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等教育专题比较_1_发展历史.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_高等教育专题比较_1_发展历史.ppt

第八章
高等教育专题比较
天津大学职教学院
2010.3.31
郄海霞
参考阅读书目








菲利普·阿尔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谢安邦主编.比较高等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2.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第二版)[M].杭州:浙江
教育出版社,2001.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3.
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7.
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0.
罗杰·金等.全球化时代的大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节 世界高等教育
发展历程回顾
一、古代高等教育的缘起
二、近代高等教育的勃兴
三、现代高等教育的扩展
一、古代高等教育的缘起
(一)中世纪以前的高等教育
1.产生条件
2.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
 智者派
 修辞学校
 阿卡德米学园
3.古罗马时期的高等教育
一、古代高等教育的缘起
(二)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1.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2.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3.中世纪大学的衰落
1.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
“大学”是拉丁文“universitas”的译名,专
指12世纪末西欧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拉丁
文“大学”一词的原意是行会,起初并没有学
术或教育的涵义,学者或学生的行会才使其
具备了教育的涵义,直到14世纪以后,
universitas才与大学有了特定的联系。
1.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stadium generale”。表示中世纪比较正规
的大学的正式术语。“studium”指由一些有
组织的学习团体构成的一个中心;
“generale”指这个中心从超越本地区范围的
一个广大的地理区域内招收学生的权限。
 “stadium paticulare”,与 “stadium
generale”相对,译作“特别学校”,指仅能
满足一个城镇或一个有限区域需要的中心。

欧洲最早的大学


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创建于
11世纪初,1231年得到政府
认可,由医科学校发展而来;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创
建于11世纪后半期,1158年
得到认可,由法律学校发展而
来;
法国的巴黎大学:创建于12
世纪中期,1180年得到路易七
世认可,以研究神学为主;
欧洲最早的大学




德国的布拉格大学:
产生于1348年;
美国的哈佛学院:建
于1636年,仿照牛津
和剑桥建立。
英国的牛津大学:
创建于12世纪初,
1168年得到认可;
英国的剑桥大学:创
建于13世纪初,
1218年得到认可 。
欧洲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
——美国
思考: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为何转移到美国?
2. 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





学生型大学
典型代表:博洛尼亚大学
大学的管理主要由学生负责。学生依照规定对
教师实施严格的管理。
教师型大学
典型代表:巴黎大学
教师构成行会的主体,支配行会的教学和管理
活动。教师具有颁发教学证书或学位的权力。
3.中世纪大学的衰落
13世纪后,教会势力加强,大学逐
渐沦为宗教性机构。
 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 宗教性和国际性;
 职业性和实用性;
 民主性和平等性。

二、近代高等教育的勃兴
(一)18-19世纪中叶欧洲大学的改革与
创新
(二)19世纪中叶至二战前世界高等教
育的发展
18-19世纪中叶欧洲大学的改革与创新
1.18世纪德国大学的改革运动
2.洪堡与柏林大学的创立
主要思想:学术自由、教学与
研究相统一、崇尚求知和求真
19世纪中叶-二战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1.柏林大学模式的扩展
2.19世纪高等教育实用化发展走向
柏林大学模式的扩展
吉
尔
曼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1876年,吉尔曼创办的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开美国研
究型大学之首,其首要办
学宗旨是把科学研究放在
首位。其它一些新建的大
学如克拉克大学、斯坦福
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在
创建之初也朝着学术性方向
发展。
柏林大学模式的扩展


英国:牛津和剑桥在悄悄
地进行着革命。到19世纪
末,牛津和剑桥在自然科
学领域表现出色,例如,
卡文迪什实验室在当时就
是全世界最好的机构。
牛
津
大
学
剑
桥
大
学
我国:蔡元培提出的“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对洪堡学术自由精神的进
一步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
19世纪高等教育实用化发展走向
曼
彻
斯
特
大
学
里
兹
大
学
伯
明
翰
大
学

1.英国的新大学运动
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
(1880年改为曼彻斯特大学)
 里兹的约克郡理工学院
(1904年改为里兹大学)
 伯明翰梅逊学院(1900年
改为伯明翰大学)等。
 这类大学因建于比较著名
的城市中,因此也称为城
市大学。

19世纪高等教育实用化发展走向





2.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
《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1862)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
从事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的学院,目的是满
足美国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现实需要。
开拓了高等教育第三大职能:社会服务
据统计,自1862年莫雷尔法开始实施到1922
年阿拉斯加大学建立为止,美国共建立了69
所土地赠予学院。
康奈尔大学

“任何人都可找到自己所想
学的任何学科的地方”。

“这所学院将向社会的工业
和生产阶级提供最好的设
施,以使他们获得实用知
识和精神文化”,“这所学
院将使科学直接服务于农
业和其他生产行业”。
——创办者康奈尔
(Ezra Cornell)
威斯康星大学

1904年,校长查理斯·范海
斯首次提出大学要“帮助把
知识传授给广大民众”、“为
全州服务”的办学目标,形
成了“威斯康星思想”。
三、现代高等教育的扩展
二战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
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社会化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
(一)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



1.国家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干预
2.原殖民地国家独立和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3.民主化思潮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社会化




1.国家介入高等教育事务
美国:
(1)立法干预
二战期间和战后颁布的主要法案有:1944年的《军人再适应法》、
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63年的《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
年的《高等教育法》、1980年的《贝赫—多尔法》、1994年的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等。

(2)拨款资助科研
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科学——无尽的前沿》
“战后联邦科学政策的宪章”
1960年联邦研发(R&D)经费从1940年的7400万美元上升到近80
亿美元,1965年又进一步上升到150亿美元。1965年,仅全美高
校科研经费就达到24亿美元,是1940年的89倍(见表1)。


表1
美国高校科研经费统计表
(1939/1940~1974/1975)(单位:百万美元)

年份
1939~1940
科研经费
27.3
1949~1950
1959~1960
1965~1966
1969~1970
1974~1975
225.3
1022.4
2448.3
2901.5
4217.7
注:1969~1970、1974~1975包括联邦资助的由高等学校
管理的科研和开发中心的科研经费。



英国:
战后科技高等教育始终是政府关注的焦点。
1945年《波西报告》、1946年《巴罗报告》、
20世纪60年代的《罗宾斯报告》、20世纪90
年代的《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政府白
皮书

2.社会产业界与高校合作

企业或个人通过多种形式资助高等学校,甚
至自己举办高等教育
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私立大学

企业和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麻省理工学院与128号公
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海湾地区、我国中关村
科技园区

思考: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利弊?
(三)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大众化
1.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 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

“精英”、“大众”、“普及”三阶段论
精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
大众: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
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

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

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期基础



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军人权利法案》的颁布
社区学院的发展
3.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情况




英国:20世纪60年代《罗宾斯报告》
到60年代末,入学人口由60年代初的不足7%接近15%,
逐步向大众化过渡;
日本、欧洲大陆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
菲律宾等后期工业国
思考: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四)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
 层次结构更加复杂多样,出现明显
的分化特征

科类结构由分化走向统合,出现专
业教育进一步上移的趋势

形成了多样化的形式结构,拓展了
高等教育的空间
《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
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美
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总设计师。
 加州大学系统(目前有10所分校);
 加州州立大学系统;
 加州社区学院系统。
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

1970年,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为支持研究项目和政策分析对美
国的学院与大学进行了分类。1973年,“卡内基分类”出版并被其
他研究者使用,随后经过了1976、1987、1994、2000和2005年五
次修改。

2000年分类:
I类研究型大学、II类研究型大学,I类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
II类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I类综合性大学和学院、II类综合性大
学和学院,I类文理学院、II类文理学院,二年制社区学院、初级
学院和技术学院等。

2005年分类:
(1)首次将两年制学院分为14个亚类;(2)将博士学位授予
型院校分为三个亚类——将2000年分类中的博士学位授予广泛型
和博士学位授予集中型两种类型调整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活动层
次非常高)、研究型大学(研究活动层次高)和博士学位/研究型
大学三类;(3)不再使用“文理学院”(liberal arts)描述大
部分本科学院。
科类结构由分化走向统合





美国:重视普通教育
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领导的专门委员
会发表《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报告 。
本科阶段实行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以普
通教育为主,兼顾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研究生阶段以专业教育为主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美国高校中研究
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出现重大变化,到1970年,
二者的比例达1:6.8。
形式结构多样化






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美国:社区学院举办的各种非全日制教
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虚拟大
学等
英国:开放大学
德国:遥授大学和工读交替的职业学院
法国:全国远距离教育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
欢迎大家讨论、提问!
谢谢!