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转向的思考讲座提纲 - 应用外语学院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转向的思考讲座提纲 - 应用外语学院

基于学科知识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关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转向的思考
张 钧
浙江外国语学院
内容要点
 现状与问题
 机遇与挑战
 转型的必然
 向哪转?
 怎么转?(+学院大方向)
一、现状与问题
 “钱学森之问”告诉我们什么了?
 创新能力不足
 层次素质不高
 国际合作不强
……
 问得大,答不得。只谈大学英语
现状与问题
 大学英语(包括英语专业)教学依然在走
老路:
○ 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管理模式:
○ 教材选用或编写:
○ “费时低效”是比较普遍的评价
 (非一家一户问题)
现状与问题
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尴尬的现状
 硬件条件
 师资状况
 教学负担
 有成绩但整体效果不佳
现状与问题
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尴尬的现状
 伪学分管理
 形式主义的分级教学
 传统死板的内容与模式
 无基础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设置
 (并非我们特有,但也不应是欣慰)
二、机遇与挑战
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
 关于四六级的讨论
 《纲要》关于创新与国际化的要求
 重点大学双语或全英课程发展趋势
 基础英语的功能弱化(高中阶段课改)
 后四六级课程体系建设业已倍受重视
机遇与挑战

我们怎么办?是否要重新思考大学英语的角色
与定位?
 生源改善,基础英语功能弱化,期望更高
 外国语学院力争名符其实,如何打造特色?
 如何有效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摆在眼前的现实,无法回避的挑战
三、转型的必然
 现状悲惨:
 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理论组:北京12所高校,
1000名学生,75%的不满意率;
 天津师大:天津8所学校,696名学生,78%的
不满意率;
 北航校本调查:满意率只有1%。
 我们不妨也做个校本调查,自知者明。
转型的必然
 四六级通过率不断提高却生出无限的疑惑
 听说读写能力并不见真好
 专业英语能力极弱
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不佳,被称作“一壶煮不
开的水”
转型的必然
 专家学者的讨论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失望?
 狭隘的理解:
 惰性的束缚:
 软弱的现状:
 满足现状=自欺欺人
转型的必然
 正面呼声与设想:
 大英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改革的呼吁
 刘润清、蔡基刚等为代表ESP、EAP讨论
 国内外CBI教学理念的具体理论与实践研究
 值得关注
转型的必然
 不可否认:“一直在努力”
 小平“面向世界”的号召(1983)
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
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为目标(2007),这说明了什么?
 《纲要》时隔近30年作为教育国策重提
国际化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转型的必然
 努力30年,取得了一些成绩。
 但是:

以应试教学为导向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
基础英语定位没变化。

四六级迷信加重应试教学倾向。
转型的必然

四六级过级率考核指标的障碍。

四六级考试通过率
≠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更无法打造彰显外语特色。

长此以往,功利化趋势加剧,师生普遍的懈怠
可以预期。
转型的必然
 教育部07年的《教学要求》目标:“培养学生
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但如何解读“综合应用”能力?
 普遍做法:侧重语言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培养,
但效果如何呢?
 无涉内容的技巧算不算技巧?
转型的必然
 现状表明:传统做法不成功。
 无内容体系的技能训练仍是“无意义”学习。
 《发展纲要》(2010)新要求、新目标。
 高等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大学英
语当然也不例外。
结论:改革与转型是一种必然
 改是必然的哲学基础:
 事物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
 改革只有限度,没有终结。
结论:改革与转型是一种必然
 改革的现实困难:
 问题是一种长期的积累。
 习惯是一种顽固的存在。
 改革总是一种矛盾的过程。
结论:改革与转型是一种必然
 但谬误不因久而久之而成为非谬误,也
不因为其古老就好一点儿。
 1983(再一)
 2007(再二)
 2010(再三)
 目标与要求的不断重申更显示出急迫。
结论:改革与转型是一种必然
 浙外大学英语转型与改革是必然,是历史的要
求,也有历史的条件。
 我们怎么选择?
 我们学院向哪里去?
 大学英语教师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如何选择?
 先改占先机。
 防大而无当的乐观主义和得过且过的消极主义。
 脚踏实地耕耘,不搞虚张声势的形象工程。
 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地推进我们的课程改革。
四、我们向哪儿转?
 大学科英语教学=出路?
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 这是急需我们讨论确定的问题。
何谓“国际化”人才?
 《纲要》从国家视角提出了国际化基本要求:
 具有国际化视野
 通晓国际规则
 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
 学校如何解读并在具体实践中贯彻?
 这几个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何谓“国际化”人才?
 外语水平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基础。
 熟知并把握异域文化、风俗传统、价值标
准、思维方式等,否则所谓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只能是一空喊的口号。
 通晓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国际规则与惯例,
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否则参与国
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又是空想。
 非单纯技能训练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
跨学科性也许更值得关注。
国际化,大学英语应有所作为
 教师的外语优势
 年轻人的热情与素质
 生源与基础英语水平的改善
 学校必须的重视
 当务之急:教师引进、培训改善知识结构
 最好的途径:在实践中改善,边干边学
 现实的抓手:大学科英语教学的课程建设
何谓“大学科英语课程”?
 基本特征:
 基于学科通识知识(或专业基础知识)、
语言的功能意念和对象需求的设计理念。
 突显英语的工具性但不满足于工具性。
 类似多元整合的ESP或EAP课程体系。
 满足“有意义的言语学习”要求(美国奥
苏贝尔1970s)。
何谓“大学科英语课程”?
 以学科通识或基础知识为语言学习材料,在语
言学习过程中掌握稳定而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设置语言课程,综合语言和
学科内容学习,把语言学习焦点从注重语言学
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内容来内化掌握语言技
能(欧美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导模式)。
 与CBI教学理念相通,是大学科英语教学的基
本理据,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跨学科性或学科
复合特征。
“大学科英语课程”白话版
 基本理念: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
 从语言形式为核心转向以学科通识知识体
系为核心的课程;
 从侧重语言基本技能转向学科知识与语言
技能并重的课程;
 以内容为依托,从基础英语教学转向学科
英语教学,在用英语学习学科基础知识的
过程中学习英语。
“大学科英语课程”的功能与定位
 衔接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
 与基础英语教学主体目标和功能不同
 与专业英语在知识的深度与专业性上有异
 大学科英语仍可以寻找专业共性分类设置
 我们学院基本可行的选择
五、怎么转?循序渐进慢慢来
 原则: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 目标:向大学科英语教学改革与转型。
 基础:理解与配合。
 配合:理智的认可与情感的接受。
 行动:方案和路径的落实。
具体步骤(一)
 缩减基础学分和年限。
 按实际英语水平分级。
 控制班级规模,改善教学效果。
 确定基础或核心课程。
 目的:减压搞课程开发与建设。
 学校的理解、支持和经费投入是关键。
 大英教改非一家事,顶层设计与协调是关键。
具体步骤(二)
 多元课程群的开发:
 高级英语技能课程群
 科学技术英语课程群
 人文与社科类英语课程群
 经济与管理类英语课程群
 大学科英语课程群的课程模式
具体步骤(三)
 以课程建设为依托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 完善大学科英语课程群建设
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为专业承办做储备
 复合型师资队伍;
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 学校政策的支持与经费的投入。
具体步骤(四)
 学院在以上基础上开创新的英语专业方向:
 国际新闻与传播
 国际关系与政治
 信息管理与服务(与科技学院合作)
 科技交流(与科技学院合作)
 成为名符其实的应用英语学院
结束语
 思想是行动的前导,观念决定行动。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大学科英语设想也许不是最好的,更不是
唯一的选择。
 抛砖引玉,All Open to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