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理論.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AA理論.ppt

家庭理論
符號互動論
符號互動論之論題與假設
論題一:
人類的行為是受個人的想法深深影響著;它是經由計
畫、反芻,有效的行為。
假設1:人類對事情的行動是基於意義上(meanings) ;
這也是Blumer對互動的解釋,及認知的意義是來自刺
激、感覺、與行動之間。
假設2:意義是來自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米德解
釋意義是來自符號和解釋的分享。
假設3:意義是被操縱的,是可以修正的,是經由人在
處裡事情時的解釋過程。
論題二:
著重在發展自我概念的重要性;符號互動論認為一個
人對其位置行為的處理,是因為人們有一個社會我與
互動我。
假設4:個人並非生下來就有自我的概念,自我概念是
來自社會的互動,即自己對呈現自我的看法,即認為
別人是如何看我的。
米德指出:客我「Me」是一個有思考的社會我將反
應在行動上,此則來自個人過去經驗對社會期許的了
解;主我「I」是一個立即性的、同時的、非預知的
「我」
假設5:自我概念一但發展,會對行為過程提
供一個重要的動力。
論題三:
人類是社會的,不會超過社會化的。
假設6:個人和小團體是受外在大文化及社會
過程的影響。
假設7:個人是經由在每天生中的社會互動外
塑而成,即個人是在社會結構當中被造化出來
的。
結構功能論
結構功能論的概念、論題與假設
1.家庭是一個社會系統
McIntyre將「家庭」定位為一個社會系統,從家
庭的「相異處」、「組織」、「界域維持」與
「平衡集中」提出以下四個假設:
(1)相異處-每個家庭有其各種不同和特殊性的角
色
(2)組織-角色的組成是根據行動者彼此之間及其
對社會的權利與義務;他們分享共同價值觀和規
範。
(3 )界域的維持-家庭系統的界域維持,是來
自於其內在行動者彼此之間的連結關係,大過
於外在的行動者。
(4)平衡集中-家庭這個社會系統是會趨向於穩
定或平衡的;意即它有所謂的操作機械論原理,
在一段時間運轉後會趨向穩定狀態。
2.家庭的功能
家庭除了被定義為是一個社會系統或結構之外,
奇同時也具有維護社會運轉及家庭結構存在的
功能,主要假設有五:
(1)它具有生產的功能
(2)它也是貨物與服務交換的單位
(3)它要負擔起每一代家庭成員的社會化功能
(4)它是衝突處理的場域
(5)它也具有減少僅張及維持道德的功能等
3.家庭是社會的次系統-家庭、學校、政府單位
都是屬於社會的次系統,為了維持社會的持續
運轉,次系統的被要求是必然的。
4.在每個社會,家庭至少要完成以上所列的一個
要求和功能。
5.一個個別的家庭也是一個小團體,有其原來的
特質,如權力結構和角色的個別差異,包括具
體式或表達式的角色。
6.家庭對個人有功能存在,如同社會對家庭的功
能。
家庭發展理論(也被稱之為家庭生活週
期)
家庭發展理論的概念
1.規範-是指一組被期待的行為,尤其是針對團體中的成
員,因此規範是所有團體最基本的架構,其中包括家
庭團體。
2.位置-指在一個社會結構中的定位,就家庭結構而言,
位置即指對親屬關係的定位,如先生、父親、母親、
子女等。
3.角色-指對所給的位置的規範。對角色給予的規範,不
同的社會其角色規範也會有所不同,如不同社會對
「丈夫」有不同的規範,因此角色不同。規範可以是
穩定的(如對婚姻的忠貞)或是過程性的(如婚後有
小孩)。角色和規範會因著不同的年齡與家庭階級而
改變。
4.階段-指在家庭生涯中的區隔,以區分前一個或是後一
個不同時期。
5.事件-發展論者使用「事件」的發生來測量家庭的「轉
銜」,如第一個新生兒誕生﹙事件﹚,結果原來只是
夫妻兩人的階段,而形成夫妻、親子的三角關係的階
段,此「事件」帶來家庭生活「階段」的「轉銜」。
6.轉銜-家庭「轉銜」的概念是與「階段」、「事件」和
「時間」概念結合的,即當家庭從另一個階段移至另
一個階段,而後階段與前階段有銜接相互影響的關係,
故稱為「轉銜」。
7.時間-在家庭發展理論中論及「時間」時,包
含有「個人」、「關係」、「團體」等部份,
即家庭中個別成員的不同年齡發展階段也有其
不同的需求和任務,而家庭團體也有其年齡發
展「階段」、「需求」、「任務」,同時還有
家庭成員「關係」上的年齡,如是夫妻關係或
親子關係的年齡等.
8.家庭結構包含位置與位置之間的關係,每一個
家庭結構會有其不同的互動模式。
9.家庭發展階段有其不同的互動模式,此乃建基於:
﹙1﹚不同的位置結構
﹙2﹚改變會來自家中成員的遷進或遷出﹙誕生或死亡、
工作改變、求學﹚。
﹙3﹚轉銜的事件會帶來角色彼此的不同期待。
10.家庭生活是過去階段的延續,每一個階段會有其
「開始」與「結束」的事件。
11.家庭發展是家庭生活階段的延續,同時每一個階段受
其上一個階段之形式與持續時間長短所影響;兩個階
段之間和時間長短是互依的。
家庭生活週期與家庭發展任務
1.新婚期
2.育兒期
3.學齡前期
妻子
丈夫
.發展相互滿足的婚姻生活
妻子-母親
丈夫-父親
女兒-姐妹
兒子-兄弟
.適應新生子女的誕生、成
妻子-母親
丈夫-父親
女兒-姐妹
兒子-兄弟
.以激發性、成長方式適應
學齡前期子女的重要需求
.充沛的精力適應及因應子
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隱
私
.懷孕及即將成為父母的適
.適應彼此親戚網絡
長
.發展一個可滿足的雙親、
新生兒的家
家庭生活週期與家庭發展任務
4.學齡期
妻子-母親
丈夫-父親
女兒-姐妹
兒子-兄弟
.有學齡子女的家庭以建設
性方法適應社區的生活
.鼓勵子女教育上的成就
5.青少年時期
妻子-母親
丈夫-父親
女兒-姐妹
兒子-兄弟
.青少年在自由及責任之內
取得平衡
.發展中年父母﹙子女已成
年﹚的興趣和工作
妻子-母親-祖母
丈夫-父親-祖父
女兒-姐妹-姨、姑
兒子-兄弟-舅、伯叔
.成年子女離家就業、服兵
役、上大學、另組新家庭
等等
.維護支持性家庭關係
6.空巢期
家庭生活週期與家庭發展任務
7.中年父母期
妻子-母親-祖母
丈夫-父親-祖父
.新的婚姻關係從建
.維護老的及年幼的親屬關
係
8.老年家庭成員
寡婦/寡夫
妻子-母親-祖母
丈夫-父親-祖父
.因應喪偶及獨處
.親近家人或適應老年生
活
,適應退休生活
社會交換論
社會交換理論又稱為資源理論,社會交換
理論視關係如同市場,即人們的行為都是為了
要得到最大的利潤,任何一個人停留或進入某
種關係,都是在計算獎賞和代價。
社會交換理論的概念
1.合理分配-指在人際關係中,任何一方都在期
待雙方可以同時被獎賞,這就是所謂的互惠;
即關係的存在是因為雙方都同時獲利。
Homans稱此為合理分配原理。
2.利潤-指「獎賞」扣除「代價」的剩餘即為「利潤」所
得。這是基於競爭市場的原則,當人們會進入某種關
係時,表示其看到可預期的最大利潤。在利潤理論中,
獎賞有四種類型:金錢、社會肯定、自尊或尊重、 順
從,自尊與順從比金錢和社會的肯定具有較多的獎賞。
3.公平-「公平理論」換言之就是以規範來管理社會互動。
如互惠的規範和公平的規範,又如在早期的關係中人
們分享獎賞,但經過一段時間,彼此發展期待,他們
需要分享義務,如相互扶持。當人們互動越多時,他
們期待擁有更多的相互分享義務與獎賞,這個期待即
為互惠規範。事實上這個公平規範與前述之合理分配
很類似。
4.平等-平等理論乃是指人際當中的投資與利潤,與公平
和合理分配有些不相同。平等乃是比較每個人的投資
和利潤比率,當雙方的投資和利潤比率是相同時,就
表示雙方是平等的。
5.權力-「順從」是來自於「獎賞」和「資源」的「控
制」,此稱為權力。在婚姻關係中,資源較多者,即
較有權力,也處在一個決策者的位置。就一般家庭而
言,丈夫會控制他的妻子,是因為他擁有較多的資源,
如金錢、職業地位、聲望;也因此,一個職業婦女在
家庭中的決策能力,會比一個未就業的婦女高。
6.依賴-依賴與關係的穩定有關。當一個人認知其現有關係
給予的獎賞是不能被其他關係取代時,這個人就會比較
依賴另一方;當一個人越依賴現有關係時,其也越不會
離開現有關係;同時當一方越以依賴關係來滿足他
﹙她﹚的需求時,這依賴的一方也越對彼此關係失去權
,
力。
7.期待-在關係中的期待是與個人對彼此關係滿意的層次有
關。當一個人對某關係的滿意層次越高時,他﹙她﹚就
越會去投資,包括時間、金錢、情緒性的精力、自我投
入;當他﹙她﹚在此關係中情緒投資越多時,他﹙她﹚
的期待就會增加;當關係穩定時,來自關係所給的獎賞
會增加,以滿足高的期待;然而相對的,當關係不穩定,
獎賞因此也未能滿足期待時,則他﹙她﹚會失望、挫折。
8.比較層次-可以分為兩種比較層次:
﹙1﹚一般比較層次-比較當前的代價和獎賞去看
利潤獲得的多少
﹙2﹚選擇性比較層次-雖然目前的利潤不大,但
未來的結果可能是值得的。
系統理論
家庭系統理論源自於一般系統理論
家庭系統理論的假設
1.家庭關係是人們心理健康與個人是否病態的主要影響
因素。
2.家庭互動之模式,可以代代相傳。
3.家庭健康與否,乃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個別家庭成
員是否被尊重的平衡點上﹙即兩者皆要被重視﹚。
4.家庭的彈性與否,是家庭功能達成的關鍵;即家庭越
有彈性﹙可塑性﹚越能協助家庭有良好功能。
5.家庭互動的分析,需從家庭的三角關係探討
﹙婚姻與親子﹚。
6.個人的問題,經常予其家庭的互動模式和家庭
價值觀有關。
7.小小系統的改變,都有可能引起主要系統的改
變。
8.實務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為家庭的新系統。
系統理論運用在家庭實務工作
系統理論應用在家庭實務工作時,有三個主要
概念:﹙1﹚界域﹙2﹚溝通模式﹙3﹚家庭結
構。解釋如下:
1.界域
當實務工作者介入到家庭時,要探索所要共
事的家庭的界域是開放的或是閉鎖的,以了解
家庭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係。
2.溝通模式
實務工作者在從事家庭評量工作時,觀察
及評量家庭的工作模式是很重要的,包括:
探索家庭傳達的訊息是否清楚?家庭在討論
相關議題時,家中成員是否全部參與?是否
家中有些成員習慣用責備的口吻,面對家庭
的問題?在家庭溝通中,是否有成員會挑起
一些焦慮或衝突的?
3.家庭的結構
要了解家庭系統的功能如何,則當去了解家
庭的結構,包括探討其成員之間在家庭結構
內,是如何互度和扮演角色。實務工作者對
與之共識家庭的評量工作,要去瞭解以下幾
個問題:確立家庭成員的正式與被期待的角
色為何?家庭中是否有角色衝突?家庭中的
角色是僵化的或是彈性的?當家庭出現危機
時,家庭中的角色是否具有改變的能力?
家庭生態理論
根據生物學觀點,生態學是只有機體與環境的
關係,以探討個別或一群有機體和環境的關係。
家庭生態學的假設
1.就一個生態系統而言,其部分和整體是相互依
賴的。
2.家庭對其成員、家庭本身及社會,承受物理和
生物的要求、經濟的維護、心理社會功能,因
此個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與整個生態系統的
品質是不可分割的關係。
3.環境對人們或對問題的解決,可能是有幫助的,但也
可能是一種阻礙。
4.對問題解決的資源,可以是來自環境的、個人本身的、
惑人與人之間的。
5.大部分問題的產生是來自人與人之間、家庭內部或家
庭與環境系統。
6.個人的適應行為,是決定於其所在情境的脈動。
7.生態環境可以包括所處的空間、氣溫與精力等生理狀
況,也都是影響情境的重要因素。
8.適應來自人與環境的相互依賴關係,而這些因素會影
響對問題解決的想法和認知。
生態學方法運用在家庭實務工作上
﹙一﹚家庭評量
運用生態學方法進行家庭評量時,乃重視
家庭與環境的關係,評量內容包括:家庭及其
環境的支持資源如何?家庭及其個別成員與齊
環境的關係,家庭生態圖乃是根據生態學方法
發展的,藉以快速的評量家庭與其環境的互動
關係。
﹙二﹚社會工作實務
根據Germain和Gitterman的生態系統觀,問題的
發生是起因於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其強調案主
適應環境的改變及個人與環境的互動;尤其重視生活
型態的轉型和環境的壓力。
根據Germain和Gitterman提出所謂生活模式的介入方
法,其目標在:
1.修正不能適應的人際關係過程。
2.促進人與環境的交互反應關係。
3.激發及增權個人與環境的資源。
4.移開生活空間中的障礙。
5.解決個人及環境的問題,以滿足需要。
社會衝突理論
社會衝突理論家庭觀
1.會衝突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衝突是存在任何
地方,任何社會互動形式中,同樣也存在家庭生活及
家庭互動關係中。
2.個別行動者會依其個人的喜好行動,包括需求、價值
觀、目標及資產,因此在其日常生活與人互動中會有
各種理由詮釋其慾求、利益、及追求的方式;不同的
人、不同的團體,各有其不同的想法慾求、利益、及
追求的方式,因此不可能要求每個行動者都是在為了
達到社會最大的利益下行動。
3.無論是就個人或是團體都會有衝突發生,運用
在家庭時情況亦同,如家中不同的成員會有其
不同的目標、價值、興趣及時間規劃,且會與
家中其他的成員發生衝突。
4.家庭的衝突也可能來自於同樣的目標及興趣,
但限於資源﹙愛、注意、權力、金錢﹚分配的
不足,因此會有競爭。家庭衝突論者視個人喜
歡作為了解家庭關係及互動的主要因素。
5.從馬克思資本主義經濟的觀點,家庭是勞動力
來源的體系,會影響家庭的權力、性別關係和
生活;如果家中的男人參與職場,女人則負擔
家中未領薪的勞務,成為主流社會典型的「家
庭型態」,如負責麵包賺取者在家中擁有較高
的權力者。
6. 「權力」是家庭衝突理論的重要概念,存在家
庭內及家庭外系統之間,而這會受社會文化、
階層的影響,就如家庭內而言,與性別、年齡
有關。
女性主義者理論
《社會工作字典》將女性主義做以下之定義:
「為了爭取女性在法律上與社會經濟上的平等,
致力於社會運動或是學說倡導;此運動最早源
自大英帝國18世紀的婦女自由運動,為了對抗
當時對婦女的性別偏見與歧視,以爭取男女平
等機會,促使女性角色及陰性受到肯定。」
女性主義的家庭觀點
﹙一﹚女性主義家庭觀點
﹙二﹚女性主義家庭觀點的行動主張
女性主義者論婚姻時,強調兩人是平等的、親密
的、相互關懷及合作的摯愛模式;女性主義者論家庭
時是性別平等的,女性應當從是領薪的工作,即便是
家中勞務。因此從女性主義觀點來看家庭時,必須有
性別平等的敏感度及婦女的經驗,及關心家庭中女性
是否受到來自文化、社會、政治、經濟面的外在脈動
影響,而影響了婦女在家中地位的不平等與被壓迫。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點即在教育家中的女性如何自覺與
自我增強。
後現代、後現代女性主義與後現代社
會工作家庭觀
從後現代觀點來看家庭時,無疑的就是要先了
解「現代性」下的困難及弊端,基於此提出質
疑、批判與否定,「後現代」思想提供家庭實
務工作者、理論者、教育者一個反思的面向,
促使社會會更好,家庭及家庭中每一個成員更
受益。從後現代女性主義者觀點來看家庭時,
除了強調性別平等及完全參與外,也強調要重
視文化的差異性與多元性。
「後現代」 運用到家庭時,同樣也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
析:
﹙一﹚家庭定義的質疑、批判與否定
1.反對絕對性的家庭定義
2.反對「家庭倫理」的提倡
3.反對二元化的方式來詮釋家庭
﹙二﹚家庭理論的質疑、批判與否定
﹙三﹚家庭實務或家庭社會工作的質疑、批判與否定
與那些非主流社會定義的家庭共事時,時時自我
覺察;意識到工作者是否過度使用專業知識、專業權
力、主流價值,父權式的介入到家庭系統中
﹙四﹚家庭政策的質疑、批判與否定
家庭政策應該是要多元性的考量到各種多
元、少數、邊緣的家庭;並且能夠促使哪些原
住民家庭、被社會邊緣化的家庭,其有機會認
同及重視自己的文化及差異性。
﹙五﹚家庭研究的質疑、批判與否定
主張「沒有絕對的客觀」,因此所謂研究
的發現都只是找一個相互的主觀。
家庭壓力理論
一.Hill的ABC-X
根據Hill的ABC-X家庭壓力模式,「A」指的是產生家
庭壓力的事件,或稱為家庭壓力源;「B」是指家庭
處理事件的資源;「C」則是家庭對事件的定義或認
知;「X」則經由A與B和C的互動之後所產生的壓力
程度和危機。
二.Boss的內在與外在脈動解釋ABC-X模式
Boss根據Hill的ABC-X模式,從社會脈動的觀點,家
庭的外在脈動會影響家庭的內在脈動,而引發壓力。
外在脈動即家庭的壓力源自家庭外的因素,包括五個
向度:歷史、經濟、發展、遺傳及文化;家庭的內在
脈動即來自家庭內的因素,對壓力的影響有三個向度:
結構的、精神的及哲學的。
三.McCubbin和Patterson的雙重ABC-X模式
強調家庭壓力源因時間因素帶來需求的增加,
家庭因應的資源是否因此增加或減少,家庭對
壓力源的認知是否修正,導致後來的因應結果,
即壓力程度可能增加或減少,使得家庭因此發
生危機而瓦解,或是以取得壓力源和壓力程度
的平衡,稱之為適應;因此其也提出所謂的家
庭調適和調適反應模式。
社會支持理論
每一個人皆有與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帶的需求。
為了相互表示關心、照顧與親密,在一個有壓
力的情境下,這種關心、照顧與親密的互動關
係即稱為「支持」。就社會支持的形式而言可
以分為有形與無形兩種。支持網絡是指:經由
個人來維繫其社會認同,以及接受情緒上或物
質上的協助、服務或消息等,以及發展新的人
際接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