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 QQ安全中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教学课件 - QQ安全中心

管理信息系统
 MIS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本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培养方向:企业或事业单位信息管理
人员,最高目标是企业的信息主管(CIO)。
 职责:
 1)维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2)沟通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
 3)协调各部门应用信息系统产生的矛盾;
 4)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本课程掌握技能
求职第一步:
 简历。

MIS先导课程
管理学
 基础会计
 VB
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 信息管理基础

管理信息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管理科学、
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学、现代通
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
综合性科学。
1.1信息与信息论
1.1.1 信息的概念
 1.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
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所
包含的可传递、可交换的知识内容。
信息的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
的现实性。二是信息的主观性。三是信息的有
用性。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
目的性(适用性)。
2.信息的分类
信息有两大类:一是自然信息;二是社会信息。
自然信息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送的信息。
流程是:信息发送→传输→选择与接收→达到
适应自然环境的目的。
社会信息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和交换的
各种频繁和复杂的信息。流程是:
信息发送→传输和交换→选择与接收→记忆和辨
别→处理和加工→达到改造自然环境的目的。
3. 信息的稳定系数
按信息的稳定性来分类:分为固定的、相对固定的和流
动的。
可以利用信息的稳定系数K来区分固定信息和流
动信息。
S1-S2
K=
S1
式中:K :信息的稳定系数, S1:常用的某类
信息的项目总数, S2:规定时间内(一般为
一年)发生变化的信息项目数。
当K﹥0.85时,为固定信息;0.85﹥K﹥0.65时,
为相对固定信息;K﹤0.65时,为流动信息。
1.1.2 信息与数据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
来的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或者说数据是用
各种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客观事
实。
数据的概念包含二方面的含义:一是数
据的客观性。二是数据的可鉴别性。
信息与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中两个最基
本的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数据
处理过程
信息
数据存储
图1.1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1.1.3信息的特性
1. 信息的属性
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是社会共享的。信息是一切知
识、学问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的总和。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信息,必须认识和掌握信息的
重要属性和特性。
真实性 ; 时效性; 扩充性; 替代性;
压缩性;扩散性 ; 价值性 ; 目的性;
等级性 ; 共享性.
不对称性。
2. 信息的局限性:
滞后性; 不完全性.
3. 信息的特点
1)抽象;
2)容易拷贝;
3)取之不尽;
4)需要载体;
5)超越时空。
开心辞典问题






①在我国古代时期,各诸侯在发现敌兵来犯时,
为使相距较远的同盟迅速得到消息,会采用哪
种方法:
1)放信鸽; 2)燃放狼烟; 3)放信号弹; 4)快
马报信
答案:B
②狼烟是燃烧狼的什么而得名的?
1)狼毛; 2)狼皮;
3)狼粪;
4)狼肉
答案:C
在上述问题中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 (敌人来了)
 该信息的载体是什么?
 (狼烟)

1.1.4 企业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的全过程,生产经营活动可分为生产活动和管
理活动,管理活动伴随和围绕生产活动,执行决
策、计划和调节功能,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人
财
技
物
图1.2 企业资源关系示意图
设
原材
料等
生产过程
目标
计划
货币资金
产品
生产
经营
效果
管理过程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图1.3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关系示意图
1.1.5信息论
1. 信息论的概念
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系统中一般
规律的学科。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
2. 信息论的发展过程
(1)50年代,是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冲击的创新时期;
(2)60年代,信息论研究的重点是信息、信源和编码问题 ;
(3)70年代,是信息论的新发展时期;
(4)80年代至今,是信息论的成熟时期 .
1.1.6信息化社会
1.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
领域普遍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信息化的概念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信息资源共
享。充分挖掘社会智能潜力。信息化的特征主
要体现在:
(1)信息产品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以及物质产品
中信息含量的不断增多;
(2)信息基础设施的比重迅速加大;
(3) 劳动力的素质提高。

2. 信息化经济
信息化经济的形成具有的特点:
 (1) 资源类型和产品形式;
 (2)劳动者素质 ;
(3)信息产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
3. 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具有如下特征:
 A 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C 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D 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
1.1.7 信息与决策
1. 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动方向、目标、方案、
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是论证、分析、
抉择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决策的概念,
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1)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2)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3)决策要有可行方案
(4)决策要进行因果分析和综合分析
(5)决策是方案的优化过程
2. 信息与决策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决策实施后又会得到新的
信息,这里面包括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信息能改变决策中预期的概率。
企业中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决策:
A 决定企业大政方针的高层次战略性决策 ;
B 决定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与合理利用的中层次
战术性决策 ;
C 决定车间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低层次日常性
决策 。
管理决策种类
信息特性
高层次
战略性决策
信息的主要来源
外部
信息的范围
较窄
信息的数量
少
信息的时间性
预测的
信息的数据精度 较低
信息的组织
松散
信息的发生率
较低
信息的寿命
长
信息的内容
抽象
中层次
战术性决策
→
→
→
→
→
→
→
→
→
低层次
日常性决策
内部
较广
多
历史的
较高
严谨
较高
短
具体
表1.1表示决策种类与信息特性的关系
3. 决策的基本原则
(1) 社会性原则
决策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环
境、人们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2)经济性原则
决策的根本目标是追求最佳经济效益,讲究经济效果,
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是有效决策的基本要求。
(3)科学性原则
决策科学化,必须有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应当建立起一套
严格的科学决策制度和程序。
(4) 民主性原则
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不可分的。
第一周 第1次 作业

1.什么是信息?


2.(虚拟公司作业一 )




构思一个虚拟公司。
要求写出公司名称、经营范围,画出公司
的组织机构图、注明相关负责人。
例: 公司:吴昊游戏软件开发公司
经营业务:游戏软件开发
董事长(吴昊)
董事会
(杨来旺、于佳民、刘园)
总经理(曲龙玉)
财
务
部
王
秀
(
)
人
力
资
源
部
张
帆
(
)
)
采
购
部
庄
研
(
(
生
产
部
马
博
文
)
)
研
发
部
潘
绍
波
(
(
)
销
售
部
李
洋
(
信
息
部
吴
昊
)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综述
 2.1
软件工程规范
2.1.1 软件危机

1.计算机硬件走上良性循环
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






计算机芯片集成度提高256倍;
计算机体积缩小数百倍;
计算速度提高500倍;
耗电量下降1千倍;
平均每年成本下降25一30%;
平均每年价格下降20一25%;
计算机的可靠性大为提高,对计算机使用环境
的温度、湿度、灰尘的要求放宽到平常的办公、
家庭生活环境。
莫尔定律
莫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能
力每18个月增长1倍。
莫尔定理成为硬件走上良性
循环的理论依据

2.计算机软件发生危机
软件有许多完全不同的特点:
1.软件是逻辑元素而不是物理元素,软件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抽象产品;
2.软件没有明确的制造周期和加工流程;
3.软件质量检验缺乏明确、统一的方法;
4.软件生产是一种脑力劳动,软件产品是高智力高附加
值产品;
5.应用软件的使用范围有局限性,难以通用,难以形成
大规模通用产品。
6.软件不会磨损,没有备件;
7.软件维护指修改其设计,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
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
第一,软件成本上升。
计算机系统成本表
时 间 硬件成本
1955年
85%
1975年
25%
1985年
18%
软件成本
15%
75%
82%
第二,软件生产率低下;
 第三,软件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不能
满足用户要求。例如:阿波罗宇宙飞船控制

软件失败于将逗号误写为小数点,使循环语句
DO 5 I=1,3成为赋值语句DO 5 I=1.3 ;

第四,软件满足不了需求;

第五,软件不可维护,缺乏相应文档。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第一,软件产品本身的特点。
 第二,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越来广
泛迫切,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依赖越来
越大。
 第三,软件产品是高智力产品,其生产
方式从个体脑力劳动走上工业化道路有
许多困难,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
3.解决途径——软件工程学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也能够走上良性循环
的道路。
 管理:软件工程规范
 技术:方法和工具

2.1.2 软件工程学
主要研究如何用一些科学理论和工程上
的技术来指导软件的开发,用较少的投
资获得高质量的软件。
 工程化和系统化。

软件开发工程化:
 首先进行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再进行
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最后才编程实施;
通过反复测试,试运行后,再投入长期
运行,并在运行中不断维护、完善。

2.1.3 软件工程规范

我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颁布了六个国家标
准,它们是: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938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6—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Tl2504一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l2505一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
根据这些规范,软件生存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 1.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阶段;
– 2.需求分析阶段;
– 3.设计阶段;
– 4.实现阶段;
– 5.测试阶段;
– 6.运行与维护阶段。
六个阶段和14个文件的编写是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表 4—2
软件工程规范表
软件开发工程化
软件开发系统化
1.先论证设计再编程实施
2.先测试,试运行再正式使用
3.软件要不断维护、完善
4.个体过去变成集体劳动
5.运用先进的开发工具
1.全面论证
2.整体分析设计
3.结构化、层次化
4.发展变化的观点
↓
软件开发规范
六个阶段
十四个文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
8.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1.可行性研究
2.项目开发计划
9.模块开发卷宗
2.需求分析
3.软件需求说明书
10.用户手册
3.设计
4.数据要求说明书
11.操作手册
4.实现
5.测试计划
12.测试分析报告
5.测试
6.概要设计说明书
13.开发进度月报
6.运行与维护
7.详细设计说明书
14.项目开发总结

2.1.4 文档
应用文档
开发文档
信息系统文档
管理文档
用户手册
操作手册
运行日志/月报
维护修改建议书
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
程序设计说明书
测试计划
测试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需要变更申请书
开发进程月报
开发总结报告
2.1.5 软件开发阶段

软件开发(Software Development)指编制
一套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计算机程序
(Program)和相应的文档(Document)。
序号
阶段
主要内容
文档
1
可行性分析
(干不干)
项目提出;可行性论证;
投资效益分析
可行性分析报
告:开发计划
2
系统分析
(干什么)
现行系统描述;需求分析:目标与
功能;逻辑设计:数据流程图与数
据字典
系统分析报告:
测试计划
3
系统设计
(怎么干)
子系统划分;网络系统设计;数据库
与编码设计;输出与输入设计;功
能模块设计
系统设计报告
4
系统实施
(实际干)
编写应用程序
操作手册:源
程序
5
软件测试
(干得如何)
系统调试,测试人员培训
测试报告
6
系统运行与维
护
试运行
运行与维护
总结报告
运行记录
软件开发各阶段所占比例
分析
30%
实施
20%
设计
25%
测试
25%
作业







1、软件开发的6个阶段是什么?14个文档是什么?
2、(虚拟公司作业三,数值与自己的学号对应)
本公司的融资渠道是什么?记入财务账怎样表达?
如:联想投资注入风险投资(VC)100万元。
记入财务账:
借: 银行存款 1,000,000
贷: 实收资本 1,000,000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2.2.1
开发方法的概述
瀑布模型
系统需求
软件需求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编程调试
测试
运行维护
2.2.2 生命周期(Life Cycle)法
1. 工作流程
 生命周期法也叫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
方法SSA&D(Structured Systems
Analysis and Structured Systems
Design)。


生命周期法工作流程
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
(或软件需求说明书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实施(编程)
用户操作手册
系统测试
测试分析报告
系统运行与维护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生命周期法的问题
1.生命周期法强调系统分析,把需求分析报告作为系统设计
和实施的依据,也作为系统验收的唯一依据,以不变应万
变,为信息系统建设带来许多难题。
2.在开发初期,管理者(用户)缺乏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
的知识,开发者缺乏用户方的业务知识,双方对需求理解
常常产生分歧,很难协调一致地工作。
3.要求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一个还不存在的信息系统作出
准确描述是不现实的。
4.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包括计算机网
络和数据库技术不断更新,而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
人员也会变化,对需求的修改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2.2.3 原型法(Prototyping)
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开发初始原型
修改
增强
原型
用户满意否?
否
是
运行原型
将原型作为
应用系统
将原型作为应用系
统开发的基础
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混合使用工作流程
原型法
生命周期法
确定系统
基本要求
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软件工具
建立原型
系统设计
用户试用
评价
实施
修改
原型
测试
运行与维护
满意
满意否?
不满意
很不满意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
 主机终端模式
 文件服务器模式
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Client /Server:C/S模式)
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 (Browser /Server:B/S模式)
2.3.1 C/S模式

Client/Server

客户机/服务器
客户机
客户机
服务器
2.3.2 B/S模式(BWD模式)

BWD(Browser/Web Server/DB Server)
Web浏览器
We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B/S 模式的优点

1)使用简单。由于用户使用单一Browser软件无需培训。
 2)易于维护。由于应用程序都放在Web服务器,软件的开发、
升级与维护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减轻了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
 3)保护企业投资。B/S模式采用标准的TCP/IP与HTTP协议,可
以与企业现有网络很好地结合。
 4)对客户端硬件要求低。客户机只需安装一种Web浏览器软件。
只要现有计算机配置能上网浏览,企业不用升级现有硬件投资。
 5)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高。由于Internet的建立,Internet上的用
户可方便地访问系统外资源,Internet外用户也可访问Internet
内资源。
 6)扩展性好。B/S模式可直接连入Internet,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2.3.3 B/S与C/S的混合模式
数据库服务器
C/S模式
B/S模式
应用服务器
客户机
客户机
Web服务器
浏览器
浏览器
浏览器
2.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2.4.1 开发工具的进化
 第一代语言:
 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s)
 第二代语言:
 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s)
 第三代语言:
 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s)
 C、Basic、FORTRAN、COBOL、Pascal









第四代语言:
非过程化语言(Non-Procedural Languages):
SQL
第五代语言:
面向对象语言(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VB、VC、PB、Delphi
VB.Net、C#.Net
Java、JBuilder
2.4.2 基于C/S模式的GUI开发工具

MS Visual Studio.Net
 Sun J2SE,J2EE
 Borland JBuilder
2.5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选择
2.5.1 委托开发
 2.5.2 自主开发
 2.5.3 联合开发
 2.5.4 购买软件包与二次开发

作业

1、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几种?
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有哪几种?
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几种?
 4、(虚拟公司作业三)
制订公司发展的5年规划
 (例如:5年内年产值达1000万,3年内上市,
上市后市值10亿,每年新开发品种10个,员
工人数达1200人,世界各地分公司达20家)。

第3章 系统调查与可行性研究
系统调查
可行性研究
系统调研
3.1 环境分析
图3.1 系统调查分析关系图
输入
系统转换机构
(对输出)
系统
全面
调查
分析
系统外界环境调查
分析(系统的目的
调查分析)
输出
环境对系统的需求分析
(系统的输出调查分析)
对系统的限制性调查分析
(系统的输入调查分析)
(对输入)
(转换机构)
系统实施方案可
行性调查分析
系统内部调查分析 (系
统的方案调查分析)
实施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输入输出比较)
3.2 系统调查







3.2.1 系统调查的原则
系统调查的原则是指在系统调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的
方法、做法或指导思想。
(1)制定系统调查计划和系统调查培训。(2)调查顺序。
(3)如实记录调查情况、弄清部门和工作环节存在的道
理再分析有无改进的可能性。
(4)采用规范性的工作方法。(5)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
合。
(6)调查态度和方式。(7)调查与分析整理相结合。
(8)了解业务与收集数据同时进行。
3.2.2 系统调查的内容
 (1)系统的界限和运行状况。
 (2)系统的外部环境。
 (3)组织机构。
 (4)人员及构成。
 (5)系统的业务流程。
 (6)系统的信息流程。
 (7)系统的资源状况。
 (8)系统的约束条件。
 (9)系统的薄弱环节。
 (10)系统研制工作的资源状况。
 (11)各个方面对现行系统和新系统研
制的态度。
 (12)其他需要调查的相关问题。
3.2.3 系统调查的步骤

(1)确定调查目标、拟定调查项目。
 (2)确定调查对象和方法。
 (3)制订调查计划。
 (4)调查的组织工作。
 (5)实施调查。
 (6)分析、整理资料。
 (7)写出调查报告。
3.2.4 系统调查的方法
 (1)个人访问法。
 (2)邮寄调查法。
 (3)电话调查法。
 (4)开调查会法。
 (5)直接参加业务的实践。
 (6)混合调查法。
3.3 可行性研究

3.3.1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 可行性研究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
多学科的知识,寻求使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达
到最佳经济效果的综合研究方法。
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对一个拟开发的
管理信息系统,在做出决策之前,全面论证该
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可能
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3.3.2 新系统目标
新系统目标:
 (1)减少投资、节省成本和降低日常费用。
 (2)提高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或者降低劳动难
度。
 (3)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提高系统的安
全性、可靠性、可控性。
 (4)提供各种新的处理功能和决策信息,为用户
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

3.3.3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环境、技术和经济三
个方面。

1. 运行环境的可行性研究

(1)形势的急迫性问题。

(2)管理水平问题。

(3)系统方案是否与现实环境相吻合。

(4)人员配备、培训。











2. 技术可行性研究
(1)开发冒险性。
(2)现有资源的可用性。
1)人力资源; 2)硬件资源; 3)软件资源。
(3)系统确定的开发技术。
(4)软、硬件用户的服务功能。
3. 经济可行性研究
(1)费用估计
(2)经济效益估计
3.3.4 可行性研究程序

(1)确定目标;
 (2)系统调查;
 (3)列出可能的技术方案;
 (4)技术先进性分析。
 (5)经济效益分析;
 (6)综合评价;
 (7)优选可取方案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3.3.5 可行性研究的评价原则

(1)效益性原则;
 (2)经济性原则;
 (3)可靠性原则;
 (4)可比性原则。
3.4 可行性研究报告









1.绪论
1)概要;2)背景;3)参考和引用的资料;4)专
门术语的定义。
2.系统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1)现行系统分析摘要;2)需求调查和分析;3)
需求预测。
3.新系统的候选规模及方案
4.可行性研究
1)技术上的可行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3)运
行上的可行性。
5.几种方案的比较研究
6.建设性结论
3.5 系统调查实例
3.5.1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 3.5.2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
作业

1、系统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
2、简答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
3、(虚拟公司作业五)

本公司的业务流程?
第四章
系统分
析
4.1目标与作用

4.1.1系统分析的目标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人员与用户双
方一起充分理解用户的要求,明确地表达成一份
书面资料——系统分析报告或需求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分析用户和市场的需要
和要求。
需求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起点 。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
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
系统分析员是连接系统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系
统设计员/程序员)之间的桥梁,如图4.1所示。
用户
系统分析员
系统设计员\程序员
图4.1 系统分析员是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
4.1.2系统分析的作用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阶段,
该阶段完成的系统分析报告有三个作用:
(1) 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结果;
(2) 是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的基础;
(3) 是系统验收的依据。
需求(Requirement)是指用户要求软件系统必
须满足的所有功能、性能和限制 ,大量实践表
明,信息系统产生的许多错误都是由于需求定义
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而且,如果在需求定义阶
段发生错误,则修改这些错误的代价是非常高的。
4.2 系统分析的内容与原理
4.2.1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
(1)确定新系统的目标。
(2)系统的总体结构描述。
(3)子系统功能描述
(4)子系统数据分析
(5)数据输入输出描述:IPO表
(6)确定技术性能指标,包括可靠性、安全保密
性、适用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7)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定义经济数学
算法和模型。
(8)确定计算机系统配置,计算机网络技术方案。
需求定义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完备的:所有需求都必须加以正确说明。
(2)一致的:需求之间应该没有逻辑上的矛盾。
(3)非冗余:不应有多余的、含混不清的需求说
明。
(4)可理解:参加的各方应能以一种共同的方式
来解释和理解需求。
(5)可测试:需求必须能够验证。
(6)可维护:文档的编写应该是可灵活修改和
易读的。
系统调查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也是基础和关键。
4.2.2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以
过程为中心的技术,它将系统分解为过程,输入,
输出和文件,为业务问题建立了一种面向输入—
处理过程—输出的模型。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特点是:
(1)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用户自始至终要参
与系统的开发。
(2) 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
(3) 逻辑数据和物理数据分开进行设计。
(4) 层次分解。
(5) 采用图形化建模工具。
传统结构化系统分析的过程
传统结构化系统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现行系统
构造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由物理模型导出其逻辑模型。
第二步,识别用户需求
记录用户的业务处理需求(逻辑需求);
记录用户的物理需求。
第三步,新系统说明
利用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和本质需求(逻辑需求)建立新
系统的逻辑模型;
利用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用户的物理需求导出新系统的物
理模型。
4.2.3 现代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提出
Ed Yourdon 提出了一种称之为现代结构化分析的
方法。
在该方法中, 应当建立如下的模型:
(1).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行系统物理数据流程 图
(该图显示了系统的环境—称之为环境模型)。
(2)一个逻辑数据模型。
(3)新系统的一个自底向上的逻辑数据流程图。
(4)新系统的一个自顶向下的逻辑数据流程图。
(5)新系统的物理数据流程图。
4.2.4系统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系统分析被认为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
(1)
分析问题的边界和结构不明确,且具有很大的不
确定性。
(2)
由于系统分析员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经验以及
爱好,造成对同一个信息系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不一
致。
(3)
问题域是动态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业务环境,永
远不变的事情是变化。同样,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4)
系统开发需要相互协作,由开发小组和用户共
同来完成,所以这些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需要解决。
(5)
系统分析员在问题域方面的知识越丰富,越有利
于其提高系统分析的技巧和水平。
(6)
系统分析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
系统分析员刻画抽象系统的结构;处理来自不同用户的
各种信息;建立一个逻辑的而且是一致的规格说明书。
4.3 功能树
4.3.1作用 用一个树型结构表示管理信息系统的
功能,叫功能树。调查清楚现有系统的状况和存
在问题,才能确定新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目
标要和用户部门的领导反复磋商后才能确定,而
功能一般由功能树表示。功能树实际是子系统以
及子系统下功能的划分方法,它与业务子系统的
功能不一样,是从信息系统角度来划分的。
4.3.2实例
如图4.2表示某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树,而
图4.3表示某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树。
图4.2 某大学MIS功能树
学校管理系统
信息服务
校
外 图
信 书
息 馆
B
B
S
教学管理
学
科
学
籍
课 考
程 试
业务管理
实
验
人
事
科
研
财
务
办
公
学
生
招
生
后
勤
图4.3 某企业功能树
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
计划
经营
生
产
计
划
…
生产
管理
生
产
调
度
…
工程
建设
工
程
立
项
…
党政
办公
人
事
…
厂长
查询
日
信
息
…
作业

1、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

2、(虚拟公司作业六)

画出本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树。
第四章
系统分
析
4.4 数据流程图DFD
4.4.1数据流程图的构成
数据流程图DFD(Data Flow Diagram)是描述系
统数据流程的工具,它将数据独立抽象出来,通
过图形方式描述信息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流程。
对一般业务人员来说,不一定都会画好DFD,
但必须能看懂别人画的DFD。DFD图素很简单,
仅有四种,见图4.4.
图4.4
数据流程图DFD基本元素
(1)外部实体
顾客
(3)处理
(2) 数据流
订货合同
(4)存储(数据库)
3.5
库存
管理
D2
产品
4.4.2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1)由外向内,先外部后内部,先粗后细;
(2)由顶向下,先父图后子图;
(3)由左向右,从输入到处理到输出(IPO);
(4)由主到次,先处理一般情况,再处理特例、
出错等特殊情况;
(5)合理命名,唯一标识,反映层次,例如P5表
示第5个子系统的处理逻辑;P3.5表示第一层第3
个处理中对应的第二层第5个处理逻辑;
(6)父子图平衡(一致),下面详细介绍;
(7)以层次不超过4 ,每层处理不超过7为宜,
最终画到功能模块处理逻辑和数据库设计;
(8)尽量避免数据流的线条交叉。
4.4.3 数据流程图的平衡
上一节讲到的第6条规则非常重要,下面举例说明
父图与子图平衡的含义:
顶层图即0层图说明信息处理系统P有两个外部输
入信息a和b,一个外部输出信息e。见图4.5。
图4.5 DFD的0层图例
a
P
b
e
1层图说明信息处理系统P有3个子系统P1、P2、P3, 从P1、
P2 到 P3分别有内部信息c与d。1层图是0层图的子图,
必须与其父图平衡:即输入到P1,P2的外部信息有a和b,
P3输出为e,表明0层到1层是一致的。见图4.6
图4.6
DFD的1层图例
c
e
P1
P2
P3
d
2层图分别展开图4.6中的P1、P2、P3,故有3张图,均
是1层图的子图;见图4.7
图4.7 DFD的2层图例(图4.6的3张子图)
a
f
g
P1.1
b
P2.1
P1.2
k
h
P2.2
P1.3
c
(a)
d
(b)
c
d
l
P3.1
n
P3.2
p
P3.4
m
q
P3.3
e
(c)
第3层DFD图将有9张,分别展开处理逻辑Pl.1,
Pl.2,Pl.3,P2.1,P2.2,P3.1,P3.2,P3.3,
P3.4,例如画其中一张P2.1的子图见图4.8。
图4.8 对应图4.7b的一张子图(第3层的DFD图)
b
P2.1.1
x
y
P2.1.3
k
P2.1.2
u
z
P2.1.4
4.4.3 IDEF
图4.9 IDEF(ICAM Definition)基本符
控制
业务活动
输入
机制
输出
图4.10 业务活动的结合
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
4.5 数据字典DD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在新的信息系统数据流
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和描述数据流处理过程,外
部实体及数据存储(数据库)的详细逻辑内容的工具。
数据流程图加上数据字典就是一套完整的逻辑设计。
4.5.1数据字典包括的内容
(1)数据流的名称,由哪些数据项组成,数据流的来源
与去处,流通量及高峰流通量。
(2)数据存储(数据库)的名称与结构,流入与流出的
数据流名称;
(3)处理逻辑的名称、编号、主要功能,流入与流出的
数据流名称;
(4)数据项的名称、编号、类型、长度、取值范围。
4.5.2 实用的数据字典
图4.11 简化实用的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作用的变
化)
数据字典
设计数据库
设计数据库
编写数据字典
维护
数据库
4.6 实例
4.6.1 生产调度系统数据流程图
某厂生产调度系统0层图见图4.12。
计划
季、年度生产计划
各生产 分长生产日期
分厂
销售合同
销售
成品仓库
仓库
总调度日报
生
产
调
度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生产日报
主
管
年度生产计划
领
导
周度生产计划
月度生产活动分析
图4.12生产调度0层图
图4.13 生产调度系统1层图
计划
年,季度生产计划
各生产
分厂
分厂生产日报
1.0
输
入
销售
销售合同
处
仓库
成品库存
调度
理
图4.13 生产调度系统1层图(续)
2.0
总调日志
经理
厂长
5.0月度生产
活动分析
D1
生产数据库
4.0
生产日报
3.0月度及周
生产计划
月生产计划
D2
周生产计划
月计划库
有关
部门
年、季度
计 划
生产计划 1.
0
各生产 分厂
输
分 厂 生产日报 入
处
销售合同 理
销 售
仓 库
调 度
成品库存
2.0总调
度日志
总调度日志
5.0月度生 月度生产
产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
D1 生产数据 4.0生产 生产日报
库
日 报
3.0月度及
周生产计划
D2 月计划库
周生产计划
图4—12 生产调度系统1层图
月生产计划
经理
厂长
有关
部门
1.1
网 络
传 送
输入
数据
1.2
软 盘
传 送
1.3
人 工
录 入
已有
数
据库
吗
无
有
建立
数据库
图4—13 常见的三种数据输入方法
存入
D1 生产数据
库
用户
合同
计划员
发货员
会计
科
出库
合同台帐
库存台帐
销售科长
保管员
入库
车间
销售统计
厂领
导
销售预测
生产
科
图4—14 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
用户
车间
合同
产品
销 售
管 理
系 统
统计
预测
出入库
发货
图4—15 销售管理系统0层图
厂领导
生产科
会计科
用户
车间
用户
.0
销售合
同管理
D1 合同台帐
4.0
销 售
预 测
查询
出库
入
库
.0
出入库
管 理
会计
D2 库存台帐
3.0
销 售
统 计
图4—16 销售管理系统1层图
厂领导
生产科
用户
合同
查询
1.2
取消合
同处理
库存台帐
通知
车间
1.1
合同登
记处理
入库单
合同
1.3
发货单
2.1
入库
处理
2.2
发货
处理
D1 合同台帐
统计
预测
查询
1.3
合同执
行登记 出库单
入库数
D2 库存台帐
编码
编
数出
库码
2.3
出库
处理
图4—17 销售管理系统2层图
出库单 会计
图4.14 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
用户
合同
计划员
会计科
发货员
出库
合同台帐
库存台帐
销售科长
入库
销售统计
销售预测
车间
保管员
厂领导
生产科
图4.15 销售管理系统0层图
统计
合同
用户
厂领导
销 售
预测
生产科
管 理
出入库
会计科
车间
产品
系 统
发货
用户
图4.16 销售管理系统1层图
车间
用户
1.0销售
合同管理
D1 合同台帐
2.0处入
库管理
D2 库存台帐
3.0
销售统计
4.0
销售预测
会计
厂领导
生产科
图4.17 销售管理系统2层图
用户
1.1合同
登记处理
查询
统计预测
D1 合同台帐
查询
通知
1.2取消
合同处理
1.3合同
执行登记
出库单
车间
编码
1.3
2.1
入库处理
D1 合同台帐
2.2
发货处理
2.3
出库处理
会计
4.7 系统分析实例
4.7.1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1)首先进行需求分析.我们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
学生成绩录入;学生成绩增删改;
学生成绩查询;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输出格式1:
学生成绩查询表
学号
姓名
课程
成绩
输出格式2:
学生成绩统计表
课
程
名
课程1
课程2
课程3
课程4
课程5
班级1
90
人
及
以上
数
格
%
班级2
90
人
及
以上
数
格
%
班级3
90
人
及
以上
数
格
%
(2)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4.18。
图4.18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图
输出
教务处
输入计算机
学 课
生 程
教师
教务处
(3)画出数据流程图
图4.19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0层数据流程图
学籍
管理
部门
查询
学生情况
学生成绩
教师
学
生
成
绩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统计分析
教务处
学生
教师
图4.20 学生成绩信息系统1层数据流程图
管理
部门
1.0
学生管理
D1 学生
D2 课程
教务处
2.0
课程管理
教师
3.0
成绩管理
查询者
D3 成绩
4.0
统计分析
管理者
4.7.2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4.7.2.1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活动分析
经调查得到以下的业务流程基本情况:
1.接待业务
(1)基本内容:
(2)附加内容:
2.点单业务
3.餐饮业务(允许单独收银)
4.收银业务
5.库存业务
6.汇总报表
4.7.2.2 经调查与分析,酒店信息管理系统须
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娱乐休闲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
高复杂性、多元性、综合性的人机交互系统 。
(2)系统通过加快处理速度、对各类信息的详细
记录和大幅度降低运行差错率来提高运转效率和
准确性。
(3)完善的系统能同时为各级管理人员服务,提
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和依据。
(4)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求采用先进的计算机
及网络技术,要求在酒店内建设一个覆盖各部门
的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网 。
(5)网络系统的核心是建立高性能的主机及网络
软硬件平台。
4.7.2.3 业务流程图
图4.21 库房商品流转业务流程图
合同
入库
损耗
价格控制
进货
库存账
盘点
出库
退货
前台消费
领用
成本控制
图4.22 进货业务流程图
有效合同
财务部
批准定价
合格
货物
供货商
验货单
验收
贴签
不合格退货
变动表
历史合同
库房
4.8.2.4 功能树
图4.26 功能图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接
娱
住
餐
财
输
维
待
乐
宿
饮
务
出
护
4.2.5 数据流程图
图4.27 0层数据流程图
顾客
酒
店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查询
管理人员
图4.23 入库业务流程图
库存账
ABC分析
验货单
定批次
入库单
业务部
前台
退货单
退库单
批准人
4.24 物品领用流程图
批准人
财务部
对账单
退库单
部门台账
部门
消费
出库单
零耗单
库存账
消耗定额
消耗
客人
作业








1、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组成有哪些?画出其基本符
号。
2、数据字典包括哪些内容?
3、(虚拟公司作业七,数值与学号相对应)
本公司利用第一笔投资做了什么?
记入财务账中的借贷方分别是什么?
如:用第一笔投资购买了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财务入账:借:固定资产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第五章
系统设
计
5.1 目标与内容
5.1.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作用
系统设计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怎么干的问题,
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设计软件总体结构和
功能模块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为编制程序提供必
要的说明以及设计数据库。
5.1.2 系统设计的内容
(1)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
采购管理
购销存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
(2)编码设计
①编码结构设计;
 ②使用范围、期限和维护修改权限;
 ③编制编码表。

(3)输入设计
尽量采用自动输入方式,如
 条码(bar code)输入;
 在线监测(如道路监控);
 OCR
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

(4)输出设计。决定输出设备和输出介质;确定
输出内容、格式、精度。
 (5)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模型;数据一致性;
物理数据模型。
 (6)系统可靠性设计。设备备份与数据备份;事
故处理与灾难恢复。
 (7)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
 (8)与其它系统的接口设计。在线监测系统;自
动控制系统。
 (9)与外部系统的连接设计。与外部信息网络的
连接;统一接口的信息交换。
5.2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特点
5.2.1 结构化设计的提出

结构化设计的定义:对于一个清楚陈
述的问题,选择和组织模块和模块接口,
从而求得所述问题的“最优”解。

5.2.2 结构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
(1)简单性;(2)灵活性;(3)完整性;(4)
可靠性。
5.3 子系统与功能模块设计

5.3.1 子系统与功能模块划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
采购管理
购销存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
5.3.2 内聚与耦合

1.耦合:
 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
互联程度的度量。
 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在软件设计中应该追求尽可能松散耦合
的系统。
2.内聚
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
的紧密程度,简单地说,理想内聚的模
块只做一件事情。
 设计时应该力求做到高内聚。内聚和耦
合是密切相关的,模块内的高内聚往往
意味着模块间的松耦合。
 例5.1、5.2

5.3.3 IPO与HIPO
输入/处理/输出设计方法主要使用的工具
是IPO图。
 HIPO法(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ingOutput)即分层输入/处理/输出设计方法,
是自顶向下的结构化系统分析与系统设
计方法。

5.3.4 数据流程图到模块结构图的变换
1. 数据流程图的典型结构
 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图有两种典型
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
 变换型结构是一种线状结构,它可以明
显地分为输入、主加工和输出三个部分。
 事务结构中通常都可以确定一个处理逻
辑为系统的事务中心。









2. 以变换为中心的分析
(1)找出变换中心,确定主加工。
(2)设计模块结构图的顶层、第一层。
(3)设计中下层模块。
(4)精化初始结构。
3. 以事务为中心的分析
5.3.5 实例
订单处理模块结构图,是典型的变换中心法。
作业

1、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
2、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只答大标
题)?
3、(虚拟公司作业八)
本公司第一个月主要经营活动是什么?
例:游戏软件开发公司做出第一代游戏软
件,Gen01。



5.4 输入/输出设计
先设计输出,再设计输入,
 输出决定输入。

5.4.1 输出设计

(1)输出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
信息系统提供给用户信息的内容,速度,
方式。

易存取性、及时性、准确性及可用性。
 (2)输出形式

①联网查询。通过客户机查询需要的信
息;

②报表。详细报表,摘要报表,分析型
报表;

③图形。曲线图、条形图,圆饼图等。

还有声音、动画、图像等。
5.4.1 输出设计

(3)输出设备与介质
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声音输出
设备,语音终端设备,绘图仪。

输出介质:屏幕,打印纸,图纸,磁盘
等。
 (4)设计方法

主要依据:现行的报表。
5.4.2 输入设计
人-机界面,又称接口,是用户与计算机信息系
统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使用计算
机信息系统的操作环境,是用户与计算机信息系
统进行交互的唯一途径。
 设计基于GUI用户界面时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点:




屏幕上的内容太多;
同一界面运用太多不同的颜色;
字符和图形符号太小,难以辨认。
5.5 编码设计





5.5.1 编码设计的作用
计算机编码是用数字与字母代表汉字的
表示方法。
使数据标准化。
便于录入。
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
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
5.5.2 编码设计的方法
(1) 层次码。
 (2) 顺序码。
 (3) 分组编码。
 (4) 助记符编码。

计算机编码设计,遵循的原则:
①
②
③
④
⑤
科学分类(合理性、规范化)。
便于使用。
系统性、通用性、可扩展性(稳定性)。
适合计算机处理。
唯一性。
5.5.3 编码的管理

企业要指定一个权威部门负责编码的执
行和维护。
5.5.4 实例
例5.3 单位编码示例:

位数:2

第一位是字母,表示处;

第二位是数字,表示所属科。
 例5.4 机械零件编码示例:

位数:8数字

8位分别表示零件分类、外部形状、内
部形状、加工种类、齿形种类、直径或边长、
材料种类、毛坯种类。
 例5.5 集团企业单位编码:

本周上机实验
SQL Server数据库
作业

1、系统输出形式有哪些?输出介质有哪些?

2、编码设计的方法有哪些种?
3、(虚拟公司作业九,数据与学号对应)






本公司销售业务情况?记入财务账怎么表达?
如本公司本月销售游戏软件 1万套,每套45元。
记入财务账:
借:应收账款 4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000
5.6 数据库设计
5.6.1 数据库系统模型
 数据库系统模型主要有四类:
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

关系数据库的主要概念








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SEQUEL(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
关系数据库的几个主要概念:
(1)关系(Relation)。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表(Table)
(2)元组。表中的一行,记录(Record)
(3)属性。表中的一列,字段(Field)
(4)关键字(Key)。某个或某几个字段,可以惟一确
定一条记录。
(5)主关键字(Primary Key)
(6)外部关键字(Foreign Key)
5.6.2 关系规范化
函数依赖:在关系中,属性(字段)间的相互依赖
关系。
 (1)单值函数依赖:若属性组X的一个具体值对应
Y的惟一值,则称Y单值函数依赖于X(关键字)

学号
姓名
01
王洪涛
…
…
(2)完全函数依赖:

完全函数依赖:若Y单值函数依赖于X,
而Y不能单值函数依赖于X的任一真子集
X1,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
X
Y
班级
学号
姓名
1
01
王洪涛
2
01
金常鸿
(3)部分函数依赖

部分函数依赖:若Y单值函数依赖于X,
而Y又能单值函数依赖于X的某一真子集
X1,则称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或Y部
分函数依赖于X。
X
Y
班级
学号
姓名
1
0101
王洪涛
2
0201
金常鸿
(4)传递函数依赖

传递函数依赖。若Y单值函数依赖于X,
而Z又单值函数依赖于Y,则称Z传递函
数依赖于X。
学号 姓名
0206 吴昊
来自城市
铁岭
长途区号
410
关系规范化
按照关系属性间的函数依赖情况来区分
关系规范化的程度。
 关系规范化:Normal Form
 (1)第一范式(1NF)
 (2)第二范式(2NF)
 (3)第三范式(3NF)

(1)第一范式(1NF)

(1)第一范式(1NF):一个关系中,无重复组,
且各属性都是不可再分割的基本数据项,
则称该关系属于第一范式。
 学生表:
 学号#,姓名,生日,性别,所在城市,长途区号,
课程#,学期,学分,成绩
 (注:#,关键字)
(2)第二范式(2NF)

(2)第二范式(2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
消除不完全函数依赖,得到关系的第二
范式。
 学生(学号#,姓名,生日,性别,所在城市,
长途区号)
 课程(课程#,学期,学分)
 成绩(学号#,课程#,成绩)
(3)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3NF):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
消除传递函数依赖,得到第三范式。
 学生(学号#,姓名,生日,性别,所在城市*)
 城市(所在城市#,长途区号)
 课程(课程#,学期,学分)
 成绩(学号#,课程#,成绩)

5.6.3 实体模型(E-R方法)

E-R(Entity-Relation)即实体-联系方
法,用以构造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是管
理者设计数据库的实用工具。
 实体模型很简单,由实体、属性、联系
三者构成,E-R方法的规则也很简单易学,
实体用方框表示,属性用椭圆表示,联
系用菱形表示。
实体指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
物,表示为 车间 合同
 属性指实体的特征,从属于实体,表示
为
电话号码
名称
 联系指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画在两
个实体之间,如:

学习
加工
联系有三种类型:1对1, 1对多,多对多(m:n)
联系
车间
1
领
导
1
主任
车间
工人
1
m
所
属
n
加工
工人
三种联系
n
产品
此外,三个或多个实体之间还会存在多元联系,如图
供应商
学生
m
P
定
货
老师
m
设备
n
工程项目
三个实体间的联系
学
习n
课程
1
讲
m
课程E-R图
5.6.4 从E-R图到数据库

(1) 1对1联系
 (2) 1对多联系
 (3) 多对多联系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的实体模型
数据库的逻辑模型:用E-R图格式化表示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的物理模型:用数据表(二维表)表示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实体模型
(E-R图)
(概念模型)
数据模型
(逻辑模型)
数据库结构
(物理模型)
B1
B1
1
L
1
B1:b1#,……,b2
B2:b2#,……
B2
B2
一对一联系
B1
B1
1
B1:b1#,……
B2:b2#,……,b1
L
n
B2
B2
一对多联系
B1
m
B1
B2
B1:b1#,……
B2:b2#,……,
L
n
L:b1#,b2#,……
B2
L
多对多联系
B1
B1
1
L
m
B2
B2
n
B3
L
B3
B1 : b1# ,
……
B2 : b2# ,
……,
B3 : b3# ,
……
L
:
三个实体多对多 b1#,b2#,b3# ,
……
B1
B1
1
B1:b1#,……
B3
B2 : b2# ,
……b1,
L
B3:b3#,……
,b1
n
L
B3
B2
m
B2
三个实体一对多
L : b2#,b3# ,
……
B1
B1
1
B2
n
L
B3
B3
m
B1:b1#,……
B2 : b2# ,
……,b1
B3 : b1# , b2#
,……
B2
三个实体一对多
实体模型
学生
老师
m
学
习n
课程
数据模型
老师
1
讲
课程
学生
m
学
习
老师:老师姓名#,年龄,职称,学历,工资
课程:课程名#,学分,学时,老师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年龄
成绩:学号#,课程名#,成绩
从E-R图到数据库的一个实例
数据库
第十周作业







1、数据库系统模型有哪几类?
2、实体模型有哪些元素构成?
3、画出学生、老师、课程的E-R图。
4、(虚拟公司作业十,数据与学号对应)
本公司本月经营耗费多少成本?记入财务账怎么表
达?
如本公司本月制作光盘软件1万套,每套1元。
记入财务账: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
第6章
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测
试
6.1 阶段目标与任务
6.1.1阶段目标
把前一个阶段设计的新系统物理模型加以实现,建
成一个符合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要求的实际运行的新系
统,并完成对新系统的各种测试工作,最后交给用户使
用。
6.1.2具体任务
⑴建立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⑵建立数据库系统,录入数据;
⑶用户方人员的培训; ⑷编制与调试程序;
⑸新系统的测试;
⑹交工验收。
6.2 前期准备工作
6.2.1 建立开发与运行环境
所谓“开发环境”,是指系统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所需
要的工作环境,与新系统的运行环境不是一回事,但建
立开发环境要考虑与新系统运行环境的匹配问题。
⑴操作系统类 :Windows; UNIX; Linux
⑵数据库系统类
桌面数据库:包括Access等基于文件的桌面型数据库。
大型数据库:能完成多客户请求的运行在专用服务器的数
据库产品,包括Oracle、 MS SQL Server、 Sybase、
Informix等。
⑶ 中间件服务器产品:该产品主要是为了适用于当前多
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而建立的一种中间服
务器产品,目标是为了响应多客户同时响应请求。
⑷编程工具:
VB、VB.Net、PB、Delphi及Java。
⑸其它辅助型工具软件
1). OFFICE套装软件;
2). CASE : 计 算 机 辅 助 软 件 工 程 (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3). 通讯软件:outlook等;
4). 杀毒软件。
6.2.2 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录入
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在系统实现阶段是十
分重要且不能滞后的。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
6.3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系统实现阶段的重头戏,也可
认为是系统设计的延续。
6.3.1 质量要求
1. 可靠性
2. 可读性
3. 可维护性
6.3.2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SP(Structured Programming)方法的基础是结构定理:任何程
序结构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来表示,基
本原则有:
 (1)按功能模块设计书,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
编写程序;
 (2)采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程序,不用GOTO;
 (3)每一个程序模块只能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其语句
行不超过100条(不算注释行),以不超过50行为宜;
 (4)加注释语句,注释语句行约占全部语句行约1/3。
 (5)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块内聚合度高,块间耦合度低
(联系少)。
6.3.3 程序设计风格
程序设计风格,要求编程者遵守被大家
公认的编程规范约定。
 重视内部文档,在源程序内起一定注释
作用的代码或文字。
 数据类型和标识符等定义的次序要规范。

6.4 系统测试
6.4.1 系统测试方法
测试是为了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而执行
程序的过程。
对于测试的目的有如下几种观点:
·(1)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
·(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够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过的错误。
另外,测试的目标应该是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去找出系
统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根据系统测试的目标,必须了解的几条原则有:
1.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测试”作为开发者
的座右铭;
2.测试计划应该在需求分析一完成后就开始,与系
统分析与设计同步进行;
3. 测试应该从小规模开始,逐步转向大规模,从
单元测试转向集成测试;
4. 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
5. 应该由开发与用户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测试;
6. 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
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
测试的基本方法
测试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1、 黑盒法
把测试对象看成是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
只针对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被测试程序的功
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看其是否满足需求分
析中的功能说明,而不考虑其内部逻辑和内部
特性。黑盒法也叫功能测试法或数据驱动测试
法。
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是否有不正确的或遗漏了的功能?
·在接口上,输入能否被正确地接受?能
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访问错
误?
·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2、 白盒法
对系统的内部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
把被测试的程序看成是透明的盒子。
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相关
信息来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被测试程序的所
有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
序的状态,来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
一致。因此,白盒测试法又称结构测试法或逻辑
驱动测试法。
系统测试常用的手段有两种:一种
是不依赖计算机的人工测试 ;另一种是计
算机辅助测试 。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
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的,则系统测
试应包括对上述各部分的测试。
软件测试的层次
 单元测试:对源程序中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
行测试,验证每个模块是否满足系统设计说明书
的要求。
 组装测试:将已测试过的模块组合成子系统,
重点测试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联系。
 确认测试:对整个软件进行验收,根据系统
分析说明书来考察软件是否满足要求。
 系统测试: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系
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功
能、性能方面的测试。
6.4.2 单元测试 (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在单元测试中,
主要从模块的五个特征进行检查:模块接口、局
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路径、出错处理和边界
条件。
接口测试主要的测试要点有:
1.输入参数和形式参数在个数、数据类型和顺序上
是否一致;
2.调用标准函数时所用的参数在个数、数据类型和
顺序上是否正确;
3. 全局变量在各模块中的定义和用法是否一致;
4. 输入是否仅改变了形式参数。
如果模块要执行对外部文件的输入或输出操作时,还应该
再检查以下要点:
1.
文件是否被正确的打开/关闭;
2.
文件格式是否与输入/输出语句一致;
3.
缓冲区大小是否和记录大小匹配;
4.
输入输出的错误是否检查并处理;
5. 输出的提示信息是否有误。
在测试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
变量的类型说明是否合适;
2. 是否使用了尚未赋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
3. 变量的初始值或默认值是否正确;
4. 变量名是否有错(例如:拼写错);
5. 是否出现上溢、下溢或地址异常的错误。
如果有可能,还应确定全局变量对模块的影响。
在单元测试中,对路径的测试是最基本的任务。
计算方面的错误主要有:算术运算的优先次序不
正确或理解错误等;
比较和控制流是紧密结合的,一般是通过比较来
发生控制流的改变。
好的设计应该能预测到出错的条件并且有对出错
处理的路径。
边界条件的测试是单元测试的最后工作,也是非
常重要的工作。
模块测试通常由程序员本人来完成。
测试开发模块
单元测试的方法通常由测试人员使用或开发专门的模块
进行。
在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时,需要开发两种模块:
(1)驱动模块(driver):
相当于一个主程序,接收测试用例的数据,将这些数
据送到被测模块,输出测试结果。
(2)桩模块(stub):
桩模块也称为存根模块,用来代替被测模块中所调用
的子模块,其内可进行少量的数据处理,目的是为了
检验输入、输出调用和返回的信息。
6.4.3 组装测试 (integration testing)
组装测试也称为集成测试。通常有两种方
法:一种是分别测试各个模块,再把这些模
块组合起来进行整体测试,这种方法称为非
增量式集成测试。
另一种是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组合到已测
试好的模块中,测试完后再将下一个需测试
的模块组合进来测试,逐步把所有模块组合
在一起,并完成测试。该方法称为增量式集
成测试。
增量式测试技术有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和自底
向上的增量方式两种测试方法。
1.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
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是模块按程序的控制结
构,从上到下的组合方式。再增加测试模块
时有先深度后宽度和先宽度后深度两种次序。
如下图所示 :
图 6.1自顶向下的组合示例示意图
M1
M3
M2
M5
M6
M4
M7
组装过程可分成以下步骤:
(1)用主模块作为驱动模块,与之直接相连的模块
用桩模块代替。
(2)根据所选的测试次序,用下一个模块替换所用
的桩模块;而新引入模块的直接下属模块用桩模
块代替,构成新的测试对象。
(3)为了避免引入新模块,产生新问题,需要进行
必要的重复测试,即重复部分或全部已经进行过
的测试。
(4)所有模块是否已经组合到系统中,并完成测试?
如果没有,则返回到(2),重复进行;是则停止
测试。
2.自底向上的增量方式
自底向上的增量方式是从最底层的功能模块开始,
边组合边测试,从下向上地完成整个程序结构的
测试。其步骤可以概括为:
(1)将最底层的模块组合成能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
模块组,为每个模块组设计驱动程序,用驱动程
序来控制并进行测试。
(2)按从下向上的方向,用实际模块替换相对应的
驱动程序,组成新的模块组,再为该模块组设计
驱动程序,用新的驱动程序进行控制和测试。
(3)所有模块是否已经组合到系统中,并完成测试,
如果没有,则返回到(2),重复进行;是则停止
测试。
6.4.4 确认测试 (validation testing)
任务是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即检查软件
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样。
首先要进行有效性测试以及软件配置审查,然后进行
验收测试和安装测试
1.有效性测试
有效性测试就是在模拟环境下,通过黑盒测试检验
所开发的软件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一致。
在所有测试用例完成之后,测试结果有两种情况:
(1)功能和性能等都满足需求,可以接受。
(2)发现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不符,这时要列出缺陷清单。
2.软件配置审查
确认测试的另一个环节是软件配置的审查,主要
是检查软件(源程序、目标程序)和文档(包括面
向开发和用户)是否齐全以及分类是否有序。
3.验收测试
在经过软件的有效性测试和软件配置复查后,就
应该开始软件系统的验收测试。
6.4.5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
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
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
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
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
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来设计测试用例
的,常见的系统测试主要有以下内容:
1.恢复测试(recovery testing)
2.安全性测试(security testing)
3.强度测试(stress testing)
4.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5.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
通常使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1)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时限;
(2) 因 故 障 而 停 机 时 间 MTTR(mean time to
repairs)在一年中应不超过多少时间。
6.安装测试(installation testing)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通常为系统分析、设计、编
码实现等阶段。
6.5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的过程
 系统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
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并
进行改正。调试工作主要由程序开发人
员来进行,也就是说,谁开发的程序由
谁来进行调试。
 6.5.1
6.5.2 系统调试的方法





(1)试探法。调试人员分析错误的症状,猜测问题
的所在位置,利用程序中设置输出语句,分析存储
内容等手段来获得错误的线索,一步步地试探和分
析找到错误所在。
(2)回溯法。测试人员从发现错误症状的位置开始,
人工沿着程序的控制流程往回跟踪程序代码,直到
找出错误根源为止。
(3)对分查找法。缩小错误的范围。
(4)归纳法。从测试所暴露的错误出发,收集所有
正确或不正确的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
假想的错误原因,用这些数据来证明或反驳,从而
查出错误所在。
(5)演绎法。根据测试结果,列出所有可能的错误
原因。分析已有的数据,排除不可能和彼此矛盾的
原因。
6.6 人员培训






6.6.1 培训目的
为保证新系统的顺利实现,必须使用户方有关人员
尽快了解新系统的建设情况、功能及性能,尽早适
应和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方法。
6.6.2 培训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
作;(3)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4)现代管理学的基本
思想;(5)本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状况;(6)本企业
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处理方式;(7)新系统的操作
方法;(8)新系统操作注意事项;(9)可能出现的故障
及其排除方法。
6.6.3 培训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专题讲座、委托培养等。
6.7 实例
6.7.1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1)前期工作。设置合适的开发环境。
 (2)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建立三个表:成绩表、课程表
和学生表。
 (3)程序的编写。通过Access2000中的窗体设计功能来
实现。
 6.7.2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 (1)前期工作。建立一个局域网环境来完成系统的开发、
调试与布署。
 (2)数据库的建立。建立6个表。
 (3)程序的编写。VB+SQL Server7.0


第十一周作业

1、在系统测试中,什么是白盒法?什
么是黑盒法?
2、软件测试分成哪几个层次进行?
3、简答系统调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
4、(虚拟公司作业十一)

本公司实现信息化建设需要哪些IT设备?
第7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7.1 目标与作用
7.1.1目标
该阶段的目标是:保证新系统的正常、可靠、安全
地运行,并不断完善系统,以增强系统的生命力,
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经
济效益。
7.1.2 作用
7.2 系统切换与系统运行
经过调试与测试的软件可以投入运行。
这时,需要由原有的老系统切换到新建
立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有三种切换方
法:
1
直接切换;见图7-1。
2
并行切换,见图7-2。
老系统
老系统
新系统
新系统
时间
切换时刻
时间
图7-1 直接切换
并行时间
图7-2 并行切换
3 分段切换:见图7-3。
老系统
新系统
时间
7.3 系统维护的内容
7.3.1 系统维护的任务
7.3.2系统维护的要求与内容
系统维护的要求主要起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上级的命令、要求;
(二)管理方式、方法及策略的改变;
(三)随着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其要求也会
不断提高;
(四)先进技术的出现,如硬、软件产品的更新
换代。
系统维护是MIS生命周期内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作量大,
需要人员和资金保证。系统维护工作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程序的维护
(二)数据库的维护
(三)编码的维护
(四)设备的维护
(五)设备的维护
7.3.3系统维护工作的类型
系统维护的重点是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按照系统维
护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1)纠错性维护:诊断和改正错误,约占21%
(2)适应性维护:软硬件升级,
约占25%
(3)完善性维护:满足用户新需求,约占50%
(4)其它维护: 预防性维护等,
约占4%
7.3.4
如何搞好软件维护
搞好软件维护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软件开发的质量高,
可维护性好。这是软件维护的基础和保证。第二个关键是有
一支胜任工作的系统维护队伍。
系统维护不仅范围广,而且影响因素多。通常,在进行某项维
护修改工作之前,要考虑下列三方面的因素:
(一)实际情况
1.系统的当前情况;
2.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规模。
(二)维护工作的影响
1.对新系统目标的影响;
2.对当前工作的影响;
3.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三)资源要求
1.对维护提出的时间要求;
2.维护所需费用;
3.维护所需的工作人员。
7.3.5 系统维护的管理
从维护申请的提出到维护工作的执行有如下步骤:
(一)提出修改要求
(二)领导批准
(三)分配维护任务
(四)验收工作成果
7.3.6 系统维护工作综述
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与否对系统维护工作有极大的
影响。
2. 系统维护具有很高的代价。
3. 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的要求较高。
4. 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
系统维护中的绝大部分问题源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阶段,而程序代码本身造成的错误比例并不高。
从系统维护的特点可以看到,系统维护工作是直接受
到系统可维护性影响的。可维护性是指对系统进行
维护的难易程度的度量,影响系统可维护性主要有
以下三个因素: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1.
7.4 系统评价
7.4.1系统评价的目的
对新系统进行评价的目的如下:
(一)
检查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各项指标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如何。
(二)
检查信息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
包括人,财,物以及硬、软件资源等的作用情况。
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有:
年利润增长额; 纯收入;投资回收期与投资
效果;直接的价值估算法;大于/小于成本法。
7.4.2系统评价的指标
系统评价的指标是进行系统评价、新旧系统对比分析的
依据。评价指标可分为经济指标、性能指标和管理指
标三个方面:
(一)经济指标
1.系统费用:
2.系统收益:
3.投资回收期;
4.系统后备需求的规模与费用;
(二)性能指标
1.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
2.联机响应时间,吞吐量或处理速度;
3.系统利用率;
4.操作的方便性,灵活性;
5.安全,保密性;
6.数据的准确性;
7.系统的可扩充性;
(三)管理指标
1.领导,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态度;
2.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对系统的态度;
3. 外部环境对系统的评价。
7.4.3系统评价的内容
从系统提供的功能和具有的技术性能两个角度进
行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系统目标实现情况
(二)系统资源利用率
(三)系统安全保密性
(四) 系统的可用性
(五)系统的可维护性
(六)系统成本
(七) 系统管理工作的完备性
7.5 实例
1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这个系统很小,运行与维护的问题就很简单。
在硬件方面,主要是维护好计算机网络系统,保
证信息的输入正常进行,并能正确地存入服务器,
及时提供用户调用、输出,包括计算机外部设备
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在软件方面,主要是维护好数据库,保证数据的
正确性和一致性。
实例2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7.5.1 安全性与加密方式
1.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时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操作员
的权限和对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
对业务流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防止人机交互时的二义性,
即避免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2.加密措施
为了保护开发者的著作权和使用者的利益,在应用
软件上采用一种软硬结合的、简便的加密保护措施,
即利用网络工作站和服务器硬件资源的特征性参数
在网络上采取双向的多级算法的加密措施,来确认
合法的用户。
7.5.2 系统调试
如前所述,应用系统软件由若干个子系
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模块
(程序或控件)组成。所以可以把调试
工作分为模块(程序)调试、分调(子
系统调试)、模拟联调、现场联调和并
行查错5个层次。
7.5.3 系统维护
7.5.3.1 系统说明文件
7.5.3.2 系统转换
分段转换方式采取子系统分期多批逐步移交的方式。
通常可采用如下策略。
(1)按功能分阶段逐步转换。首先确定该系统中的
一个主要的业务功能,在该功能运行正常后再逐步增
加其他功能。
(2) 按部门分阶段逐步转换。先选择系统中一个合
适的部门,在该部门试运行,获得成功后,再逐步扩
大到其他部门。
(3) 计算机设备分阶段逐步转换。先从简单的设备
开始转换,再推广到整个系统。
7.5.3.3 系统维护
7.5.4 讨论
7.5.4.1 最小的系统配置
上述系统是为一个典型的娱乐休闲型酒
店而设计的,因而采用了小型的局域网
配置。
7.5.4.2 酒店管理系统与VOD系统的挂接
第十二周作业
1.简答系统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2.简答系统切换有哪几种方法?
3.(虚拟公司作业十二)

设计本公司的部门编码,并为第一次作
业建立的部门分配编码。

例: 部门编码为3位,第一位代表部,
后两位为科室。

如:信息部MIS组,101。
第8章
面向对象方法与CASE
8.1 面向对象方法
8.1.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
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
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就
是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也称为问题域)
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也称为求解域)在结
构上尽可能一致。

面向对象方法具有四个要点:

1)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
事物都是对象,复杂的对象可以由比较简单的
对象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
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各种对象类(简称为
类,Class),每个对象类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
一组方法。
 3)按照子类与父类的关系,把若干个对象类
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继承。
 4)对象彼此之间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
 OO=对象+类+继承+消息
面向对象方法基本概念:







1)对象:封装了数据结构及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
的操作的封装体。
2)类: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
的定义。
3)实例:某个类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4)消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
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5)方法: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
6)属性:类中所定义的数据。
7)继承:子类自动地共享父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
的机制。
8.1.2 三种形式的模型






分别是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控
制结构的动态模型和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1.对象模型: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
的“数据”性质
类-&-对象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1)归纳关系:一般――特殊
2)组合关系:整体――部分
3)关联关系:(1:1)、(1:m)、(m:n)

2.动态模型: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
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
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
 3.功能模型: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
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
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
 在面向对象方法学中,对象模型是最基本最重
要的,它为其他两种模型奠定了基础,我们依
靠对象模型完成三种模型的集成。
8.1.3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步骤






模型的五个层次:
1)主题层:控制读者在同一时间所能考虑的
模型规模的机制。
2)对象层:对象是数据及其专用处理的抽象,
反映系统保存有关信息和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
3)结构层:问题空间的复杂度。
4)属性层:描述一个对象或分类结构的实例。
5)服务层:服务是对象收到消息之后所执行
的处理。
1.标识对象
客观事物可分为五类:
 1)可感知的物理实体;
 2)人或组织的角色;
 3)应该记忆的事件;
 4)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相互作用;
 5)需要说明的概念。

2.标识结构
筛选时主要根据下述标准删除候选的结
构:
 1)已删去的类之间的结构;
 2)与问题无关的或应在实现阶段考虑的
结构关系。
 3)瞬时事件;
 4)三元结构关系;
 5)派生结构。


3.标识主题
 4.定义属性
 定义属性分以下几个步骤:
 1)标识属性;2)属性定位;3)标识和
定义实例连接;
 4)修订对象;5)说明属性和实例连接
约束。
 5.定义服务
8.1.4 面向对象设计的内容

面向对象设计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问题域部分;人机交互部分;任务管理
部分;数据管理部分。
人机接口









(2)人机接口部件的最基本对象是窗口。
主要的窗口类型包括:
①安全/登录窗口。
②启动窗口。启动窗口主要完成:
.对象的创建和初始化;
.系统管理功能;
.外设的激活与关闭。
③业务功能窗口。
大多数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的设计都是事件驱动
的。








遵循下列准则有助于设计出让用户满意的人机交互界面。
1.一致性
2.减少步骤
3.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4.提供撤消命令
5.无须记忆
6.易学
7.富有吸引力
(3)任务管理设计





1确定事件驱动型任务
2确定时钟驱动型任务
3确定优先任务
4确定关键任务
5确定协调任务
(4)数据管理设计
数据管理部件提供了在数据管理系统中
存储和检索对象的基本结构。
 数据管理方法有:

1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
2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S)

8.1.5 面向对象的实现

面向对象实现主要包括两项工作:把面
向对象设计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语
言书写的面向对象程序,测试并调试面
向对象的程序。
(1)面向对象编程
开发人员在编程之前,应选择一种最合
适的面向对象语言,可以考虑以下一些
实际因素:
 1.将来能否占主导地位
 2.可重用性
 3.类库和开发环境
 4.其他因素










良好的编程风格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可扩充性和健壮性。以下准则值得注意:
1.提高类的内聚
2.减小类的规模
3.尽量不使用全局信息
4.封装实现策略
5.精心确定公有方法
6.顶防用户的操作错误
7.检查参数的合法性
8.不要预先确定限制条件
(2)面向对象测试
一般说来,对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可分
为下列四个层次进行:
 1.算法层
 2.类层
 3.主题层
 4.系统层

8.2 CASE工具概述

8.2.1 什么是CASE
 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是计算机技术在系统
开发活动、技术和方法中的应用,是软件工具与开发
方法的结合体。
 CASE工具:是指能够支持或使软件工程周期中一
个或多个阶段自动化的计算机程序(软件)。
 CASE的目的是:使开发支持工具与开发方法学统一和
结合起来;通过实现分析、设计与程序开发、维护的自
动化,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和信息系统的质量,
最终实现系统开发的全面自动化。
CASE的总体目标是:












通过一系列集成化的软件工具、技术和方法,使整个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自动化。其具体目标是:
.提高信息系统开发效率。
.提高信息系统开发质量。
.加速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降低信息系统开发费用。
.实现系统设计的恢复和逆向软件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自动化。
.自动产生程序代码。
.自动进行错误的检查和校验。
.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改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
.集成系统开发的工具。
.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可移植性。






CASE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和能力:
1)支持多种软件开发方法学(如结构化方法、
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等)。
2)支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上游(分
析与设计)、下游(编码、测试与维护)及项目管
理。
3)具有文档出版功能和文字、图形编辑功能。
4)支持软件重用。
5)支持开发信息资源共享。
一般说来,一个CASE工具应具备以下功能(或其中的一部分功
能):
 ①用户通过CASE工具能创建系统开发各阶段所需要的图表。
 ②收集有关图表上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关系的信息,以便建立
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合。
 ③在一个中央资源库中,应将图表所表示的语义而不是图表本
身存储起来。
 ④根据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检查图表。
 ⑤使用户能够用多种图表类型表示一个分析或设计的不同方面。
 ⑥使用户能以图表来描述条件、循环、case结构和其它结构化
程序结构。
 ⑦实施结构化的模型和设计,尽可能达到准确、一致。
 ⑧协调多个图表上的信息,检查信息的一致性,并集中检查信
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
8.2.2 CASE的分类与工具

CASE一般分为如下三类:
 .上游CASE,或称前端CASE。它描述了支持软件
开发周期前期几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前
期的系统设计即系统总体设计)的CASE工具。
 .下游CASE,或称后端CASE。描述了支持软件开
发周期后期几个阶段(详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
系统维护)的CASE工具。
 .支持项目管理的、并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周期的
CASE。主要支持项目管理和评估等活动。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上游CASE和下游CASE之间有所重叠。
 (2)这种划分方法人为造成了上游CASE与下
游CASE之间的缝隙,因为上游CASE工具的输
出要作为下游CASE的输入。
 (3)一个完整的CASE工具应包括上述各种类
型中的一种或几种产品。










典型的CASE通常由下列工具的全部或一部分组成:
(1)图形工具:
(2)描述工具:
(3)原型化工具: (4)查询和报表工具:
(5)质量保证工具: (6)决策支持工具:
(7)文档出版工具:
(8)变换工具(Transform Facilities)
(9)生成器:
(10)数据共享工具:为同一种CASE工具的不同的
局部资源库之间传递资源库信息。
(11)安全和版本控制工具。
8.3 PlayCASE的使用





8.3.1 PlayCASE概述
PlayCASE中提供了一系列的图形工具来帮助建立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需要的三个模型:
(1) 结构模型,其核心成分是系统/功能分解树和
构件图。
(2) 动态模型,其核心成分是事件流程图和伪码。
(3) 功能模型,其核心内容是层次化的数据流程
图。
8.3.2 结构模型








(1)建立系统结构树
1) 用菜单命令
2) 用工具栏
(2)填写业务/需求调查表
(3)构件枚举图
构件枚举图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是
标识出系统中的对象,并定义它们的属性和服务。
(4)构件关系图
建立构件关系图的操作也可以用工具栏来完成。
8.3.3 动态模型
(1)建立事件流程图
 接上述步骤,我们来完成事件流程图。PlayCASE用
事件流程图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其表达方式是沿
系统/功能结构树自上而下逐层表达。
 (2)事件汇总图
 事件汇总图是和事件流程图一一对应的。它有几个
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按层次来表达业务部门
(岗位)之间的业务分工,集中反映了各个部门
(岗位)的业务活动;另一方面,它按层次来表达系
统内部的功能界面,说明哪些功能由哪些子系统(模
块)来完成。

(3)工作案例图
 工作案例图的实质是非运行过程的分门别类,既以
某一类过程为主线,只画出该类过程的事件流程图,
使用户能更好地掌握该事件的运行序列。
 (4)典型事件跟踪图
 典型事件跟踪图是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
系统下的事件流向,使用户能从整个系统的宏观观
点上考察某一系统下的所有事件流,也为以后进行
动态仿真创造条件。

8.3.4 功能模型








(1)数据流图
数据流程图分2个层次:系统层,功能层 。
(2)数据汇总图
数据汇总图的作用是让我们从全局角度了解和把握信
息交互的全貌。
建立数据汇总图的方法有两种:
数据汇总图的编辑工作主要是加入数据汇总链。
(3)功能调用树
功能调用树主要用来描述功能(过程/函数)间的调用关
系。
8.3.5 项目管理及文档管理
(1)项目管理
 PlayCase中提供的项目管理工具有任务分解树、
任务进度坐标图、任务计划网络图三种。
 (2)技术文档
 打开菜单〈技术文档〉,最上部有(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用户手则),
每一个选择项都对应着生成一个阶段的技术文档。

上机实践: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8.4
第十三周作业
1.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方程是什么?
2.面向对象方法需要建立的三种形式的模型是
什么?
3.(虚拟公司作业十三)

设计本公司的人员编码,并为第一次作业建
立的人员分配编码。

例:人员编码为6位,前3位代表部门,后3位为流
水号。
如:101001,代表信息部MIS组的001号人员,吴昊。
第9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9.1 MIS的信息资源管理

9.1.1诺兰的发展阶段理论
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均经过了六个阶段,即:
初装、扩展、控制、一体化、数据管理、成
熟阶段。这六个阶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
段:
 (1)开始阶段:
 (2)扩散阶段:
 (3)控制阶段:
 (4)综合阶段:
9.1.2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以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
系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企业
有几方面的深远影响。

(1) 管理体制合理化

(2) 管理方法科学化

(3) 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
(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
(5)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进要引起社会变革,必然
要引起企业组织的变化和企业中各层人员工作
方式的改变。


9.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失败

引起信息系统失败产生的两类问题,一类与技术有关,
另一类是非技术问题。

9.1.4 成功的标准
评价的准则:
1 系统的使用率:
2 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3 用户对系统的态度:
 4 实现目标的程度:
 5 财务上的效益:





9.1.5 选择合适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道路


成功的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 自上而下全面开发的模式
2. 全面引进的方式
3. 建立全新的工厂,全新的系统

9.1.6 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协调的必要

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支撑,构
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两大支柱。
MIS的两大技术支柱见图9.3.1。



图 9.3.1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
信息系统
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
网
网 通 传
服 用
络
络 信 输
务 户
选 协 介
设
器 机
型 议 质
备
数
据
库
选
型
数
据
库
设
计
编
码
设
计
功
能
模
块
设
计
根据无数次成功与失败的亲身经历,收集了大量
国内外资料,将经验教训浓缩为一个公式:
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可靠的硬件十实用的软件
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
(见图9.3.2)。
图9.3.2
成功的MIS
成
可靠的硬件
功
的
信
实用的软件
息
系
统
强有力的组织协调
图 9.3.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
硬 件
计
算
机
计
算
机
网
络
组织协调
软 件
操
作
系
统
数
据
库
应
用
软
件
组
织
领
导
斡
旋
协
调
信
息
标
准
管
理
制
度
人
员
培
训
9.2 组织领导与规划
9.2.1 领导
一把手原则指经理、厂长们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到信息技
术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1)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工具。
(2)信息的占有量代表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信息的组织水平代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水平。
(4)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代表了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水平。
9.2.2 组织机构
大量国内外经验都采用三级项目管理组织,它们
是“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组”和“业务
组”
项目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
(1)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订管理信息系统的
发展方向,规定其应达到的目标。
(2)审批项目管理组提出的信息系统实施计划,
调动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施计划。
(3)定期检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协调各部门
的关系。
(4)研究企业工作流程和组织机构的合理化调
整,审批调整后的新工作程序。
(5)职工培训工作。
项目管理组是项目领导小组指挥下管理信息系
统实施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系统实施的日常管
理工作。
由于项目管理组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
它的工作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业务组在项目管理组的领导、协调下完成信息
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工作,是信息系统的基层组织,
其作用是完成各个业务部门信息化的具体工作。
业务组的工作直接涉及企业的具体业务,
工作量大,必须抽调各业务部门的骨干。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必须有具体措施维
持系统的运转与发展。
重点应放在如下几方面:
①领导小组,
.研究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挖掘企业的经营生产潜
力。
.研究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深化企业改革
②项目管理组;
.
.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的决定。
.继续推动职工培训工作。
③业务组;
.提出管理改革意见。
.根据管理要求修改完善软件
9.2.3 统筹规划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之前,应当有个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应当完成哪些工作呢?首先要摸清
家底,调查清楚本单位己有的计算机设备、软件
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名称,以及这些软硬件资源
的使用情况。
统筹规划的第二件事,是调查企业领导者的
需求,他们关心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中,己经有
了哪些?应设法尽快提供给决策层;有哪些信息
虽然暂时没有,但不需投资,只需做些工作,开
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对信息加工整理就可以得到,
应列入近期计划。
统筹规划的第三件事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体设
计方案。
9.2.4 有限目标
在规划信息系统时,每个阶段的目标必须尽可
能现实,称之为“有限目标”。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环境
对环境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系统对企业带来的好处。
·管理人员的改革意识和管理水平。
·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企业的管理基础。
·技术力量情况。
·资金情况。
认识环境,要分析动力何在,如何激励。开发信
息系统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种是内力驱动,
一种是外力驱动。
9.2.5 滚动发展
滚动发展的思想和有限目标是一致的,它更强
调近期目标,并着眼于近期发展。
采用滚动发展的策略如下;
第一,立足于现实,认准近期技术发展动向,制
订好今明两年的开发项目计划;
第二,滚动发展的思想,要强调发展,反对
静止不动,反对无所作为,而不断向前进。
第三,滚动发展就意味着不去等靠要;不是
等条件都具备了,领导认识水平提高了,有资金
了,有人了,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再干。
9.2.6 寻找突破口
9.2.7 资金管理
资金的分散和重硬件轻软件问题,需要决策层加
以管理和控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好。成功的企业
采取以下做法:
制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总体的
计算网络结构和硬件要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
统、应用软件等,经过审批后下发各单位。
其次,在制订计算机应用或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
与计划时,应当把计算机软件及人员培训的资金
列入计划,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计算机软件中。
9.3 斡旋协调
具体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与维护,有如下几方面
的协调工作:
(1)企业经理、厂长(简称“行政主管”)与分管信
息系统的企业级主管领导(简称“信息主管”)之间的
斡旋与协调。
(2)企业职能管理部门领导(简称“部门领导”)和
计算中心或信息中心领导(简称“信息领导”)之间的
斡旋与协调。
(3)各职能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简称“业务员”)
和计算中心或信息中心的程序开发人员(简称“程序
员”)之间的斡旋与协调。
(4)管理者之间的斡旋与协调。
(5)开发者之间的斡旋与协调。
在这五种斡旋协调中,第3种管理者(用户)与开发
者之间的斡旋协调最重要。
9.3.1 人员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它的开发和运营是依靠
一批专业队伍来完成的,包括: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
计算机网络与硬件技术人员、业务员、录入员等。这里
面系统分析员是带头者,系统分析员工作的好坏往往决
定了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高低。
9.3.2 在决策层协调
行政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的斡旋协调,在思想认识上
达到共识,对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将起到很大作用。
9.3.3 在部门领导与系统分析员之间协调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问题上,部门领导与分析人员
必须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开发出具有实用意义的信息系
统。目标一致有两个含义,一是部门信息必须服从企业
整体信息的需要;二是部门领导与系统分析人员对该部
门信息工作的目标具有相同的理解。
9.3.4 在用户与开发者之间协调
9.3.5 在开发者之间进行斡旋协调,是要在网络和软件
人员之间、软件开发人员之间协调。
9.4 信息标准
信息系统需要有统一的信息标准,这里强调两点:统一
信息编码,规范工作程序。
9.4.1 统一信息编码
从管理的角度看信息编码,要解决的不是编码的技术
问题,而是编码的管理问题,而这恰恰才是编码问题的
关键。
9.4.2
工作程序规范化
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重视“程序化工作法”、
“标准化工作法”的建立与实施,特别是管理工作程序
的规范化,把企业中各项工作都变成规范化的程序流程,
时时、事事有章可循。
9.4.4 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目的在于分清每个部门的
职责范围,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及时、完整,
保证系统及时得到维护,使信息系统能够长期可
靠运行。管理制度应包括: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考核制度,
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9.4.4、1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这是保证信息系统长期可靠运行的最重要的管
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授权主管部门。
(2)规定各使用单位的职责,保证各应用业务子
系统的正确使用。
(3)规定计算中心或信息中心的职责,保证信息
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
(4)制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制度,确保信息系
统万无一失。
(5)指定一个部门负责信息编码的制定、颁布与
维护工作,保证编码与物码同步更新和一致。
(6)指定一个部门制定全厂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
用工作的规划与计划,并组织实施。
(7)规定仪表、计量、电话等与计算机数据采集
或数据传送有关部门的职责。
9.4.4、2数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加工,
数据收集是基础。
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工作:
(1)尽量利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数据。
(2)管理工作中已经使用的计算机,也尽量连入信息
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
(3)在各个产生数据的源头,尽量建立数据采集点。
(4)在资金使用上要重视数据采集方面的投入。
第一要保证所有的数据都正确无误,满足用户要求 ;第
二要保证数据的完整;第三,要按照信息系统输出的要
求,及时输入所需信息,贻误时间就会扼杀系统。 为
了保证进入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正确、完整、及时,应
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制度 。
9.4.4.3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对信息系统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必须
指定一个单位负责考核工作,一个是必须有奖有
罚,奖罚兑现。
9.5 人员培训
信息系统是由管理者使用的,计算机是一种协
助管理人员(用户)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为管理
人员服务的。
对管理者的培训着重有两个方面:
思想观念的更新;
业务培训。
9.5.3 最终用户的作用
9.6 实例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9.6. 1.系统开发的困难因素
(1)大部分用户对计算机了解不深,对业务与软件的融
合方式和结果心中无数。
(2)新系统对以前的管理方式和习惯影响较大,使用者
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3)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业务流程的完整性差。
9.6.2. 系统的效益不太容易直接用货币形式来反映
9.6. 3.酒店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介入方式
9.6.4.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
9.6. 5.酒店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9.6. 6.有一定的投资保证
第十四周作业

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机构
分哪几层?
 2.(虚拟公司作业十四)

设计本公司的产品编码,并为本公司
的产品分配编码。
 例: 编码的前几位为产品类型,后面
几位为序列号,如“DVD01” 。
第11
章
销售管理
销售案例(1)

1. Marlboro

万宝路—Man Always Remember Lovely
Because Of Romantic Only.
 2. Proctor & Gamble

宝洁(P&G)—
 3. Johnson & Johnson

强生
销售案例(2)

4. Remy Martin

--人头马
 5. Rolls Royce

--罗尔斯·罗伊斯(或劳斯莱斯)
 6.Gillette

--吉列
 7.GoldLion

--金利来
具有挑战性的职位--销售员
①
②
③
“销售是从被拒绝开始的”。
一般销售员的基本工资都比较低,收入
来源主要是销售提成。
很多公司首先富起来的人除管理高层外,
大多是销售人员。
销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①
②
③
④
良好的沟通能力。
优秀的表达能力。
机智、幽默。
百折不挠的精神。
求职也是销售
销售自己
 推销自己

销售部门职能

销售部门在企业的供需链中处于市
场与企业的供应接口位置,主要职能是
为客户与最终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从
而实现企业的资金转化并获取利润,为
企业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并由
此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11.1销售管理业务概述
制定销售计划和产品报价。
② 开拓市场,并对企业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维护客
户档案信息,制定针对客户的合理价格政策,建立
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
③ 进行市场销售预测。市场预测指根据市场需求信息,
进行产品销售的分析与预测。
④ 编制销售计划。销售计划的编制是按照客户订单、
市场预测情况和企业生产情况,对某一阶段时期内
企业的销售品种、各品种的销售量与销售价格做出
安排。企业的销售计划通常按月制定(或按连续几
个月的计划滚动)。企业也可以制定针对某个地区
或某个销售员的销售计划。
①
⑤
⑥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交货信息、产品的相关
信息及其他注意事项制定销售订单,并通过
对企业生产可供货情况以及产品定价情况和
客户信誉情况的考查来确认销售订单。
按销售订单的交货期组织货源,下达提货单,
并组织发货,然后将发货情况转给财务部门。
销售发货管理的内容包括根据销售订单中已
到交货期的订单进行库存分配,下达提货单。
在工厂内交货的订单由用户持提货单到仓库
提货;厂外交货的则按提货单出库并组织发
运。
⑦
⑧
⑨
开出销售发票向客户催收销售货款,并将
发票转给财务部门记账。销售发票管理是
对销售出去的产品开出销售发票,向客户
收取销售货款,同时将发票转给财务部门
记账。
对客户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为进一步稳
固市场与开拓市场打下基础。销售服务是
企业对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并
进行跟踪。
进行销售与市场分析。销售统计分析是对
各种销售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
订单
客户
订单
管理
服务
管理
计划
生产
部门
入库单
销售
部门
提货 提货单
管理
发货
结算
管理
付款
发票
仓库
部门
发货单
财务
部门
11.2 销售系统功能
销售系统功能
①
②
帮助企业的销售人员完成客户档案及信
用管理、产品销售价格管理、销售订单
(合同)管理、销售提货、服务管理及发
票管理等一系列销售事务。
为企业的销售人员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
产品的订货情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和
获利情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
进行,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使企
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始终在竞争中
保持优势地位。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关系
企业销售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
销售服务明细文件
销
售
计
划
文
件
销
售
发
票
主
文
件
销售计
划管理
销
售
发
票
明
细
文
件
销
售
服
务
主
文
件
销售
部门
发收货
管理
销售服
务管理
计划信息
质量技术
部门
运
输
资
料
文
件
销售基
础数据
发货通知
仓库
部门
应收款
财务
部门
销售订
单管理
客
户
资
料
文
件
销
售
订
单
主
文
件
计划信息
销
售
订
单
明
细
文
件
计划
部门
销售基础数据管理业务数据流图(第二层数据流)
数据录入
客户组
别维护
客户组别文件
销售类型文件
销售类
型维护
客户资
料维护
客户资料文件
交货方
式维护
交货方式文件
销售员资料文件
订货方式文件
销售员
维护
订货方
式维护
数据录入
销售拥
金维护
销售佣金文件
销售订单管理业务数据流图(第二层数据流)
销售订单主文件
商品报价文件
销售
部门
商品
报价
订 单
结 清
处理
销 售
订 单
处理
销售合同主文件
销 售
合 同
处理
销售订单明细文件
订 单
终 止
处理
销售合同明细文件
销
售
订
单
主
文
件
企业销售管理E—R关系图
商品报价
1
信息
n
1
签订
客 户
n
信息
m
销售计划
提货
m
提货单
1
n
销售合同
订货
n
1
对应
1
销售订单
1
1
组成
n
合同
明细
组成
n
订单
明细
n
1
n
配货
m
组成
n
提货单
明细
n
开票
1
发票
明细
n
组成
m
发 票
销售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销售管理
销售基础
数据
销 售 计划
管理
销售订单
管理
收发货管
理
销售服务
管理
销售基础数据
销
售
类
型
维
护
客
户
组
别
维
护
价
格
种
类
维
护
订
货
方
式
维
护
交
货
方
式
维
护
退
货
原
因
维
护
订
单
取
消
原
因
维
护
客
户
资
料
维
护
销
售
员
维
护
销
售
佣
金
维
护
费
用
定
义
维
护
销售订单管理
合
同
维
护
订
单
维
护
合
同
终
止
结
清
订
单
终
止
结
清
销
售
价
格
维
护
信
用
管
理
产
品
系
列
维
护
催
款
计
划
12.1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





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是随着市场营销思想
的发展而形成并得到发展的。
现代市场营销的主要思想是识别客户的
具体要求,然后优化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客
户提供需求,并达到最大的客户满意度,最
终得到客户的回报。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得出
现代市场营销的几个要点:
1)目的是得到回报;
2)回报的保证是提供给客户满意的需求;
3)手段是优化、集成利用各种资源。
12.1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
客户关系管理的真正意义是:
管理理念+信息技术。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
推动的结果,也是管理理念提升的结果。
12.1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
1.
2.
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建立全新的客户关系
管理
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CRM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以客户为中
心的经营策略,围绕这个中心建立以信
息技术为依托的管理环境,为企业的有
关所有客户工作(营销、销售、服务、物
流、产品设计与生产等)的流程进行重新
设计,最大地满足客户需求。
12.2 客户关系管理的实现
要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一方面要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变革,对客户关
系管理的相关流程进行重组;
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这种管理所必
需的管理平台,保证其流程畅通。
管理观念的更新、业务流程重组是实现客户
关系管理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利用是使客
户关系管理的思想得以落实的保证。
12.2.1 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实现
序号
模块
1 客户和
联系人
管理
2
潜在客
户管理
主要功能说明
1)客户和联系人基本信息;
2)客户相关的基本活动和活动历史;3)
订单的录入与跟踪;
4)协议书和销售合同的生成;
5)跟踪同客户的联系;
6)记录客户的内部机构的设置情况。
1)记录业务线索,并进行升级和分配;
2)销售机会的升级和分配;
3)潜在客户的跟踪等。
3
时间 日历管理;设计约会与活动计划;事
管理 件安排管理;任务表;预告/提示;记
事本;备忘录;点子邮件;传真等。
4
销售 销售管理在CRM中体现为销售力量自
管理 动化(Sales Force Automation,简称为
SFA)。包括佣金管理、商业机会、传
递渠道管理、销售预测管理、定价、
区域划分、费用报告等。它对销售业
务给予战术、策略上的支持,同时给
出多角度的业务分析报告。
电话本;电话列表(可以关联客户、联
系人、业务和销售员);记录电话细节,
并安排回电;电话营销管理(内容、电
话录音);电话统计和报告;自动拨号。
5
电话
营销
和电
话销
售
6
营销 产品和价格配置器;营销公告板(可张
管理 贴、查找与更新营销资料);对有需求
客户进行跟踪、管理;跟踪特定事件;
安排新事件;信函书写;批量邮件;
邮件合并;生成标签和信封。
7
客户
服务
与支
持
客户服务与支持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
和互联网实现,系统中提供了多角度、
全方位的客户相关数据,通过互联网、
呼叫中心,把客户服务与支持功能同
销售、营销功能较好地结合起来,为
企业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
内容有:服务项目管理(快速录入、服
务项目的安排、调度和重新分配等);
服务与支持事件管理(升级管理、搜索
和跟踪与某一业务相关的事件并可生
成事件报告);服务协议和合同;订单
管理和跟踪;建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的数据库。
8
9
呼叫 呼入与呼出的电话处理;通过传真、
中心 E-mail等自动进行资料发送;互联网
回呼;呼叫中心运行管理;电话转移;
路由选择;呼入呼出调度管理;报表
统计分析;管理分析工具。
合作 与合作伙伴共享有关信息(客户信息、
伙伴 产品和价格信息、公司数据库、与市
关系 场活动相关的文档、销售机会信息、
管理 销售管理工具和销售机会管理工具等),
并可以提供合作伙伴预定义和自定义
的报告;产品和价格配置器。
10 商业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智能 预定义和用户定制的查询和报告;报
表工具;系统运行状态监视器。
11 网上 个性化界面与服务;网站内容管理;
营销 订单和业务处理;销售空间拓展;客
户自助服务;店面;网站运行情况的
分析报告。
12.2.2 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理念
CRM是构建在网络环境、信息共享基础
上的营销业务管理,企业应建立B2B(企业对
企业)模式的营销体系,对原有的体制要进行
改革,对原有的流程进行重组。
企业原有分销架构、部门分公司、办事处
岗位的职能都会重新设计。另外,还可能涉及
到销售体系与物流体系的分离、第三方物流的
引入、供应链上分布库存的控制策略调整等。
管理理念的提升




1)确定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
度的客户管理目标。
2)围绕CRM的管理目标与CRM技术
与管理的特点,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分析、
改革。
3)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4)不断地、持续地改善,提升CRM。
CRM相关职位







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售后服务;
电话支持服务。
要求:
热情开朗;
耐心、细致,服务周到;
待人诚恳;
具有团队精神。
客户服务中心的笑话(1)
用户:“我买了你们的上网卡,怎么用啊?”
客服了解了一下,发现对方对电脑知识了解
不多,就很耐心的从头教起:“请打开我的
电脑”。
用户:“咦,你的电脑我怎么能打开呢?”
客服(差点晕倒):“那就打开你的电脑”
用户:“我的电脑就是打开的啊”。
客服 彻底晕倒,后来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在
“你的我的电脑”上面,才让对方完成。
客户服务中心的笑话(2)
用户:“我怎么总是上不去网啊?”
 客服询问了一下情况:“可能是你的猫
的问题”。
用户:“好,你等一下。。。。好啦,
我家的猫已经让我关门外头了”。
 客服:!!!!!

客户服务中心的笑话(3)

用户:“不好啦,电脑出毛病啦”。
客服:“什么症状?”
用户:“我拨号上网,让我输入用户名
和密码,输入用户名的时候没有问题,
可是输密码的时候,我明明输入的是数
字,可显示出来的却是星星。”
CRM软件公司
美国
Siebel
Siebel Systems
TurboCRM
TurboCRM信息科技(北 中国
京)公司
ZISCO
中圣信息技术
新加坡
SAS
SAS软件研究所
美国
易达CRM
北京易达伟业软件
中国
AKuP
美国艾克国际科技
美国
UFCRM
用友软件
中国
第13章 采购管理


采购工作主要为企业提供生产与管理所需的
各种物料。
采购管理就是对采购业务过程进行组织、实
施与控制的管理过程。
13.1 采购业务的作用
采购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非
常重要的位置。任何企业要向市场提供
产品或服务都离不开原材料或消耗品的
采购。
13.2 采购业务概述
1.
接受物料需求或采购指示
1)物料需求大部分来自于生产计划产生的需
求,采购部门必须按物料规格、数量、需求
时间及质量要求提供给生产部门。
2)对要求外协加工的物料,由生产技术部门
(或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确定外协加工方
案,或者由采购部门主要确定外加工方案。
3)部分物料不是由生产部门(或计划部门)提出
要求,而是由库存部门提出,因为部分物料
是按订货点控制需求的。这部分物料多为固
定消耗料。
2.选择供应商
 供应商处于企业供需链的供应端,从这
种意义上说,供应商也是企业资源之一。
 采购部门掌握越多的供应商,企业的供
应来源就越丰富。当然,供应商多并不
一定优,现代管理的管理思想趋向于
“供应商是合作关系”或“合作伙伴”
的关系。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一般来说
要考虑3个要素:价格、质量和交货期。
3.下达订单
 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并根据采购计划
选择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这要求
 采购人员必须将材料的质量要求、数量要求及交货
时间要求准确无误地下达给供应商。
4.订单跟踪
 采购员发出采购订单后,为了保证订单按期、按质
及按量交货,要对采购订单进行跟踪检查,控制采
购进度。
5.验收货物
13.3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与带来的效益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1.建立供应商资源
 首先建立供应商档案,同时对首选、次选等
供应商加以分类,并建立供应商的供应物品
明细(品种、价格、供应期、运输方式等) 。
系统在执行采购订单下达时,要读入相应的
供应商资料。供应商资料是采购子系统的基
本资料,并且还要初始化供应商的有关账务
资料。初始化完成之后才能处理采购业务。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2.生成采购计划

根据MRP的物料需求计划及库存子系统生成的物料
需求(订货点控制、订货周期控制等生成的请购计
划)来生成采购计划(或采购建议订单),并综合考虑
物料的订货批量、采购提前期、库存量、运输方式
以及计划外的物料申请,进行系统自动物料合并,
也可以人工干预和修改。另外,有些原材料的采购
提前期很长,因此有可能超过主生产计划制定周期。
这类采购的采购计划应经过销售、财务与计划等部
门的综合讨论与评估来确定所需的数量和时间,然
后制定材料的中期或长期采购计划。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3.询价及洽谈
 该过程是落实采购订单的采购供应商。采购
业务人员广泛利用市场的采购供应资源,进
行价格咨询并商谈有关交货数量、交货期、
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落实每种物料的供应
商。对新开发的供应商资源还要进行供应商
的认证过程,经过相应的评审并合格后才能
作为许可采购的供应商。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4.生成用款计划
 生成采购计划后,系统自动生成用款计划,
并根据询价结果进行维护。由财务部门对用
款计划进行确认,之后反馈意见给采购部门。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5.下达订单
 根据订货批量、采购提前期、库存量、运输
方式、用款计划以及计划外的物料申请进行
物料合并,生成采购订单,并经过确认后即
可进行订单输出,最后下达给供应商,也可
以网上发布订单。对于临时追加的采购任务,
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协商直接下达采购订单。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6.采购订单跟催
 采购业务人员对下达的采购订单按计划进行
跟踪,系统可以设置跟踪的时间周期,形成
订单跟催计划。在跟催过程中,要了解供应
商的生产进度及质量情况,并及时对供应商
给予支持。
13.3.1 采购子系统的运作
 7.来料验收
 由采购业务员对来料按订单与发票进行验收,
并录入收货单与发票。也可以根据系统集成
的特点与企业的实际流程,直接由来料检验
人员(或物料管理员)对来料按订单验收,并
对不按计划缴获的供应商进行管理控制(拖期、
提前)。


8.结账与费用核算
结账付款工作应由采购部门配合财务部
门来完成,并根据物料的采购结算单据
和对采购各种费用的分摊,计算出物料
的采购成本。


9.采购订单结清
在采购订单交货、收货、入库、付款和
考核后,要及时结清采购订单。有些系
统有自动结清功能,并可以设置结清的
类型:交货、收货、入库、付款、考核
等结清方式。一般系统按付款结清的方
式处理。也可以进行强制结清。


10.系统基础数据维护
采购子系统的基本数据有采购员资料、
供应商资料、采购提前期以及业务流程
设置。对这些数据应及时加以维护。
图13.1 采购子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3.2 采购子系统的业务运行顺序流程图
13.3.2 采购子系统运作带来的效益


1)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例如,催促已下
订单的时间可以从实施前占总时间的
50%下降到12%,日常查询库存的时间
也可以大大减少等。
流程变革带来的效益。例如,采购可以
直接完成发票录入、验收货物等工作,
而非生产的一般性物资也可以由其他业
务部门自己完成,这些都会带来流程效
益。

3)较少文件流转,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
 4)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有统计表明,实施ERP后,
采购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分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业务人员研究工作来寻求降低成本的时间从28%
增加到36%,而总的采购成本可以下降5%,这
就说明实施ERP系统会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
和素质。
 5)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采购业务的规范性将
得到加强,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抓
业务培训、供应商开发等基础管理工作。
13.4 采购子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的关系
第14章 库存管理


库存是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
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
和在制品、维修件和生产消耗品、成品和备
件等。
库存管理是要对“库”房里“存”放的
东西加以“管理”。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料管
理的核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销售等经营
管理需要而对计划存储、流通的有关物品进
行相应的管理,如对存储的物品进行接收、
发放、存储保管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14.1 库存的分类



(1) 按价值划分,分为贵重物品与普通物资,
如库存ABC分类法就属于按价值分类的
方法。
(2) 按物品在企业的产品成型状态划分,可分
为原材料库存、半成品库存和产品库存。



(3) 按库存物品的形成原因(或用处)划分,可
分为安全库存、储备库存、在途库存、正
常周转库存和批量库存。
1)安全库存是为了应付需求、制造与供应的
意外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库存。例如,原材料
供应的意外,有时会因为供应商可能发生的
生产事故、原材料采购意外等造成材料供应
短缺,因而要对一些材料设立安全库存;针
对产品销售的不可预测性,也要存储一定量
的成品库存等等。



2)储备库存一般是企业用于应付季节性市场采购与
销售情况,如采购困难、材料涨价、销售旺季等。
这一类库存一般是可以预计的。
3)在途库存是由于材料和产品运输而产生的库存量。
对单位内部来讲,在途库存是工序之间因传送、等
待、缓冲而形成的在制品库存。对单位外部来讲,
在途库存是为了保持连续向用户供货或连续满足本
单位需求,在运输途中保有一定数量的物料;在分
销资源计划和流程工业中的管道输送常出现在途库
存。
4)正常周转库存是指一般用于生产等企业经营需要
而产生的库存,如按生产计划采购的物资等。
(4) 按物品需求的相关性可分为独立需求库存与
相关需求库存。独立需求库存是指某一物品
的库存需求与其它物品没有直接关系,库存
量是独立的。相关需求库存是指某一物品的
库存量与有些物品有关系,存在一定的量与
时间的关系。
14.2 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

一、库存的作用
1)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
销售预测型企业对最终销售产品必须保持一
定数量的库存,其目的是应付市场的销售变
化。这种方式下,企业并不预先知道市场真
正需要什么,只是按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进行
生产,因而产生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必需的。
但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形成,这种库存也在减
少或消失。

2)维持生产的稳定
企业按销售订单与销售预测安排生产计划,
并制定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由于采购
的物品需要一定的提前期,这个提前期是根
据统计数据或者是在供应商生产稳定的前提
下制定的,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会拖
后而延迟交货,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造成生产的不稳定。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
业就会增加材料的库存量。

3)平衡企业物流
企业在采购材料、领用生产材料、加工在制
品及销售物品的物流环节中,库存起着重要
的平衡作用。采购的材料会根据库存能力(资
金占用等),协调来料收货入库。同时对生产
部门的领料应考虑库存能力、生产线物流情
况(场地、人力等)平衡物料发放,并协调在
制品的库存管理。另外,对销售产品的物品
库存也要视情况进行协调(各个分支仓库的调
度与出货速度等)。

4)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
库存的材料、在制品及成品是企业流通资金
的主要占用部分,因而库存量的控制实际上
也是进行流通资金的平衡。例如,加大订货
批量会降低企业的订货费用,保持一定量的
在制品库存与材料会节省生产交换次数,提
高工作效率,但这两方面都要寻找最佳控制
点。
二、库存的弊端

客观地说,任何企业都不希望存在任何
形式的库存,无论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
企业都想方设法降低库存。日本的生产管理
许多都强调了零库存生产,就在表达这种管
理企图。


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2)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库
存材料的成本增加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而
相关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加大了企
业的管理成本。
3)掩盖了企业众多的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
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
及市场销售不力。用比较形象化的比喻来
说,这就好像高海水位掩盖了海水下的礁
石,但如果海水退去,这些礁石就暴露出
来了,容易造成触礁事故。
正常库存
掩盖问题的非正常库存
14.3 库存控制
1. ABC库存控制法
根据Pareto法则,即20-80法则。
表1 库存物品的ABC分类
类别
占库存资金
占库存品种
A
大约80%
大约20%
B
大约15%
大约30%
C
大约5%
大约50%

2. 库存管理评价标准
–
–
–

客户服务水准,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库存占用的资金额,控制在企业预算之内;
库存资金周转次数,超出竞争对手。
库存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资金周转次数次=
产品年销售成本(元)
库存年平均占用资金额(元)
14.4 库存作业与业务流程图

1. 物料的入库

采购订单的来料入库根据采购订单来接受物料(安
排检验),办理入库手续,开收料入库单(收货单、
入库单),分配材料库存货位,同时监督来料是否
与订单相符。对于其它情况的来料收货和入库,
其系统的处理流程与采购订单的来料收货和入库
不同。此类材料入库无需采购订单,经过审核收
货且检验合格后,即可安排入库(进行仓库和货位
分配)。
入库业务还包括生产完工入库、生产剩余物料入
库以及销售退货入库。

2.物料的出库



物料出库有生产领料、非生产领料与销售提货。生产
计划的领料按车间订单(加工单、工票或组装计划)与
分工序用料,并可以根据物料清单(BOM)与工艺路线
自动生成工序领料单。
非生产领料有多种形式,系统都可以自由定义领料的
类别。
销售提货按销售订单或合同生成出货单据,并可自动
生成销售订单与合同的出货单。生成的销售出货单可
以追溯相应的资料,如单据、订单、生产加工单与原
材料信息,从而实现了ISO9000质量体系的管理要求。
这些过程都可以给财务子系统传递相关数据及生成财
务记账凭证。

3.物料的移动管理
 物料的移动是库存之间(有时会在分
厂之间和分公司之间)的物料调拨,
这种物料可以不经过检验(但经过长
途运输也要检验,可以通过设置系统
参数进行控制),也可以根据系统参
数设置要求生成凭证。
库存作业流程图
14.5 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
从各种角度对库存物料信息做分析,
例如日常的物料进、出、存的业务数据
分析,物料占用资金分析,物料来源和
去向分析,物料分类构成分析等,并可
以分析各种库存管理指标,如库存管理
策略中的各种周转率、可供应时间等。
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库存与其他管理工作
者有监督和促进作用。

库存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
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的仓
库管理人员管理库存物品,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
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
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库存管理子
系统从级别、类别、货位、批次、单件、ABC分类等
不同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和资金占
用情况,以便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和控制库存业务等各
方面的准确数据。对库存管理子系统与采购、生产、
销售、成本及总账等子系统之间密切的数据传递进行
管理。例如,采购物料通过库存接受入库,生产所需
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仓库发放,销售产品由成品仓库
发货,库存物料成本及占用资金由成本和总账管理来
核算等。
库存管理子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
统的关系
采购管理
物料需求计划
财务管理
库存信息
财务资料
采购需求与采购入库
库存管理
检验
发料与入库、在制品管理
车间管理
JIT管理
质量管理
第15周 作业

1. CRM的英文全拼及中文含义是什么?

2.画出企业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

(将实体用圆圈表示,处理用方框表示)
3.(虚拟公司作业十五)
设计本公司的广告用语。

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
第15章
财务管理
开心辞典问题
财务中的借贷方记账方法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
1)僧人; 2)家庭主妇; 3)卖菜商贩;

4)账房先生; 5)管家; 6)经济学家。

debit (debitum)

credit (creditum)

15世纪,Pacioli, Italian monk

第15章 财务管理





财务管理是对会计工作、活动的统称 。
现代会计学把企业的会计分为: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与管理会
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主要为企业外部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
为财务会计;
而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
息的会计事务称为管理会计。
企业财务管理

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
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根据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工业企业财
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
金管理、专用资金管理、产品成本管理、销
售收入管理、企业纯收入和财务支出管理等。



固定资金管理是指垫支在劳动资料上的资金
(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
流动资金是指垫支在劳动对象上的资金(包括:
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银行存款
及各种结算项目)。
专用资金是指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生产
发展基金、更新改造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
及大修理基金等)。




ERP系统涉及的会计既有财务会计又有管理
会计,ERP系统的成本管理采用的是管理会
计的方式。可将ERP系统的财务管理分为三
部分:
1.财务管理。它是传统的财务管理,包括
账务管理、应收、应付、工资核算、现金管
理、材料、销售核算等业务。
2.成本管理。描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
业务的有关理论与实现。
3.固定资产管理。描述ERP系统对企业固
定资产的管理。
集成信息的财务管理

ERP系统的财务管理是集成信息的财务管理,
它集成了采购管理、原材料管理、产成品管
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固定
资产管理等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活动,因
而它比单一的计算机财务系统具有集成度高、
信息处理及时等优点,如果信息集成度做得
较好的话,企业财务的70%以上的凭证是可
以自动生成的。
15.1 财务管理业务概述
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财务计划与预算。
15.1.1 制作凭证


凭证的制作和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必须做到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取得或填制原
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
证。
所有的财务活动都要通过制作凭证才能记入相
应的账目。当经济活动发生后,财务人员要收
集业务的原始凭证(发票、入出库单等),并根据
业务活动涉及的财务科目填写相应的凭证分录,
制成记账凭证。在一段时间后要将凭证归类装
订成册以备检查。财务涉及的凭证一般包括: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15.1.2 根据凭证记账


按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根据审
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及时登记入账。
企业的账务有对内与对外两类,对内的有资
产、成本、工资、材料与利润等,对外的账
簿有往来账与银行账,该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比较繁杂。
往来账是指企业与往来户(客户、供应商)之间发生
的应收款、预收款、应付款及预付款业务。往来
业务量对企业来说一般是比较多的。
在应收款方面,企业经常发生客户拖欠货款的现
象,其中对应收款的业务跟踪不力也是一个主要
的原因。
在应付款方面,因往来的材料业务非常频繁,每
种材料又可能有多家供应商,这类业务的对账经
常比应收款的对账业务还要烦,有时还容易发生
争执,影响企业形象与合作关系。
要管理好每一个往来户的每一笔往来款,首先要
对往来户单独设立账户,将每一笔应收、应付款
详细记录清楚;当收款或付款时,将收到或付出
款项逐笔分配到应收或应付款记录中进行勾对,
销掉应收或应付款记录。
银行账因为牵涉到流动资金的管理,所以管理
起来较为严格,需要计算每天的收入、支出并
结出余额。
银行账管理还包括银行对账业务。企业的开户
银行为企业设立一本收入、支出明细账,而企
业本身也有银行存款收入、支出的日记账,这
两本账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对账问题。银行定期
给企业发出银行对账单,企业根据对账单上银
行账的收入、支出记录和自己记的银行日记账
记录进行核对,将对上的记录核销掉,查找出
哪些记录是银行未登账的(银行未达账),哪些记
录是企业未登账的(企业未达账),并制作出未达
账调节表。
15.1.3 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


企业每个核算期末都要制作报表,上报上级单
位和财政税务部门。各类财务报表从不同角度
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例如财务三大报
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务工作还能及时为企业领导提供相关的财务
数据信息,如:资金使用情况,企业赢利情况,
资金运转情况等。这些信息是企业领导制定企
业方针政策和决策时不可缺少的依据。财务分
析工作汇总各类财务信息,通过分类整理和系
统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中
存在的问题。
15.2 账务处理流程



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
证。
(2)编制转账凭证。
(3)根据收款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
存款日记账,并登记有关的明细账与辅助账。
根据转账凭证登记有关的明细账与辅助账。
(4)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由科目汇总
表登记总账。

(5)月末进行银行对账。
 (6)定期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是否
一致,月末进行结账处理。
 (7)根据总账、明细账、相关资料编制会
计报表。
账务处理的业务流程
凭证审核
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汇
总表
记明细账
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
更正表计算
表
记总账
调整、结转
明细账
结 账
轧账
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
总账
补充资料
1.科目设置

1.科目设置:每个账户的名称即为会计
科目,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
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级、二级、
三级和四级科目等明细科目。
 管理信息系统要求设置科目编码,设置
科目的级别、级长,每个科目的科目类
型、余额方向、助记码、现金账标志、
银行账标志、往来账标志等性质。

2.凭证录入:大部分的记账凭证可以由原始
凭证自动生成,但由于原始凭证一般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往往不便于计算机处理,处理的依
据依然是人工编制的凭证。因此,有的还要人
工编制的记账凭证。
 另外,财务处理涉及许多转账业务,这些转账
业务可由系统自动完成。同一凭证的不同分录、
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比较清晰,否则,如果
编制比较复杂的表格(如现金流量表),在汇集
有关账户的数据时,有时还要考虑对方科目的
约束条件,因此,还可以在凭证分录中增加对
方科目。

3.账户余额:账户余额与手工处理稍有不同,
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账户余额计算公式: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
贷方发生额。
借方与贷方设置的符号不同(正、负),余额为
正表示余额在借方,余额为负表示余额在贷方。
 另外一种方法是与习惯相同,初始设置科目时,
同时设置科目的余额方向(借方、贷方、两性),
如余额方向是两性的账户,余额为正则在借方,
否则在贷方。


4.总账设置:总账是由明细账汇总而来,它们
肯定是平衡的,总账可以动态刷新或定期汇总
加入记录,计算公式:
 期末余额=年初余额+年借方发生额-年贷方
发生额
 月末余额=月初余额+月借方发生额-月贷方
发生额

5:银行对账:企业和银行处理银行结算业务时,由
于凭证传递的时间差,经常会出现一方已经登账,而
另一方未登账的情况,即存在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有: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企业已收银
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四种类型。对账后分别汇
总一方已收(或已付)而另一方未收(或未付)的发生额,
并根据对账单期末余额和企业银行账期末账面余额进
行调整,计算如下:
 银行调整后余额=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金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金额
 企业银行账调整后余额=企业银行账账面余额+银
行已收企业未收金额-银行已付企业未付金额

调整后双方余额相等,则说明银行和企业记账正确。
15.3 集成化财务的实现

1. 采购数据:采购子系统可向财务系统
传递的数据有采购订单(其中包括采购数
量、价格,可以形成用款计划,注意核
对、监控采购价格)、采购发票、采购收
货单、采购费用等,在采购发票、采购
收货单录入后可以自动形成应付款账(凭
证)、材料采购账(材料在途账)、原材料
账,并自动计算材料价格(平均价格等)、
材料成本。
2. 销售数据:销售子系统可向财务系统传
递的数据有:销售合同(数量、价格)、销售
发票、合同出货、销售费用等。这些可以
形成应收款(凭证)账、销售收入账和销售成
本等。
 3. 库存数据:库存子系统可向财务系统传
递的数据有:出入库单据、盘点数据,主
要形成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数量账、金
额账。

4. 工程数据:工程子系统可向财务系统传递的
数据主要是:标准工时(台时)定额成本,可以
用于成本核算、分析。
 5. 生产数据:生产子系统可向财务系统传递的
数据有:在制品、加工工时、台时与产量记录,
主要用于成本核算和分析,同时可用于人工工
资计算。
 6. 人力资源数据:人力资源子系统可向财务系
统传递的数据:工资级别、工资计算方法、奖
励等,主要用于计算员工工资。

银行账管理
现金
管理
对账
应收账管理
自动转账
账务
管理
应付账管理
自动转账
自动转账
固定资产管
理
自动转账
工资
核算
传递数据
传递数据
成本
核算
工程
数据
设备
系统
库存
系统
维修、保
养工时
定额资料
收、发、存信息
采购
系统
应付账
财务
系统
应收账
销售
系统
质量成本
加工费
计划信息
生产
系统
计划
系统
核算
质量
系统
核算
第16章
人力资源管理



心理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江绍
伦博士曾经说过: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中国拥有
大量的人才,这是中国赢得未来竞争的优势
所在”。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
16.1 人事管理
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从人事管理工作发展而来
的。人事管理的业务内容通常包括工种、职
位的管理,人员调动、职位调整、离职管理、
假期管理、考勤管理以及人事档案管理、住
房管理等。



考勤系统可以与企业的自动考勤机连接,随时掌握
人员的出勤情况。
根据系统的要求,通常要对一些系统的基本资料进
行设置与维护,例如岗位类别设置(编码、名称、
工资上限、工资下限)、岗位等级、名称、工资及
职位变动原因设置等。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人
事档案表含有的内容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入职日期、学历、外语水平、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岗位种类、岗位级别、职位、兴趣爱好、培训经历
等。
16.2 人力资源计划管理(HRP)

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根据
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为了满足未来一
段时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的
需要,对决定引进、保持、提高及流出的人
力资源进行预测和制定相关事项,这就是人
力 资 源 计 划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HRP)。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涉及企业的高
层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相关
的管理专家。
16.3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
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各种
工作的特点和能胜任各种工作的人员的特点
而进行的一项工作,是对某工作做出明确规
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行为
的过程。
工作分析有两部分内容:工作描述和工作说
明书。
工作描述






1. 工作描述:工作描述具体说明了某工作的环境与
物质特点,主要包括:
(1)职务名称。
(2)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包括所使用的设备、原材
料、工作流程等。
(3)工作条件与物理环境。如场地、温度、湿度、安
全条件、照明、室内或室外环境等。
(4)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群体的人数、完成工作所需
的人际交往数量、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文化以及社
会习俗等。
(5)聘用条件。如工作时数、工资结构、支付工资的
方法、福利待遇、晋升的机会、进修的机会及工作
的季节性等。
2. 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即为职务要求,
说明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生理
条件和心理条件,主要包括:
(1)一般要求。如性别、年龄、学历、工作
经历,等等。
(2)生理要求。如力量、体力、灵活性、健
康状况、感觉器官的灵敏度等。
(3)心理要求。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集
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能力、决策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兴趣、爱好、事业
心与合作性等。
16.4 员工招聘




员工招聘是为了发展的需要,向某岗位吸收、
配备劳动力的过程。员工招聘系统模块包括招
聘需求申请、审批、发布招聘信息、建立测试
题库、测试成绩管理、录取与招聘评估。
招聘评估包括成本评估与录用人员评估,以下
是几个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招聘单价=总经费(元)/录用人数(人)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16.5 培训计划

企业为适应市场与环境的变化必须不断地对员
工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员工适应环境和技术
等条件的变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欲望,使得员
工更充满活力。系统涉及的培训计划基础数据
有:培训项目类型。培训师类型。


1. 培训项目类型通常有:新进员工技能、信
息沟通技能、公共演讲技能、安全常识、产
品知识、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计
算机编程、谈判技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职业道德、采购流程、外语、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管理等。
2. 培训师类型通常有:卓越型、专业型、技
巧型、演讲型及讲师型。





培训完成后应该进行培训效果测评与评估,测评的常
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简单测定。这是最为简单的测评方法,是在培训
后进行一次测评,如考试、考核、组织评估组评估等。
效果不佳,不太常用。
(2)前后测评。在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测定,两者的
差距就是培训的效果,此方法比较常用。
(3)多重测评。在培训前测定多次,取其平均值,再
在培训后测定多次,取其平均值,两个平均值的差距
为培训效果。
(4)对照测评。选择好受培训组,然后选择对照组,
分别进行测定,结果应该是相似的。对受培训组进行
培训后,再同时对两组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差距就
是培训的效果。
16.6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又分为人事评估、绩效考核与
员工考核等。绩效评估常用于两个主要
目的:评价和帮助员工发展。
 (1)评价包括:绩效衡量、报酬补偿、激
励。
 (2)帮助员工发展包括:员工自我管理、
发掘员工潜能、实现员工与上级更好的
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
绩效评估的标准有: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与客观标准。
 (1)绝对标准:就是建立员工工作的行为特质标准,然
后将达到该项标准列入评估范围内,而不是员工相互
之间做比较。绝对标准的评估重点,在于以固定标准
衡量员工,而不是与其他员工的表现做比较。
 (2)相对标准:就是将员工之间的绩效表现相互比较,
也就是以相互比较来评定个人工作的好坏,按评定结
果分等级排名。
 (3)客观标准:在判断员工所具有的特质,以及判断其
执行工作绩效时,对每项特质或绩效表现,在评定量
表上每一点的相对基准上给予定位,以帮助评估者做
评价。

16.6.1 常规方法
 排序法、比较法及等级分配法。
16.6.2 行为评价法

1.量表评等法
 量表评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评估法,通常
包括几项有关的评估项目,如评估中级管理人
员的工作实绩时,一般制定的评估项目有:政
策水平、责任心、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
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对每一项
设立评分标准,最后把各项得分加权相加,即
得出每个人的绩效评分。
 2.关键事件方法

J.C.弗兰根曾提出一种客观的方法来收集评
估资料,称为“关键事件法”。此法收集的事
件资料,都是明确易观察且对绩效好坏有直接
关联的。关键事件法共有三个基本步骤:
 1)当有关键性事情发生时,填在特殊设计的
考核表上;
 2)摘要评分;
 3)与员工进行评估面谈。

3.行为评等法

行为评等法主要是通过事实方面的依据来评
估员工,这些行为事实就是平时记录下的关键
事件。行为评等法首先要进行工作分析,收集
描述是否胜任该工作岗位的行为事实,把这些
行为事实分为多个方面(如管理能力、人际关系
等),每方面都设立具体的标准,并对每方面的
重要性进行量化,即分配权数。根据这些基于
行为事实的等级标准和权重,可以形成一张涵
义明晰,衡量公正、易于使用的表格。

4.混合标准评等法

混合标准评等法综合了关键事件法和行
为评等法的长处。混合标准评等法使用混
合标准量表,此表在设计的系统性方面与
行为评等法很相似,但它不同于行为评等
法对每一行为表现的精确量化,它是就某
项工作的几个特定方面分别做出三种行为
进行描述,表示绩效的高、中、低三档,
而没有明确的分值。

5.行为观察评等法

它基于关键事件法,但行为观察评等
法并非评估被评估者做某项工作的水平
或优劣程度,而是观察被评估者做某项
特定行为的频度,设定与频度相关的分
值。如一名客户服务人员在一个月之内
与顾客发生0次争执得5分;发生1到2次
争执得3分;发生3到4次争执得2分,发
生5次争执得1分;发生5次以上争执得0
分。这样,在每项行为方面评定分值的
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个方面设定
不同的权数,从而得出综合分。
16.6.3工作成果评价法
工作成果评价有绩效目标评估法、指数评估法
(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如:顾客满意度、生产率、
出勤率、跳槽率等)。
 根据一定的评价体系与方法作出绩效评估计划,
包括: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
周期、被评估部门、被评估岗位、评估预算、
评估责任部门及说明等。评估操作时还常用
360°评估方式,即上司、同事、下属、自己、
客户都进行评估。因存在不同的评估标准和方
法,应设立评估标准明细文件和评估方法定义
明细文件。


报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吸引人才、留
住人才与实现组织目标。报酬分为非金
钱与金钱两大类。非金钱报酬有:职业
性奖励(如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升迁机
会等)、社会性奖励(如地位象征、表扬与
肯定、喜欢的工作、交友机会等)。金钱
报酬有:工资、奖金、福利等。
报酬管理模块的基本参数有:福利类别定义
(其中包括编码、名称、说明等,类别有工资、
奖金、福利等)、报酬项目定义(其中包括编码、
类别编码、项目名称、说明,如基本工资、计
时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奖、有薪假期、养老
金等都是福利项目)。
 设计报酬管理的报酬表,一般含有:人员编码、
人员名称、岗位等级、报酬项目码及报酬等。
由于项目是灵活自由定义的,根据报酬表可以
生成各种报酬统计查询,如生成复杂的工资表。

猜词全攻略







1)这家公司成立于1984年。
2)公司的创始人是斯坦福的一对教师夫妇。
3)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
4)2000年3月27日,公司总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一
度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
5)公司名字取自美国城市名,那里有座金门大桥。
6)公司在著名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
带领下,创造了辉煌。
7)公司最著名的产品是交换机和路由器。
第17章
分销资源计划


分销资源计划
(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DRP)
17.1 分销资源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
企业销售策略来自于销售前沿的及时
的业务数据,决策人员与业务人员必
须知道::





每天卖了什么?
在哪儿卖?
卖了多少?
什么价格?
还缺什么?
分销面临的问题






采取怎样的销售方式:直销、代销、代理、特
许专卖?销售架构怎样?
如何制订价格政策才能适应不同的地区、不同
的销量业绩等情况?
如何分配销售网络资源:人员、库存与管理网
络的营运?
如何及时收集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情况、对手
销售情况与市场销售环境?
怎样制定销售计划?
如何进行销售网络核算,控制销售回款?
DRP

分销资源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
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其目的是
科学地利用与调配分销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资
金、销售商、销售员、物品、运输和信息等),
并有效地进行控制,为企业的产品提供销售
服务,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7.2 分销架构
总公司
分公司
代理商
分销店
零级
一级
分公司
代理商
代理商
二级
代理商
代理商
三级
专卖店
商店
四级
17.3 数据收集


传统的销售网络数据收集工作存在着以下问
题:信息量大且数据准确性差,数据琐碎且
有大量的重复,总部处理存在大量的合并工
作,分析查询难等。
分销资源计划系统业务处理的一个很重要的
功能是分销网络数据收集。
收集的数据有采购(Purchase)、销售(Sale)、批发
(Wholesale)和库存(Inventory)等信息,也简称为P,
S,W,I数据收集。
 此外收集的信息还有市场信息(如对手销售,品种
销量,当地生活习惯等),其余信息(如气温、干湿
度等天气情况)等。
 这些信息对销售的决策、生产计划的制定影响很大,
尤其对销售环境为预测型的企业更为明显。由于分
销架构的层次性,各层的数据有时会出现不统一的
情况,因而在数据收集时,总公司要经过系统的逻
辑性检查(上下级、各级汇总检查),检查出错误的
数据,这也可作为考核下级机构(分公司、代理商、
销售店)的依据之一。

地区代理月PSWI报表
地区:东北地区
报表日期:2004/10/08
机构代码:A1000 机构名称:星光电器公司
物品代码 物品规格 上月库存 本月进货 本月销售 本月批发
本月库存
D001
DVD120
100
200
100
150
50
D002
DVD220
120
220
50
280
10
D003
DVD320
110
250
80
270
10
17.4 数据分析与销售计划





收集数据是为了有效地利用数据,数据分
析是对分销网络的有关数据加以分析,主
要作用是:
1)制定销售政策;
2)制定销售计划,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依
据;
3)合理分配分销资源;
4)改善分销网络管理。
分析方法


1)销量分析。有横向(各地区销量分布、地
区各销售代理店销量分布、各分销店销量分
布等)分析,纵向分析(地区、代理、分销店
的年历史销量分布),并且提供汇总与分开
产品统计这两种方式。如用直方图、饼图进
行分析等。
2)库存分析。也有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两
种,如地区库存分布、代理商库存分布、地
区年历史库存与代理商年历史库存等,有助
于调配库存分布。

3)各级销售机构的产品进货、销售与库存构
成的比例分析。如:
 A产品销售构成比例=A产品销售量/全部产
品的销售量
 4)各级销售机构各产品的时间段(周、月、
季等)消化率。如:
 A产品消化率=本月销售量/(本月进货量+
月初库存量)
 5)回款分析。提供各代理商、分销商的销售
回款速度(全部回款日期-产品销售日期)
和相对回款速度(销售款/(全部回款日期-产
品销售日期))。

企业的分销资源管理为企业制定销售计划提供依据,
企业可以根据分销资源计划提供的网络中各个分销
机构的各时段的进销存的规律,制定未来时段的销
售策略。例如,参考各种物品销售的构成比例,利
用系统即可以将销售总数分解为各物品的销售数量,
并且可以参考某时段的消化率来推算下一时段的进
销存量。在销售计划执行中,可以利用分销网络提
供的各种信息,调配各分销机构库存,同时及时对
下一阶段的销售计划重新制定与调整。因此,能及
时地反映市场的需求。
2004年4、5、6月销售总计划
物品代码
物品规格
4月
5月
6月
R001
Router120
15,000
14,000
13,000
R002
Router220
10,000
9,000
8,500
R003
Router320
12,000
12,000
11,000
17.5 分销网络财务政策与核算

在分销管理的系统下,财务政策与核算
能更好地合乎与满足销售政策,实现方
便快捷、准确的财务监控。财务部门与
市场销售部门共同制定每年的销售政策
与财务预算,通常在年初制定下一年的
事业计划。
2004年MP3销售事业计划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
计划金额
C01
促销费
100,000
C02
销售奖励金
70,000
C03
广告费
200,000
C04
安装速度
奖励金
10,000
C05
库存补贴费
15,000
说明
全部用于
东北地区

在每月计算各种销售费用时,有的与销售量和
库存量有关,有的又与进销存量无关,而且各
个地区的政策又各不相同,因此,如果采用手
工核算,工作量很大,有的企业甚至不得不因
此而更改销售政策。分销资源计划管理可以利
用网络数据的及时性和共享性,同时利用计算
机处理的高效性,使财务可以按时结算各种费
用,并及时进行监控。
销售奖励金
计算代 事业计划
码
代码
事业计
划名
称
奖励条件
奖励金额
J001
C02
销售奖
励金
100台<销量<=500台
5元/台
J002
C02
销售奖
励金
500台<销量<=1500台
6元/台
J003
C02
销售奖
励金
销量>1500台
8元/台
分销资源计划系统的财务核算比销售管理
系统范围要广泛得多,要对整个销售网络
的进、销、存数据进行核算,对各级应收
款、回款速度和回款奖励进行核算,对各
级销售佣金进行计算,同时提供代理商考
核信息。

总之,ERP对分销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的
集成,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集成度,为更大
范围的供应链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第18章
供应链管理

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激化,全球经
济的一体化,光凭一个企业本身内部的资源
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对资源的争夺已
经发展到企业之外的整个供应链,因而ERP
的资源计划对象从企业的内部发展至企业外
部的整个供应链的所有资源。企业由“纵向
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转向“横向一体化”
的经营管理模式。
18.1 供应链管理的形成






18.1.1 市场的发展
21世纪市场具有如下新的特点:
(1)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产品寿
命缩短。
(2)信息技术的发展既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
很大的压力。
(3)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要求每
个企业之间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关系。
(4)全球的资源有限,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源又受到各
种条件限制,采取无限扩张的资源管理方式已经越
来越不现实。
18.1.2 企业内在管理模式的变更
 (1)企业承受的风险愈来愈大。
 (2)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难以降低。
18.2 如何构建供应链管理




18.2.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是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
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
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
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
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
每个供应链的节点中都有一个核心企业,供应链是由
核心企业向供应链前、后扩充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网络,每
个网络中的节点企业的资源在网络中流动。
2.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




1)供应链中存在核心企业,并起着核心管
理作用;
2)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企业都是供应链整
体的一部分,不是简单的联合,是战略合作
关系及相互依赖的整体,有共同的市场目标,
不平衡的供应链最终会导致供应链的断裂;
3)资源的集成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4)供应链的管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集成
与利用。
3. 供应链设计步骤

企业供应链的设计有基于产品设计与基于生产
组织两大模式。基于产品设计的供应链主要针
对企业的哪些产品市场进行供应链开发与构建,
企业必须针对市场用户需要什么、需求量多大、
产品成本多少等问题进行供应链的设计、组织、
评估与实施。而基于生产组织设计与构建供应
链,则主要用来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对产品市场
供应的能力与成本。
4.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
供 应 链 合 作 伙 伴 关 系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SCP)就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
的合作关系,它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信息共享的协作关系。这种
关系形成与巩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供应的总
成本、增大用户的满意程度,增强信息共享,
从而最大地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
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共同进行新产品研发,利用各自技术优势,降低风
险。在这种合作关系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时不仅仅考虑供应价格、供
应质量,更重要的是注重技术互补、技术创新,缩短供应物流周期、提
高服务质量,并着眼于长远合作,合作的目的是达到双赢(Win to Win)。
选择合作伙伴关系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
期、批量柔性、品种多样性等。

18.2.2 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模型
18.2.3 供应链管理的运作计划模型

传统的计划模型是根据市场订单、市场需求预测及企
业自身的资源情况制定主生产计划的,由此推动物料
需求计划与详细的能力计划,最后进入作业控制层,
下达采购订单与下达车间作业计划。整个供需过程属
于制造企业的供应推动形式。
进入供应链式管理时代,各个
节点企业的主控生产计划已经
从主生产计划转移到对整个供
应链的物流运作计划轨道上来。
 图18.6所示的过程表示:最终用
户的需求推动了供应链的运作,
产生需求计划,这个计划是供
应链物流计划的输入源,通过
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平衡了整
个供应链的资源后做出供应链
物流计划,并产生各种资源计
划。计划输入到制造企业后,
由制造企业产生制造企业的主
控生产计划,即MPS,MRP等
等,同时,结构可以进一步反
馈到供应链物流计划。

18.3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
1.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特点
 供应链的信息集成技术是建立在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
企业的内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的,供应链的各个节点
企业之间的信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电子数据
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Internet等实
现。
 要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设计时应该考虑以下因
素:
 1)统一业务标准;
 2)关键业务信息必须集成,例如:库存信 息、计划
信息、生产控制与执行信息、运输信息、订单与销售
信息、业务结算信息等;
 3)安全保密性要求。

2. 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第19章
ERP原理
ERP 概念

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
业资源计划。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
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
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
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
平台。
ERP II (2004)
MRP
MRP II ERP
的扩展关系
协同商务
ERP (1991)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面向供需链
MRP II (1980)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面向企业
是发展/包罗
不是取代/否定
MRP (1965)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物料信息
集成
物料 / 资金信息集成
需求市场 / 制造企业 / 供应市场
信息集成
017


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3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也就是对这3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
息系统。
ERP系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信
息系统。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
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
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由于这种管理思想必须依附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
行,所以人们常把ERP系统当成一种软件,这是一
种误解。
物料流入
信息流
物料流出
物流过程
供 应
市 场
采 购
加 工
销 售
需 求
市 场
资金流过程
资金流入
信息流
资金流出
19.1 ERP基本概念



1. 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是产
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
它表明了产品组件、子件、零件直到原材料
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每个组装件所需要的
各下属部件的数量。物料清单是一种树型结
构,称为产品结构树。
10000
结构层次
0
方桌
独立需求件
X
件 1.0
产品结构树
相关需求件
销
11000
1
桌面
A
桌腿
件 1.0
11100
2
面
3 板材
12000
13000
B
E
件
4.0
11200
12100
D
R
件 1.0
件 4.0
m3 0.2
11110
11210
O
P
m2 1.0
m3 0.2
C
框
方木1
套 1.0
方木2
产
螺钉 胶 油漆
供
物料清单(BOM)基本内容
物 料 号:10000
物料名称: X
计量单位: 件
分 类 码: 08
层次
物料号
物料
名称
计量
单位
1
.2
..3
.2
3
.. .. 3
11000
11100
11110
11200
11210
11210/1
A
C
O
D
P1
P
件 1.0
件 1.0
m2 1.0
件 4.0
0.2
m3 0.2
1
.2
1.
12000
12100
13000
B
R
E
件
m3
套
数量 类型
4.0
0.2
1.0
批量: 10
提前期: 2
现 有 量:
8
累计提前期:28
23
累计 ABC
成品率 提前期
码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19990101
19990101
19990101
19990101
19990101
20000101
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
19991231
99999999
1.00
1.00
0.90
1.00
0.90
1.00
26.0
15.0
12.0
22.0
20.0
15.0
A
A
B
C
C
C
M 19990101 99999999
B 19990101 99999999
B 19990101 99999999
1.00
1.00
1.00
17.0
10.0
5.0
B
C
C
M
M
B
M
B
B
2.工作中心

工作中心(Working Center,简称WC)是生产加工单
元的统称,在完成一项加工任务时同时也发生了加工
成本。它是由一台或几台功能相同的设备,一个或多
个工作人员,一个小组或一个工段,一个成组加工单
元或一个装配场地等组成,甚至一个实际的车间也可
作为一个工作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大大简化了管理流
程。
3.提前期

提前期(Lead Time) ,是指某一工作的时间
周期,即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的时间。

1)生产准备提前期是从生产计划开始到生产准备完成(可以
投入生产)。
2)采购提前期是采购定单下达到物料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
3)生产加工提前期生产加工投入开始(生产准备完成)至
生产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
4)装配提前期装配投入开始至装配完工的全部时间。
5)累计提前期是采购、加工、装配提前期的总和。
6)总提前期是指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包括产品设计提前
期、生产准备提前期、采购提前期、加工、装配、试车、
检测、发运的提前期总和。





4.工艺路线

工艺路线(Routing)主要说明物料实际加
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
工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如:准备时
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间,传送时间包
括排队时间与等待时间),及外协工序
的时间和费用。
5.工作日历

工作日历,也称为工厂生产日历,它包
含各个生产车间、相关部门的工作日历,
在日历中标明了生产日期、休息日期、
设备检修日,这样在进行MPS与MRP的
运算时会避开休息日。不同的分厂、车
间、工作中心因为生产任务不同、加工
工艺不同而受不同的条件约束,因而可
能会设置不同的工作日历。
19.2 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

将BOM结构加上提前期,就得到了时间
坐标上的产品结构。如下图所示。在此
图上,可以看出,一个产品由哪些部件
组成的,还可以看出,一个产品生产的
最短时间是多少。
交货日期
时
间
时间坐标上的
产品结构
X
(2)
A
5
B
E
(4)
C
(7)
D
(2)
(3)
10
(5)
O
P
R
MRP:简化的网络计划
期量标准的新概念
(10)
15
20
25
(12)
(20)
19.3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
是确定每一个具体产品在每一个具体时间段的
生产计划,是ERP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计划层次。
 计划的对象一般是最终产品,即企业的销售产
品。它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把销售与运作规
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确定出厂产品,使之
成为展开MRP与CRP运算的主要依据,起了从
宏观计划向微观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
主生产计划(MPS) 报表
物 料 号: 100000
物料名称: X
提 前 期: 1 周
现有库存量 : 8
时 段
安全库存量:
批 量:
批量增量:
1
2
3
5
10
10
4
5
6
5
5
5
7
6
7
计划日期:
计划员:
需求时界:
计划时界:
2000/01/31
CS
3
8
7
8
9
10
5
5
5
5
13
5
11
当期 02/03 02/10 02/17 02/24 03/03 03/10 03/17 03/24 03/31 04/07 04/14
预测量
5
5
合同量
12
8
2
毛需求
12
8
5
6
5
13
5
5
5
计划接收量
计 划
10
13
5
12
7
12
7
5
销 售
净需求
7
2
6 存
10
库
计 划5
计划产出量
10
10
10
预计库存量
8
6
计划投入量
10
可供销售量
6
8
8
10
2
生 产
10
1
销 售4
2
13
3
20
10
20
10
2
5
8

1)批量:批量物品按批量订货时的数量,
系统在做计划生成时,可根据批量规则
和批量自动计算订货的数量,批量的增
量是此倍数。
 2)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毛需
求量是指初步的需求数量,毛需求量一
般取订单量(合同量)和预测量的最大值。
 3)计划接收量:指前期已经下达的正在
执行中的订单,将在某个时段的产出数
量。

4)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
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毛需求

+本时段计划产出量
 5)净需求量:综合毛需求量和安全库存量,
并考虑期初的结余与本期可以计划产出的数量。
 净需求=本时段毛需求-前一时段末的可用
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安全库存量

6)计划产出量:当需求不能满足时,系统根
据设置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到的供应数量称为计
划产出量。此时计算的是建议数量,不是计划
的投入数量。
 7)计划投入量:根据计划产出量、物品的提
前期及物品的合格率等计算出的投入数量称为
计划投入量。
 8)可供销售量:在某一个时段内,物品的产
出数量可能会大于订单与合同数量,这个差值
就是可供销售量。
19.4 物料需求计划
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对主生产计划的各个
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和全部采购件的网
络支持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
X
时
MPS
物料需求计算
(逐级展开)
提前期=1
段
时
A (1)
10
段
1
计划产出量
2
10
O (2)
时
毛 需 求
4
20
5
6
9 10 11 12
10
10
7
10
8
10
10
5
9 10 11 12
10
10
10
10
5
5
现有量=0
5
6
20
1
2
20
20
20
7
8
9 10 11 12
20
20
20
20
10
10
10
批量=40 现有量=10
3
4
20
计划接收量
预计库存量
10
10
4
8
现有量=0
批量=1
3
7
10
10
提前期=2
段
10
10
2
6
20
计划投入量
采
购
计
划
3
提前期=1
1
5
批量=1
10
计划产出量
O
4
现有量=0
10
提前期=1
加
工 C
计 时 段
划 计划接收量
C (2)
3
10
计划投入量
计划投入量
X
2
计划产出量
A
MRP
1
批量=1
5
6
20
40
7
8
9 10 11 12
20
50 30 30 10 10 30 30 10 10
10
10
40
0
0 30
净 需 求
10
10
计划产出量
40
40
计划投入量
40
40
CHEN.039
001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1)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来源于MPS)
2)要用到什么?(根据BOM展开)
3)已经有了什么?(根据物品库存信息、即
将到货或产出信息)
 4)还缺什么?(计算出结果)
 5)何时安排?(计算出结果)
 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它将
把主生产计划排产的产品分解成各个自制零部
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件的采购计划。




经营规划
领导
销售与运作计划
财务系统
MRP II
逻辑流程图
应
收
帐
合同预测
潜在客户
 资金流与物流的
信息集成
资源需求计划
销售
客户信息
物料清单
MRP
工作中心
观
计划 计
划
层
可行?
会计科目
库存信息
财务
可行?
主生产计划
粗能力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技术
微
生产
可行?
工艺路线
车间
供应商信息
应
付
帐
采购作业
供应
执
行
控
制
成本 层
车间作业
成本会计
业绩评价
物料系统
宏
市场
成本中心
总
帐
决
策
层
产品规划
资源清单
实现
 企业整体效益
销售规划
基础数据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