斯煤化工基地
48
240
甘肃华亭中煦煤化工有限公司
25
60
内蒙古大唐国际多伦集团
50
168
陕西榆林
60
180
合计
325
996
6.其他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
料和优良溶剂,由于其溶解能力很强,被称为万
能有机溶剂。约70%的DMF用于晴纶抽丝及人造革
的生产,30%用于医药、农药及其他行业。
未来几年内,国内 DMF 产能稳步增加,预计
2011 年整体产能在 121 万吨/年,厂家开工率可
能不到 6 成,产量在 63 万吨左右。2011 年中
国 MTBE 的产量预计约为422万吨,进口数量仍将
继续增加,2011年将达到65万吨。出口
方面,仍有少量产品将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
少量出口到台湾、韩国和新加坡,预计出口量仍
将维持在 6万吨左右。据此计算到 2011年国内的
MTBE的表观需求量将达到481 万吨,国内产量所
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为 87.7%。
综上,2011-2012 年甲醇需求预测为:
下游
甲醛 醋酸
MTBE
DMF
DME
甲醇汽油
MTO/P
其他 总计
2011预测
430
237
152
77
374
370
153
390
2182
2012预测
460
259
162
79
423
564
269
430
2646
四、多层次市场体系
国内现货贸易、进出口、远期大宗商品市场、
新近上市的甲醇期货构成中国国内大宗商品——
甲醇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尤其是10月28日在证
交所上市的甲醇期货合约对中国争夺大宗商品甲
醇的定价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甲醇生产、
消费企业套期保值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甲醇现货贸易
1.甲醇国内贸易
目前,国产甲醇几乎全部面向国内市场,出
口很少。在甲醇行业市场结构中,除二甲醚外,
甲醇生产企业基本上与消费企业都是分开的,甲
醇与下游一体化企业很少。二甲醚生产需投入的
成本很低,因此二甲醚生产企业基本上全部都是
与甲醇生产一体化的。二甲醚甲醇消费占甲醇消
费量的19%,据此推算,2010年甲醇的商品化率在
80%左右。
国内甲醇生产装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蒙、
陕、豫、晋等内陆地区或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和
海南省,而甲醇消费中心相对集中在华东和华南
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甲醛、二甲醚、醋酸、
MTBE等下游产品生产的集中地。此外,甲醇燃料
目前主要集中在山西、上海、新疆、陕西、四川、
甘肃、内蒙古等地进行研发推广。
甲醇行业的生产及消费地区分布情况,决定
了当前甲醇国内贸易总体上呈现由西向东流动的
态势,交通运输一般也以陆路(火车或汽车)长
途运输为主。从目前情况来看,甲醇运输单向流
动的局面还要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甲醇运
输要求使用专用槽车,运输工具空载返回的现象
较多,造成运力浪费,使铁路运输的紧张程度进
一步加剧。此外,这种长距离运输降低了供货稳
定性和灵活性,不能及时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调整,
也使得甲醇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由于运输成本在
甲醇价格中占有较大比重(15%-30%),因此其变
化会对甲醇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近年我国各地区甲醇流向示意图
资料来源:金银岛网站
2.甲醇进出口
我国是甲醇的消费大国,2001-2007年,随
着国内甲醇产能与产量的快速增长,甲醇进口量
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进口依存度明显降
低,2007年我国甲醇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均达到
阶段性低位,出口量明显增加。但2008年以来,
甲醇进口量开始迅速增长,尤其是2009年和2010
年,我国甲醇年进口量维持在500万吨以上,而出
口量不足2万吨,进口依存度升至20%以上。
近年甲醇进出口量比较图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近年我国进口甲醇流向示意图
资料来源:金银岛网站
(二)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没有上市甲醇期货,但是
甲醇作为近几年较为活跃的化工品种受到了国内
电子交易市场的持续关注,国内有多家电子交易
市场都推出了甲醇的电子交易,其中交易比较活
跃、市场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四家,分别是宁波
都普特液体化工电子交易中心(中国液体化工交
易网)、金银岛网交所、张家港化工电子交易市
场、上海石油交易所。其运作方式及市场运行特
点却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有限性。
(三)甲醇期货
2011年10月28日,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正式
推出甲醇期货,采用大合约50吨/手。首批挂牌合
约8个(ME1203-ME1210),挂牌基准价3050元/吨,
交易保证金15%。
交易品种
甲醇
交易单位
50吨/手
报价单位
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
限制
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4%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
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6%
合约交割月份
1-12月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北京时间 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午 9:00-11:30 下午 1:30-3: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0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2个交易日
交割品级
见《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割细则》
交割地点
交易所指定交割地点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ME
上市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 第一个交易日持仓43746手,即218730吨,交易金
额约7个亿,最高3122,最低3135,当日震幅约2%
五、国际供需
1、全球甲醇供给及需求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甲醇的供给及需求呈
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产能年均增长超过10%,产量
年均增长7%、需求量年均增长近5%。2000年全球
甲醇产能3803万吨,产量2909万吨,需求量2817
万吨;2003年全球甲醇产能突破4000万吨,产量
及需求量超过3000万吨;2007年全球甲醇产能突
破5000万吨,达5209万吨,产量3903万吨,需求
量3897万吨;2008年全球甲醇产能近6000万吨,
产量及需求量突破4000万吨;2009年产能大幅增
长至7500万吨,产量4211万吨,需求量4207万吨;
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达到1亿吨左右,产量5700万
吨,需求量4520万吨。
1999-2010年全球甲醇供需状况
单位:万吨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产能
3498
3803
3841
3841
4013
4060
4335
4606
5209
5912
7500
9845
产量
2801
2909
2957
3065
3140
3300
3577
3627
3903
4028
4211
5700
需求量
2737
2817
2899
2984
3071
3180
3576
3629
3897
4045
4207
4520
开工率(%)
80.1
76.5
77
79.8
78.25
81.3
82.5
78.7
74.9
68.1
56.15
57.9
数据来源:MMSA Global Methanol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2、全球甲醇生产分布
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分布
数据来源:《2010易贸资讯甲醇年报》
预计2015年,全球甲醇名义产能超过1亿吨,
实际消费7500-8000万吨,有效产能平均利用率在
80%左右,我国产能也将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7家特大型甲醇制造商占据
了世界甲醇生产的较大份额,这7家公司的总产能
占全球总产能的44%。世界上最大甲醇生产企业是
总部设在加拿大的Methanex公司,年生产能力在
800万吨以上,在加拿大、智利、新西兰、特立尼
达和多巴哥及美国都有生产装置,总生产能力占
全球总产能的21%,供应面覆盖全球甲醇市场的
40%-50%,占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其次为沙
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其生产能力约占全球
总产能的9%;美国的波登(Borden)公司和BMC公
司、俄罗斯的托木斯克(TOMCK)公司和古巴哈
(ΓyБAXA)公司、加拿大的Edmonton公司也名
列前茅。
在中东、拉美及北非地区,由于天然气资源
丰富、价格便宜,已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未来几年,中东地区还将有大量甲醇建设项目陆
续投产,其中沙特在建甲醇项目的产能近335万吨,
伊朗为425万吨。据统计,2008-2010年,世界甲
醇新建装置总生产能力达2970万吨。
六、国内外产业竞争力对比
2006-2015年,全世界将有近4000万吨/年甲
醇产能投产,届时甲醇行业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
竞争。预计到2012年,世界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
9496万吨,仅中东地区甲醇产能就在2500万吨以
上,其中将有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亚洲。中国
将成为世界甲醇生产商的目标市场已是不争的事
实。 国内甲醇生产企业若要在竞争中保持不败,
或在甲醇行业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认清竞争的
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劣势,制定合理的发
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国内外甲醇产业竞争力比较
如下。
(一)原料路线与装置规模
国内甲醇装置规模仍然较小,且多采用煤头
路线,单位产能投资高,约为国外大型甲醇装置
投资的2倍,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较高,影响成本
竞争力。而以中东和中南美洲为代表的国外甲醇
装置普遍规模大,公用设施分摊投资少,且采用
天然气路线,单位产能投资大幅下降,成本竞争
力大为增强。国内外甲醇原料路线与装置规模竞
争力分析见下表。
国内外甲醇原料路线与装置规模比较
项 目
中国
中东和中南美洲
万吨/年(装置规模)
20-50
80-170
原料路线
煤炭
天然气
元/吨甲醇(单位产
能投资)
3600-5000
1425-2400
(二)工艺技术对比
国内大多甲醇装置采用国外引进的洁净煤气
化技术,以煤炭、焦炉气为原料,技术成熟。我
国拥有焦炉气制甲醇专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总体来看,我国新建甲醇装置技术先进,但
对于煤基甲醇装置来说,如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170-240万吨/年),则煤气化装置规模所受限
制较大,占地面积也大大增加。
国外大型甲醇装置多采用天然气两段转化或
自热转化技术,以天然气为原料,包括鲁奇、
TOPSOE、ICI/SYNETIX和MGC等技术。相对煤基甲
醇装置,天然气转化技术成熟可靠,转化规模受
甲醇规模影响较小,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
(三)市场容量
国内甲醇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
光明。据预测,未来我国甲醇市场消费量将占到
世界的30-40%,是世界甲醇的市场中心。而世界
主要甲醇装置所处的中东和中南美洲地区本地甲
醇市场容量有限,消费量极少,大部分产品需销
往世界各地市场,其目标市场是亚洲,尤其是我
国。
(四)区位、物流与储运设施
国内甲醇生产装置大都建在内陆地区或交通
不便的西部地区,产品进入市场需陆路长途运输,
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国外甲醇生产装置
基本上都建在沿海地区,生产装置紧靠甲醇装运
码头,运输方便。 由于我国甲醇市场消费中心在
华东和华南地区,西部甲醇运输到上述地区需铁
路或公路运输,运输费用约在150-400元/吨。而
国外所有甲醇产品全部采用海路运输,中东、中
南美洲和澳洲地区甲醇运到亚洲主港地的运费约
为25美元/吨左右,运输费用较低。 国内甲醇企
业仅有厂内储运和铁路装运设施,少有全国性或
世界性的甲醇中转运输基地,没有自己的大型专
用运输工具。国外甲醇生产商大多在世界各地建
有大型甲醇中转基地和储运设施,拥有自己或长
期租用的甲醇运输船队。 总体看来,国内甲醇产
业运输设施欠缺,物流费用高,影响竞争力。国
外甲醇产业储运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费用低,竞
争力强。
(五)销售区域与渠道
国内所有甲醇企业产品几乎全部面向国内市
场,很少出口,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掌控能
力,同时,建设项目市场分析和决策几乎全部依
赖于国内市场。而国外几乎所有甲醇生产企业的
产品都面向国际市场,如Mathanex、MHTL、MGC
和GTL Resource等公司90%以上的产品供出口。
特立尼达、智利、委内瑞拉、新西兰及中东等甲
醇生产大国和地区的甲醇消费量很少,大部分产
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国内甲醇企业所有产品自
行销售,没有固定的销售商。而国外甲醇生产
企业大多拥有长期合作的销售商和完善的全球销
售网络,销售渠道畅通,对世界甲醇市场控制力
强。大型甲醇生产企业除销售本公司产品外,同
时还利用自身销售渠道,销售其他甲醇生产企业
产品。 总体看来,国内甲醇生产企业属内向型企
业,缺乏国际视野和理念,对国际市场疏于了解,
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国外甲醇生产企业全部是
国际性大公司,产品生产与销售完全面向国际市
场,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对国际市场的
掌控能力强。
(六)产品质量与能耗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甲醇产品质量可以达到国际
标准,小企业或联醇产品质量不够稳定。而国外大
型甲醇装置所有产品全部达到国际标准。 国内煤
基甲醇能耗为50-60 GJ/t产品,以天然气为原料生
产的甲醇能耗为40 GJ/t产品,小型联醇装置耗能
为70 GJ/t产品,消耗天然气900-1150m3/t产品,
煤基甲醇耗水22-30t/t产品。国外大型甲醇装置均
以天然气为原料,能耗为25-30 GJ/t产品,消耗天
然气760-920m3/t产品,耗水10-15t/t产品。 总体
看来,随着国内甲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甲醇
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小甲醇或联醇质量尚
不稳定。国内甲醇生产能耗偏高,说明我国甲醇
生产技术、规模和原料路线比较落后。国外所有
甲醇产品质量稳定,均达到国际水平,完全满足
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
管理严格,能耗低。
(七)资源供应与价格竞争力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西部经济较
落后的地区。天然气资源比较贫乏,且大多集中
在交通不便的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国外煤炭资源
短缺,但大甲醇装置集中的中东和中南美地区是
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且资源地与
沿海地区或甲醇生产装置距离较近。
目前国内煤炭价格较低,按内蒙古地区煤炭
价格(到厂价)150元/吨计算,相当于天然气价
格0.31元/m3,接近于中东和中南美洲天然气价格,
有较强竞争力。但我国天然气价格较高,即使在
天然气产地,气价也在0.7-0.9元/m3,甲醇生产
企业难以承受。国外工业用天然气大都签有“照
付不议”协议,且有天然气供应商入股合作,天
然气价格低廉,一般在0.5-1.0美元/MMBtu
(0.15-0.30元/m3),竞争力很强。 总体看来,
鉴于资源禀赋特点,我国煤制甲醇具有较强竞
争力,资源供应稳定,而天然气路线甲醇竞争力
较差。 应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煤炭价格的大幅
度上涨对具有一定优势的煤制甲醇影响较大,加
之煤制甲醇大都建在西部地区,运输费用较高,
上述两项因素削弱了煤制甲醇竞争力。尽管近年
来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也在上涨,但国外甲醇生
产企业依靠长期供应协议将价格影响因素降至最
低,涨幅远远小于煤炭。
争力,资源供应稳定,而天然气路线甲醇竞争力
较差。 应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煤炭价格的大幅
度上涨对具有一定优势的煤制甲醇影响较大,加
之煤制甲醇大都建在西部地区,运输费用较高,
上述两项因素削弱了煤制甲醇竞争力。尽管近年
来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也在上涨,但国外甲醇生
产企业依靠长期供应协议将价格影响因素降至最
低,涨幅远远小于煤炭。
第三部分
甲醇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一、价格走势
(一)国产甲醇价格走势
我国的甲醇市场一般划分为华东、华南、
华北、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区域性市
场。总体而言,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甲醇的主
流消费区,市场活跃程度高,价格具有较强
的代表性。
2006-2010年我国华东地区甲醇价格年度波幅
250.0%
197.5%
200.0%
150.0%
100.0%
82.6%
83.9%
82.4%
2009
2010
56.3%
50.0%
0.0%
2006
2007
2008
数据来源:金银岛网站
2008/1/2
2008/2/2
2008/3/2
2008/4/2
2008/5/2
2008/6/2
2008/7/2
2008/8/2
2008/9/2
2008/10/2
2008/11/2
2008/12/2
2009/1/2
2009/2/2
2009/3/2
2009/4/2
2009/5/2
2009/6/2
2009/7/2
2009/8/2
2009/9/2
2009/10/2
2009/11/2
2009/12/2
2010/1/2
2010/2/2
2010/3/2
2010/4/2
2010/5/2
2010/6/2
2010/7/2
2010/8/2
2010/9/2
2010/10/2
2010/11/2
2010/12/2
2011/1/2
2011/2/2
2011/3/2
2011/4/2
2011/5/2
2011/6/2
2008-2011年6月我国华东地区甲醇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数据来源:金银岛网站
以华东地区甲醇价格为例,2003-2005年,价格
比较平稳。2006年以来,甲醇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
都明显增大。2006年价格波幅为56.3%,2007年价格
波幅达82.6%。
2008年甲醇价格先是持续走高,而后大幅下跌。
1-3月份,价格盘整在3150-3400元/吨之间。4月份后
稳步攀升,最高涨至5月底的4800-4850元/吨,随后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波下滑,12月下旬跌至
1630-1750元/吨,6个月价格下跌66.4%。全年价格波
幅为197.5%。
2009年甲醇价格以震荡盘整为主。年初价格下
跌,最低跌至1550-1600元/吨,创下了近十年来的
最低点。2月份和4月份出现两波较大涨势,随后震
荡盘整。11月中旬受区域性货源供应紧张、成本增
加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大幅上扬,最高涨至2850元/吨。
全年价格波幅为83.9%。
2010年甲醇价格以震荡上行为主。上半年甲醇
行情逐渐走软,至5月份跌至谷底,最低价格为1960
元/吨,随后触底反弹,下半年受伊朗信用证、反倾
销、节能减排等政策方面的影响,价格稳步攀升,
11月上旬达到年内高点3575元/吨,随后冲高回落。
全年价格波幅为82.4%。
2011年上半年甲醇价格维持震荡走势。
3月中下旬受西北、华北等地区部分装置计
划检修消息的影响,价格上扬。五一节后,
价格突破2900元/吨。6月份步入淡季,行
情下滑,并有筑底迹象。
(二)进口甲醇价格走势
以进口甲醇的FOB价格为例,2008年国内甲醇进
口均价波动较大,上半年震荡上行,下半年受国际
金融危机影响价格暴跌。1月份进口均价505美元/
吨,随后震荡下跌至不足400美元/吨,短暂盘整
后,一路高涨至6月份585美元/吨,创近年来新高,
而后大幅下跌,12月份重挫至184美元/吨,全年最
大跌幅超过400美元/吨。进入2009年,年初进口均
价仍保持较低水平,1月初进口均价最低至187美元/
吨,随后进口均价总体保持缓慢上行态势,12月份
国内甲醇进口均价在350美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
近170美元/吨。
2010年初保持2009年末价格上涨趋势,一路
上行至2月初360美元/吨的阶段性高位,随后,自
3月中旬开始下跌,在5月底达到谷底并维持一段
时间后,开始震荡上行至年末,总体来看,2010
年进口均价明显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年平均进
口价格在334美元/吨。进入2011年以来,甲醇价
格运行相对平稳,震荡幅度较前期有所减小,保
持高位盘整。
数据来源:金银岛网站
2011/5/2
2011/3/2
2011/1/2
2010/11/2
2010/9/2
2010/7/2
2010/5/2
2010/3/2
2010/1/2
2009/11/2
2009/9/2
2009/7/2
2009/5/2
2009/3/2
2009/1/2
2008/11/2
2008/9/2
2008/7/2
2008/5/2
2008/3/2
2008/1/2
2008-2011年6月我国甲醇FOB价格走势
单位:美元/吨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二、价格影响因素
(一)宏观经济走势
甲醇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有机化工原料,在国
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宏观经济走势必然影响
市场对甲醇的需求,进而对甲醇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2003-2010年我国GDP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
长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特别是城镇化率的提高,甲醇的传统消费领域如
甲醛、醋酸等随之迅速扩大。与此同时,甲醇汽
油的推广、甲醇制烯烃的产业化发展,又进一步
拓展了新的消费领域,为甲醇产业提供了良好的
发展机遇。因此,从供需角度看,宏观经济的持
续向好,必然引发对甲醇需求的增加。
(二)国家政策
甲醇替代能源的目标主要是:甲醇制二
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气和替代柴油,甲
醇燃料替代汽油,甲醇制烯烃替代传统的
石化原料。
(三)国际能源价格
由于国际甲醇生产装置中90%以上采用天然
气作原料,因而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必将影响国
际甲醇价格的波动。例如,2008年国际天然气价
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以美国HenryHub的天然气价
格为例,2007年末为7.1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2008年5月底价格达到11.3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上涨了57.9%。受成本推动的影响,国际甲醇价格
持续上涨,也带动了国内甲醇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2009年国际天然气价格维持低位徘
徊,仍以美国HenryHub的天然气价格为
例,3-7月份的天然气价格在3.52-3.96美
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低位徘徊,带动了国际
和国内甲醇价格大幅回落。2010年以来,
除在低温支撑的冬季,天然气价格有所反
弹外,国际天然气价格总体处于较低水
平,降低了国际甲醇生产成本及价格。
原油是与天然气、煤炭并列的基础性
能源,是国际能源价格变动的风向标,而
天然气、煤炭均是甲醇的重要原料,因而
油价的变动及传导对甲醇价格也有着重要
影响。1998-1999年国际油价较低,甲醇价
格也较低。自2000年起,国际油价稳步攀
升,甲醇价格也随之走高,油价居高不下,
甲醇价格也难以下调。2008年国际油价大
跌,国内外甲醇价格也纷纷回落。近年来
油价在高位宽幅震荡,甲醇价格也波动频
繁。
(四)国内外新增产能
甲醇燃料、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的预期消费
刺激了甲醇的大规模建设。国际方面,近年来,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得到迅速发展,特别在中东、
拉美和北非地区,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价格便
宜,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据预测,未来5年,世界净增甲醇装置产能将
达1100-1300万吨,而世界主要甲醇进口国家和地
区,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进口总量仅净增277万
吨,其他如中东和中南美洲地区的甲醇市场容量
有限,消费量极少。因此,世界甲醇生产企业必
须寻找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去消化上千万吨多余的
产能,其目标市场首选亚洲,尤其是中国。国际
上大型甲醇生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
和储运设施,以便将生产的甲醇运往世界各地销
售。因此,未来国际市场上的新增产能将对我国
甲醇市场造成巨大的外部冲击。
从国内来看,2002年3月以来,受甲醇下游产
品需求的强劲拉动,国内甲醇价格呈现稳步上扬
态势,甲醇企业生产利润较为可观,同时,基于
对甲醇燃料和甲醇制烯烃前景的良好预期,相关
企业大量扩张和新建甲醇生产装置。2008年我国
甲醇产能2338万吨;2009年增加379万吨,产能达
到2717万吨;2010年增加1040万吨,产能大幅增
至3757万吨。据悉,2011年我国甲醇产能将再增
加1110万吨,届时甲醇总产能超过4800万吨。我
国甲醇行业即将释放的大量产能,与国外巨大的
甲醇产能“迎头相撞”,必将对未来的甲醇价格
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五)国内外大型装置减停产
由于甲醇装置日趋大型化,年产百万吨级装
置已投入运行,这些大型或超大型装置一旦检修
或意外停车均会影响市场供应而引起价格波动。
例如,2002年末,马来西亚纳闽岛
(Labuan)的66万吨/年装置因故障处于低负荷运
行,印尼Kaltin甲醇公司66万吨/年装置因天然气
供应不足而以75%负荷运行,导致东南亚市场甲
醇价格上涨至210-220美元/吨,国内甲醇也上涨
到2130-2200元/吨。
再如,2006年8月下旬开始,两个月的时间
内,国内甲醇市场价格上涨50%左右,其主要原因
是受海外装置集中停产,国际市场甲醇供应骤
减,价格暴涨的影响。2006年7-8月份,国际上一
些大的甲醇装置相继停产或检修。8月中旬,大西
洋甲醇生产公司(AMPCO)在赤道几内亚的110万
吨/年甲醇装置,由于事故造成完全停工,而其在
特立尼达的189万吨/年装置也在7月中旬进行非计
划停工检修,直到9月初才重新开车;委内瑞拉
Super Metanol公司78万吨/年甲醇装置7月29日出
现故障停车;印尼PT Medco公司8月22日关闭了其
一套35万吨/年甲醇装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计划
内检修;伊朗国家石化产品公司延迟了其在
Assaluyeh的170万吨/年甲醇装置生产,直至年底
开车。
受此影响,美国甲醇现货市场价格在8月底
和9月初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欧洲本地甲醇
装置正处于年度计划检修期,也推动了欧洲甲醇
价格的上涨。资料显示,美国市场甲醇价格从8月
中旬开始上涨,最高达783美元/吨,比年初上涨
145%;欧洲市场甲醇价格最高也达540美元/吨,
比年初上涨77%。欧美甲醇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
拉动了国际市场整体行情的上升。8月末,
Methanex公司甲醇对亚洲10月份的合同价格涨至
550美元/吨(CFR),比9月份上涨了130美元/吨。
(六)下游需求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我国是
除乙烯、丙烯、苯之后的第四大化工原料,在化
工、医药、轻工、纺织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
未来5年全球甲醇需求的主要增长来自亚太地
区,尤其是中国。除了我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拉动
外,醇醚替代能源的发展以及甲醇制烯烃的产业
化推进,都将进一步增加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的需
求。
甲醛是甲醇的传统下游产品,多年来稳居甲
醇消费的首位,2010年占我国甲醇消费的27%,未
来我国甲醛消费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醋酸是甲醇的另一种传统下游产品,2010年
占我国甲醇消费的11%,从总体形势看,我国醋酸
产量仍将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至于甲醇的三大潜在市场(二甲醚、甲醇汽
油、甲醇制烯烃),在2010年前属于示范期,甲
醇用量不会太大;2010-2015年是成长期,用量较
快增长;2015-2020年则是高速发展期,用量高速
增长;2020年以后将步入稳步发展期,届时若用
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甲醇需求量为3000万吨/
年;若用甲醇生产1000万吨烯烃,甲醇需求量为
3000万吨/年;再加上甲醇汽油及甲醇传统用途,
甲醇总需求量将达8000万吨/年。尽管目前我国二
甲醚、甲醇制烯烃等新兴消费领域还存在诸多的
不确定因素,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七)生产成本
我国的甲醇生产以煤炭、天然气、焦炉气为
原料,其中以煤炭为主导,天然气次之,焦炉气
所占比例近两年有所增加。截至2010年年底,我
国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生产装置最多,其中西
北、华中、华北地区所占比例较大。西北、西
南、华南地区的天然气制甲醇装置较多,分别占
当地总产能的35%、51.1%和82.3%。以焦炉气为原
料的装置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产能约255万吨,
西北及东北地区各有约88-110万吨/年的焦炉气制
甲醇装置。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甲醇生产装置呈现出分
散化、小型化的特点,以年产20-50万吨的为主,
约占总量的40%。由于规模小,产能低,又多以煤
炭为原料,使得我国的甲醇整体生产成本偏高。
2005年以来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大幅度提升,致
使甲醇生产成本至少提高了200元/吨。从种种迹
象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供应偏紧局面仍将维持,
价格仍将居高不下。天然气方面,根据2007年国
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
的通知》,天然气制甲醇生产成本随之大幅上涨
400元/吨左右。
国内天然气消费与生产的缺口日益扩大,而进口
天然气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导致进口天然气亏
损,为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对天然气涨
价的呼声越发高涨,并于2006年向国家发改委递
交了涨价方案。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已经与部分
省市达成一致,计划天然气价格每年上浮5%-8%,
直至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为止。2010年以来以天
然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企业完全成本超过2400元/
吨,以烟煤为原料的超过2200元/吨,以无烟煤为
原料的超过2500元/吨。国内甲醇生产成本的上
升,也将使甲醇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八)进出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消费国,同时也是
世界上甲醇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际
上一些大的甲醇生产和贸易企业都将目标对准了
中国市场。总体来看,我国甲醇进口经历了平稳
运行、逐渐减少、急剧增加三个阶段。2001-2005
年,我国每年进口甲醇在130万吨以上,之后有所
减少。2009年以来,国外甲醇凭借低廉的成本优
势打入国内市场,致使我国甲醇年进口量急增至
500万吨以上。
进口甲醇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前些年国内
价格基本以进口甲醇到岸价为基准,然后加价30
%(含关税、商检费、仓储费、短途运输费、经
销商利润等)形成国内市场价格。随着近年来我
国甲醇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自给能力不断增
强,国产甲醇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进口甲醇影响国产甲醇价格的局
面。2009年以来,甲醇国际市场受中东地区低成
本天然气装置大规模投产的影响,生产成本明显
降低,导致我国进口量增长较快,对国内市场冲
击较大,如果国内甲醇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将
继续导致国外甲醇冲击国内市场。
2010年国内甲醇总产能达到3757万
吨,且目前国内扩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较
多,我国的贸易角色在随后几年可能将由
原来的甲醇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变。目前,
我国甲醇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并可能产
生倒挂致使进口量逐年减少,这是国内甲
醇市场与国际甲醇市场之间正在发生的转
变。
(九)运输成本
我国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
西北地区,消费地则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当
前,我国大部分在建、拟建甲醇项目处在内蒙
古、陕西、宁夏等西北地区,而当地的甲醇生产
企业拥有铁路专线的为数不多,多数企业外销甲
醇仍以汽运为主。总体而言,西部地区铁路运力
紧张状况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维持,运费也
将呈上涨态势,而甲醇品种特性要求使用专用槽
车运输,容易造成空返浪费运力,也在一定程度
上加剧了铁路运输的紧张局面,致使甲醇从产区
运往销区的稳定性、灵活性不够,不能及时根据
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甲醇的
价格产生影响。
(十)国内外价格联动程度
近年来,我国甲醇的进口依存度大体呈逐年
提高的趋势,2007年仅为2.71%,2008年达
8.76%,2009年猛增至31.96%,2010年下降至
24.73%。我国甲醇市场与国际甲醇市场的联系日
益紧密,国际甲醇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甲醇市场具
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国外甲醇价格过低而国
内甲醇价格过高,势必导致国外甲醇源源不断地
进入我国,将拉低国内甲醇价格;反之,如果国
外价格过高而国内甲醇价格过低,进口甲醇就会
明显减少,同时国内甲醇生产企业还会想方设法
增加出口,从而抬高国内甲醇价格。
我国甲醇进口量在2009-2010年猛增至500万
吨/年以上,主要原因是国外甲醇低廉的价格。进
口甲醇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天
然气资源,近年来致力于向下游延伸石化产业
链,不断投资建设大型石化生产装置。据不完全
统计,2007-2009年伊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
国家投产的甲醇产能就超过900万吨,加之中东地
区的甲醇消费量很少,大部分以外销为主,中国
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市场。
据报道,国外生产1吨甲醇大约用1000立方米天然
气,按当地天然气价格,甲醇完全生产成本只有
1100~1200元/吨。相比之下,我国甲醇生产的主
要原料是煤炭,其次是天然气和焦炉气,煤制甲
醇占总产能的60%以上。按每吨甲醇需用煤1.4~
1.6吨计算,根据同期市场的煤炭价格以及其他加
工成本,国内煤制甲醇的完全生产成本大于2200
元/吨。大量低价甲醇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
甲醇市场的供求矛盾,拖累国内甲醇价格难以随
成本增加而上扬。
(十一)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对甲醇价格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因素导致甲醇下游产品主
要是甲醛的生产变化,从而引发甲醇的价格变
化。例如:我国南方地区6至8月份,潮湿炎热的
天气使得板材生产企业开工率降低,进入传统的
淡季,甲醛生产企业由于下游板材需求下降,也
纷纷减少生产,带动甲醇的需求进入淡季。
另一方面,恶劣的天气或天灾等不可抗力常
常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输,导致甲醇供求失衡,引
发价格变化。
例如,2006年7月,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
的影响,华南地区甲醇货源紧张,进口货贸易商
惜售心态强烈,不断抬高报价,当地行情也随之
上涨,从月初的2600元/吨逐级攀升至2750元/
吨。
再如,2009年11月上旬中国北方地区普降大
雪,河北、山西、河南的降雪程度为六十年一
遇,局部地区甚至为百年一遇。暴风雪影响了陕
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物流运输,干扰了
诸多行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铁路运输受阻或中
断,造成资源紧缺、原料紧张、运输困难,山
东、河北等地区甲醇供应紧张,加之当地企业减
产或检修,更加剧了甲醇供应紧张局面,企业大
幅上调出厂价格,创下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新
高。华东、华南地区价格涨至2800-2850元/吨,
华北地区涨至2300-2800元/吨,华中地区涨至
2600-2800元/吨,西南、西北等地区价格上涨
300-400元/吨不等。
(十二)库存因素
甲醇的仓储需要依托专业的液体化工
仓库进行,在当前我国甲醇生产与消费区
域不平衡,并受相关运输条件影响较大的
背景下,甲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价格
与当地库存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表现为:库存水平较高,价格走低;库存
水平较低,价格走高。
三、行业风险
近年来,随着甲醛、醋酸等下游产业的稳定
发展,以及燃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甲醇市场
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特别是近3年来年均增速超过
了20%,2006年国内甲醇消费量超过了900万吨,
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甲醇消费第一大国。但
是,我国甲醇产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目前
国内甲醇产业仅仅从产能上满足了市场需求,很
难适应国际甲醇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局势。
(一)生产分散,总体装置规模偏小
以煤为主要原料的甲醇产能,装置规模偏
小,企业数目过多,原料路线和工艺技术五花八
门,规模效益低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106家单
醇企业中,产能在30万吨(含)以上的企业28
家,占单醇企业数的26.4%,单醇总产能的
61.2%,其余都在30万吨以下,与国际50万吨建设
的甲醇产能相比,这些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落
后,产品竞争力不强,难以体现工业生产的规模
效益。 目前,
部分企业还没有做深入的市场调研就开始上项目,
既没有考虑未来甲醇下游行业的承载能力,也没
有考虑诸如资源和能源保障、产品运输等问题,
从而导致了甲醇行业的过快发展,也引发了企业
之间的过度竞争。 近年来建成的生产装置中除了
极少数综合利用的项目之外,大部分甲醇装置达
不到经济规模,这是制约国内甲醇产业健康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外低价甲醇的冲击
未来5年,是世界新建甲醇装置的集中投产
期,预计2015年世界甲醇产能将超过1亿吨,其中
中国甲醇生产能力预计达到5000万吨,中国巨大
的甲醇现存市场和更加巨大的潜在市场必将成为
世界各甲醇生产商角逐的战场。要想在中国市场
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则必须具有明显的价格
优势,而国外那些建在天然气产地的大型甲醇生
产装置生产成本比我国甲醇装置要低得多。
(三)下游实质性需求风险
目前,我国甲醇的使用仍以传统领域为主,如
生产甲醛、MTBE、醋酸、农药等,这些传统领域
的需求相当平稳。虽然相关企业在甲醇的新用途,
如醇醚燃料、醇制烯烃等领域的投资热情较高,
但目前市场尚未形成实质性需求。此外,虽然近
期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甲醇、二甲醚
燃料对甲醇的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对甲
醇燃料推广的国家法规还没有正式出台,甲
醇直接作为燃料使用还未有定论,二甲醚的应用
也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目前,只有山西、黑龙江
等少数几个省颁布了地方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国家标准,甲醇制烯烃还未实现大型工业化生
产。虽然近几年国内甲醇市场消费增长迅速,但
这些领域发展的不确定性,对未来国内甲醇消费
预期将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甲醇汽车,其全面推广离不开科技、法制、
资源、市场、系统、管理6个基础支撑条件和1个
心理柔性支撑条件。科技支撑包括科技理论和科
技实践;法制支撑包括政府支撑、政策定位、完
善标准、形成体系;资源支撑包括立足国情的原
料保障程度,产能、产量的供给满足程度;市场
支撑包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输配系统成本、
新车制造成本、在用车改造成本;系统支撑包括
燃料产业链配套、汽车产业链配套、运营产业链
配套;管理支撑包括推广过程中敏感环节的重点
管理和管理创新,软化管理和运营机制方面制约
因素的能力,常态运营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心
理支撑包括企业经营者行为心理、政府部门决策
心理、社会公众认可心理。目前国家只许可甲醇
汽油在山西等个别省份进行封闭式试验,在全国
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油尚没有“开闸”。
(四)环境容量有限
以煤为原料制甲醇耗水较高,项目投资要量
水而行,以不与农、民、生态争水为前提,国家
产业政策严格控制在缺水地区建设相关项目。但
一些产煤省区为了发展经济,以资源为手段,不
考虑生态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同一地区,同一
开发区内引进多个结构雷同的大型煤化工项目,
在缺水地区布置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不仅影响
了环境承载力,也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节能减
排与循环经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