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下載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講義下載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行動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方德隆教授
本文討論三個問題
•什麼是課程行動研究?
•為什麼做課程行動研究?
•如何做課程行動研究?
前 言
• 學者進行課程探究有傾向質性研究及行動
研究的趨勢,國科會2000-2003年申請通過
的課程研究專題計畫,行動研究計有17件,
占11% (甄曉蘭,2005)。
•學位論文方面碩士論文以「課程行動研究」
為主題漸趨普遍,計93篇,博士論文也有6
篇。但比起「九年一貫課程」相關的論文
1400篇,只占6.64%。
對行動研究的質疑
• 行動研究方法缺乏約定俗成的規
範及章法
• 行動研究的報告寫作鬆散
• 行動研究方法不需要嚴謹的專業訓
練
• 研究者個案式的個人獨白敘事缺乏
傳統研究信效度的考驗
行動研究是研究嗎?
•過去教師行動研究雖幾經流轉,至上
一世紀末,一般評論效果乏善可陳。
除了定位不明之外,不是方法偏失,
或失之機械化、呆板,就是失之懸義
太高、不切實際致使教師望而生畏,
無法實踐行動研究的功能;另一方面,
則因未建立與功能相稱的機制藉以有
效推行教師行動研究。
•(林生傳,2003:480)
行動研究的問題
•行動研究的問題出在選題是否確為學校待
決重大問題,是否為教學現場的行動者所
關注,或者只是為了論文而研究,且研究
結果是否確能解決問題,是否制度化為學
校日常行事,是否持續研究和改革。當行
動研究與校外人員合作時,此類合作行動
研究之主導權歸屬及其與學校教育改革需
求是否結合,又如何在研究過程中激發學
校主動性及廣延性,讓研究真正滿足學校
問題解決之需要,是值得深思之問題。
•(黃政傑,2005:16)
什麼是行動研究?
•進行課程行動研究肯定是「為了行動而研究」,
而非「為了研究而行動」,所以不是為了寫出論
文而研究。
•行動研究的旨趣在於「在地的問題在地解決」,
通常不是「重大問題」
•如果沒有解決問題是否稱得上是行動研究?行動
研究的境界當中沒有所謂的失敗。
•協同行動研究指的是研究關係的對等,而非有明
顯的「主從」關係。通常行動研究的發動者主導
整個研究,參與者被動配合研究,真正的「分享」
關係不易維繫。
行動研究的基本要求
• 以參與研究者自身的想法和行動為
研究對象
• 以揭露及解決問題所在以求改善為
目的
• 並以反省做為達成目的的核心手段
壹、什麼是課程行動研究?
• 直截了當的說法:針對課程領域從事
行動研究就是「課程行動研究」。
• 在課程是學科、計畫、目標、經驗與
假設的脈絡下,教師做為研究者,從
事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指的是行動
研究。
行動研究的定位
•進行課程行動研究肯定是「為了行動而研究」,
而非「為了研究而行動」,所以不是為了寫出論
文而研究。
•行動研究的旨趣在於「在地的問題在地解決」 ,
通常不是「重大問題」
•如果沒有解決問題是否稱得上是行動研究?行動
研究的境界當中沒有所謂的失敗。
•協同行動研究指的是研究關係的對等,而非有明
顯的「主從」關係。通常行動研究的發動者主導
整個研究,參與者被動配合研究,真正的「分享」
關係不易維繫。
貳、課程行動研究的現況
一、教師進行行動研究的現況
這類研究針對行動研究本身做研究,可以
說是行動研究的「後設研究」,如果採取
的方法也是行動研究,則可稱之為「行動
研究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on
action research) (方德隆,2001)。
一個行動研究者的雙重追尋:改善教學與對
行動研究的認識 (潘世尊,2003)
王令行(2002)
分析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行動研
究狀況:
1.發現擁有行動研究經驗的教師仍
是少數,大都擔任主要的研究工作。
2.以偏向質性研究典範進行與「教
學」主題相關的研究。
陳春秀(2001)
1. 課程行動研究不應停留在「技術-控制」
層次,宜朝向「批判-解放」層次。
2.藉由課程行動研究教師的「課程觀」與
「行動研究觀」產生改變,亦提供建構
「個人實際理論」的機會。
李惠琪(2000)
提出國小教師從事教育行動研究的效益:
(一)學生方面:可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與能力的成長。
(二)教師方面:主要為解決與瞭解問題、促進專業發展、
增進與家長的聯繫等。
(三)學校方面:可帶動學校教師教育行動研究的風氣。
(四)學術社群方面:協助學術社群瞭解基層的現況與問
題,並提供教育行動研究成果建構教育理論。
二、參與行動研究的對象
(一)協同式的行動研究
陳勝裕(2003)的研究顯示參與者多以實
習教師與取得碩士學位或正在研究所進修
的現職老師為主。
黃玉茹(2003)提及互動模式由「領導者
為中心」,轉化為「團體為中心」的互動
方式,最後回到「領導者為中心」。
(二)個人式的行動研究
•陳培瑜(2004)探討參與課程發展的教師
獲得了什麼樣的專業成長?產生改變學校
文化氛圍的力量?學生產生什麼改變自己
的力量?研究者自己獲得了什麼學習成長?
•吳淑芳(2004)將「我」成為研究工具對
自我角色覺察與修正。
參、針對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行動
研究
一、語文學習領域
1.蔡英(2004)探討卷宗評量於國小國語科教學之
應用。
2.吳美如(2003)將戲劇活動融入國小四年級語文
領域教學。
3.鍾添騰(2000)設計國語科閱讀指導的課程活動 。
4.盧金漳(2002)自編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課程。
5.王淑娟(2003)並利用圖畫書教學分析教學前後
創造思考的改變。
參、針對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行動
研究
二、數學學習領域
何鳳珠(2004)設計七巧板融入教學之方
案,協助學童發展分數基準化的能力。
三、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周美華(2003)瞭解學生在體驗學習後對
植物辨識的能力;魏永興(2003)、鄭如
琳(2000)以行動研究對學生實施啟發教
學,是利用行動研究微觀與創新的特性,
為教學開啟新的途徑。
參、針對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行動
研究
四、社會學習領域
張香莉(2004)分析新舊教材的內容差異,找出重
複的部分,提出策略跨越課程銜接的鴻溝。
五、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佀同傑(2002)以童詩賞析提升學生對繪畫創作興
趣;劉育真(2004)透過協同者與學生的互動,使
得課程的設計逐漸統整。
六、綜合活動領域
張素花(2003)發現綜合活動課程的實施,不易觀
察到課程精神所強調的「體驗、省思、意義化」。
肆、針對重大議題的課程行動研究
一、環境教育
1.黃盛豐(2002)在課程實踐經歷課程醞釀期、課程發
展期、課程實施期、課程評鑑期四個階段。
2.曾淵郁(2004)在國小校園蝴蝶生態教育充分運用專
業機構、諮詢專家學者,解決課程教學過程所面臨的
困境。
3.羅敏華(2004)藉由研發教材及實驗教學,增加教師
間的對話與互動,並協助教學者檢視教學。
5.黃佳連(2004)行動研究資料輔以問卷的量化資料分
析詮釋,以提昇資料分析結果的客觀性。
6.王雅雪(2002)認為行動研究有助於增進教師之環境
敏感度與戶外教學的能力。
肆、針對重大議題的課程行動研究
二、人權教育
蔡慧琦(2004)行動方案發現學生對姓名權、隱
私權、權利與責任、正義、自由等概念較無法理
解。
三、生命教育
毛淑芳(2003)的合作教師參與行動研究後,改
變對生命教育的認知及看法。增進省思與批判能
力、思索自我生命的意義。
肆、針對重大議題的課程行動研究
四、資訊教育
余光臨(2003)發現行動研究的本質是一趟課程
探索之旅,影響因素將隨著探索歷程及研究者對
情境敏感度增加而慢慢浮現,有助於發掘、控制
與解決問題。
五、性別教育
陳怡如(2003)發現國小低年級學生的主要概念
為:家務分工、人際互動,與玩具。
六、鄉土教育
張麗香(2002)以行動研究整合型鄉土教學活動
課程;並闡述研究者是如何反省與思考。
七、其他課程改革的行動研究
•黃坤謨(2001)探討國小教師如何規劃統
整課程與教學實施的歷程。
•丁金松(2001)探討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從事課程決定之歷程,並分析其影響課程
決定的諸多因素。
•謝明燕(2004)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架構下,
領導學校課程重建的歷程。
•顏佩如(2004)對於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
展提出可行的建議,試圖重建學校課程圖
像。
教師對於「課程統整」、「課程決定」、
「課程領導」、「課程重建」的生疏,藉
由行動研究深入探究。
伍、課程行動研究的展望-
• 深耕
• 紮根
• 攜手
• 高瞻
• 飛雁
我們的抉擇
•為了行動而研究
•為了研究而行動
•為了寫出論文而研究
行動研究的歷程
反省:尋找一個起點。
花園既有的設施是什麼?(一片大草地)
計畫:釐清情境。
如何使她美化?(種花)
行動:發展行動策略以實踐。誰能幫助我完成?
我從何處能獲得協助?(設計師、書籍、廠商)
評鑑:公開教師的知識。
我對綠化美化的結果滿意嗎?
融入學校願景的行動研究
•樂觀:反省我們的實際教學情況,我們既
有的條件是什麼?
•超越:計畫改善現狀以追求卓越,如何自
助助人?
•感恩:行動付出,謝天謝地,平安即是福。
•願景:評鑑成果,我們滿意嗎?
不會實施的課程計畫
接近開學,
學校要交出一份總體課程計畫給教育局,
就抓了我這個菜鳥去寫,
寫ㄚ寫~就問教務主任說:
“以後會照著這個計畫做嗎?”
主任也很乾脆,回我一句:
“不會~這寫一寫有交就好了啦~~”
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現實ㄚ?
難道教育現場的教育改革就是這樣的嗎?
這樣不禁讓我悲觀了起來~~ Linda1210
•像這樣的例子猜想不會少
如果在上位者不去思考好好做
教育的結果當然很可怕
但如果上位者知道更上位者也是打混
那教育當然更慘啦 dj
•教育改革~我覺得課程或精神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的改革~~心的改革
否則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教育的未來仍遙不可及 LGR
•今年我新擔任一年級學年主任,暑假有
大部分時間我都在修正及印製課程總體
計劃,學年老師則利用暑假參加很多九
年一貫的研習,因此我實在不忍心再請
他們回校商定總體計劃,幸好書商已經
替我們事先編好了雛形,我只要修正及
印製即可,不過可行性如何,心有戚戚
焉! Shuyun0316
•教改像鐘擺
任何事又何嘗不是
我要說的是
比起過去要好多了
過去是校長寫方案(計畫)
現在是現場老師及教科書業者寫計畫
台灣的教改從這一點而言是大大的進步
問題是現場都看得懂該怎麼做時
事實上卻不是
會令人納悶
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cjr
•到最後,老師們都會有個共識,就是計
劃是如此寫,但老師要怎麼取捨,還是
有很大的空間及自主權。而這個環節就
可以用「教師的專業自主」理讑來支撐
我們這樣的決策。我認為,實際教學是
很有彈性的。如果缺乏這個彈性空間,
那豈不是回到過去課程標準的模式嗎?
但話又說回來,那又何必寫課程計劃呢?
我們想要開放,但又不真正放心老師的
開放自主,於是弄了很多環節來制約教
學的自由度。所以還是回到人心的改革
上吧。Yuhsiulan
•在撰寫學校總體課程計畫的過程中,
才發現真的問題多多,
譬如說課程計畫應該是要由課發會開會
通過,才可以送教育局,
但敝校完全省略了這道手續~
其實我們的課發會在哪兒,根本不知道~
這幾天越想越覺得恐怖,
課程計畫是一切九年一貫課程的基礎,
沒有一份用心的課程計畫,
九年一貫課程如何實施?
今天課程計畫就開始混,
九年一貫課程的未來令人擔憂Linda1210
九年一貫的執行到了這個階段,
真正“落實”了多少,的確是癥結所在,
計畫寫的再棒,課程設計的再精采,
沒有落實,一切都會是假的,
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教育部和學者專家,知道這個問題嗎??
我還有一個問題ㄛ,
課程計畫送教育局“備查”,
那教育局是怎麼審的ㄚ?
將來會到各校去查是不是真的有照著上嗎?
今天還聽到一個有趣的說法,
其實教育局的人,根本也不懂什麼是課程計畫,
真的是這樣嗎?那誰要來審呢?Linda1210
協同式行動研究的好處
• 小雯:我覺得這種研究比較可靠,……而且我跟
你講,問卷的可信度真的不高,我們都亂寫,尤
其又在趕時間,尤其又給小朋友的家長寫,我覺
得這一種行動研究,哪邊不好可以馬上修改,我
覺得這是很好的地方,真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可
信度也比較高,因為真的我們有做,不是說勾勾
圈圈叉叉,我覺得我很不認同那一種,我啦!我
比較喜歡這樣子。
小卉:其實我覺得團隊討論感覺真的滿好的耶,像比
如說你(指研究者)跟小雯老師誰先教哪一單元,你
可以把這一單元碰到什麼困境,讓後面教的老師事先
知道說可以怎麼做,做怎麼樣的修正,那上自己班上
的時候,就比較不會有什麼相同的問題發生,我覺得
這樣很不錯耶!
• 小卉:我覺得行動研究很不錯啊!不過問題就是以後
會有那麼多老師會想做嗎?……就像我來的這一年哪!
我覺得啊!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比較沒事情最好(台
語),那樣子的感覺,如果今天我願意做,但別人又
不見得願意。……所以,我就覺得要找到志同道合的
人也蠻難的。
•
透過行動研究自我成長
• 小雯:當初我答應你的第二天我想說我慘了,我
怎麼會去做那個如果沒做好,而且我會懷疑說我
有這個能力嗎?我怕我沒有這個能力能夠達到研
究目的,但是你跟我講說上課我願意試看看,因
為上課是我能夠負荷的,我願意試看看,挑戰一
下,反正我就想說啊也好久沒有這樣的挑戰了,
我是想這樣。……我教完有多高興!因為我上完
課了,一方面是壓力解除,一方面我會覺得說我
真的完成了耶!
課發會做什麼
第一次課發會,六個學年中有一個學年過關,其
他學年都沒有過關,原因大多出現於總表,大
多數學年不明白每個領域節數的計算方式,沒
有將每週每個領域的上課節數列出,或不符合
每週上課總節數。今天審查結果,仍有少數學
年和科任老師因技術性的問題而沒有過關,回
去再進行修改。
綜觀兩次課發會,委員們的審查都是在看表格、
算節數,這也是課程計畫有沒有過關的主要考
量,大家也沒有餘力去思考課程內容的安排是
否適當,只要形式符合就趕快舉手過關,因冗
長的會議己造成大家的不耐煩。
•我問過了,課程計畫只有
我們這幾所新學校是真的
在照著做,其他我聽到的,
全都是抄來的,不然就是
找廠商幫忙的,你說九年
一貫,到底是誰在貫,是
教科書廠商在貫。
彈性課程
彈性課程雖名為「彈性」,但扣除每週的電腦與
英文課之後,剩下的可運用的時間實在不多,
尤其是高年級,扣掉學校行事活動,學年和
導師幾乎沒有所謂的「彈性時間」。
在舊課程時代,學年的主題活動輒一二十節,但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僅能就剩餘的彈性
學習節數中找時間,每個主題最多四~六節
課。九年一貫的每個學習領域的節數都要算
到很精準,它雖標榜彈性、教師專業自主,
但其實沒有鬆綁,反而綁得更緊。
我:你覺得彈性學習節數是不是真的有彈
性,可不可以發揮出老師的專業自主?
翠:要發揮專業自主應該是你可以隨時做
調整,邊做邊補邊修,為什麼一定要把
它塞得滿滿的?我覺得應該要留一些空
白,看老師要補什麼,應該是彈性運用,
比如我們有設計主題,做不完的時候,
可以從彈性捉一些時數出來,而不是擠
到滿,這樣哪有彈性?
課程發展的技術取向
•每個領域的教學計畫,大家都只是拿起課本,
依單元順序填入表格,或參考教科書廠商的版
本,將內容填入,毫無新意。三升四課程銜接
計畫的內容更是原封不動的照抄,要老師自己
寫也不會寫。
•需要自行設計的只有彈性學習時間的部分,當
中有學校本位課程或學年的主題活動。
•以四年級為例,主題活動是依照學校本位課程
的三個向度為指標,設計相關的活動,大家先
想出主題的大致方向,再思考每節課要做些什
麼,然後尋找相關學習單或其他教學資源(如
網路、教學媒體)
在沒有九年一貫課程之前,課發會還能針對老師
的課程設計內涵去審,或大家給意見,提供相
關教學資源。今年全校包含六年級,全部做九
年一貫,今天開會下來的結果,重點都集中於
書面形式要怎様才能合乎規定,各個領域的總
節數有無合乎規定、總表哪裡漏列或需要修
正...等技術性問題,四、五、六年級因為
未將放假日的節數考量在內,造成總表和各領
域課程計畫的節數必須重新修改。這麼大費周
章的算節數和要求符合送審的形式,真的可以
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在
課程設計過程中,也很少看到教師專業自主的
展現,一切按規定來,又要寫得很詳細,只不
過再現書面的文字遊戲罷了!
•九年一貫課程中,就我們四年級而言,
教師花最多時間在表格的填列,和節數
的計算,這需要相當繁複的技術,若某
個地方節數有變,就可能牽一髮而動全
身,其他通通得一起改,我們的總表和
領域教學計畫就改了不下三次,這是相
當煩人的「技術性」工作。在這樣的課
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考量的不是學生、
教學目標,和如何使課程內容更精緻化,
反而是沈溺於數字遊戲中,目的只為過
關。教師的課程設計專業變成是寫表格、
算算術。
我:你對於總表算那些教學時數有什麼看法?
翠:那沒有意義,你只是帳面上這樣做而已,實際在教
也不是這樣處理。像我們始業式是一天兩節課,六年
級為了不要動到其他領域的課,把始業輔導拆成一個
禮拜一節課,實際上根本不可能那樣,那沒有實質的
意義。我們每一班的課程都不一樣,可是你今天卻假
裝它一樣,這樣下去排,那是錯誤的,那就是錯誤的,
你只是為了算出那幾節課,那很沒效率,那是假的,
沒有實質意義。今天你報局還要為了那個做解釋,那
跟平常一樣就好了,為什麼不要跟平常一樣就好了,
我們的課表還沒有排出來,會動到那個科任你也不知
道,你去分析它的內涵,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家長在課發會的角色
•兩次課發會都有一位家長參與,但這位
家長從頭到尾都沒有發聲,有一次,主
持的研發組長請他幫忙算節數對不對,
他也不知道怎麼算,完全搞不清楚這群
老師在做什麼。未能到場的家長會長,
以書面方式,分別給予一到六年級一些
建議,但這些建議大多為家長不了解狀
況之下的誤解,比如,他說各年級的領
域教學計畫未列能力指標,但事實上,
若課本用的是審定本,領域教學計畫中
不需要再列出能力指標。
再檢視行動研究的基本要求
• 以參與研究者自身的想法和行動為
研究對象
• 以揭露及解決問題所在以求改善為
目的
• 並以反省做為達成目的的核心手段
課程行動研究分享
•黃秋琴(2004)
•閱讀國中生活多彩的篇章
-以一個班級聯絡簿的行動研究為例
•陳靜宜(2006)
•如履薄冰或大步邁進
-一位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的敘說探究
根據研究問題選擇研究方法
研究問題:了解校長課程領導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題目: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黃旭
鈞,2002)
研究問題:
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為何?
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模式為何?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題目: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林文展,
2003)
研究問題:
台灣南區七縣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整體實踐情
形為何?
台灣南區七縣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遭遇到哪些困難問
題?
台灣南區七縣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培育及專業成長的
需求為何?
研究方法:
訪談、觀察
題目: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實際之研究-以
一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為例(王霄燕,
2001)
研究問題:
個案學校校長課程領導作為之現況為何?
影響個案學校校長課程領導之相關因素為何?
促進校長課程領導之相關配套措施為何?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訪談、觀察與自我敘說)
題目:一所國民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蔡因吉,
2002)
研究問題:
校長(研究者)領導課程變革對學校的影響,包括:
溪石國小整體的情境脈絡、行政運作、領導者與團體成
員的關係、教師的人格特質、家庭狀況以及教師與教
師之間、教師與學生間、教師與家長間的人際互動。
方法上的外遇
• 什麼吸引了我?在學術的殿堂裏生活了幾
十年,就像尋找歸宿的單身漢一樣,渴望
把那篇如同結婚證書般的「論文」向眾人
宣布,那是我一生的大事啊!可是我卻不
願像那滿街跑的新人,自己重視的不得了,
趕到婚紗館照一張終生留念的偉大相片,
加了框高掛在臥室裏,從此以後,只有自
己偶而去看它一眼…
• 在圖書館裏也擺著數不完的論文啊!每一本
論文都是廢寢忘食的成果,但一上架以後,
誰還會像作者一樣不定時去看它呢?觀眾到
哪裏去了?誰會與我們共享知識的結果?當
然不會是因為成果不豐碩,更不會是研究者
不用心。
• 上了行動研究法以後,我得到解答,我們在
學術的象牙塔中,除了思維的引導以外,還
有格式的規範,研究方法當然受到了限制。
• 在那古老的時代,當今熱門的醫學、電機等
實用學門是不被認同為高深學問的;現在論
文的格式又是一次翻版,誰要想跳脫,除了
意願以外,還真正需要一股別人不敢的勇氣
呢。由於邂逅了新的研究方法,受傳統拘束
的心動搖了,竟然有一股背叛古老格式的想
法,期望、害怕使我驚覺到研究方法上外遇
式的困惑,我將如何抉擇?
• 其實相同的論點一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檢證,
更可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現,關鍵在於採用何種最適
當的表現方式,才能使知識得到更精確的檢證與更
普遍的認同。
• 行動研究強調立即開始做,我就選擇了工作的本身
來做研究。我的工作是督學,有好幾位伙伴,我們
關心的是為什麼督學那麼忙?督學在做什麼事?如
何提升視導的品質?向來有關督學或視導制度的研
究很多,但以行動研究著手的文獻讓我感到孤寂的
可怕,我能以此為研究的方向嗎?以「提升督學視
導品質的行動研究」可以寫成畢業論文嗎?
研究方法的整合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德懷術、紮根理論、訪談)
題目:高雄市教育夥伴的橋樑-督學視導歷程之
行動研究(游京慈,2003)
研究問題:
嘗試從經驗中探討明確易行的督學角色概念。
用行動體察督學與教育工作者的夥伴關係。
督學以法職權與學校互動歷程的意義與詮釋。
相同的主題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 兩位國小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探討學校課程
發展委員會的運作。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班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課程發展組織運作之研究-
以高屏地區學校為例
•指導教授:方德隆教授
•研究生:鍾享龍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高屏地區國小課程發展組織運作現況情形為何?
• 高屏地區國小課程發展組織的功能是否充分發揮?
• 高屏地區的學校課程發展組織運作模式是否有所不同?差
異為何?
• 高屏地區國小課程發展組織所面臨的問題為何?是否有差
異?
• 高屏地區國小課程發展組織問題的因應之道為何?
• 如何建立國小課程發展組織運作的理想模式?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問
卷
調
查
與
訪
談
個人背景變項
1現任職務
2擔任課發會
身分
3服務年資
4教育程度
學校環境變項
1 縣市地區
2 學校規模
3 學校地區
運作現況:
1 設置方式
2 人員編制
3 任務職掌
4 會議次數
運作模式:
1 個人決策
2 團體分享
3 垃圾桶式
遭遇的問題:
1 時間與運作
2 人員與參與
3 功能與職掌
結
論
與
建
議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範圍以高屏地區國民小學三縣市公立國民
小學課程發展組織成員之學校行政代表、年級學
年主任、領域課程小組成員為樣本。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文獻調查法
• 問卷調查法
• 訪談法
問卷調查法
• 以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三縣市為主。
• 從各縣市之國民小學依學校類別分層隨機抽樣,以求取不同學校
類別之樣本學校,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三縣市每縣市抽取樣
本各240份,各樣本學校人員皆以擔任本學年度課程發展委員會成
員為抽樣代表 。
• 研究者所抽樣之學校,委託該校主任或教師負責協助施測,49班
以上之學校,每校抽取12名,13-48班之學校,每校抽取8名,712班之學校,每校抽取6名,6班以下之學校,每校抽取4名 。
• 除預試以學校規模為立意抽樣100人外,其餘進行問卷調查。
訪談法
• 補問卷調查法之不足,計以3人為主。訪談對象為行
政人員、學年主任、學習領域小組成員。
代號
縣市
地區
職務
學校
規模
訪談
時間
AL
高雄市
學習領域召
集人
49班以上城市
學校
94.05.
26
BH
屏東縣
學年主任
13-48班鄉鎮學校 94.05.
26
CD
高雄縣
教務主任
7-12班或6班以下 94.05.
之偏遠學校
27
一個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的自我敘說探究
研究生:陳靜宜 指導教授:方德隆博士
1
研究文本的呈現~
‧為了使研究文本更加具有時間及形成過程的
整體性脈絡,在研究文本的呈現上,我嘗試
以三篇之架構來區分本研究的三個主要內
涵:我與本研究的關係、課程領導實踐的故
事,以及在敘說研究中經歷經驗的發現與轉
化。
2
•
我想探究的是:
• 探討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的實踐歷程。
• 教務主任實際處在課程領導與行政領導兩者之間,
面臨怎樣的處境?會有哪些現象?是形成難處、
有所衝突?抑或是利益共生、相輔相成?
• 我在課程領導的歷程中,是以怎樣的課程哲學與
行政理念在帶領著我前行?這個歷程之中的我是
否改變了什麼?
• 分析學校組織氣氛與課程領導的關係。
• 了解課程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一職的角色、任務
為何?並探究課發會執行秘書一職由教務主任擔
任或由專任課程組長擔任為宜?
• 視這個過程為一個不斷自我發現的歷程,因此反
省與紀錄、修正再行動,不停的反饋進行著。
•研究場域:
•星光85班大校,長期參與教改方案
•月亮48班中型學校,所在區域沒有任何一所
學校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
•說明兩所學校的課程發展概況、兩校課發會的
組織分工,以及執行秘書與執行幹事的定位
•研究資料:
•文件、訪談(非正式為主)、觀察、回溯筆記、
研究札記形成現場文本
•蒐集資料與分析詮釋資料可說是同時建立的
•研究倫理:自我敘說探究
•關注自我行動的反思與實踐
•將焦點放在自我意識之醒覺與事件脈絡的解
讀
•以描述事件為主,並力求平衡報導。
•我的立場與角色:
•田野故事的敘說者鎖定在課程領導實踐上
•是研究工具,也是研究的參與者,同時是教務
行政的執行者、教師課程諮詢者
量的研究也有新義
論文題目: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
關係之研究(陳蓮妃 ,2002)
研究動機:自己擔任訓導主任時只感到極大的工作
壓力與倦怠,訓導主任的任期平均不到一年,折
損率第一名。
研究問題:
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實況
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
影響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因素
• 研究方法:原本只用問卷調查法,後來訪
談數位擔任訓導主任不同年資者。
• 研究對象:原本設定高雄縣市國中訓導主
任,後來因為訓導主任屬於稀有樣本,預
試已用了百多人,遂將研究範圍擴大到南
部七縣市,比起一般學位論文以單一縣市
為範圍者大得多。
• 老掉牙的研究主題如果有好的研究設計,
仍相當具有研究的價值。
還有哪些題目可以做?
• 以教育領域調查研究的對象來說:
• 從督學、校長、主任、老師、學生、家長、
職員、護士、警衛、替代役等職務者皆已
被調查,調查問題從工作滿意做到不滿意、
工作投入到工作壓力、幸福感做到職業倦
怠,只剩下校園蜜蜂與螞蟻的群居生態還
沒有人研究。
「一個帶不動的工友」
個案輔導與行政處理
作者:曾任總務主任(焦熙昌,2005)
研究動機:自己擔任總務主任時有感於工友「擺爛」,
連校長都無法處理,職責所在必須面對。
研究問題:
探討本個案工友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探討本個案工友在校園裡引發的困擾。
探討有效輔導帶不動的工友的策略。
探討有關帶不動的工友輔導與處理的實例,作為學校處
理本個案工友問題行為之參考。
閱讀國中生活多彩的篇章
-以一個班級聯絡簿
的行動研究為例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指導教授:方德隆 博士
研究生:黃秋琴
第一章 緒論:研究背景
•使用聯絡簿的關鍵人物:
「學生」、「導師」、「家長」三者
•現行國中聯絡簿的使用概況:效果不彰
「師生互動」、「親師溝通 」、「親子交流」
•國中學生的身心特質:青春期、價值觀
•「學生的一句話」促使研究者去做反省
我和導師不熟,也不知道要聊什麼?
•導師如何運用、轉化、增加聯絡簿的功能
第一章 緒論:研究目的
一、說明個案學校一般聯絡簿使用的現況。
二、探討國中聯絡簿在「師生互動」、「親師溝通」、
「親子交流」上的作用。
三、從個案班級聯絡簿形式、運用的改變,分析在「師
生互動」、「親師溝通」、「親子交流」上功能的質
變。
四、探究行動策略過程中,個案班級聯絡簿產生的附加
功能、價值。
五、探討個案班級學生在聯絡簿上所發表的內容涵義。
六、探究進行班級聯絡簿形式、運用的改變時所遭遇的
困境與解決之道。
七、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期有助於運用國
中聯絡簿之參考。
第三章
研究方法
•面向(五個小節):
一、說明選擇「行動研究」的理由及研究倫理
二、研究程序 (如行動研究歷程圖一 )
三、由「導師的身份」和「研究者的立場」
來釐清「研究者與導師的角色」。
四、「研究工具」:說明聯絡簿格式的設計格式
五、最後說明「編碼」與「資料蒐集、分析」
國中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探討-以漫
畫麻辣教師GTO為參照
• 他不但勇敢地接下我的這篇研究論文,還為了學
術上的需要將這部漫畫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我才
能完成這篇極具爆炸性、使不少人有興趣向我索
取論文。
• 一歲多的寶貝女兒及這段期間有八個月都待在我
肚子裡與我共同奮鬥的兒子,每當我力盡精疲時,
他總會踢我的肚子安安慰我要支持下去。
研究動機:
自己喜歡且創作漫畫,作為國中老師想了
解學生閱讀漫畫的想法。
有關優良教師特質之相關研究皆以成人及
學術的觀點來探討,缺乏學生的觀點。
看漫畫的學生不會變壞,且與學業成績無
關。
研究問題:
分析鬼塚教師所表現的優良教師特質中,在國中生的心
目中的重要性為何?原因為何?
分析鬼塚教師所表現的優良教師特質中,是否所有學生
亦認同?若有差異其看法又為何?
分析鬼塚教師所表現的優良教師特質中,令鬼塚受到喜
愛的特質有哪些?
分析鬼塚教師所表現的優良教師特質中,學生依據對優
良教師之標準與鬼塚之表現做比照,鬼塚的表現是否
都符合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的標準?如果不完全符合,
仍然喜歡鬼塚的原因為何?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分析漫畫中鬼塚教師所表現
的優良教師特質
•問卷調查-五個班中找到曾看過此漫畫
的學生25名
•團體訪談-篩選表達能力佳的學生13名
•個別深度訪談-根據13名學生的成績分
上中下共7名學生作最後的訪談
•
•
•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多閱讀典範的論文
多參與論文的口試
現在就開始動手做
報告結束
謝謝聆聽
~答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