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_13071014575384.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temp_13071014575384.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本特征
1、政治: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2、经济: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得到开
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于
平衡。
3、文化 :佛学兴起,儒学危机,汉字
成为书法艺术。
4、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
出现高潮,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第三单元
隋唐时期(581-907 年) 古代
隋唐时期的政治
社会繁荣时期
隋唐政治
教材内容:必修1、2、3 选修4
教学要求:梳理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唐太宗的功绩
高考考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
【课程标准】
1.列举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
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
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秦代三公九卿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卿
汉武帝建立中朝
皇
中朝
尚
书
令
帝
常
中
侍
丞
相
太
尉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外朝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
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
是宰相,┄┄皇帝往往指定年纪较轻和品级较低的官
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要例加“同中书门下
三品”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
—《中国古代史》
(三省六部制)实即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
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 ……以期收到既能加强
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后果,从而强化
┅┅统治。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
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
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
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唐太宗在制度设置上的看法是什么?
应加强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
大事由百官商量讨论与皇帝决策相结合。
隋唐时期 皇帝
三省六部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门
下
省
尚
书
省
中
书
省
1、目的
“中书取旨,门下封
驳,尚书奉而行之”
2、职责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门下省:封驳审议
参加政事堂会议议事
尚书省:负责执行
程序制衡
3、评价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有利于加强皇权。
减少决策失误
《1787年宪法》法治
皇帝
联邦政府
尚
书
省
中
书
省
吏
户
礼
相同点:
兵
门
下
省
刑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5.对比示意图,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
历史上的两种政治模式的不同点是
工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完善了本国的政治制度
D.表现出权力的牵制与监督
1.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利
2.完善了本国的政治制度
3.权力的牵制与监督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
极的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
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
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
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
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
天下无事。
(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2、兼听纳谏、从谏如流。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上(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
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
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
玄龄曰:“……今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3、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广招人才
程
咬
金
李
靖
杜
如
晦
秦
叔
宝
长
孙
无
忌
4、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唐太宗):“自古帝王虽平定
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
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
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5、重视法制,颁行《唐律》
唐律残片-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6、进一步发展隋代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因科举制度,政权的大门向民间开放,虽然只
是窄窄的一条缝隙,但与根本关闭多少有点差异。
聪明才智之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
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
没有精力谋反革命了。——柏扬《中国人史纲》下
册
庶族地主得到晋升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官僚队
伍的素质。
(文化繁荣,唐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
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
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
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
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
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
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
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
度。
7、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材料:(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
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
则富矣。”
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朕每思伤
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
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
生民。┅┅怨仇既作,离叛亦兴。
---《贞观政要.君道》
(2003年广东高考问答题)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
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
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
“贞观之治”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
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
础。
②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
观之治的出现。
展开
(二)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领域
政治
唐太宗的“贞观新政”
1、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重视法制,颁行《唐律》
3、发展隋朝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经济
延续均田制, 发展租庸调制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以民为本。
作用
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强
盛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五个朝代统治5
3年,更换了出自8个姓氏
的14个皇帝
12. 隋唐以来,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 科举考试
B. C. 弃农经商
D. 门第出身
13. 历史上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江南大规
模的迁移是在
①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②公元3—5世
纪
③公元8—10世纪
④公元14—16世
纪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隋唐经济和文化
【高考考点】
隋唐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金属冶炼、制瓷业、纺织、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与城
市的繁荣
【课程标准】
1.归纳唐朝时期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列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和艺
术成就
隋唐经济
一、农业
生产工具;水利建设
二、手工业
1、主要部门
2、经营方式的变革
三、商业
1、商业贸易发展的条件
2、市坊布局(商业交易受政府的严格控制)
西汉中期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唐代
曲辕犁
曲辕犁、筒车——图片、特点、作用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
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
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
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
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
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
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
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成熟)
三国马钧翻车
春秋时期;
桔槔
三国时期;翻车
人力
唐宋时期筒车
水利
大运河的作用
政治上:
经济文化上:
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
二、手工业
1、主要部门
缂丝
制瓷
2、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唐代出现缂丝
技艺,在宋代风行
开来;唐后期,南
方丝织业逐渐超过
北方,成为我国丝
织业的重心。
缂丝,是我国独特的
丝织工艺品。以本色生丝
为经、彩线为纬,以“通
经断纬”手法,可自由变
换色彩,使纹饰更加绚丽。
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就发现的
缂丝腰带,是
中国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一件
缂丝实物。
唐三彩陶器
陶器
陪葬的冥器
为彩瓷开辟
道路
凤首瓶
骆驼载乐俑
东汉: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
白两大体系;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
新象征。
东晋盘口壶
南朝
凤首龙尾壶
隋朝铅釉
凤纹月瓶
唐代邢
窑白瓷
二、手工业
1、主要部门
缂丝
制瓷
2、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加快
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募工匠
从征募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一大进步
三、商业繁荣
1、条件
政治
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交通
大运河的开通;丝绸之路的畅通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鼓励海外贸易
商人
商人的地位提高
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
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
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商业繁荣的表现
(1)八大都市:
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经济中心,有“扬一益二”之说
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14.图6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
为唐代八大都市。由此可获取的正确的
历史信息是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
江流域
②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
济中心
③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
然存在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
向兴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2)市: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时间空间限制
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称为“行”
唐朝后期,繁华的大都市有了夜市,
农村有草市
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
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
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
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
驱名马市茶而归。”
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4分)结
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4分)
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
民族交易的货物。
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
贸易繁荣。
图1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曰:“南海藩舶,本以慕化(向慕
归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除舶脚、收市、进奉
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而唐政府所征收的
外贸税入,《旧唐书·王愕传》记载:“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
同)。”而“两税”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
⑴依据图12和材料,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8分)
有关于地图信息的描述且正确。(2分)唐朝视外
商来华为对大唐的仰慕,应善待外商,实行开放的外贸政
策。(4分)外贸税收是唐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分)
隋唐科技文化
1、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
2、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3、僧一行的天文学成就
4、思想:三教合归儒到三教并行
5、诗歌的黄金时代
6、唐代传奇小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
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西区的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
7、绘画和书法艺术
僧一行
唐朝天文学家、佛学家
1、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2、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3、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绘画和书法艺术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有关作品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该作品的绘画者
为吴道子
B.体现盛唐雍容华
贵的画风
C.作品的主题描写
市井生活
D.该绘画者擅长宗
教人物画
隋唐时期——讲求法规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楷书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政经基础: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
2、文化政策: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
策。
3、民族关系:民族交往密切,文化上交流融合
4、对外关系:中外往来频繁,吸收外来文化优
秀成份
5、文化继承: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
南北朝文化
隋唐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581-907 年)
(1)政治:古代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国家统一,政局
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发展。国内交通发达,(大
运河)
(3)文化:全面繁荣;兼容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儒、释、道三教融合。
(4)民族: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
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繁盛。
(5)对外: 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华
文化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