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补气药.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4 补气药.ppt

补虚药
一、含义: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正气虚衰为主要
功效,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二、功效:补虚(补气、血、阴、阳)。
三、适应证:虚证(气、血、阴、阳亏虚证)。
四、性能特点:
味甘,偏温(补阳药、多数补气药、补血药);
偏寒凉(补阴药,个别补血、补气药药)。归经各异。
1
五、配伍:
1.补虚药与祛邪药配伍。2.各类补虚药之间的配伍。
六、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2.证候禁忌,防止“闭门留寇” ,防止“误补益疾”。
3.中病即止。补阳药过用会助火伤阴,补阴药过用会伤阳,应中病即止。
4.注意顾护脾胃,防止“滋腻呆胃”。
5.宜于久煎或入丸、膏剂。
2
第一节 补气药
1.含义:以补气为主要功效,治疗气虚证的
药物,称为补气药。
2.性能特点: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经。
3.功效:补气。主要补脾肺气,部分还能补
心气、补肾气、补元气。
4.主治:气虚证(脾肺心肾元气虚)。
5 .配伍:多配行气药同用。
3
人参
甘微苦平 肺脾心 根
4
人参
5
人参片
6
野山参
7
人参甘微苦微温
脾肺心肾
一、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拯危救脱要药。如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散。
二、补益脏气——肺脾心肾气虚证。
补肺气要药,补脾气要药。
三、【补气】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
四、安神益智——失眠多梦,健忘。
8
用法用量:
补气:3~10g,文火另煎分次兑服,或泡服。
挽救虚脱:15~30g,文火另煎,频服或灌服。
使用注意:
反藜芦;实证、热证、正气不虚禁用。
9
人参的处方用名:
1.以产地命名:
吉林人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产于吉林长白山地区为优)
朝鲜人参(产于朝鲜、韩国,又叫高丽人参、百济人参、新罗人参)
东洋人参(产于日本,较差)
2.以生长环境命名:
野山参(为野生,是人参中的极品,生长年限越久越好)
移山参(从野外移至园林中生长)
园参(在园林里栽培)
10
3.以炮制命名:
生晒参:药性平和,较红参寒凉,用于气阴不足者。
红参:补气力不及生晒参,药性偏温,用于气虚阳弱者。
白参:补气力稍弱。
4.以药用部位命名:
参片 参条 参须
11
西洋参
甘微苦凉 肺心肾脾 根
12
西洋参片
13
西洋参
甘微苦凉 肺心肾脾 根
一、 补益元气——气阴两脱证。
二、补气养阴——气阴两伤证 。
三、 清火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反藜芦
14
(温补)人
参
补元气、补脏气较西洋参强。
兼安神增智。
补气生津
(清补)西洋参
性寒凉,清火养阴。
15
党参
甘平 肺脾 根
16
党参 甘平脾肺
一、补脾肺气——脾肺气虚证。
临床常用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治疗脾肺气虚轻证 。
二、补气生津——气津两伤证。
三、补血——气血两虚证。
人 参
大补元气,安神增智。补气生津作用较党参强。
补气生津
党 参
补血。补气生津力缓,补脾肺气可代人参使用。
17
太子参
甘微苦平 脾肺 块根
18
太子参
甘微苦平脾肺心
补气,养阴——脾、肺、心之气阴两虚证。
补脾、肺、心三脏之气阴,兼能生津。作用平和,
力量较缓,较宜于小儿及热病之后,气阴两亏,倦怠自
汗,饮食减少,口干少津而不受峻补或温补者,常用作
病后调补药。
孩儿参 童参
19
人 参
力量最强,大补元气,治元气虚脱的
危重症及脏腑气虚。安神增智。
党 参 补气 味甘平补脾肺,治脾肺气虚证可代人参使用。
补血。
西洋参 生津 也能补益元气,较人参弱,性凉可清火养
阴,治气阴两伤兼火旺。
太子参
长于生津,能气阴双补,同西洋参,但力量
较弱,尤宜用于小儿。
20
黄芪
甘微温 脾肺 根
21
黄芪 甘微温 脾肺
一、补脾气,升阳举陷—脾气虚证,中气下陷证。
为补脾气升阳举陷之要药。如补中益气汤。
二、补脾肺气,益卫固表—肺气虚证,表虚自汗证。
长于益卫固表以止汗。如玉屏风散。
三、补气利尿消肿—气虚水肿。气虚水肿之要药。
四、托毒生肌—气血亏虚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
气虚卫表不固、水肿、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多生用;
补气升阳(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肺脾气虚),多蜜制。
22
人参
大补元气,生津,安神增智。
补脾肺气
黄芪
升阳举陷,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
23
白术
甘苦温 脾胃 根茎
24
白术 甘苦温 脾胃
一、补气健脾,燥湿,利尿——脾气虚证,脾
虚水湿之泄泻、痰饮、水肿。
“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如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
二、固表止汗——气虚自汗证。
玉屏风散 似黄芪而力弱。
三、补气安胎——脾虚胎萎不长之胎动不安。
生白术燥湿利尿力强;炒白术补气健脾力强;炒焦健脾止泻力强。
25
苍术
发汗解表,祛风湿,明目。以苦温燥湿为主。
燥湿健脾
白术
固表止汗,利尿,安胎。以补气健脾为主。
黄芪
升阳,托疮生肌
补气,利水
固表,止汗
白术
燥湿,安胎
26
山药
甘平 脾肺肾 根茎
27
山药 甘平 脾肺肾
一、补脾肺肾气——脾肺肾气虚证。
二、益脾肺肾阴——脾肺肾阴虚证。
三、略兼收涩——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肾
虚遗尿尿频遗精等。
气阴双补;脾肺肾兼治;略兼涩性。
平补三焦气阴
28
白扁豆
甘微温 脾胃 种子
29
甘草 甘平 心肺脾胃 根
30
甘草 甘平 心肺脾胃
一、补心气——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如炙甘草汤。
二、补脾气——脾气虚证。
三、祛痰止咳平喘——痰咳喘证。
四、缓急止痛——挛急疼痛。
五、解热毒及药食毒—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六、调和药性——用在药性猛烈的方剂中。
31
用法用量:
生用:药性微寒,清热解毒。
炙用:药性微温,补益心脾和祛痰止咳。
用量:3~10克
使用注意:
①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②助湿壅气,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③不宜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32
大枣
甘温 脾胃心 果实
33
大枣 甘温 脾胃心
一、补气健脾——脾气虚证。
补气之力较为平和,常作为人参、白术等补脾气药的辅助药物使用。
二、养血安神——血虚证,心神不宁之脏躁证。
既安神,又滋养心血,治心失所养之脏躁证,如甘麦大枣汤。
三、缓和药性——用在药性毒烈的方剂中。
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①味甘助湿壅气,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②大量使用会致“虫牙” 。
34
绞股蓝 甘苦寒 全草
煎服或泡服
35
红景天 甘寒 根茎
36
红景天
甘寒 脾肺
一、补脾益气——脾气虚证。能补气生血。
二、清肺止咳——肺阴虚及肺热咳嗽。
能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
三、活血化瘀——血瘀证。
本品能升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能抗疲劳、抗缺氧、
提高脑力活动等。
37
沙棘 甘酸温 脾胃肺心 果实
38
沙棘 甘酸温 脾胃肺心 果实
一、健脾消食——脾虚食少。
二、止咳祛痰——咳嗽痰多。
三、活血化瘀——瘀血证。
多用治胸痹心痛,如心达康胶囊(沙棘总黄酮)。
39
饴糖 甘温 脾胃肺
40
饴糖 甘温 脾胃肺
一、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中虚脘腹疼痛。
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如小建中汤。
二、润肺止咳——肺燥咳嗽。
烊化
41
蜂蜜
甘平 肺脾大肠
42
蜂蜜 甘平 肺脾大肠
一、补脾益气——脾胃气虚证。
多作丸剂膏剂的赋型剂,或作为炮炙黄芪、甘草等的辅料。
二、缓急止痛——脘腹疼痛证。
三、润肺止咳——肺燥干咳证。
多作为润肺止咳药的炮炙辅料,或作为丸剂或滋膏剂的赋型剂。
四、润肠通便——肠燥便秘证。
五、解毒——药物、食物中毒及解疮毒。
煎服或冲服15~30g,大剂量30~60g;外用或作赋型剂及炮制辅料。
湿阻中满,湿热痰滞,便溏或泄泻者慎用。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