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照護指引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口腔外科照護指引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
恢復室ISO文件回顧
報 告 者:黃素梅
指導醫師:張懷嘉
報告日期:100.11.26
1
大綱
壹.麻醉科管理作業程序書 QP-5100-001
貳.恢復室與病房運送標準作業流程
參.恢復室記錄
A14-W1-5100-001
F-5100-006
肆.門診病患手術麻醉後注意事項
伍.恢復室照護指引準則
F-5100-022
壹.麻醉科管理作業程序書
QP-5100-001-麻醉科管理作業程序書.doc
內容摘要:
1.所有排程手術病人名單,都要在前一天16點前呈現於手術
排程上。
2.麻醉諮詢流程
3.麻醉執行前的準備
4.病人由等候區帶入開刀房時,要依「病人辨識作業程序書
(QP-J100-009)」重新核對病人,才開始進行麻醉。
5.手術中需監測儀器及「麻醉紀錄單(F-5100-005)」的紀
錄:術中由麻醉科技術員每5分鐘紀錄一次病人的生命徵象
,其他術中監測項目則15分鐘紀錄一次如血氧濃度,ETCO2
等等,此紀錄單張為複寫聯,一聯歸於病歷一聯交由麻醉
科內存檔,一定年限後銷毀。
6. 手術結束:
6.1拔管條件
6.2. 搬運病人需注意事項
7. 病人入恢復室之即刻護理(包括門診、住院病人)
8. 病人轉出:病人在下列情況下由恢復室轉出到病房,加護
病房等,或者出院,界定謂之。
8.1.1 情況一:轉出到一般病房
8.1.2 情況二:轉出前突發意識消失之處理
8.1.3 情況三:轉出到加護病房
9.門診病人出院
10.需於術後照射X光的病人則和病房護理人員電話交班後,
再由傳送人員陪同病人至放射科,完成檢查後再送回病房
,若必要時恢復室人員亦需陪同檢查。
11.運送病人回病房
12.術後訪視
貳.恢復室與病房運送標準作業流程
內容:
1.病人於手術室內會有多次轉換床之機會,分別為:
1.1進入手術室由病房推床移至手術室推床。
1.2進入手術房間由推床移至手術臺。
1.3手術結束由手術臺移至推床,送到恢復室。
1.4於恢復室由手術室推床移至病房推床。
1.5回病房後由病房推床移至病床。
2.由於多次轉換床易發生意外,故需注意以下事項以確保病
人安全:
2.1病人在手術房間內由麻醉科工作人員,連接上生理監視
器開始,就算麻醉科開始負責。
2.2移動病人前需將兩張床靠攏,移去中間物品,並固定之
。
2.3檢視病人身上所有管路,如靜脈注射、導尿管、引流管
等固定之並確定無牽扯與壓折。
2.4可自行移動之病人工作人員需在病人兩側協助換床。
2.5需搬移之病人則由手術室護士、麻醉科護士、外科
醫師分別位於病人四周,共同出力水平搬移病人換
床。
2.6再次檢視病人身上所有管路,固定之並確定無牽扯
與壓折。
2.7推床移動前需將兩側床欄拉上並固定之,病人四肢
與身上管路均不可超出推床。
2.8一旦至定點時就要將床四角固定不能移動。無論在
何時何地均需注意病人之安全為首要。
3病人入恢復室之即刻護理(包括門診、住院病人):
3.1基本監視裝置:
3.1.1接上氧氣鼻導管或氧氣面罩,調整氧氣面罩流量為610 L/min或氧氣鼻管 2-3 L/min(導管或面罩採個人拋棄
式)。
3.1.2檢查靜脈導管及點滴是否通暢。
3.1.3接上血氧飽和監測儀。
3.1.4接上非侵入性血壓計;每隔三~五分鐘自動量一次。
3.1.5接上心電圖。
3.2病人體位的維持:先確定病人有無禁忌姿勢,例如:接
受脊椎麻醉病人不宜半坐臥。其餘盡量採半坐臥式。
3.3給予烤燈或溫毯。
3.4交班
3.4.1麻醉人員交班:包括過敏史、麻醉史、麻醉方式、術
後疼痛、侵入性監視裝置、輸液量/尿量/引流
管量/估計滲出量(紗布)…等。
3.4.2手術室人員交班:包括手術式、引流管及位置、
傷口情況等。
3.5「恢復室記錄單(F-5100-006)」之記錄,此紀錄單張
為複寫聯,一聯歸於病歷,一聯交由麻醉科內存檔,一
定年限後銷毀。
3.5.1生命徵象每5分鐘記錄一次。
3.5.2疼痛評估,每15分鐘記錄一次。
3.5.3生命徵象異常,嚴重程度病人,須即時監測並記
錄。
3.5.4所有經過麻醉的病人,須記錄體溫。
3.5.5記錄輸血量/輸液量,尿量/引流量。
3.5.6「麻醉科服務品質管制記錄(F-5100-007)」之填寫
:此單張於病人送出恢復室後由麻醉科內自行存檔並於
每個月將特殊病例提出作討論。
3.5.7恢復室護理人員於病人送出前需檢查「手術同意
書(F-8500-001)」、「麻醉同意書(F-8500-002)
」,醫師是否已簽名…等。
3.5.8觀察時間:
全身麻醉病人,至少觀察一小時,超過二小時,情
況仍不穩定者,應告知本科醫師,尋求原因,及
考慮後送。
區域麻醉病人,至少觀察一小時且雙腳中的健側
肢體可離床3秒鐘,生命徵象、傷口皆穩定,始可
送回病房。
4病人轉出:病人在下列情況下由恢復室轉出到病房,加護
病房等,或者出院,界定謂之。
4.1條件:
4.1.1情況一:轉出到一般病房★ 意識清楚(能回答自己姓名,年齡,指出疼痛或
不適之部位,孩童能認識陪伴之親人)。
★ 能接受並執行醫囑之動作回應。
★皮膚無發紺現象,氣管內管已經拔除。
★心跳,血壓,呼吸均在正常範圍內。
★若有界定之異常均有得宜之處置及可控制,而無
須特別儀器或設備輔助。同時手術醫師及將送至
之病房醫護人員均已知其病情。
★被區域麻醉者,其麻醉作用已消除,雙腳可自行
抬高,膝蓋可自行彎曲。
★傷口無滲血情形,且敷料完整。
★特別個案,在手術醫師同意下,雖並未完全符合
上列各條件,即可離開。
4.1.2情況二:轉出前突發意識消失之處理-當病人情況符合
情況一個條件,而準備轉出前突然發生意識消失。
★求助,通知麻醉及手術醫師。
★必要時進行氣管內管插入,100%氧氣量通氣呼吸。
★立刻測十二電導心電圖,置入動脈導管,測量血氧,電
解質,血糖,酮體。
★必要時準備進行腦電波圖檢查,經皮超音波腦血管
血流檢查,經胸或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
★再確認病史,用藥史,麻醉藥物,恢復室用藥。
★請求心臟科,神經科會診以鑑別腦中風。
★針對心跳、血壓、體溫,或抽搐等做必要處理。
★準備放射診斷。
★準備轉加護病房。
4.1.3情況三:轉出到加護病房
★手術併發症之重症病人,原則上手術後建議先至加
護病房。
★因手術或因麻醉,或因輸血異常反應,造成手術結
束病人進入恢復室內時其心跳或血壓或呼吸或電解
質等有嚴重異常,其程度非短期內可以就恢復室之
設備,人力,知識技術能控制及克服者。
4.2處理原則:
4.2.1各種情況設定之條件,須逐項記載其執行及
結果在病歷上。
4.2.2凡應由麻醉醫師執行之醫療行為,一律由麻
醉醫師實施。
4.2.3通知手術醫師,請求會診,聯絡加護病房、
病房等,並將結果記錄於「恢復室紀錄(F-5100-006)
」上。
4.2.4轉出醫囑由麻醉醫師簽署。
4.2.5麻醉醫師於簽署轉出前,必須與負責護士核對恢
復室病歷記載及護理記錄。
4.2.6所有轉出前異常發生及處理,轉出結果等每週彙
集,由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於品質管制會議提出
報告(每月)。
4.3門診病人出院:
4.3.1必須有意識正常,行動正常之成年人陪伴。
4.3.2所接受麻醉醫師給予之麻醉藥物,其麻醉作用
已經消失,併有之循環、呼吸、中樞神經抑制作
用也已經消失。
4.3.3意識清楚(孩童能認識陪伴之親人,成人能回
答自己姓名,年齡,住址,醫院地點,交通工具
,能指出疼痛不適之部位)。
4.3.4非手術部位之四肢,其功能與麻醉前一樣。
4.3.5心跳、血壓,呼吸均在正常範圍內(無論臥姿,坐
姿,站立)(連續半小時)。
4.3.6不會連續嘔吐(連續半小時),站立不眩暈。
4.3.7手術傷口部位之出血,在手術醫師允許範圍內。
4.3.8無須靜脈輸液。
4.3.9已完成手術後必須之放射線攝影,其相片也已經請
求醫師判讀。
4.3.10當麻醉藥物作用已經消除,而病人未能符合上列各
條件者,考慮病人入院轉住病房。
4.3.11特殊交代事項如:紗布自取時間、返診時間。
4.3.12門診檢查及手術後須知。
4.3.13病人離院前給予「門診F-5100-022門診術後護理指導
[1].doc病患手術麻醉後注意事項(F-5100-020)」衛教單,
並於恢復室紀錄(F-5100-006)」門診衛教欄位簽名。
4.3.14當門診病人麻醉藥物已消除,而未能出院則辦理住院。
應先通知該科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前來寫入院許可 證,
並向家屬解釋及辦理住院,確定後再送回病房休息。
4.3.15當病人因手術、輸血、或麻醉反應、造成病人在恢復
室之生命徵象變化,非短時間內改善,或非恢復室內之
設備及人力知識所能控制時,應建議轉加護病房。
4.3.16在恢復室中病人常出現的一些情況,如噁心、嘔
吐、高血壓、低血壓、氣管內管未拔等,需辨別是
否因麻醉藥物或手術術式、出血等情形所引起,恢
復室人員需報告負責的麻醉醫師,並協助處置及
察。
4.4 需於術後照射X光的病人則和病房護理人員電話交
班後,再由傳送人員陪同病人至放射科,完成檢查
後再送回病房,若必要時恢復室人員亦需陪同檢查。
4.5 運送病人回病房:
4.5.1 恢復室護士電話交班完成後,通知傳送人員陪同病
人回病房,回到病房時須立時監測病人的生命徵象,
交班事宜須依照「手術紀錄單(F-8680-001)」、「
麻醉記錄(F-5100-005)」、「恢復室紀錄(F-5100006)」包含術中的生命徵象。麻醉方式、術式、診
斷、失血量、是否輸血、輸液給予、尿液量、傷口大
小有無覆蓋、有無滲液、及身上的引流管等等向護士
交班。
4.5.2如遇特殊狀況則依各主治醫師醫囑決定,由1名恢
復室護士與傳送人員陪同回病房。運送過程是否
使用氧氣和生理監測儀器,則依各主治醫師醫囑
決定。
4.5.3緊急應變處理:回病房或觀查室途中若病人有噁
心、嘔吐、胸悶或其他不適情形,需密切注意病
人意識狀態,教導病人深呼吸及頭側一邊,就近
至護理站,測量病人vital sign及聯絡麻醉醫師
報告病人狀況,待病人不適情形改善或不需緊急
處理,則再送病人回病房交班。
4.5.4回病房途中病人有意識喪失、抽搐及呼吸停止
情形,則開始心肺復甦術然後就近至護理站或
檢查室呼叫【 999 】請求協助。
4.5.5遇有上述以外之狀況,則依個別情形作處理。
5.附件-POR作業流程圖
參. 恢復室記錄
POR紀錄.JPG
肆.門診病患手術麻醉後注意事項
1.意識清楚:
1.1麻醉後病人必須由行動能力正常之成年人陪伴回
家,以避免危險。
1.2孩童回家後四小時內請勿獨處,以避免危險。
1.3手術後24小時內,請避免開車、從事危險的器械
操作或決定重要事務。
2.出院後禁食時間:
2.1零歲至六歲:四小時
2.2六歲以上:兩小時
2.3成人:六小時
3.開始進食時,可先飲用少許清水,若無嘔吐情形
即可慢慢進食。
4.手術次日本科同仁將以電話與您連絡,以瞭解術後
恢復是否有不適狀況。
5.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我們連絡。我們的連絡電話是
02-27372181轉分機8310。
6.外科術後其他應注意事項,請參考該科衛教說明。
~謝謝您的合作~
F-5100-022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伍.恢復室照護指引準則
目錄:
1.基本監測
2.一般外科照護指引
3.耳鼻喉科照護指引
4.整形外科照護指引
5.神經外科照護指引
6.胸腔外科照護指引
7.心臟血管外科照護指引
8.口腔外科照護指引
9.骨科照護指引
10.婦產科照護指引
11.泌尿科照護指引
12.眼科照護指引
13.小兒外科照護指引
恢復室照護指引準則
一、基本監測:
1. 接上氧氣鼻導管或氧氣面罩,調整氧氣面罩流量為
6-10 L/min或氧氣鼻管 2-3 L/min。
2.接上EKG、SpO2、NIBP、IBP及測量體溫。
3.檢查靜脈導管及點滴是否通暢。
4.評估麻醉恢復指數。
二、交班注意事項:
過敏史、麻醉史、麻醉方式、術後止痛裝置、術中
特殊事項、隨同物品。
三、基本處置:
1.給予烤燈或溫毯。
2.查看手術傷口大小、覆蓋及滲血情形、引流管情形及位置
(正壓或負壓)。
3.術中Intake/Output:若手術大於2小時或術中輸液給予
>1000ml皆需評估膀胱有無脹尿,病人小便自解情形。
4.特殊管路:Foley、N-G等固定情形。
5.無特殊禁忌儘量採半坐臥式(脊髓麻醉術後需平躺8小時)
。
6. 生命徵象異常變化需通知麻醉醫師,其變化如下:
A.血壓±30%以上或MAP≦50mmHg、MAP≧110mmHg。
B.EKG顯示心律不整。
C.HR±20%以上(心跳次數<45次/分或>110次/分)。
D.呼吸喘鳴、呼吸減弱、呼吸費力、呼吸困難等異常呼吸
型態
E.譫妄、嗜睡等與術前不同之意識變化。
F.Room air SpO2 <94%。
G.體溫>38℃或入恢復室30分後體溫<35℃。
H.疼痛評估≧4。
一般外科照護指引
一、甲狀腺.副甲狀線切除
1.喉返神經損傷.聲門水腫
症狀:聲音嘶啞.
處置:Q30-60min與病人交談(評估聲音變化).
2.出血.血腫
症狀:意識混亂.躁動不安.呼吸困難.呼吸窘迫
頸部傷口周圍可能滲濕或腫脹.
處置:採頭部抬高30度.避免頸部過度伸展.必要時插管或
氣切.
3.低血鈣
症狀:手足抽搐
處置:予以Calcium gluconate
4.甲狀腺風暴
症狀:術後血中T3.T4升高.急速BP↑
HR↑.U/O↑.脫水.不安.譫妄.嘔吐.盜汗
處置:Inderal.Tapazol.補充大量液體.降溫.
Hydro-cortisone
二.肥胖手術(腹腔鏡)
1.Banding 、Sleeve、 gastrectomy By pass
A.抬高床頭30度,做深呼吸咳嗽運動以促進肺部擴張
,並將痰咳出來避免造成手術後肺炎等合併症
B.病人本身BMI及Room Air SpO2數值。必要時改
給予O2 mask。
C.給予止痛劑後須注意vital signs及SpO2變化。
D.Gastric refer pain引起胸痛或胸悶並觀察EKG變化
E.出POR前15min予以Try Room Air SpO2數值並通
知麻醉醫師:
a.SpO2>95%→O2N/C 2-3 L/min 帶回病房。
b.SpO2<95%→O2 Mask 6-10 L/min ,並over
night且SpO2機器監測。
2.BIB Insertion/ remove
A.OPD衛教(包括:NPO時間、術後飲食注意事項)。
B.無家屬陪同前來手術,病人離開POR時請主動聯
絡14F體重管理中心個管師。
三、肝.膽.腸.胃.胰.脾.乳房.疝氣
1.確實妥善固定管路及通暢度,如:胃癌手術:勿讓
NG滑脫。
2.注意管路引流量.顏色.性狀.(是否有出血情況)。
3.引流量過多通知醫師。
a.J-P drain≧200ml/hr.
b. Hemovac≧300ml/hr
c.Rubber tube≧300ml/hr
4.注意病患是否左右側肢體禁治療(如:乳癌.洗腎)
5.手術中如有停用TPN,手術後詢問外科醫師是否調回原本
設定,且DM患者需留意血糖數值。
6.乳房根除術者:
A.手臂舉高,置於枕頭上,稍微外展,以減少腫脹
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B.可將枕頭墊於頭、肩、背或臀部以增加舒適。
C.採半坐臥式,減輕水腫。
耳鼻喉科照護指引
一、耳部:Tympanoplasty、Mastoidectomy
1.觀察有無出血及組織水腫情形,耳內棉球未經醫師
許可勿輕易移除。
2.避免手術側耳朵受壓,如用力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
時應將嘴巴打開,以減少耳咽管壓力。
3.觀察是否有顏面神經受損的徵象:無法閉眼,嘟嘴等
4.監測是否有術後噁心、嘔吐情形。
5.術後可能出現耳內搏動、水流聲或耳鳴加劇。
二、鼻部: SMR、SMT、FESS、Rhinoplasty、
Septoplasty
1.鼻內填塞物勿自行取出,鼻外棉球或紗布如血水滲
出量多時應告知外科醫師並協助更換清潔敷料。
2.將頭部抬高,採半坐臥姿勢,減輕局部腫脹並促進引
流。
3.鼻內手術可能會導致眼睛周圍瘀青。
4.鼻內填塞止血棉須以張口呼吸,必要時可給予潤濕
嘴唇或以濕紗蓋住嘴唇避免乾燥。
三.頭頸部:
1.主要是確保並維持呼吸道通暢。
2.聲帶麻痹:
症狀:
A.單側喉返神經損傷可導致同側聲帶麻痹,引起聲
音嘶啞;
B.雙側聲帶麻痹嚴重時,可能導致上呼吸道阻塞和
嘯聲,病人不能發聲。
處置:應給予正壓換氣,緩解氣道阻塞,同時做好緊
急再插管的準備。
3.出血:
症狀: 手術部位出血,可能壓迫氣管而引起氣道
阻塞。
處置:
A.立即通知外科醫師檢視傷口。
B.急救處置:使用無菌止血鉗插入手術傷口,
將其擴張排出蓄積血液。若無效,氣管阻塞
可能是急性淋巴水腫引起,必須立刻再插管。
四.咽喉、聲帶:
1.呼吸道阻塞(stridor):
症狀: 呼吸道阻塞最常見於無意識病患舌頭落下在咽後
處置︰給予正壓換氣。 Jaw thrust,頭傾斜,放置口或
鼻的airways 。
2.聲門水腫和聲門下水腫︰
處置:
A.抬高頭部,控制溫暖,潮濕氧氣透過面罩。
B.Dexamethasone 4-10mg IV。
整形外科照護指引
一.顏面骨折: Facial bone fr、Zygomatic fr、
Mandible fr、Maxillary fr
1.口腔以鋼絲固定無法張口者,若帶管入POR,待完全甦
醒再拔管。且入POR前15分鐘先通知POR準備Tpiece。
2.以鋼絲固定無法張口者,備鋼絲剪。
3.帶管躁動者必要時適當予以約束。
4.觀察病患之airway、呼吸型態。
5.必要時,予以抽吸口鼻分泌物。
6.放置鼻管者,拔管後應觀察鼻部出血情形。
7.採半坐臥式,以降低鼻部充血。
8.術中施行控制性低血壓麻醉者,恢復室應觀察傷口出血
情形。
二.燒傷&皮瓣移植
1.供皮區方面:
A.供皮區在取出後會壓迫4-6 小時,觀察傷口滲血情形
B.一般覆蓋Aq cell 及wet dress在供皮區,滲液會較
多,呈淺紅血液顏色,是正常現象,只需更換棉墊,
注意傷口滲血情形。
2.受皮區方面:
A.受皮區在手術後,大多採wet dress包紮,並以石
膏固定,避免移植皮膚勿移動或碰撞而產生血腫。
B.受皮區部位以枕頭抬高,預防腫脹。
C.受皮區下有滲血情形,必要時通知外科醫師,檢
傷口情況。
三.抽脂
1.脂肪栓塞:密切監測病人意識、airway、呼吸型態。
症狀: 呼吸困難,意識不清,不正常出血點特別是前胸
、上肢、腋下或結膜等。
2.觀察傷口滲血及血腫情形。
3.使用束腹、束衣或彈繃,應檢查肢端溫度與血循。
四.肢體重建手術
1.抬高患肢高於心臟,可置於枕頭上,促進循環、減輕
疼痛及腫脹,若有滲液護墊可隨時更換。
2.監測重建處末梢肢體溫度及血循。
神經外科照護指引
一.顱部
1.神經學狀況:包括GCS、瞳孔大小、對光的反應、運動系
統、肌肉力量,及生命徵象。
2.抬高床頭30~45度,以利靜脈血液回流。
3.密切觀察有無IICP徵象。
4.洋娃娃眼試驗(Doll’s eye):評估腦神經3、4、5對及中腦
、橋腦受損程度
5.角膜反射及作嘔反射:評估腦幹功能。
6.評估病人運動與感覺反應(脊神經皮節分布)。
7.會造成顱內壓升高的活動時,勿集中執行,應間隔至少
15分鐘以上如抽痰、翻身、咳嗽、Valsalva’s Maneuver。
8.評估是否有漿液性的分泌物自鼻部或耳朵流出,可能是耳
漏或鼻漏。
9.觀察是否有熊貓眼(Raccoon eye兩側眼眶瘀血)和Battle’s
sign(耳後瘀血)以確定有無顱底出血。
二.脊椎
1.頸部手術者注意傷口有無腫脹、壓迫呼吸道、引流管量及
顏色。
2.維持手術部位的平直與穩定性,如戴頸圈、穿支架、打
石膏,避免過度彎曲或伸展頸部。
3.注意有無肢體麻木無力感。
4.鼓勵病人深呼吸以利肺泡擴張,主訴不能呼吸者,抽痰,
以去除分泌物及避免肺吸入,前、後給予100% O2氧氣避
免缺氧。
5.觀察全身皮膚受壓狀況並完整記錄,以利後續訪視追蹤
。
胸腔外科照護指引
一.胸腔手術
1.觀察可能產生的併發症: 血胸,氣胸,胸管阻塞與滑脫,
傷口出血,氣管阻塞。
2.維持呼吸道通暢:
A.注意吸入空氣濕度,以助軟化分泌物使其較易咳出。
B.適當使用抽吸及變換臥姿以助移除分泌物。
C.依醫囑予支氣管擴張劑,使呼吸道擴張以助移除分泌物。
D.注意傷口敷料是否異常出血。
3.確保肺葉充分擴張:
A.聽診呼吸音:注意是否有囉音、鼾音、喘鳴音、或肋膜摩
擦音。
B.同時注意兩側呼音的對稱性。
4.胸管之引流及處理:
A.觀察且記錄引流量、性質及顏色
B.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維持水封密閉無菌系統,隨時監
測水柱移動情形以及是否有氣泡產生。
C.引流管不可高於傷口;瓶子低於傷口至少 60 公分(即一
般地板到床上之距離)及不可任意抬高胸瓶。
D.胸腔引流瓶置於架上,以避免破損。
E.當不小心破損時,應立即將橡皮管反折或以 kelly 夾住
。
F.病人有引流裝置者轉入或轉出時,引流瓶若有 Air leak,
切記不可 clamp 胸管。
G.胸管引流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溫熱、鮮紅血水時,盡速
告之主治醫師處理。
5.若醫囑有註明術後照CXR,請在回病房之前完成,並且通
知胸外醫師確認病患是否可回病房。
心臟血管外科照護指引
一、Perm cath.(永久性的洗腎導管)
1.注意有無血管破裂,傷口周圍有無出現血腫情形。
2.觀察是否有胸痛、呼吸急促症狀。
3.病人睡姿勿壓迫傷口,應避免睡向插管側。
二、 A-V Shunt動靜脈瘻管(永久性的洗腎導管)
1. 患肢禁治療。
2. 術後患肢抬高於心臟並保持平直以防腫脹。
3.提醒病人睡姿勿壓迫傷口。
4.注意導管留置處有無紅、腫、熱、痛之發炎情形或
血腫情形。
三、其他:Varicose vein(Ligation and Stripping)、
Pseudoaneurysms(Bypass grafting)
1.觀察是否有噁心、嘔吐、頭痛狀況。
2.觀察下肢活動、溫度及血循。
3.Bypass grafting
A.術中會使用末梢血管擴張劑,較易體溫散失,注
意保溫措施(烤燈、溫毯)
B.為避免人工血管阻塞需重新手術,病人可暫時保留
硬膜外導管,待轉出恢復室前再移除。
口腔外科照護指引
一、小兒全口重建
1.小朋友易躁動,注意保護,勿撞到床欄周圍。
2.請家屬入POR陪同。
3.嗜睡者應評估呼吸狀態與監測SPO2 。
二.IVRO
1.口腔以鋼絲固定無法張口者,若帶管入POR,待完全甦醒
再拔管。且入POR前15分鐘先通知POR準備T- piece。
2.若病患拔管入POR,則特別注意Air way通暢之情形
。
3.術後有放arch-bar時,請於床旁備一支Wire cutter(跟
OR借到POR備用,回病房前交班請病房備在床旁)
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4.注意病患血壓變化,並評估傷口出血情形,以及注
意引流管出血量。
三.口腔、頸部腫瘤: Tongue cancer、Buccal cancer
1.勿急著拔管,可帶管至POR,待完全甦醒,且經醫師同
意再拔管。
2.注意病患血壓變化,並評估傷口出血情形,以
及注意引流管出血量。
3.若病患拔管入POR,則特別注意Air way通暢
之情形,必要時將氣切切開包置於床旁。
4.給予止痛藥之前,必須先再次評估 Air way,
以及病患的意識狀況。
骨科照護指引
一.THR、TKR:
1.保持正確姿勢,注意患肢是否維持外展。
2.THR術後患肢需抬高15°,兩腿間夾A字枕,以保持外展
15-20°,勿讓患肢外旋,以防股骨脫臼。
3.THR術後需採圓滾木翻身。
4.注意引流管(正負壓)及出血情形,保持引流管暢通、勿
扭曲反摺,術後24 h內、每小時超過100ml須報告醫師
5.注意末梢血液循環,神經活動及活動能力:即6P(疼痛
pain﹑蒼白pallor﹑麻痺paralysis﹑脈搏消失pulselessness﹑
感覺異常paresthesia﹑溫度改變poikilothermia), 若腓神經
損傷則患肢足部會感覺麻木及無法背屈,須立即報告醫
師。
二.脊椎手術:
1.術中俯臥者,若有臉部腫脹者且手術時間長(>5hrs)、
出血量大(>2L)、術中常伴有低血壓,應留意缺血性視
神經病變 (視覺損傷)。
2.注意下肢末梢血液循環,神經活動及活動能力:即6P
3.注意有無壓力性損傷:顏面部、乳房(女性)、生殖器(
男性)、骨脊突出處。
4.確認術後臥位之正確性。(例如:可否抬高床頭?可否
自行翻身?)
三.關節鏡:
1.患肢以枕頭抬高,並活動腳趾以利血液循環,可避免末
梢腫脹。
2.留意有無尿脹無法排出情形。
3.注意下肢末梢血液循環,神經活動及活動能力:即6P
。
四、骨折:
1.樹脂石膏需要2-4小時, 普通石膏8小時的待乾時間,勿蓋
被子,保持通風。
2.上肢有三角巾固定時,須注意包覆整個手肘,維持患肢末端
朝上約45度角,以利血液淋巴回流,減少腫脹。
3.裝有骨外固定器者:
A.需用枕頭或搖高床尾來抬患肢以減輕腫脹。移動患肢時,
需協助固定骨外固定器。
B.骨釘周圍以小Y型形紗布包覆用膠布固定。
4.下肢骨折須抬高患肢以利回流及消除腫脹。
5.注意末梢血液循環,神經活動:即6P。
6.觀察合併症
A. 腔室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
☆6P及CTMS: 顏色C(color)、溫度T(temperature)、活
動度M(motor)、感覺S(sensory)。
☆微血管再填充試驗 Color blanching :用手指將指甲床下
壓,使其失去血色蒼白,再將手指放開,觀察恢復紅潤的
時間,正常微血管充填的時間應小於2~3秒。
B. 脂肪性肺栓塞(fat embolism)
☆症狀:心悸,呼吸急促,胸痛、呼吸困難、發紺、心搏過快
、咳血或乾咳、發燒、混亂、昏厥、頸靜脈怒張等及意
識不清等;
☆產生紫斑(petechiae) ,發生時間常在事故後3天內,高峰
期是事故後18到24小時間。
婦產科照護指引
一、LPS – cystectomy
1.有無皮下氣腫並記錄範圍,觀察病患是否有呼吸不順暢
及意識狀況。
2.若有擺放引流管,隨時觀察病患傷口、引流管的量、性質
3.注意傷口及引流管、Foley固定是否恰當。
4.婦產科多數為年輕女性,噁心嘔吐是常見的現象。當噁心
嘔吐情形發生時,將頭側邊,維持呼吸道通暢,以手固定
住傷口,避免因嘔吐而牽扯傷口產生疼痛。若噁心嘔吐情
形持續無改善,必要時依醫囑給予止吐藥物使用。
二.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or myomectomy
1.監測意識狀況GCS,必要時測電解質及血糖。
2. D/W Irrigation時易導致:過敏性反應、fluid
overload、pul.edema and coagulopathy、
Hypo-osmolality hypervolemia、嚴重者會hypotension
、cerebral edema等。
3.注意陰道有無塞紗布,並記錄取出時間。
三、D & C
1.注意陰道內塞紗布幾塊,並記錄取出時間。
2.門診病人離院前,應確認無頭暈、步態平穩且有家屬會朋
友陪同。
四、C/S
1.第一小時每15分評估宮底高度、會陰傷口、惡露量(pad)
並協助子宮底按摩;第二小時每30分評估宮底高度、
陰傷口、惡露量(pad) 並協助子宮底按摩,若 15分鐘內
就濕透且持續有出血狀況、大量出血或Vital Sign改變,應
立即報告醫師。
2.必要時向產婦解說有關於產後生理改變的情況,如:注
意子宮底的高度應位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中線,且呈堅硬
狀,告知產婦可刺激子宮肌肉收縮,即一手固定於子宮
下緣即恥骨聯合上,另一手輕柔的按摩子宮底部,並說
明按摩之目的。
3.必要時向產婦解釋產後發生寒顫的原因,並給予產婦加
蓋毯子或烤燈使用,必要時隨時監控體溫。
4.產婦易下肢水腫,入恢復室可check霍曼氏徵(Homan's
sign) +/-?
5.出OR前醫師都會清理產婦惡露,但elective C/S 產婦因
子宮頸可能未開導致惡露無法排出,檢查pad若為完全
clear 應告知婦產科醫師。
泌尿科照護指引
一. TUR術式系列:TUR-P,TUR-BT,PVP等:
1.加強保暖:泌尿科病人術中常持續沖洗膀胱,易造成體
溫散失,請加強保暖措施,使用溫毯,烤燈,以減少因體
溫散失導致shivering等相關合併症發生。
2.術後持續沖洗膀胱,須確保 Foley暢通勿kinking,固定
處是否恰當,且irrigation不要停止,並持續traction,
達到止血作用。
3.持續觀察irrigation性狀,顏色及量,有異常時請告知
當科外科醫師探視。
4.TURP病人持續監測生命徵象及意識變化,注意有無
TURP syndrome。
5.SA 病人應評估膀胱是否有脹尿情況,必要時予單導。
6.D-J insertion病人, 當天須照KUB再回病房為Dr.葉
劭德,劉明哲; 其他醫師則隔天再照。
7.TRS-biopsy,URS,Cystoscopy門診病患,給予衛教指導
返家後注意事項。

眼科照護指引
一、白內障 (cataract) :
1. 注意傷口情形。
2. 頭部略抬高,睡向健側,避免壓迫患側眼。
3. 避免會增加眼內壓之動作,如:彎腰、低頭、舉重、咳
嗽、跌倒、用力解便、揉眼睛等。
4. 觀察合併症:
A. 眼壓上升(*最常見*)
症狀:頭痛、眼睛脹痛、嘔吐、眼睛紅、流淚及視力
、模糊等
B. 出血
C. 視網膜剝離
D. 虹膜脫垂:常見在傷口裂開處,造成傷口腫大、梨狀
瞳孔,原因為傷口縫線脫落、傷口上加壓所致。
5. 衛教術後若有:眼發紅、畏光、輕度疼痛、異物感,為
正常現象,但若突然感劇痛併噁心(可能有青光眼)、過
度紅腫併有視力模糊(可能為網膜剝離),須立即處理。
二、青光眼(Glaucoma):
1.避免臥向患側。
2.衛教若感眼睛深部疼痛、複視(可能為傷口縫合處有滲
漏導致眼壓過低)、畏光、流淚、視力減退、眼睛紅腫
應立即返診。
三、視網膜剝離(Retinal Detachment):
1.臥床休息,並採俯臥或側臥(頭轉手術側,即患側在上
),使氣體抵住視網膜幫助玻璃體復位。
2.術後易出現噁心嘔吐,其因手術時,眼球被攪動所致
,協助處理至症狀改善。
3.術後若眼瞼紅腫,可給予局部冰敷(請間歇性冰敷,冰
敷20分鐘,休息20分鐘)。
小兒外科照護指引
一、共同照護
1. 家屬在旁陪伴,增加小兒病患安全感。(只限一人)
2. 雙側床欄拉起,確保無跌落之危險。
3. 務必注意床緣間有無尖銳物品,確保無受傷之危險。
4. 恢復室監視器:
小兒O2 Mask(必要)、SpO2(必要) 、 烤燈或溫棉被保暖(
必要)BP. EKG(視小兒本身狀況而定)
5.最近兩週有上呼吸道感染,予以聽診呼吸音並觀察呼吸型態
,必要時給予拍痰或抽吸, 衛教家長術後需特別注意呼吸
型態,如有異常須立即返院處理.
6.疼痛指數判讀:請麻醉科醫師診視小兒狀況後,給予適當
處置並觀察疼痛是否緩解之狀況。
7.體溫≧38℃,先通知麻醉醫師予以減少被蓋續觀察體溫變化
8.點滴保持通暢,依照體重給予基本液體量。
小兒科照護指引.doc
謝謝聆聽
Q1.病患在POR其SPO2 應維持在﹖
A. <85%
B. <90%
C. >94%
D. >99%
Q2.胖胖刀術後在POR Try room air , 觀察其SPO2值的不同而有不同處置﹖請問:
A. SPO2 >95%→O2 N/C2-3L /min 帶回病房
B. SPO2 <95%→O2 Mask 6-10L /min 帶回病房,並over night SPO2 監測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非
Q3. 下列的麻醉科作業規範有那些在ISO文件?
A.管理作業程序書
B.POR作業流程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非
Q4.病患離開POR之準則?
A. POR Score滿分
B.Vital Sign Stable
C.VAS ≦3 ,PONV ﹙–﹚
D.以上皆是
Q5.術後裝置引流管病人於POR時其引流液量在多少時是危險警訊﹖
A.J-P drain ≧200㏄/ h
B.Hemovac≧ 300㏄/ h
C.Rubber tube ≧ 300㏄/ h
D.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