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微课件

知“之”为知
之
“文言文虚词复习系列”之
瑞昌一中高二(2)部
刘诗华
文言词语”之”的三种词性
动词(解释为“到、往”)
代词(人称、指示代词)
助词(助词、音节助词)
一、“之”做动词,解释为“到、往”
• 《说文解字》:“之,出也。”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之义为‘往’。”
• 例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 译: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刘邦的军营。
• 又如: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二、“之”作为代词的情况
• ㈠人称代词
• 例2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 译:写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 例3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
王》
• 译:用百金得到(这把匕首),并让工匠用
毒药淬炼它。
• 例4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
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 ㈡指示代词
• 例5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
如列传》
• 译:权衡这两种策略,宁愿答应而使秦国承
担理亏的责任。
• 例6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译: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
• 例7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 译: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三、“之”作为助词的情况
• ㈠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 例8: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 译: 这是我的过错。
• 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例9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
•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一个人想
要没有疑惑也难了!
• ㈢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 例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 ㈣用在不及物动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起
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例11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 译:在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
歌来。
• 例12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 译: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来辨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