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與建立人際關係98.10.12.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維持與建立人際關係98.10.12.ppt

維持與建立人際關係
講師:蔡慧玲
人際關係的理論












溝通分析理論
人際關係需求論
Fromm的逃避/恐懼自由
Adler的社會興趣
Horney的基本焦慮
Sullivan人際觀點
減少不確定感理論
社會滲透理論
吸引理論
增強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
公平理論
人際關係需求理論schutz(1966)

基本的人際需求:
1.愛(affection):反映一個人表達與接受愛
的慾望。需求過強者是過度人際關係化;反
之是缺乏人際關係化。
2.歸屬(inclusion):希望存在別人團體中的
慾望。過強者是過度社交化;反之是缺乏社
交化。
3.控制(control):一個人希望成功地影響周
遭人事的慾望,需求強者是獨裁者、適中者
是民主者、需求弱者是逃避者。
Fromm的逃避/恐懼自由



以心理分析學來研究文化與社會問題。
認為個人的氣質傾向是在與他人互動中
而形成的, 認為人基本是自由與安全,
提出逃避自由與恐懼自由兩個觀念。
個人因恐懼自由而逃避自由,因自由而
產生人際關係趨於淡泊,希望透過他人
管制,獲得安全需求的滿足。
Adler的社會興趣




人天生有一種主動關心周遭人事物的潛
在傾向,稱之為社會興趣。
這種態度最初得自於雙親或家庭關係。
隨著社會興趣的培養,自卑感和疏離感
逐漸消失。
社會興趣會影響兒童的人格發展,任何
適應上的問題,都與兒童如何在團體中
覓求歸屬感有關。
Horney的基本焦慮



人的焦慮主要是由於幼年的恐懼、不安全感、
愛的需求及罪惡感等複雜的情緒,累積形成
怨恨受到壓抑而產生。
如果因缺乏對象或無法向該對象發出怨恨時,
即會轉向自身而導致自殘行為。
當兒童處於高度競爭情境中,會發展出三種
策略以對抗基本焦慮。朝向人們(順勢型)、對
抗人們(進取型)、離開人們(分離型)。
Sullivan人際觀點




是屬人格發展理論,認為人格是個人與他人
關聯的性格型態。
不同階段,人格發展即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
進行,注重早期發展的人際關係中的焦慮喚
起。
嬰兒完全依賴他人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缺乏愛及關懷導致缺乏安全感及焦慮。
兒童的某些標籤會傾向好的我(good-me)和壞
的我(bad-me) 。
減少不確定感理論

人際溝通是逐漸減少彼此間不確定感過
程,藉由被動(觀察)、主動(多種方法尋
求某些人資料) 、互動。
社會滲透理論

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深度和廣度,包含自
我揭露程度。
吸引理論




指人與人因外在條件、時空距離縮短和
個性或價值觀、態度的相似或一致。
引人注意之處。
鄰近性。
相似性。
增強理論


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
獎賞--增強。
社會交換理論




報酬和代價。
評估結果。
協調結果(雙贏) 。
公平原則。
公平理論

雙方都能以互利為起點。
人際建立的情形




初識階段:只做禮貌性客套談話、互動少。
試探階段:開始探索彼此個性,行動較自然
而平順,對表面話題會比較開放。
親密階段:雙方日漸熟識,且能相互影響,
交談內容豐富有趣,彼此相互吸引,行動一
致,心靈相通。
穩定階段:雙方溝通以達極致,看法一致,
而對對方的了解很穩定,接觸頻繁,話題多
元,自我開放達一定的程度。
人際疏離的過程




第一階段:震驚、麻木、困窘。
第二階段:驚慌、絕望、自暴自棄、無
助、精疲力盡。
第三階段:自我檢討、追想原因、清晰
思考、接受事實、接受責備、擔起責任、
增強自我、解除緊張。
第四階段:改變習慣、重新出發、調整
自我以符合現實的期望。
人際關係的類型



認識的人。
朋友。
親密的人。
人際關係的功能




減輕孤獨。
滿足需求。
增進自我了解。
獲得快樂減少痛苦。
測量你人際關係的複雜度




情人節原本要快樂去赴約,但卻因家人
有人要你打開綁舊報紙的繩結而無法出
門,你覺得打結的方法是什麼?
A.剛好的一個結。
B.固定的死結。
C.纏繞很多次的死結。
選A的人

可用剪不斷,理還亂來形容你的複雜人
際關係,可說是人際關係中的高手。上
司或前輩都很少埋怨你,因為你可以掌
握與她們相處的要領,但是和自己的朋
友就很容易陷入表面的交往。
選B的人

比較適合與特定的族群交往, 因為以你
耿直的個性, 是無法成為八面玲瓏的外
交高手, 但知心不在多, 一兩個就夠。
選C的人

平時的人際關係有點窄,如果太依賴某
個特定的好朋友,可能造成別人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